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5714

曹伯华

科学家说过,七年的时间可以把我们全身的细胞都更换一遍,一个旧细胞都没有。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

你就是你,但你也不是你了。

七年前的掌阅,北京后海商议成立;七年后的掌阅,已成为国内移动阅读的第一品牌。

掌阅还是掌阅,但已然大不同。

掌阅三周年时,我才进入掌阅。回想起四年前,感觉像是做梦一样,懵懵懂懂进入当时只有100多人的掌阅集体,成为了一名编辑。

永安里通用国际中心B座16层,刚进掌阅时,工位还很多,一个人可以占两个人的工位,空调也很给力,冬暖夏凉。

还记得当时第一次开启EM时,盯着“组织通讯录”看,看着总人数一百出头,心中一阵感慨:哇,大公司!

渐渐的,掌阅人越来越多了,一个人的工位有两个人办公;空调夏天不凉了,冬天热得在公司只穿短袖了。

那时,还不时地盯着EM看,看总人数变成150、160,心中震撼不已。

人越来越多,坐不下,怎么办?编辑部搬了出来,搬到了建国门,我们编辑部由五六个人变成了二十多个人。

再次回到掌阅,已是半年后了,没回到B座,编辑部留在了A座,回到B座看看,这次连会议室都开始坐人了。

渐渐不看总人数了,变化太快,看不过来了。

没多久,掌阅整体就来到了四惠大厦,这次我成为了一名运营工作人员。

宽敞的工位、给力的空调、大大的会议室,真是太开心了。

大,真大!

每个部门领导都有自己的办公区域了,一排座位一个人,很是威风。

因为经常在本部门的办公区待着,长时间不去其他区域,甚至有段时间觉得技术人员我都不认识了。

有时候,感觉公司甚至有些空旷……

不过,没过多久,公司就不空旷了。部门领导们,又“委屈”地搬回来跟我们坐一起了,单座全部变成了一排排座位,甚至包下了楼下的一层。每次去大东腾吃饭回来,虽然表面很镇静,但总会去一楼瞄一眼,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看不懂,心里还是热腾腾的。

听各种传言:有滑梯,有健身房,有洗浴,甚至有宿舍……

终于建好了。

这次,我搬到了一楼,成为了品宣组的一员。

0.5714,4/7=0.5714

很遗憾,我来掌阅的时间,只占了掌阅年龄的0.5714,但还是感触颇深。能陪着掌阅走过这7年的人,看看现在的掌阅,他们的感受一定更不寻常。

最后我想说,在掌阅,我相当于再读了一所大学——掌阅大学。

从不会发邮件,不懂什么是运营,不知道产品经理是什么,甚至不知道前台会发笔和本,到学做一个好编辑,学做一个好运营,学做一个好品宣……

谢谢你,掌阅,祝你生日快乐!

技术的二三事儿

李幸磊

第一印象:

要说对掌阅的第一印象,肯定还是公司的logo,最早虽然我一直不知道那是一家叫做掌阅的公司做的,但是知道,这是一款普遍到以至于很多人以为,这是手机自带的阅读软件的程度。这个可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印象,真正对掌阅公司的第一印象,还是来自于面试,当时还在永安里,进入通用大厦的第十六层,除了第一眼看到前台的美女晓茜之外,还看到一个电视屏幕,上面展示着各种用户投诉——这一点极大地吸引了我。我之前曾做过电信的项目,对移动公司比较了解,他们对于用户投诉极其重视的服务态度,是其远远甩开联通和电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让我们明白,这是一家很有态度的公司。后续的几轮面试也让我逐步确认了这一点。我知道这里有巨大的用户量,跟很多“程序猿”一样,我是冲着这里的高并发等业务场景来的;另外,我自己使用java有些年头了,受限于平台等原因,也遇到了一些上升瓶颈,而这里可以让我体验新的一套更加轻量的技术栈python,我也乐意接受这样的转变,就这样,我拒绝了所有其他的面试,从北五环搬到了东五环。

上线故障:

