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开复:聪明人创业为何容易失败?

“我更懂得生命的可贵,身体健康的重要。名利的追求无止境,我会更懂得分辨什么才是真正对人类有价值、有意义的成就或贡献,而不会把生命浪费在物质的、虚荣的陷阱里。”

这是摘录自李开复的新书《向死而生》中的一段话。在癌症降临之前,从微软到谷歌大中华区总裁,再到创新工场董事长,在光环笼罩下的李开复一路熙熙攘攘地追逐“名利”。在劳碌繁忙中,他享受着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半夜起来继续工作的“积极状态”。“人生导师”、“筑梦者”、“梦想导师”,都是他的身份。他认为眼前还有无尽的前程和梦想等着他去实现,一刻都无法停下。却在志得意满的时刻,李开复遭遇了他人生重大生死考验——被医生宣判得第四期淋巴癌。

他先后写了7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出版《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等畅销书,并且每年在高校做多场演讲。而这本《向死而生》是他通过分享罹患癌症以来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思考来提醒更多的年轻人和创业者,除了虚名与成就,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李开复这样说,

“如果不是癌症,我可能会循着过去的惯性继续走下去,也许我可以获取更优渥的名利地位、创造更多成功的故事,如今,癌症把我硬生生推倒,这场生死大病开启了我的智慧,我依旧会尽力投身工作,让世界更好;但我也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该怎么过才是最圆满的。”

同样在6月27日首映的纪录片《筑梦者之李开复向死而生》的片尾,李开复对生活进行了追问和思考:“除去虚名和成就,你的人生还剩下什么?”

这部纪录片,以李开复罹患癌症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的重新定位和思考为背景。片中,李开复自述了历经两个月确诊、六个月化疗、九个月休养的经历,并坦言“一度认为自己活不过100天”的绝望。李开复更是首度在片中披露了留学时期的家书,第一次哽咽说出欠已故父亲的一句道歉,第一次落泪谈及母子深情,第一次温柔细述对妻子与女儿的亏欠。这场与死神的较量让李开复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多的认识,在生命进程中的危难一刻,找回了许多过去因工作太忙而忽略了的生活乐趣,重温了朋友、亲人与社会共同关注的生命中的爱。他在书中感叹:“我第一次如此真实地体验到健康的可贵。”

“我所追求的‘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本质上并没有错,但是多年来,名利的浮涨让我不知不觉间偏离了轴心,以致迷眩其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不自知。”

而病愈回归的李开复,相比以前的温文儒雅、意气风发,更多添了几分淡然和洒脱,更加“接地气”的重拾了青年创业导师身份。

早在今年2月,李开复就公布了创新工场成立以来的成绩,已投资150多家企业,涉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硬件投资、O2O等多个领域,其中18个项目已经获得A轮融资。李开复也坦承,有3个项目投资失败,但未公布具体项目名称。

钛媒体近期也采访了李开复,围绕着创业、投资,以及病后的感悟,他做了以下分享:病后褪掉“包装”,更加真实。

钛媒体: 大病初愈之后很多人都评价您说,相比以前的精英范儿,您现在更加接地气了,有哪些因素促成这个转变?

李开复: 虽然我以前说的话也是来自内心的,但我会比较想去包装自己,让大家看到我比较正面的那一面,报喜不报忧,这样的话不够真实。就像我刚生病的时候,发微博,其实并没有完整的描述我心里的一些沮丧和无助感,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前进和勇敢。这对于爱我的人是一种安慰的心,对于投资人可能也是希望他们不要撤资。但其实我自己心里也有很多的这种担心,所以这本书里完整真实地阐述了生病和身体挑战的过程。

钛媒体: 在您跟高晓松老师合作影片和创作《向死而生》的过程中,反复回忆病痛的经历会不会很痛苦?

