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题 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了纪念建党和毛泽东同志,我们重新选编了这本《早年毛泽东》,作为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和毛泽东个人革命历程的史料,献给读者。

关于毛泽东的传记和资料,可谓浩如烟海。但是新中国成立前有关毛泽东的传记和著作,解放后很少流传和再版。虽然这些传记和著作受时代的局限,只能部分地反映毛泽东同志的情况,但这些资料以其原始性和真实性,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它们叙述的虽然都是局部,但却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当年都是以客观的态度、朴实的文笔写成的,让人读起来感觉非常生动、可信。由于时间的流逝,这些著作都已成为稀有版本,不但具有史料价值,而且具有收藏价值。本书选择了七部有关毛泽东早期生活的著作,进行整理和注释,下面分别加以简介。更翔实的绍述请参阅在书后由编注者撰写的“关于毛泽东早期传记(代后记)”。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著作出版的年代较早,专有名词、行文表述都有与现在一般规范不符之处,但并不影响读者理解。我们为尽量保存文献原貌,未做改动,只有个别显误的文字在整理中直接予以订正。

《毛泽东自传》

这是美国作家、记者斯诺记录的毛泽东口述传记。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1926年进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1928年来到中国。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斯诺在宋庆龄和中共白区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突破国民党的封锁线,于当年7月来到当时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所在地的陕北保安县城。成为进入红区的第一个外国记者。毛泽东对他非常重视,同他谈了几天关于抗战形势的问题。随后,斯诺在陕北进行了三个多月广泛的采访,接触了许多红军干部和战士。10月回保安后,毛泽东又同他谈了自己的经历和长征的主要情况。斯诺先在《密勒氏评论报》、《美亚》杂志上发表了采访毛泽东的记录,随后发表了专著《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

因为斯诺采访毛泽东的记录发表早于《西行漫记》,所以国内读者从英文杂志直接转译,名为《毛泽东自传》。译本据不完全的统计,现在尚存的版本有十几个。军事科学院图书馆收藏有1937年9月延安文明书局出版的张宗汉译本,是目前国内最早的中文译本。当年发行量最多、影响较大的是 1937年11月上海黎明书局出版的汪衡译本。早期版本文字风格各异,后面附录的内容也不同。最权威的译本是197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黎平译本《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现以延安版《毛泽东自传》为底本,注释参考了吴黎平和汪衡的译本,订正了一些错误,并对一些史实作了说明。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

这是作家萧三撰写的毛泽东早期生活的传记。萧三(1896—1983),字子暲,湖南湘乡人,萧瑜之弟。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三班学生,新民学会会员。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赴苏学习,1924年回国。曾任共青团北方区委书记、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等职。1930年以中国左翼作家常驻代表名义,出席国际革命作家会议,主编《世界革命文学》中文版并从事写作。1939年回延安。新中国成立前后从事国际交往工作和文艺活动。

萧三在东山学校和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曾与毛泽东同学,并参加了“新民学会”和毛泽东组织的革命活动。对毛泽东的早年经历相当了解。在苏联,他曾用俄文写过《毛泽东传》。1943年秋,任弼时在延安建议萧三写一本毛主席传。 1944年7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他写的《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部分内容。1946年7月1日,张家口《晋察冀日报》发表《大革命时代的毛泽东同志》。1946年张家口的《北方文化》月刊第1号发表《毛泽东同志传略》,许之桢主编的《毛泽东印象记》作为第一篇转载。1946—1947年华北解放区的《时代青年》发表《毛泽东同志的儿童时代》、《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以后萧三又作了几次修订,1949年合并为《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54年再次修订为《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79年萧三作了最后的修订,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

这本书的版本很多,内容也不一样。我们现在选定的是《时代青年》发表的《毛泽东同志的儿童时代》、《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以及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是最原始的版本。

