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先穷后达的那个人

“宋勾践”这个人,姓宋名勾践,与越王勾践同名。

孟子对他说“子好游乎”,等于庄子所说的“逍遥游”,也就是说“游戏人间”的意思。人生本来是一场戏,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看谁唱得好。但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终究是一个演员,唱完退到后台,我还是我。这个原则,一定要把握住,在演的时候,哭要真哭,与剧中人合而为一,进入状态;演张三时自己就是张三,演李四时自己就是李四,人生本来就是戏。孟子提出的“好游”,就是如此而已。

“嚣”字常常被连在“张”字上面,成为“嚣张”一词,就是哗啦哗啦的意思。但是“嚣嚣”二字叠用,就变成了潇洒,是文雅的,但比潇洒的态度,稍稍粗一点,有少许兴奋的意味,海阔天空,满不在乎的。但满不在乎,不是乱来,也不是麻木。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好玩,我告诉你关于玩的道理。有人了解你,你要满不在乎;没有人了解你,也要满不在乎,你还是你,那就是你的本色。

宋勾践听后问道:你这个道理讲得对,但要怎样才可以“嚣嚣”——满不在乎呢?

孟子说,一个人活在这世间,如果自己身心不健全,“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叫他“嚣嚣”,也潇洒不起来。再说真有德性修养的人,自有高尚品德的自尊心,能“尊德”,所作所为,都能够好善、反省,能“心不负人,面无惭色”,胸襟开朗,对得起天地鬼神。这就是“尊德乐义”,这样才可以“嚣嚣矣”,才可以真的逍遥自在了!

因此孟子说了两个要点:“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一个真正有学养的人,尽管一辈子不得意,但不离开自己的人生本位,义理所当为则为,就是所谓的“穷不失义”。

宋朝了不起的名儒范仲淹,在他《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流传万古。后世青年,有人把这两句作为读书做人的目的,且以济世救人为己任。就他的这两句话而言,已经属于“立言”的大事了。

大家都知道,范仲淹出将入相,不过宋代儒家的理学,可以说都是由他一手振兴起来的,许多大儒,也是由他敬重培养成就的。他当年在西北镇守边疆,张载(横渠)年轻时,去西北投军。范仲淹看见他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对他说:你前来投军,报效国家,这是对的;在我,有你这样的青年来投效,我当然欢迎,不过报国的途径很多,你有更好的前途,可以去努力,何必应募来当兵呢?张横渠还是一腔热血,慷慨激昂,说了一番道理。范仲淹说:年轻人先沉住气,我送你一点路费、一本《中庸》,回去把这本书读好以后,再来找我吧。张横渠听了他的话,就回去读书,后来果然成为一代大儒。

张横渠读书成就以后,有四句名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自宋代以来,为历代读书做学问的知识分子所备加尊奉的。其实张载这四句名言,与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互相呼应,相得益彰。也可以说,他之所以读书成就,成为名震一时的关西大儒,其中受范仲淹的影响,最为深远。

除张载之外,当时由范仲淹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少,如宋代名相寇准、文彦博等人的成就,都与他有密切关联。再如宋初山东的名儒孙复,也是范仲淹无意中推崇出来的。

范仲淹初期,是任知府,拿现在体制来比较,是省之下、县之上,相当于抗战前后的行政督察专员。当时孙复非常穷困,带了一封介绍信去见他。范仲淹见他是一个有品德的读书人,问起他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孙复说起生活困难,范仲淹即送他一年的生活费用和回家的旅费。

范仲淹这类的事做得很多,做过了也就不会计较于心。第二年孙复又去找他,范仲淹想起他曾经来过,觉得这个人,怎么老远地来打秋风,就对他说:你怎么不在家好好读书?他说生活没办法,而且还欠了债。范仲淹说,你这么遥远地跑来跑去也不是办法,这样好了,我写封信给你家乡的县长,请他帮忙你,我也负担一部分。这样才彻底解决他的问题。

不到十年,全国传闻,泰山下有一个姓孙的学者,学问道德非常之好。范仲淹听到这个传闻,就找他来见面,发现原来是自己帮忙过的那个读书人。后来范仲淹在笔记中感叹地写道:人最怕的是穷,当处身于极度穷困之中时,如果没有人伸手扶一下,就要过不去了;如果有人在此时,纵然是无意中伸出援手扶他一把,让他渡过难关,他就可能成为英雄、豪杰乃至圣贤。他说,平心而论,对孙复的帮忙,只是无意间的事,不像是对张横渠有心培养,但却培养了这样一个大儒,所以心里非常高兴。

其实,范仲淹自己就是孤儿出身,幼年时父亲去世,母亲被贫穷所逼,只好带了他改嫁朱家。他也改姓朱,单名叫说。当然,这种日子不好过,他在稍稍长大后,就拜别母亲和朱家,住到庙里读书。每天煮稀饭后再让稀饭结冻,划成三块,度过一天三餐的日子,勉强解饥。考中功名以后,才复姓归宗,最后出将入相。因为他知道民间的疾苦,生活的艰难,所以我们现代的助学制度,他在那个时候已经创办了。他当了大官以后,赚的钱,买了许多田地,收入所得,自己完全不要,用来兴办义学,帮助清寒子弟读书。并在每个县里,兴办义仓,积存余粮,遇到荒年,开仓放赈。这些社会福利的善举,都是他创导的。

他一生为官,从来不摆官架子,后来并把母亲接回来奉养。他的四个儿子纯佑、纯仁、纯礼、纯粹和侄子纯诚,后来都做了大官,都是名臣,对国家有相当贡献。他在边陲带兵的时候,叫他的次子回家收租,一次收了四大船的租谷回家,在路上看到范仲淹的朋友石曼卿(延年),上前问候。石曼卿流泪告诉他,母亲死了,连棺材都没有钱买。范纯仁即将收来的租谷,全部赠送给石曼卿。范仲淹正在书房读书,见儿子空手而回,就问路上发生了什么事,范纯仁将经过说明,范仲淹听了,非常高兴,对儿子大为嘉许。

我们看范仲淹的一生,就是“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这两句话的最好说明。这也就是孟子在这里所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过就文章说,“千古文章一大偷”,这句话也是脱胎于老子的“后其身而身先”一语。三个人的话,是同一个观念。不过,孟子的变化说法,比老子那句话达畅多了。《老子》是春秋时代的文体,简练又简练;孟子与范仲淹写的,就是白话文了。 raIapancCD5Bz189Lo2MwVgCaW6AHWJtL+x19XMRzmLQpf/x/ZXLTIy46/DqIsz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