李开复: 不会,反而有一种宣泄自己情感的感觉,因为我不是那种常哭的人,周围的人可能几乎都没看过我哭。其实哭了以后,可以宣泄出心里的情感,然后重视自己。所以我觉得晓松的团队让我很佩服,其实拍了22分钟的片子一共大概录制了接近10个小时,这10个小时之中,我觉得特殊的地方是能够跟我有一个非常感性真实的交流,让我自然都把这些事情说出。

如果你放一个冰冷的摄影机在我面前,我觉得再怎么样也不会讲到。团队更多的是用滴水不漏的方式来平和的描述一些痛苦的实事,跟他们交流的时候感觉很真实。他们发自内心的帮助我,这一点让我觉得终于可以把真话说出来了。

自己投资的公司里失败的最大因素:不专注

钛媒体: 如何在短时间内对一个创业者或项目进行判断?有哪些指标,或者投资方法论?

李开复: 主要还是看人、趋势和事情。因为创业实际上还是要靠人,是不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是不是一个能够专注把一件事情彻底解决了再做下一件事情,他是不是一个对行业能有更好的判断,是不是自己亲力亲为,而不是在纸上谈兵,还有他是不是能够带队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不能得到员工的支持信任,这些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另外,还有趋势。他的成功不是在一个竞争性很强的环境下去抢了别人的,而是能够发展很快,顺势而为就能够找到风口飞起来的。

钛媒体: 您是说执行力和专注很重要?

李开复: 对,我觉得创业者都是聪明人,聪明人点子很多,点子多了以后就不专注,所以专注特别难能可贵。一个小公司资源有限,如果都不专注,每天想一个新点子,公司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成,这个往往是我自己投资的公司里失败的最大的因素。

钛媒体: 有哪些之前非常看好,但是却失败了的项目?

李开复: 有的项目点子太多,公司50个人做了80多个产品,最后精力都分散了就失败了,这是一个例子。

另外有时候有些公司特别注重一种技术,但只想到这项技术有什么用,没有想到市场,然后就失败了,这也是常见的例子。

还有一种主要因素是,几个创始人他们因为认识的时间不足,或者后来因为股份或职责等,自认为贡献不一样,价值观不同了,整个公司就崩溃了。这三种情况下的失败是最多的。

钛媒体: 目前有哪些项目是您认为能成长为大公司的项目。

李开复: 我认为每一个都有这种潜力,我们的投资标准是希望我们投的公司里有5%到10%能成为独角兽,独角兽就是一个10亿美金估值以上的公司,如果一个公司他没有成为10亿美金估值的潜力的话,我们可能就不会去投他了,因为我们的投资回报是被独角兽驱动的。

钛媒体: 您会参与到这些项目的管理中吗?

李开复: 不会,一个好的创业公司一定是由创业者带团队,董事会来管理。我自己会参加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公司的董事会。无法保证睡眠,肯定优势就会减少。

钛媒体: 对于以后想创业,但现在还没有好项目的年轻人,您是建议他们先在创业型的小公司去打磨,还是从大公司的螺丝钉做起?

李开复: 我觉得都可以考虑,但整体来说创业小公司里学到的东西会更多,因为在小公司里很多事要一个人去试,学习成长的机会和薪资空间都会足够大。

钛媒体: 但是现在有很多创业者他们既不是名校毕业,也没有在大公司打磨过。甚至在大学毕业之后或者是在大学期间直接就开始了创业,您对这类的年轻的创业者看好吗?另外您认为连续创业者有什么优势?

李开复: 连续创业者的优势非常巨大,因为他做过一次,任何行业只要你自己亲力亲为的做过一次,从失败中学习,这样的人一定会比“白纸”成功的概率更高。

当然,在校学生也可以成为一个连续的创业者,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或是学校创业俱乐部创业,或者是可以出来先帮一些创业公司打工。我觉得给创业公司打工,也算是一种创业的过程。

所以我会更多的建议年轻人,无论是在校生,毕业生还是年纪略微大一点的,如果他们想要学习创业,多积累一些经验的话,加入创业公司可以学到更多。

钛媒体: 在如今的创业热潮下,比如现在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日均孵化的创业企业1.6个,您认为创业者面对越来越多的孵化器应该怎么选择呢?