《毛泽东思想与作风》

作者张如心 (1908—1976),广东兴宁人。1921年入梅县乐育中学学习,1926年至1929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回国后在上海从事新文化运动。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总政治部《红军报》主编、后方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延安抗大主任教员、军政学院教育长、中央党校三部副主任、延安大学副校长。1946年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教务长,《北方文化》副主编,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953年后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中共中央高级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人,对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与作风》是1946年初,张如心在华北联合大学及张家口市的“青年讲座”上作的几场演讲。题目分别是“毛泽东的人生观”、“毛泽东的科学方法”、“毛泽东的科学预见”、“毛泽东的作风”等。演讲稿发表在晋察冀边区理论文艺刊物《北方文化》第一卷一至四期上。山东、冀南、香港等地书店纷纷进行翻印和再版,分别命名《毛泽东论》、《毛泽东的思想及作风》、《毛泽东的人生观》、《毛泽东的作风》、《毛泽东的人生观与作风》等,广为发行。这是解放区较早总结、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专著,因为是个人著作,所以比较通俗生动,有个人见解。对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在党内成为指导思想的过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根据山东渤海新华书店1946年10月的版本整理出版此书。

《毛泽东的思想》

这是美国著名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于1947年在美国《美亚》杂志上发表的介绍毛泽东思想的著作。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1885—1970) 早年就学于奥伯林学院。190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她年青时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反对帝国主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27年第一次来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来华,积极报道中国抗战情况。1946年第五次访华时来到延安,对中共领导人和解放区进行了长达八个月的采访。她在延安的时候,正逢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斯特朗采访了刘少奇、陆定一等中共领导人,把这些谈话整理出来,并阅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写成了这本小册子。1947年在美国《美亚》杂志上发表后,影响很大。同年4月,由孟展翻译、中共地下党经营的香港光华书屋出版了中译本。这本书解放后没有再版,也没有收入斯特朗的文集。现在我们将它整理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

《向毛泽东学习》

这是上海刚解放时出版的一本毛泽东传记,庄淡如编。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迅速解放了国民党统治区的许多大城市。国统区群众在欢迎解放的同时,急需了解共产党和毛泽东的情况。上海文化界的进步人士配合这个需求,迅速出版了一批反映解放区情况、党的政策和领袖传记读物,《向毛泽东学习》作为“新生丛书”的一种,由上海新生书局1949年6月出版。

《毛泽东和我的游学经历》

这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时的同学萧瑜撰写的有关毛泽东早期生活经历的回忆录。作者萧瑜(1893—1976),字子升,又名旭东,湖南湘乡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三班学生。新民学会发起人之一。1915年一师毕业后,先后在长沙修业、楚怡学校任教。1919年留法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曾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1927年国共分裂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农矿部政务次长、华北大学校长、故宫博物院委员等职,后长期旅居国外。1976年在巴拉圭去世。本书是他在20世纪50年代旅居美国时完成的,最初由他的夫人译成英文,1959年在Syrancuse大学出版社出版,题为“Mao Tse-Tung andI were beggers”(《毛泽东和我曾经是乞丐》)。林语堂为其作序。香港明窗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了中文译本,名为《我和毛泽东行乞记》。

1989年昆仑出版社根据英文版翻译出版了这本书,名为《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这是一个选译本,也作了一些删节。英文版后面附有美国学者诺思作的注释,主要是为了让外国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依据《西行漫记》作了一些考证和说明。我们现在根据香港中文版重新整理和注释此书,诺思的注释不再保留。英文版中有萧瑜手绘的插图,比较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的情景,我们在本书中予以保留。

《毛泽东印象记》

这是一组采访和回忆毛泽东的文章。编者许之桢(1901─1964),湖南汉寿人。1921年2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2年11月到莫斯科学习,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先后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1928─1938年在苏联工作,1938年4月回国后,任延安马列学院编译部部长、中共中央出版局秘书长。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广大群众迫切要求了解毛泽东的详细情况。根据这个需求,人民出版社于1945年9月编辑了《毛泽东印象》,收录了爱泼斯坦等人写的9篇文章和新闻报道。同年11月,合众出版社在上海出版了《毛泽东在重庆》,收录的文章与《毛泽东印象》基本相同。1946年10月,许之桢编辑了《毛泽东印象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收录了萧三的《毛泽东同志传略》和外国记者写的5篇访问记。第二部分是“重庆之行特辑”,收录了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写的几篇通讯。这个版本曾在解放区广泛流传,并由三联书店在1960年内部出版。

这次整理收录的文章,是从上述的三本书中选录的。新闻报道只保留了彭子冈那篇著名的《毛泽东先生到重庆》。斯特朗的《毛泽东访问记》已经收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就不再重复了。将其替换为黄炎培的《延安归来》节选。 AscuFH2EpCoc7Iax2NbBdR2JKkpLy2+bTsJxFZhtdbwnEbMSSxQXv5X5ucvJQQx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