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不中用的中是《中庸》的中

那么《中庸》一书内涵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明白地说,是以孔颖达所引用汉儒郑玄的解释为最恰当平实。所谓:“名曰中庸,以其记中和之用也。庸,用也。”《中庸》一书的中心要点,便是子思提出学问修养的主旨,必须先要做到“中和”的境界,才能明白天人之际心性相关的道体和作用。

换言之,子思作《中庸》,他是继承祖父孔子的心传,阐述其师曾子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内明”和“外用”之学。由他提出“中和”才是“明德”、“止于至善”的境界。“君子而时中”、“不可须臾离也”,才能到达“知止而后有定”,乃至“虑而后能得”的七个学养工夫的次第。“慎独”与“诚意”,便是“内明”、“外用”之间,兼带身心修养的妙用。然后用之于入世的行为,必须具备智、仁、勇的三达德,才能真正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

明白了这个原则以后,就可知道《中庸》所谓的“中”,必须以中州音和鲁南一带的发音来读,等于打靶或射箭的中了的中(音仲)发音一样。庸呢?就是用。换言之,学问之道,不是知识,更不是空言。它要在自己个人的心性身心的修养上,“择善固执”,随时随地,处在中和“知止而后有定”的境界,养之有恒,自然而然就会由静虑而得阐发智、仁、勇的正知正行了。

至于子思作《中庸》,他和曾子著《大学》的迥然不同之处,便是他首先提出“天命之谓性”的“天”和“性”,然后才讲到“道”和“教”,看来很是特别。事实上,我在讲《大学》的时候,已经提出曾子的《大学》,是从《易经·乾卦·文言》的发挥。子思作《中庸》,是继曾子之后,从《坤卦·文言》及《周易·系传》所发挥的继起之作。例如《中庸》首先提出的“天命之谓性”而到“中和”,便从《坤卦·文言》而来,如曰:

《文言》:“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以及《系传》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乃至《说卦》的:“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尤其是“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以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和“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等学说,便是《中庸》开宗明义,最先提出学养证悟到“中和”的境界,才是根本的宗旨所在。

你只要明白了《易经·文言》等这些史料,你就可以知道《中庸》所说的性命和天道之理,都是言有所本,学有渊源的。至于读古书有关“天”和“道”两个字的内涵,我已经在《大学》的开始,便已有了说明,现在不再重复了。 5s0H4V7UICGRCJJsM9VicPq+/8dASF61UjF4s/tm8/xP7KWif8ux9Ldj7jn9VC9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