前言 |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大主将,胡适在中国近代学者中的成就十分突出。他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推广白话文与新体诗的学者,还是第一个用西方学术工具来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人。他一生涉猎广泛,对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等著作,开启了中国现代学术研究范式的先河。
胡适曾被不少人当成“全盘西化论”的代表。因为他不仅用西方学术工具“解构”了中国传统文化,还多次撰文呼吁人们“反省”传统文化的深重“罪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误解。
诚然,胡适对国学的研究是一次对传统学术的叛逆。他在“科玄论战”中坚定地站在“科学派”一方,反对鼓吹“中体西用”的“玄学派”。他始终致力于推广白话文,颠覆文言文。他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与大多数人一样高呼“打倒孔家店”。但是,他破坏旧文化,却并非完全抛弃国学。相反,他所做的努力实际上依然是为了复兴国学。
胡适曾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提出了复兴国学的路线图: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胡适在《口述自传》中再次强调:“中国的文艺复兴有四重目的:研究问题,特殊的问题和今日迫切的问题;输入学理,从海外输入那些适合我们作参考和比较研究的学理;整理国故(三千年来支离破碎的古学,用科学方法作一番有系统地整理);再造文明,这是上三项综合起来的最后目的。”
研究国学的直接目的是“整理国故”,即重新整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资源,最终目的则是促进“再造文明”——中国的文艺复兴。
在那个新旧文化激烈冲突的年代,胡适深刻地意识到传统学术的局限性。为此,他吸收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与赫胥黎的怀疑论等西方学术成果,一面向文化界宣传这些西学理论(输入学理),一面以此为参考来研究国学。
胡适本身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又通过输入学理扩宽了视野,故而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传统国学。在他看来,再造文明的唯一出路就是“旧瓶装新酒”,用科学的方法(主要指实证主义)来整理“国故”,在中西结合的基础上去芜存菁。
“国学”是一个近代才出现的概念,与胡适所说的“国故”同义,都是指中国传统文化。近代的知名学者无分学术阵营,都参与到了“整理国故”的运动中。以再造文明为最高目标的胡适自然也不例外。但他在学术圈中扮演的角色,可谓独具一格。
梁启超、章太炎等老牌学者虽也尝试过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但他们只是粗浅接触过西方文化,并没受过系统的西方学术思维训练。所以,他们的研究方法依然带有浓厚的清代朴学色彩。
胡适则不然。他曾留学美国,师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将西方实证主义与朴学的考据方法融为一炉。胡适治学最大的特征是强调“科学性”与方法论。在他看来,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此,他初出茅庐时还曾与章太炎等老前辈争论过研究墨家思想的方法。
在国学研究过程中,胡适提出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他坚持实证主义的立场,治学必从考辨史料的可信度入手,力图做到事事用证据说话。例如在整理禅宗发展史时,胡适借助敦煌文献中的史料颠覆了传统的禅宗史料,梳理了一个新的禅宗演变轨迹。
这种“科学的方法”,使胡适跳出了前人独尊儒术的思维局限,也引发了不少学术争议。
胡适常常借助西方理论来解读中国的传统思想。例如,他认为儒家具有“苏格拉底传统”与科学精神,老子是世界上最早的“无政府主义”倡导者,庄子提出了“天然的生物进化论”,墨家“名学”中包含了西方逻辑学中的演绎法与归纳法。而传统思想学派中与西方理论的不合之处,胡适要么将其视为糟粕批判之,要么忽略其存在。这种现象与胡适推崇的实用主义哲学息息相关。
从根本上说,胡适“整理国故”是立足于从国学中找出能与西方文化建立有机联系的部分,进而构建新时代的中国科学与哲学(即再造文明)。而此前清朝乾嘉学派的大儒,仅仅是为治学而治学。
胡适毫不隐讳地说:“通过严肃分析我们所面临的活生生的问题,通过由输入的新学理、新观念、新思想来帮助我们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同时通过以相同的批判的态度对我国固有文明的了解和重建,我们这一运动的结果,就会产生一个新的文明来。”
这个基于“实用”的目标,决定了胡适在研究时往往也过分追求“实用主义”,而忽略研究对象本身的内在规律。例如,他研究佛学数十年,却始终不肯深入了解佛学本身,而是用史学考据的眼光看待佛学,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否定禅宗的价值。
胡适直到晚年依然就这个问题与中外佛学家进行辩论。
尽管如此,胡适仍然称得上是一代国学大师。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学术界的治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虽然后世学者推翻了许多胡适的研究成果,却依然沿用着他开创的研究范式。
学术无止境。胡适并没有把国学当作一成不变的死知识,而是将其看成是再造文明的宝贵资源。我们回顾他的国学观点时,也不应该将其视为绝对真理。因为胡适毕生都在强调“于不疑处存疑的实证精神”,无论做研究时还是教学生时,他都贯彻了这个理念。这可以说是国学大师胡适留给世人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本书从儒学、道学、佛学、墨学、文学、史学、哲学、教育等领域,向大家展现胡适“整理国故”的部分成果与治学方法。使大家在领略国学大师胡适的风采时,进一步了解新旧文化在那个时代里的激烈碰撞。这也许能为大家带来更多人生路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