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阅读本书的几点方法

《论语》是儒学和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经典。它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和孔子日常言行,是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的最重要的文献。孔子一生,主要精力用于教育。他教育的目标是教人做人,培养君子;《论语》的中心思想也在讲做人的道理。虽然孔子生活在2500多年前,但他所讲,却是做人的基本的常道,具有普遍的价值。《论语》曾经是人人必读的一本书,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近代以来,批判、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潮占主流地位,《论语》也受到批判。以致几代中国人对《论语》知之甚少,而误解甚多;孔子《论语》所讲为人之道,不得其传;礼仪之邦传统美德,几近湮灭。为改变此种情况,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倡人人读《论语》,实在是当务之急。

前人读《论语》,有宝贵的经验,应认真体会。朱子谈读书,说“某所以读书自觉得力者,只是不先立论”,要求排除先入之见,虚心探求经典本义。反观当今许多谈《论语》者,不虚心求本义,径直以己意妄说;把一己的私意说成孔子之意,借《论语》之名来推广个人私意;甚至依西方思想体系改编《论语》。这类著作充斥市场,不仅无益于读者了解《论语》和相关经典,而且淆乱思想,误导读者,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障碍。“不先立论”可说是读《论语》需注意之第一要点。

程子谈读《论语》,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读《论语》要懂得“吃紧为人”,就是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做人并非一项理论,或仅是一种知识,而是要身体力行,用在自身的日常生活,一言一行上。看读《论语》等经典的成绩,不看背诵字数和熟练程度,而看能用了几分,变化了多少。

程子又说,“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告诉我们读《论语》不能满足于通晓文义,而需反复习读,常读常新,方能体会其深长意味。

《论语》历经2000多年,时代前进,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今人读《论语》,自然应与古人有所不同。

对《论语》,历代注释本繁多,先贤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于考据、义理、辞章等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资料。今天的一般读者(非专业研究者),以学做人为读《论语》的目的,宜于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义理的领会上,而在考据、辞章方面,以充分利用前人成果为主。本此精神,本书注释力求简要,以帮助读者读懂文义为取舍标准。

《论语》所说为人的常道,可超越古今,为今人所用。但在2000年的发展中,孔子和历代注释者,都不免受到时代的局限,其思想行为也都带有时代的印记。今人读《论语》,不可不注意分析。时代前进,也不断向人生提出新问题,需要对传统作出新的诠释和补充,赋予《论语》以新的时代精神。本书尝试对此提出自己的认识,供读者讨论、批评。

本书是为一般非专业读者提供的读本。读本书,请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紧为人

《论语》的中心思想是讲做人的道理。我们读《论语》,首先和根本的,也是学做人。钱穆先生说:“诸位莫问自己所研究者为何,皆应一读《论语》,懂得‘吃紧为人’。即是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中国传统义理重要正在讲‘人’。此则并非一项理论,成不成系统,合不合逻辑,或仅是一种知识。一部《论语》,重要教人并不在知识或理论上。”朱熹《论语集注》引程子谈读《论语》:“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我们今天也应以这样的态度读《论语》,以这样的标准衡量读《论语》的成绩。

朱熹说,《论语》的特点是“就切实做工夫处教人”,讲的都是“切己可行之事”。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切身体验来体会理解,切忌只求高深玄妙,从观念到观念作空洞的演绎。

(二)不先立论

这是朱熹提出来的。他说:“某所以读书自觉得力者,只是不先立论。”

不先立论,就是不要拿自己已有的观念来解释和理解《论语》。读《论语》前我们已经读过不少书,接触到许多不同的思想、理论,头脑里不是一片空白,难免会以先入之见来看《论语》,影响我们了解《论语》的原意。不先立论就是告诉我们,要先把自己这些已有的观念放一放,虚心地去读、去体会,自觉地避免先入之见的干扰。

他批评当时一般学者,不虚心仔细体会孔孟经典的原意,只是依着自己的想法去解释经典,硬把自己的意思说成是经典的原意,实际只是用经典来印证自己的观点。“某尝说自孔孟灭后,诸儒不子细读得圣人之书,晓得圣人之旨,只是自说他一副当道理。说得却也好看,只是非圣人之意,硬将圣人经旨说从他道理上来。……他本要自说他一样道理,又恐不见信于人,偶然窥见圣人说处与己意合,便从头如此解将去,更不仔细虚心看圣人所说是如何。……只是将圣人经书拖带印证己之所说而已。”(以上朱熹语,转引自钱穆:《朱子新学案·朱子之四书学》)

这种现象,今天也还常见,应引为警惕。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还说:“读《论语》,如无《孟子》;读前一段,如无后一段。”读《论语》,就从《论语》本文来理解,不要拿《孟子》思想来解释;读哪一章,就从哪一章来理解,不把后面的内容拿来解释。这也是强调“不先立论”的意思。钱穆先生说:“朱子教人读《论语》应专管《论语》,且莫问《孟子》《中庸》,千万不要牵合他说强通为一。此是朱子教人读书极关重要之一项,学者最当注意。”

