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我 无我

孟子接着说:“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一个人的学问修养做到了,虽然一辈子倒霉,人格始终不褪色。不要因为自己没有钱,而将自己的人格打折扣,那就整个失败了。“士得己”就是有我,“己”就是我,“得己”就是保得住我自己。

我刚才说人格的保持,年轻人要特别注意。若干年前,两三个大学的佛学社团联合邀我作一次演讲,可是我听见是佛学社团就头大,讲佛讲得不好会讲“糊”,讲得糊里糊涂的。我当时对他们讲的题目是“有我与无我之间”。学佛要无我,形而上道——自己讲修养,要到达“无我”之境,才可以入门,但还不是最高。做人做事,一定要“有我”,才能够立大功成大业。一般学佛的人,拿了这个“无我”的名词,就把鸡毛当令箭,到处“无我”一番,结果佛既学不成,人也做不好,这是学佛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

做人一定要“有我”。例如写一篇文章,如果其中“无我”,则不值一读,不会有内容,老师就会批“不知所云”四个字;画家画一幅画,“无我”就没有东西。做人“无我”则怎么做人?是谁在做人?我就是我,不能变成你。更不能今天变成张先生,穿上西装;明天又变成李小姐,抹上口红。那成什么话?所以做人要有我,每人有自己的人格,自己的品德,自己的风格。至于风格对与不对,在于前面说的“尊德乐义”这个范围。各人在这个范围之内,建立各自的品格,老实人是老实的风格,慷慨的人是慷慨的风格,这就是“我”。

所以“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穷了还有我,如果穷到了无我,那就是孔子说的,“小人穷斯滥矣”。得志了,则“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得志以后并不忘形,不离开“尊德乐义”之道,更要好善。得志以后,到了上位,就要记住是上天给自己的机会,去为大家做事。在我个人的体验,不想运气好,更不想得志。所谓运气好,只是一个字“忙”,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倒霉的结果则是“闲”。如果“忙”与“闲”可自己选择,我宁可选择倒霉,太忙了吃不消。

而且更讨厌的,是脸上的皮肉也要忙,见人就得笑,不想笑也得笑。如果没有地位,不笑就不笑!别人也不在乎我笑不笑。有了地位,只好对人笑,不笑就被指为傲慢、官腔;有时会笑到脸上的肉发酸,也很可怜。“达”就要“不离道”,能这样的话,一般人才不对他失望,那就是众望所归了。现在选举胜利的人,就有人送一块匾额,上题四个字“众望所归”。当然,现代的选举,当选的人是否真是众望所归,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孟子继续说:“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古代的人,读书求学问,是为了增进自己的修养。得志的时候,是上天所给的权位,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目的在用这工具做好事,给社会大众谋福利。如果不得志,也没有关系,不过,也要对社会有贡献,不能蹲在城隍庙的角落躲起来。这样是自卑,是没有修养的,应该“修身见于世”——修身养性,端正自己,给世人看见,做个好的榜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两句是孟子流传千古的名言。凡是中华民族的青年,都应该牢牢记住,这是人生的价值观,和人生的目的。如果对于自己人生的价值和目的都搞不清楚,那简直是糊里糊涂地过了一生。 ba+PAt90HkbNp28Z7zlMtYNYFjgh5rB24ILZXiPq05biLiNZqF+9aKyaT4SQCS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