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书的论题,“古典诗的现代性”,本身就是矛盾的并置,似乎难以成立。古典即非现代,现代即非古典,这是仅凭常识就可以作出判断的。问题的症结乃出在“现代性”这个词上。这委实是一个刻舟求剑的愚蠢的用词。所谓“现代”(modern),是一个所指在随时推移的能指,语义上变化无常,而我们却指望它的意义能够稳定下来,沉淀为某种叫着“现代性”(modernity)的东西。

然而,我们实在无法计较这个学术研究中的权宜用词的过失了,因为它显然已经习非成是。于是,如果撇开“现代性”一词老是在一旁提醒我们时间所造成的干扰,那么可以说,它已经约定俗成地具有固定的内涵,在表示着某种历史哲学的、社会学的或美学的性质。福柯(Michel Foucault)说:

我自问,人们是否能把现代性看作一种态度而不是历史的一个时期。我说的态度是指对于现时性的一种关系方式:一些人所作的自愿选择,一种思考和感觉的方式,一种行动、行为的方式。它既标志着属性也表现为一种使命。当然,它也有一点像希腊人叫做ethos(气质)的东西。

“现代性”是指特定的思想、言说、感受的方式,它标志着某种属性,且不拘于现代才有,古人也可以有。首先提出“现代性”观念的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认为每个古代的画家都有一种现代性 。而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甚至认为,蒙田的散文和拉伯雷的小说是后现代写作

举一个中国文学的相似例子,可以看出这个看似悖论的事实的存在。钱锺书《谈艺录》开篇论“诗分唐宋”,说:

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宋调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

故有古人而为今之诗者,有今人而为古之诗者,且有一人之身掺合今古者。

既然“有古人而为今之诗者,有今人而为古之诗者”,那么,套用这说法而认为“有古之中国人而为今之西方诗者”,也不再会觉得难于理解了,只不过时间差别之外,再加上一层地域差别而已。前面熊秉明不是说,中国古典的艺术完全可以有西方“现代的”精神吗?所以,正如黄维樑师在《唐诗的现代意义》一文的释题中所说的:

“现代”使人联想到“现代主义”(modernism),这是二十世纪文艺的一个重要概念。现代主义文艺的诞生和发展,是二十世纪的事,有其二十世纪的时代因素。唐诗是七世纪至十世纪的产物,与现代主义文艺根本“异代不同时”,不能相提并论。不过,如果把现代主义当作某些文艺的特质,而非某个时代的产物,则唐诗与现代主义文艺,非无某些契合之处。 mbijhR8dphudAfQotexRNAWsXNHcPilF4semK9OYqzZKgqeLiwg9/yufbtxaFpD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