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南怀瑾先生是近年来享誉国内外,特别是华人读者中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为其终身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其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又是不可复制的特殊经验,使得先生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书剑飘零大半生后,先生终于寻根问源回到故土,建立学堂,亲自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和复兴民族文化精华和人文精神不遗余力,其情可感,其心可佩。

南怀瑾先生曾于1976年应台湾《青年战士报》之邀公开讲解《孟子》,其中关于《梁惠王》的讲授整理成《孟子旁通》(一)于1984年出版。因缘境遇波折,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南先生关于《孟子》的其余讲授在整理后将陆续与读者见面。鉴于他对其中各篇的讲授皆可单独成书,整理《梁惠王》以外篇章的讲授时不再沿用《孟子旁通》之名,而是各篇自成一书、各书重定名目。本书是南先生讲授《孟子》的《万章》篇的整理,南先生将之定名为《孟子与万章》。经南先生授权,由我社首次出版横排简体字本,献给广大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

受传统文化浸润而兼晓西学的南先生,对《孟子》的解读既充满了对古人深切的理解,又能持论客观,融入现代精神。孟子在《万章》篇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如知人论世、以意逆世等,涉及为人处世的诸多原则。南先生在讲授时采用一贯的“经史合参”、融会百家的方式,旁征博引、贯穿古今中外地对这些概念和原则给予了精辟的阐释。如《万章》篇阐释伦理之道,切入点即是弟子万章向老师孟子发难,请教有关古圣往哲的历史传说中存在的诸多疑点。南先生以浅近的白话对文本逐段加以解释,探讨师生对话发生的背景和双方的心理,成一家之言,令众多疑难豁然而解。南先生指出,后人对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典范——尧舜文武等圣贤的怀疑其实早已存在,孟子为他们所作的辩护十分精彩,如舜如何处理与父母兄弟的恶劣关系,可惜现今已找不到史料依据。

在讲解的同时,南先生以具体的实例,教人当读书、读活书、避免读书而愈懵懂。他更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诸多问题的独特看法,传授持身立世之道,间或以佛教的故事、道理相譬喻,润物无声,化人无形。

我社与南怀瑾先生结缘于太湖之滨。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认识和传扬中华文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紧迫感,承蒙南怀瑾先生的信任和厚爱,独家授权,我社陆续推出南怀瑾先生作品的简体字版,其中既包括世有公论的著述,更有令人期待的新说。作为一代国学宗师,南怀瑾先生“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毕生致力于民族振兴和改善社会人心。我社深感于南先生的大爱之心,谨遵学术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原则,牢记出版人的立场和使命,尽力将大师思想和著述如实呈现读者。其妙法得失,还望读者自己领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是南师仙逝前夕最后亲自定下的由我社出版大陆简体字版的几本著作之一。我们在最初的悲痛和忙乱过后,更明白自己应该做的事——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南先生一生从发愿到功德圆满于壬辰年中秋,殚精竭虑,矢志不移,辛苦操劳,无怨无悔,诚如他的秘书马先生所说,南师是一个点灯的人,他来这个世上,是希望点亮越来越多人的心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点亮自己这盏灯,自然会照亮周围。这才是对他最好的怀念和祭奠!

太湖茫茫,雁荡苍苍,大师云逝,百代留芳。书剑飘零,道德文章,惠泽后世,桃李芬芳。

谨以此作为对大师的致敬!

东方出版社
二〇一三年四月 SotNblIgQcoFvB04SupTTBvvF4SurHH5fNovYUmQHYFBgow4C6wMQKK6OwamIn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