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本书中,我试图回答以下这些问题:中国古典诗确实具有审美的现代性吗?这些现代性都有哪些方面的具体表现?它们的渊源何来?在哪一些诗人身上得到体现?这些诗人彼此是否有显在的联系,而已然构成一个相对独立且不断延续的传统?在本书三个部分的概说中,我将对此做粗线条的勾勒并提供简要的答案。我将这一现代性写作的萌生时期确定在南朝。在第一部分里,我分别阐述了现代性的几种具体特征以及在南朝作家作品中的一般表现。而在第二和第三部分,我将分别讨论唐诗和宋词中的六位重要作者,杜甫、李贺、李商隐、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分析其突出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现代性要素。但我不会机械地做面面俱到的梳理,因为我希望自己的论述在不失严谨的前提下多一点灵活和自由。

受限于本人的知识结构,我对元明清诗缺乏足够的了解,不敢贸然涉及这一理应涉及的论域,所以到头来,我也不能够说见到了整个林子,仍是一些树,只不过这是一些高标挺秀的树,代表了整个林子里十分显眼的一大种类。另外一大种类——我显然有必要说明——虽然不属于本书论列的对象,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不看重。我同样珍爱陶潜、李白、苏轼、辛弃疾,虽然他们属于古典式写作的伟大传统。我从来也不认为,从南朝开始的,经由晚期的少陵,到长吉、义山、清真、白石、梦窗的这个现代性传统,比起渊明、太白、韩、白、苏、辛这一路更着重语言秩序和意义传达的写作传统更了不起。在我心目中,两者之间并无轩轾,正如对杜甫,我绝不会把他的古体诗看得比其近体诗轻些。总之,本书指认审美现代性的特质,梳理中国古典诗的现代性传统,主要是基于事实判断,而不甚着意于价值判断,尽管这两种判断往往无法分割。比如说,对于南朝文学,就有必要同时进行事实的复核与价值的重估。 rWpbEpMgtcvICsBlLMZJR28gtMiyIb2o6kJYhAUWzY5SiTzRSuZlAXtnvorOPQm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