很清楚地记得,掌阅五周年庆典,当时我刚来公司还不到半年,还在运营研发组做CPS那块儿,那个下午,大家都举蛋糕,欢歌庆祝,有个苦逼程序员在上线一个很紧急的需求——涉及价格模块的改动,涉及到钱,大家都知道很敏感,但因为很紧急很重要,所以也是加班加点赶出来的需求,开发和测试时间也很赶。上线之后,观察日志,一堆的报错!我立刻着急了,由于需求比较特殊,还不好回退,只能硬着头皮查原因,现场处理。当时的感觉,是周围都很嘈杂,好像还有人问我要不要吃蛋糕什么的,但我完全没有时间去搭理。最后根据日志,经过二十多分钟的层层定位,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程序本身都没有问题,有个很偏门的配置没有发布导致有些比较偏门的业务获取价格报错,因为比较偏门,在整个测试环节都没注意到,用户量级大真的会这样,一个很偏门的业务,请求量级也是非常高。那二十多分钟,回想起来,真是有一天那么漫长:线上在报着错,领导在身后站着,大家还在公司周年庆,自己却搞出乱子。后续,上线流程经过多次的优化,完善了灰度发布、仿真环境、测试渠道等层层环节,上线操作也随着上线发布平台的完善而越来越完备,业务也在经历梳理、简化和解耦,避免上线的复杂性引发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以后大家犯这样错误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缓存为王:

我最早两年多是做电信BOSS系统的,来掌阅之前又在一家做移动阅读的创业公司做过一年多,因为都没有巨大的用户量,所以,对于缓存为王的理解并不深入,也不能体会能为用户体验带来什么。接触CPS系统之后,对这一块儿才真正建立了意识,了解这种每秒处理千级请求的架构,缓存是如何担当大任的;而这种无状态多级缓存的架构,用来处理高并发读请求的业务场景是那么的成熟和优雅,也是后续架构优化一直围绕着的核心。记得有一次,在对一个特殊的获取章节列表的优化中,由于对缓存的有效使用,使得章节目录获取服务端的开销,从平均400毫秒提升到了平均50毫秒,速度有8倍的提升,这对于用户体验有非常明显的提升。再后来转到资源组,对于静态资源下载业务这一块儿,CDN缓存在整个架构中如何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里,同样是缓存为王。通过对CDN预取的优化,所有新上线的资源都能在第一时间分发到全国30多个核心CDN节点上,保证用户从第一次下载资源就能够从距离自己最近的节点上来拿,通过减少网络开销,来提升下载速度和用户体验。随着后续不断的对基于缓存的优化,我也逐渐认识到,在公司整个技术架构中,甚至整个互联网行业和整个计算机技术历史中,缓存是如何为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为技术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发挥着自己传奇的作用。

技术驱动:

技术驱动,通常是相对于业务驱动而言的,谈到这个,很多人会想到硅谷范,Geek和理工男等。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也并不属于技术驱动型互联网公司,这种公司本身也不多。但在一些具体的工作中,我们确实是有很多“技术驱动”的思路,这里就避开大的概念,只分享一个“技术驱动”的例子。阅读软件的书城本身要解决一个用户找书的问题,由于版权问题,很多书我们是没有的,最早一直是给用户一个空的搜索结果,然后让用户通过“用户反馈”,告诉我们客服人员他想要的书,然后客服人员定期整理再反馈给版权人员,让版权去签约,整个过程冗长复杂且各个环节无法很好地串联,给用户的体验也极差。最早业务人员给的需求是,在客服系统中提供一个录入页面,方便客服人员给版权提交书单,但还是无法彻底解决找书这个需求。终于,有技术人员站出来,梳理了一套“求书”流程:首先,通过爬虫将整个互联网上的所有图书都抓取回来并保持新书的更新;然后,通过用户搜索(通常找书的用户都先去搜索),如果书城没有,则提供给用户互联网上抓取到的这本书,让用户点击预订;用户预订产生的数据,直接反馈给版权,版权部门根据预订量去签约;再然后,编辑也根据预订量去制作上线;最后,书籍上线后,客户端通过PUSH和消息等通知机制,提醒给用户要找的书上线了,这样不仅将整个“求书”流程简化了,也解决了很久以来书籍根据什么来引入的一个大问题,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优化了整个供应链流程,让我们的用户能够参与其中,使其更加合理和精准。这是一个标准的技术驱动的例子,类似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分散在各个技术部门——技术人员根据自己对技术、数据和业务的理解,常常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借助不同的技术组合,创新地解决一些看似无法解决或者在正常流程下极其复杂的业务问题,来驱动产品的升级和体验的提升。