不先立论,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以西方现代的观念去理解和解释。近代以来,西学传入,国学的研究和发展,进入中西会通的阶段。今日世界更进入经济全球化,人类共处于地球村的时代,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日益频繁和加剧。会通中西,吸取它文化的精华,丰富发展国学,是当务之急,愈来愈受到学者的关注。认清时代的潮流,关注中西比较和会通,是对的,然而须知这样做的基础是对中华文化的特质和中西文化的差异要有深刻的了解。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注意了解中华文化的特质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急于作中西比较和会通,实际上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以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来理解《论语》,而不能真正理解《论语》和中华文化。这是需要特别提出以引起注意的。

(三)从《论语》本身了解孔子思想

中西文化在宇宙观、思维方式,以至表达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读《论语》时不可不加以注意。钱穆先生说:

“中国思想,其从入之途及其表达方法,总与西方的有不同。西方一位大哲学家的思想,总见其有线索,有条理,有组织。他们提出一问题,关于其所用的名辞与观念,必先有一番明确的界说。他们讨论此问题,千回百折,必有一项明确的结论。读中国书便不然。若我们依着研究西方哲学的心习来向《论语》中寻求,往往会失望。

“我们把研究西方人哲学思想的头脑来研究《论语》,每易于《论语》中提出许多不成问题的问题来,主要在于中西双方思想从入之途不同,因而其表达方法也不同。读《论语》,应该依照孔子的思路来读,才能于孔子有了解。孔子思想的表达方法,也即在《论语》里明白可见。因此我们只该从《论语》本书来了解孔子思想,不该先自缚在西方哲学之格套中来寻求。”

常见有人提问,仁、义、礼等等的定义是什么?或要整理《论语》的“公理体系”,便是这方面的具体例证。

(四)逐字逐句求解,读一章得一章之益

要求《论语》本意。基本的方法是逐句逐章地读,逐章逐句地求确解。钱穆先生说:

“读《论语》贵于读一章即得一章之益。……逐字逐句求解,解得一句,即明白得此一句之义理,即可有此一句之受用。若解释得多了,凡属《论语》论仁处,我都解得了;《论语》不提到仁字处,我亦解得了;孔子论仁论道的真意义,我自然也解得了。此是一‘会通’之学。义理在分别处,亦在会通处。会通即是会通其所分别。若《论语》各章各节,一句一字,不去理会求确解,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写出几个大题目,如‘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随便引申发挥;这只发挥了自己意见,并不会使自己真了解《论语》,亦不会使自己对《论语》一书有真实的受用。那是自欺欺人,又何必呢?”

钱穆先生在《孔子与论语·孔子诞辰劝人读论语并及论语之读法》中说:“读《论语》,可以分散读,即一章一章地读;又可以跳着读,即先读自己懂得的,不懂的,且放一旁。你若要精读深读,仍该如此读,把每一章各别分散开来,逐字逐句,用考据、训诂、校勘乃及文章之神理气味、格律声色,面面俱到地逐一分求,会通合求。明得一字是一字,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且莫先横梗着一番大道理、一项大题目在胸中,认为不值得如此细碎去理会。”

这里他说的“先横梗着一番大道理、一项大题目在胸中”,“《论语》各章各节,一句一字,不去理会求确解,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写出几个大题目,如‘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随便引申发挥”,这是当前许多读者的通病,值得引起注意。

(五)不要忽略具体的人和事

《论语》的中心思想是讲做人,他不是光讲道理,许多地方是通过具体的人和事来讲。读《论语》不能只注意直接讲到思想的部分,而忽略讲具体人和事的部分。钱穆先生说:“全部《论语》,多是在讲具体的实人和实事。若忽略了《论语》中所讨论到的具体的实人实事,则全部《论语》所剩无几。……抽离了具体的人和事,超越了具体的人和事,凭空来讨论思索,那便近于西方哲学思想的格套。……我们若明白此意来读《论语》,自应更多注意到《论语》中所提到的许多具体的人和事,却不应凭空思索去求了解。因此讲求孔子思想,不宜脱离人事。”

钱穆先生说:“既然孔子的思想和义理,都扣紧在人事上,因此读《论语》,也并不能专注意‘仁’字、‘礼’字等许多字眼。换言之,《论语》中凡牵涉到具体人和事的,都有义理寓乎其间,都是孔子思想之着精神处。要懂得如此平铺用心,逐章逐句去读《论语》之全部,才见孔子思想也有线索,有条理,有系统,有组织,只是其线索、条理、系统、组织与西方哲学有不同。”

(六)要和现实相结合,推陈出新

《论语》中关于做人的道理,基本内容是古今中外普遍适用的做人的常道,但它产生和发展在古代社会,不免带有时代的烙印,与现代社会有所冲突。时代发展了,也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新的要求。完全局限于经典文本,也不能适应今天的需要,应与时俱进,有所发展。所以今天读《论语》,要注意分析,推陈出新,作出新的理解和诠释。

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联系。弘扬中华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向是一致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而要努力把二者结合,互相促进。

钱逊
2015年2月 n+IPiLE1Y/weQokrvrjq11XI5/xF1ZveneCmO4aviuHnSY+/47yEU3rrH3aRDR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