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他晚于孔子189年,自称所愿是“学孔子”,《史记》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孟子》一书是他晚年带领弟子写成。

孟子继承孔子成人、成圣之学,他的思想也是以做人的道理为中心,由做人而推及治国,而孟子又多有发展。孔子教人“博之以文,约之以礼”,要求德礼兼修,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孟子则倡言仁义,认为仁是人的精神家园,义是人一切言行应遵循的道路,做人就是要“居仁由义”。又提出要培养浩然正气,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胸怀平治天下的抱负,把仁义推扩到对待百姓、治理国家,提出王道仁政思想,游说诸侯,但也没有得到任用。

孟子的时代,人性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孟子提出人性善的思想。认为仁义礼智等善性植根于人的本心,充分发挥本心就可以了解自己固有的善性;了解了善性也就知道了天命,可以安顿好自己的人生,安身立命。它建立起了由心性修养而上达于天的理论架构,完善了天命与人道合一的天人合一思想,为以后儒家思想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代儒者评价孟子,认为孟子独得孔子的真传。韩愈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又说,孔子之道博大,弟子们不能全面把握,只能了解其中和自己性情兴趣相近的部分;以后分散到各地传播孔子思想,也只是自己所了解的部分。时间久了,差别就愈来愈大。“独孟子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

宋儒接受韩愈的观点,说“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他们以《论语》《孟子》为基本经典,加上《大学》《中庸》两篇,合为《四书》,用作教材。自认接续孟子以下“不得其传”的传统,开辟了儒学发展的新阶段。以后《四书》更成为科举考试的基本教材。

今天我们也可以说,儒家成人之学,始创于孔子,而完善于孟子。学习儒家做人道理,读《论语》后,宜再读《孟子》。

从孔孟到宋儒,贯穿其中的中心思想就是做人的道理。《大学》提出为学的三纲领、八条目,最后归结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宋儒说“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儒学的这个传统,是构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础。我们应继承这份遗产,推陈出新,使它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发展到新的阶段,发出新的辉煌。

《〈孟子〉读本》201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14年,为什刹海书院教学需要,对原书作了一次较大的修订,作为书院教材出版,同时也供广大国学爱好者阅读。

钱逊
2015年1月 0JxtwEqvJwC5mwo3dFnMRLYX/EJRQKB1fONhIuzQAym/6BPvGpIlDv6nuAHGbML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