技术品牌:

谈到这个,正好最近作为嘉宾参与了七牛举办的“D-Future”技术峰会,对这个有些自己的思考。谈技术品牌,不免要说一下产品品牌,公司的技术品牌和产品品牌一样,低调务实,就像我在“第一印象”中说的,很多人知道这个logo,但没听说过掌阅。在这次参会的过程中,跟周围的一些嘉宾交流,发现说掌阅他们很多都不知道,但是一说iReader,基本都知道,特别是名片上的亿级的注册用户数,更是让很多嘉宾瞠目结舌,当谈到千万级的日活用户,让他们也是直流口水,惊叹不已。公司产品品牌的宣传一直很低调,只是近年来,才进行一些商务品牌推广,如请了汪涵作为代言人等,品牌知名度才慢慢起来了一些;但是如果回头看往年移动阅读行业分析数据,我们一直是领跑的,但是普通的用户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所以,我们一直是属于移动阅读行业的“隐形冠军”。技术品牌也一样,这次参会的时候,一些技术大牛分享的东西,确实有我们做得不好的,但也有很多是我们跟他们做得相当的、很成熟的,也有些我们自己做的比他们还要好的,毕竟,我们有这么庞大的用户群,有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只是,我们缺少一个打造技术品牌的思路和可持续的过程,或者说,我们没有这样的强烈的意识和文化,导致工程师文化和技术品牌一直没能很好地传播开来。后来跟参会的其他技术人员也都逐一沟通过,也有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如创建公司级的技术博客,对于公司使用的一些成熟的自研产品和工具进行开源,通过对内部技术方案的总结,参与到各种级别的技术峰会进行技术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我们自己确实有很多好的技术实践和积累,在业内都是很主流的,很有价值的,都是可以进行技术品牌的宣传和打造的,只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总结出来。也希望借着这次的契机,公司能够有个好的技术品牌打造的开始,让工程师文化能够更好地在掌阅传播,也让公司能为技术的传播出一份力!

苦行僧的修行

李兆蒙

一个人、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极致呢?也许印度僧人阿马尔·可杰能够给我们诠释极致信仰的含义——自1973年开始,他便把自己的右臂举在空中不肯放下,他的这只手臂已经定型在右肩上,动弹不得,他也因此成为印度人心中的湿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高高举起的右手似乎在向宇宙宣誓,这就是信仰,这就是毅力,这就是专注。

细算起来,我到掌阅已经近四年的时间了,仿佛自己还是那个未毕业的“少年”,对一切都保持着好奇心,把每一天都当做第一天,每一天都是一幅画,慢慢地形成了一幅彩色的画卷。回忆起来自己确实走过了不平凡的四年,正好有这个机会,就停下自己的脚步,思考一下,参禅悟道。

2011年的初冬,我栖居在圆明园附近的一处普通民居,房子是一间半地下室,似乎比牢房多了一个自由出入的门,阳光无论从那个角度都是进不来的。就在这间屋子里,我读了很多书,学习了很多知识,跑遍了附近的图书馆,也正是因为这些知识才获得面试的机会。如果教育经历算作一种出身的阶级,那我这种人顶多算是出身寒门的那一类。掌阅愿意给努力的人一次机会,更看中的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就这样我凭借着“能力”算是进来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业务发展快,缺少人手,看我比较实在,就招进来培养),就这样我便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参加了工作。除了家里这似乎是我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要知道即使学生时代,每年还有回家几个月的时间。

当我们成为公司的一份子之后,我们既是公司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一路走来我们成为历史的见证人,同时也分享了成功的喜悦。而我就像一个不守规矩的“野游僧人”,试图靠着不断转变角色来找准自己的定位,就这样不断地探索、改变,追随自己内心的呼唤,就像周国平说的“灵魂只能独行”,而正是自己的不断调整,也让自己有机会接触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亲身经历了公司的成长,见证了公司的辉煌。