李开复: 应该针对自己的需求,给自己最多加分的,也就是说哪些孵化器是真心想帮助创业者,是真正有附加价值的,看哪家孵化器能够最好的补足你的短板或者是让你成长更好,这些都比钱更重要。

钛媒体: 您在新书发布会中曾感悟说“睡眠是治疗癌症的一剂良药”,那么您对现在很多正在创业,却无法保证睡眠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吗?

李开复: 我觉得睡眠是恢复抵抗力最好的一个渠道,所以无法保证睡眠肯定优势就会减少。因为如果一旦免疫力降低,生了病后悔都来不及了,健康比创业更重要。另外睡眠深度比和长度更好,就是自己要能够真睡,半夜醒来也不要回Email,让自己能够连续的睡,这个我觉得也是挺重要的。另外就是一定要睡足6个小时。

很看好在中国发展共享经济和O2O

钛媒体: 您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您现在比较看好哪种类型的企业和项目呢?

李开复: 我们有投很多智能硬件,我们认为智能硬件在未来应该会很多新的机会。其次我很看好在中国发展共享经济和O2O。另外还有数字内容,微电影和视频这些感觉能够超越西方,在国内,新的平台可以快速得到用户,商业价值也能涉及很多领域。我也会再继续关注在线教育。

钛媒体: 现在很多做数字内容的都开始往社交方向发展,这是否会有一些本末倒置,如何比较平衡地解决这个问题?

李开复: 我觉得发展一个互联网企业一定是要阶段性来做,要把前面一个做好再做下一个,不能一开始就打造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社交平台。要在阅读方面或者是内容方面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再把这个平台做成,所以这是一个缓缓进步的过程。

钛媒体: 您感觉现在互联网哪个领域的泡沫最严重?

李开复: 在国内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泡沫最严重。很多股民都说要买互联网股,很多投资人找了他们认为的重点方向的领域投进去,但这些公司其实大部分都不是行业的领跑者,有一些公司的价值被高估了。

钛媒体: 在您病愈之后对比您当初做创新工场的初心,您现在有什么变化吗?

李开复: 没有,还是很清楚的,我们做创新工场,一方面是因为我认为个人的各种经验是很多点,然后希望把它画成一条线,这些点包括了给中国青年的信、书,也包括了我两次回到国内工作,学到的很多东西。这点我觉得是更坚信了,我觉得可能就是根据自己心中的选择,最后导致了必然来做这样的工作。

另外一方面就是说创新工场其实虽然是一个投资机构,但是我们是真的抱着帮助创业者的心态,认为创业者是中国最伟大的一批人,他们能够以最大的效率来推动整个经济,而且他们是能够在没有耗损没有浪费的前提之下把金钱人力转换成为有价值的技术或者是产品,那么我们应该是另外一批了不起的人,是帮助这些创业者的人。

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创业者,也许他的对风险的控制有限,接受度有限,也许他年龄比较大了,也许他创过了很多次了等等,但是我觉得世界上需要两种人,一种是创业者,一种是帮助创业者的人,创新工场的公司心中非常渴望做后者。

对于“鸡汤”标签:有用的就是有价值的

生病期间李开复表示一年读了六七十本书,主要还是从网上获取新知识,而针对网上说自己“鸡汤味太浓”的言论,李开复表示:

“读者应该去选择他所需要的,我觉得一篇文章的价值应该来自于两个地方,一是是否有一些真正智慧的经验在里面,如果读起来真的很空,读完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真的是在浪费时间。

另外一个是这篇文章对自己是否有帮助,如果看起来都是大道理,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确实吸引力有限。我认为我所分享的东西应该不会沦落到这种地位,我觉得很多人是没有仔细看的,或者是看了一个标题,就胡乱地说写得大。

比如情感方面的,面临死亡的人在说如何避免失落,或者说亲情跟事业如何平衡,很多人认为这些听起来好像是比较务虚,就认为这些是没有价值的,但是还是应该等读完再下定论。”

本文来源:钛媒体(Wechat ID:taimeiti) ihFdJkg5j5q9YXfn4cMzY5StXquYpYUhfS3Zl/veKGW2pC+n3REUEncYcJcaflx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