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与笔墨结缘

商务印书馆既是一个印书馆,也是一个育才馆。它不仅以印书为广大人民提供精神食粮,而且为了印书也培养了一大批作家和学者。功在历史。晚近论人才的人每常怀念古代的伯乐。回想我这一代,商务印书馆在当时的文化界实际上起着伯乐的作用。我虽非千里马,但毕生与笔墨结成不解缘,商务印书馆实为之媒。

(《往事重重》第6页至第7页)

记得有一年的新年里,收到了该年第一期的《少年》杂志。哪一年我已有点模糊,仿佛记得这期封面上画着几只老鼠。这杂志有一度是以属相记年作封面的;以此推算,可能是1924年,我十四岁。我照例按篇章次序读下去,直到最后的“少年文艺”栏,突然惊呼起来,一时不知所措。原来我发现寄去的那篇《秀才先生的恶作剧》已用铅字印在白纸上了。这种深刻的激动,一生难忘。它成了一股强烈的诱导力,鼓励着我写作又写作。我写给《少年》杂志的稿子,在该刊的地位,从此也逐步从书末向前移动,直到开卷第一篇。写作就成了我抑止不住的爱好。

我也常自问,我当时这样热衷于投稿究竟出于什么动机呢?岂是为了好名?但是我当时投稿是保密的,连哥哥们都不知道,我从来也不要他们代笔或修改。在学校里,同学们并不知道我的笔名。岂是为了报酬?当时我是收到报酬的,是书券,可以凭券向商务印书馆买书。这似乎并不能说是有力的物质刺激,只是一种奖励。要问动机,也许是出于儿童或少年的创作欲,要求有所表现,这种行为取得了结果,可以给人以安慰和满足,日久也就养成了习惯和爱好。这种心理活动里外界的积极反应是必要的。《少年》杂志提供的诱导和鼓励,是养成我这种习惯和爱好的重要因素。

一旦养成了这种写作的习惯和爱好,要改变它也不容易。朋友们大多知道,我这一生中因为这种爱好而惹下的祸是不少和不小的。我也常常听到善意的规劝,何苦老是要写呢?弃笔焚稿,一生可保。我却至今未为所动。真如上了瘾,一时不写,手就痒痒。当然,祸福难言,功过奚论,我还是行我所好吧。

我对自己一生从事写作并不悔恨,所以我对商务印书馆总是抱有感激之情,特别怀念培养我写作爱好的《少年》杂志编辑殷佩斯先生。我过去一直希望有一天能见到他,当面告诉他,我在他的雨露中怎样成长的经过。前几年我特地向叶圣陶老先生打听,叶老和他是早年的同事,但失去联系,不知他的下落。他可能已默默地完成了他的一代的任务。他所主编的《少年》杂志究竟培养了多少作家和学者,我不清楚。但我是个亲身受益的人,我应当对他和同他一样的一代园丁,表示我们的敬意。

(《往事重重》第6页至第7页) mDd6OUgV586ZKUEjM5WTLyHyWbWAgArSL9KY97WAEUJCNtQfXBSczMTDh9aZ11v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