无论在繁华市区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是在通惠河畔,不忘的是初心,过眼的是繁华,褪去的是稚嫩,留下的是专注。记得四年前有一句颇有讽刺意味的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几年过去了,这句话好像也成了历史的见证,无论山中来的是老虎还是猴子,都被我们赶了出去,我想即使我们真的是猴子,那我们也一定是大圣。当然还有句话叫“高处不胜寒”,成为行业领军人也就意味着竞争对手是自己,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进步,有句话叫做要想永恒就要不断革自己的命,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一个人的修行是无止境的,追求更是无极限的,当我们像苦行僧一样,一心只为修行,修行便是我,我便是修行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认清自己,是否有“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心境。

停下了脚步,回顾自己的过去,放下一切,重新上路,做一个苦行僧。

那三年

范小茜

2015年8月10日,收到了花束和礼物!

我的三周岁生日!

时间流逝,青春不在,我和我的倔强已经走过三个年头。

三年~~三年啊!36个月,1095天,20280个小时,1576800分钟,94608000秒……

想不到这么快就三年了!比交男朋友的时间还要长啊!

2012年8月8日,面试间。

初试已过,得知还有两个竞争者,我有点紧张。她们可能比我漂亮,可能比我优秀,而我一点行政方面的基础都没有。然并卵,直到第二天……

2012年8月9日,我的掌阅之旅开始啦!怎么说呢,姐是完全靠颜值胜出的!我先喝口雪碧压压惊……

当年还是青葱少女一枚~带着初入社会的纯真和幼稚来到了掌阅,感激当初小慧的慧眼,感激媛姐的关照,感激成总的接纳,and掌阅平台。

入职第一天,我有了自己的工牌,背面写着:

——做人:正直、以德为先,

——做事:务实、专注、坚持。

这也是掌阅的精神吧!

没有经验基础的我刚到公司还是挺没自信的,没有自己的想法,总是做错事情,想的也不够全面……觉得和陌生人打交道好难,好在我不是比较内向,掌阅的小伙伴们也非常热情,特别是男同学,呵呵~女同学很美也很好相处,个个都能当女神。

在永安里的办公区,会议室只有三间,办公区也只能装得下一百多人,家用电器也只有一个小冰箱、几台饮水机,还有两个微波炉,条件相对艰苦,但我们依然在奋斗的路上……

这一年,在这间小会议室里,掌阅听书上线了……

日复一日,平静地工作,我学会了前台的工作和职责,熟悉了各部门的同学。

2013年8月12日,掌阅搬家了,四环外的四惠大厦。从小时候一家三口搬家、大学一个人搬家,到这次160多人搬家,我人生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搬家。找搬家公司、对比价格、选定通知、统计、打包、检查等,每一步都在学习怎么更好地去处理。大到电视、打印机等,小到每个人的小推柜,整个搬家过程比较顺利,没有丢东西。相比之下,这边办公区很大,会议室也很多,有很多工位,掌阅即将在这里扎根发展了!

随着员工日益增多,很快,掌阅又任性地承包了一楼,于是有了我们的多媒体厅、多间会议室,以及员工休闲区。

慢慢的,掌阅的办公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绿植增多,使办公区成为一个大型氧吧,既释放氧,也消除眼部疲劳;

奖杯墙,掌阅走过的足迹和荣誉的记载;

黑板文化,前台心灵小鸡汤,图文结合,励志澎湃;

旋转楼梯、滑梯,滑梯带来无限乐趣,旋转楼梯和垂下的绿枝,文艺范儿足够让你一秒变成“小公举”;

多媒体厅,有好音质的话筒,也有色调温和的环境,下午来一杯咖啡看看书可好?

健身房,各种健身器材,腹肌翘臀你值得拥有;

乒乓球、桌上足球、飞镖机,一到中午休息时间,男孩纸们就通通围住了呢;

咖啡机,从速溶咖啡,到现磨咖啡,唇齿间依然留香;

围棋、跳棋、象棋,午间时光,小伙伴们来杀一盘;

两个大冰箱、六个微波炉,让“吃”不用愁;

柠檬水、酸梅汤,一丝清凉,抹去炎热;

……

当然,行政工作板块也做了填补:

能量补给,它不是早餐,却胜似早餐,饿了就吃掉!每天早上都以为是仙女儿下凡给你们送好吃的了,其实是保洁阿姨!

