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牌楼的产生

不论放在建筑群的前面,还是立在通衢大道上,牌楼总归具有一种大门入口的特点,所以它的起源和建筑群的门分不开。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建筑总是成群成组地出现,就单幢房屋来说,它的体量都不大,结构也不复杂,这些房屋之所以能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多种需要,靠的是由众多单幢房屋所组成的群体。如一般的民居,它由正房、左右厢房、大门、走廊组成为一个院子,周围有院墙环绕,呈“四合院”的形式;官府乃至皇帝的宫殿,也是由大大小小的单幢建筑组合成各种形式的院落。所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组建筑的院门就成为建筑中的主要大门了。这种大门在早期称为“衡门”,即在两根直立的木柱子上面,加一条横木组成为门,多用做乡间普通建筑的院门。所以古代将简陋的房屋称为“衡门茅屋”。晋人陶渊明诗“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唐代白居易有诗曰“吾亦忘青云,衡茅足容膝”,说的就是他们自己隐居乡间陋室与世隔绝的情景。为了挡雨雪防腐蚀,后来在这种简单的衡门的横木上加木板顶,如同房屋的两面坡屋顶。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所绘汴梁城中的商户住家,还见到这种门,只不过在门顶出檐的下面已经用上斗栱的构件了。这种简单的院门形式在如今农村仍能见到。

公元12世纪宋朝廷颁行《营造法式》,在这本记载有宋朝建筑形式与制度的专著中见到一种乌头门的形式:两根木柱左右立在地上,上有横木,横木下安有门扇。与衡门不同的是,两根立柱直冲上天,横木插入柱内,柱头用一种水生植物乌头装饰,故名为乌头门。不论是衡门还是乌头门,它们都是牌楼的雏形。我们见到的一开间木牌楼和石牌楼,它们的形象与这种衡门、乌头门基本上是一致的。

古代衡门示意图

《清明上河图》中的院门

农村院门

宋《营造法式》的乌头门

牌楼,有时也称为牌坊,这个名称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上面已经说明,牌楼起源于建筑的院门。在古代城市中,大量存在的是里坊之门。所谓里坊,是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基本单位,把城市划分为方形或矩形的里坊,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住宅。这种形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到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已经发展到十分完备的程度。整座长安城设有一百一十个坊,每个坊都有专门的名称,坊内开有十字形或东西向的横街,街头皆设坊门以供出入。这种里坊之门在古代称为“闾”。中国古代有“表闾”的制度,就是把各种功臣的姓名和他们的事迹刻于石上,置于闾门以表彰他们的功德,有时还把刻石安在闾门之上。据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的分析,这种闾门上往往都书写着里坊的名称,而且按表闾的制度,将表彰事迹书写于木牌,悬挂在门上比石刻更为方便,这也是完全可能的事,就是说闾门上既有坊名又有木牌,牌坊之名可能就由此而产生 。后来这种牌坊模仿木构建筑,形式日趋华丽,加了屋顶和各种装饰,所以又称为“牌楼”。

刘先生这种分析是有道理的。现在的牌坊或者牌楼仍具有记载地名、表彰功德两种功能,只不过它不一定是里坊的院门而成为独立的一种建筑类型了。从形式上讲,凡柱子上没有屋顶的称为牌坊,有屋顶的则称为牌楼以示区别,在本书中为简明起见统以牌楼相称。

北京明陵单开间牌楼门 WHnckEbLSAHwKJ/ys4pblzfTM503GyqKAuxPYJKXomy4VeCQ7q67SuYCdLE9mc/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