水果诱惑,“日食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让大家补充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想必也是极好的;

生日party,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月生,相遇便是缘分,让我们一起愉快地玩耍吧!

行政部微信公众号诞生:分享掌阅正在发生的事;掌阅行政(iReader-xz)——友爱的界面,我们没有声音,但我们有力量!

公司测试机、员工电脑和公用资产的管理,管理有序,只为更好地满足大家的工作需求;下次准备挑战一下“程序员鼓励师”,嘻嘻……

这一年,“北京掌中浩阅科技有限公司”变成了“北京掌阅科技有限公司”。

我不断学习改善,小错误也没少犯,但还是以弹跳的方式往更远的地方看齐。

从“无形的想法”到“实际地去做”,历练了自己,也考验了整个团队。

可能会有人想问,为什么我一直坐在前台?

因为希望大家上班可以第一眼就看到我呀。^_^

前台代表公司第一印象,在这里,你会遇见不同的人和事,你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有善良,有礼貌,有自大,也有蛮横无理,这才发现,人与人的交流也是门学问;有的面试者如同当初的自己,单纯、好奇。非常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我的认可,不管坐在哪里,都一样快乐地工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的价值所在,不是靠工位在哪所决定的。

这一年,“北京掌阅科技有限公司”变成了“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也成立了,成功开拓了海外市场,还在迪拜参加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新奖颁奖典礼,获得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布的“WIPO创新企业奖杯”,走向国际不再是梦!

我做到了很多以前都没想过的事情。我,和掌阅都成长了很多。

每次在电视上看到掌阅的广告,每次在朋友圈看到掌阅获奖信息被刷屏,每次看到iReader的旗帜插到世界各地,“掌阅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人说:“三年之痒”,其实不然,三年,可以厌烦,也可以沉淀、转折。

心沉下来,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有更好的转折和跳跃。

五月天有一首歌《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所谓的彩虹,不过就是光,只要心还透明,就能折射希望……

经历了风雨是否能够看见绚丽的彩虹,在于你的心。

彩虹是一种美好的事物,但如果你的心是灰暗的,七彩的虹在你看来也只是单调无趣的。

当然,如果你是靠自己顽强的拼搏战胜了风雨,难么风雨过后,你的心是欣慰的,自然也就会看到彩虹……

一起加油努力吧!

我愿意分享与掌阅的故事,你呢?

再续姻缘

刘思瑶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来到掌阅转眼间已经四年多了。四度春秋,四回寒暑,人生最美妙的这段时光,我与掌阅相伴。往事历历在目,思绪百转千回,心头万般滋味,诉之于笔端却难以成行。

犹记《YUE》杂志创刊时,我刚成为正式员工不久。作为一名社会新鲜人,无知懵懂却又带着初生牛犊的冲劲,莽莽撞撞地往前奔。幸而周围的师兄师姐多番照顾,让我在这个温馨而友善的团队中安定下来,避开了大多新鲜人找工作中碰壁的窘境。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我投了篇心情随笔,杂志的主编帮我命名为“姻缘”。没想到一语成真,这四年,掌阅这两个字几乎占据了我的全部。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是至今的唯一。我曾说我是用恋爱的心情来工作的。因为我爱,爱得热烈,所以才能全心投入,不去计较得失。但爱情有高潮也有低谷,随着时间推移,爱情稍许降温,迷茫与彷徨便接踵而至。曾给我无限温暖的师兄师姐早已为追求各自的人生目标而离开,后辈同事又有很多调去了其他部门,而这么多年,我仍在这里未曾离去。

也曾追问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力不足无法挑战其他岗位,这么多年的光阴投注到这里是否值得呢?阵亡了一批批脑细胞后,我不再纠结。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我可以去挑战其他岗位,但我却没有尝试调岗,或许是我仍爱着这份看似单调枯燥却能让我感受到快乐的工作。每日徜徉于书海,感受文字的魅力,于我就是最简单的快乐。发现了书稿中一个错别字,都能让我油然而生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尽管这事儿是多么的微小而不足道啊,但这一点点的修改却是为给予用户极致的阅读体验我所能做的小小努力。

带着这种简单的快乐,我日复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可是数年转瞬即逝,我从一个小编辑混成了老编辑,从制作、策划再到品质小组,从平装书、封面、类别再到校对、作者库、读书志……几乎每一个编辑的工作我都曾体验过,在这里我还能有什么追求呢?直到经历这一年多的所见所闻,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浅薄。公版组的成立,对编辑部无疑是一个里程碑事件。编辑们自主选题策划编撰成文,拂去历史的尘埃,让千百年的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生命。“掌文学为公,阅经典之版”,我看到了他们的努力。精品书籍上线,编辑们不再只处理简单的文字了。时间挤挤,再挤挤,好去学习CSS代码;脑袋思考,再思考,设计一个更贴合内容的精美样式。身为一员,我怀有满腔热忱。

在这不断求新求变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亲身感受着掌阅的发展壮大,编辑职能的转变。反思自己,若还停留在老的状态中,必然会被它所厌弃。我爱我的工作,我爱掌阅这个大家庭。虽然我并不聪明,但我胜在勤恳,收拾心情,整装待发,在编辑这条路上我会继续昂首走下去。

照在指间上的光

乌云琪琪格

时光如溪水般流淌,待到回想时,化作琉璃的光点闪烁其间,洒下破碎的光斑,照在回忆上。这条由无数光点组成的璀璨河流,延伸向未知的远方,看不到尽头。偶尔,我们拾起散落的光斑,里面光怪陆离,画面闪烁,像镜头切换,是一段段难忘往事,不停闪烁回放。

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给出课外读物的书单,多是各类名著或文学作品。读来读去,其实看的最多也最有趣的还是小说类的作品,那时候很多人的愿望都是成为一名作家。也许是很多人都有下笔的愿望,高中的时候,原创小说开始出现在视野中,没有门槛,没有要求,没有束缚,任何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文笔。也许确然没有文学性和艺术性,但是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真是最有趣味的故事和生活。

发展至今,已然十分庞大,体系分明,类别清晰,有了固定的套路和一些约定俗成的设定。而当初的我,也想不到这些许爱好,如今会以一种更为紧密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闯入这个行业算是偶然,也可说是必然吧。寻找工作的间歇中,与朋友闲聊,朋友不经意说起,你这么喜欢看小说,怎么不去这类公司看看。话语虽简单,但却有点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味道。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这也可作为一份工作、一个职业。虽然很偶然,但因为兴之所至,也可说是偶然中的必然吧。

进入掌阅,成为一名编辑,每天奋战在浩瀚的书海中,看书已然方便许多,不过要下班之后哦,上班时间还是要认真工作的。以前觉得阅读是件很容易也很简单的事情,成为一名编辑之后,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内容、各种各样的题材、五花八门的情节、匪夷所思的问题,才知道一本通常阅读的小说背后,有多少人的努力和付出;那些滞塞不通的地方,有多少人不断润色使之连贯。

原创内容浩瀚如星,不可胜数,要把关质量,寻找问题,犹如海底捞针。但若不做,就永远不会有可能,永远不会有结果。脚下的路,亦是自己走出来的。走过,才知是否可行。

三年,回头看走过的路,狗血的感叹,时光如水,岁月如梭啊。和掌阅彼此陪伴,一起成长的记忆,不可分割,无法舍弃,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它之于我,似空气、似流水、似和煦的阳光,是倒映在心间的风景。海边的脚印纵使总被无情的海浪抹平,但沙知道,这些脚印和谁一起走过,上面有谁的喜怒哀乐,谁曾到来又离开。

斗转星移,日升日落,我们彼此陪伴,成为彼此的伙伴,见证对方的改变,一起迎接风雨、阳光,满心欢喜。无须暮然回首,也知伊人所在的灯火阑珊。这是一种默契,也是一种虽不跌宕起伏、高潮迭起,但却平淡真实的归属。 mtTPkoqB4OF44tIT5QYvP+optFSBRs6osRn5Gc7nyB4E3BbBl9gSiOZiJVnU6g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