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蒋家起纷争,上下失和

1948年1月17日,南京政府宣布成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任命卫立煌为总司令,执掌东北军务,任命东北行辕副主任郑洞国、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为副总司令;为顾全陈诚的面子,东北行辕主任名义上仍由陈诚兼任,任命卫立煌为副主任、代主任。

陈诚逃离东北后,几乎国民党所有高级将领都明白,东北已成为火坑,跳进去在劫难逃。卫立煌何许人也,因何要替陈诚收拾这个烂摊子,因何要跳这个火坑?

卫立煌发迹于北伐战争,抗战中表现不凡,尤其是1944年率中国远征军赴中缅边境,击溃日军,收复滇西,打通滇缅公路,立下赫赫战功,战后被美国《名人辞典》和《时代》周刊称为“常胜将军”。

尽管卫立煌战功卓著,又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但由于既非江浙籍,又非黄埔出身,尤其在抗战中与共产党八路军过从甚密,因而非但不被蒋介石重视,反而备受猜忌。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决定以中国远征军司令部为基础,组建陆军总司令部,照理,时为远征军司令的卫立煌理所当然改任陆军总司令,但蒋介石却任命何应钦为陆军总司令,任命卫立煌为陆军副总司令。

剥夺了卫立煌的兵权,蒋介石又逼迫卫立煌携夫人出国考察,一走便是一年,直到东北战局吃紧,蒋介石才想起这位“常胜将军”。

作为一名军人,卫立煌自然不愿失去兵权赋闲在家,但又不愿去东北收拾陈诚丢下的烂摊子,代陈诚受过。当时卫立煌住在南京上海路五号的私人寓所,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立刻前往总统府,当面拒绝蒋介石的任命。

卫立煌拒赴东北的消息立刻传到谭祥那里,谭祥焦急万分,只得亲自登门拜访,请求卫立煌说:

“辞修(陈诚字)胃病犯了,实在支撑不住了。东北共军不好对付,只有卫先生出马才有办法。”

卫立煌夫人韩权华毫不客气地反驳说:

“什么好对付不好对付,有权有利的时候你们抢,弄得不可收拾了就叫我们去收摊儿么?”

谭祥碰了个软钉子,蒋介石又派张群、顾祝同登门,希望能说服卫立煌。张群对卫立煌诚恳地说:

“以私人关系,我也不赞成你去东北;但从国家前途着想,要想挽回东北局势,大概只有你出马了。”

卫立煌心里明白,张群的话绝不是给他戴高帽。他不敢说自己是最好的军事统帅,但主持东北军事,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对部队与将领的熟悉,当年的远征军如今是东北战场的主力;东北战场的许多将领都曾是他的老部下,像杜聿明、郑洞国、范汉杰、廖耀湘这些人,也都在远征军中接受过他的指挥。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对共产党军队的好感、抗战中与共军达成的默契。也就是说,做最坏的打算,即使最后东北守不住,他还可以随机应变,与共军合作;而出掌东北成功,他就是封疆大吏!

冒险,但值得一试。

听说卫立煌态度有所改变,蒋介石立刻召见卫立煌,当面保证,万一东北战局失利,一切责任与卫立煌无关;并答应从关内调5个军充实东北兵力。

在这样的条件下,卫立煌飞赴沈阳,走马上任。

到东北之后卫立煌才知道,形势比他想象的糟糕得多,此时解放军冬季攻势仍在进行,连连攻城略地,卫立煌吸取陈诚的教训,采取集结固守的办法,将主力集中在沈阳附近,不管解放军打到哪里,不管各地守军如何告急,也不管蒋介石如何再三电令出兵,他只抱定一条:按兵不动。

他说:“共军的目的和战术是围城打援,我们不能上共军的圈套。”

为了固守沈阳,保存实力,以观战局发展,卫立煌将吉林守军撤往长春,将四平守军调往新民。

3月9日,解放军占领永吉(吉林)和号称电都的小丰满,13日解放四平街,直到15日冬季攻势结束,卫立煌始终作壁上观。

在为期3个月的冬季攻势中,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军部,8个整师,计15万余人;攻占城市18座,将国民党军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3个孤立地区。

在此3个地区中,国民党军只剩下长春、沈阳、抚顺、本溪、锦州、葫芦岛等几个孤立据点。由于交通被切断,沈阳、长春军民补给,全部依靠飞机运输。

蒋介石对卫立煌大失所望。

早在卫立煌赴任之前,蒋介石就向他郑重提出作战计划:

“北宁路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干线,战略意义极其重要。你到东北第一件事,就是打通北宁线,先从沈阳打到锦州。只要这条路打通,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而卫立煌赴沈就职后,蒋介石更是一次次致电,急令卫立煌打通沈锦线,将主力部队从沈阳撤往锦州,甚至派员前往沈阳说服,卫立煌却针锋相对,派出东北行辕副主任兼“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前往南京,据理力争。

与此同时,卫立煌坚守沈阳,巍然不动。

事实上,蒋介石对东北的态度一直处于矛盾之中,早在抗战胜利之初,美国为了自己在远东的利益,不断对蒋介石施加政治、经济压力,要求国民党占领整个东北。蒋介石何尝不知道东北是块肥肉,但摄于苏联的力量,对接收东北一直有所顾虑,后来总算打到长春。如今若是丢失东北,南京政府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受到的打击不堪设想。

毫无疑问,失去东北,便等于失去美国人的信任,等于失去美援,这无异于置蒋介石于死地。

然而,面对东北解放军的咄咄攻势,不撤军,结果会怎样,令蒋介石不敢想象。

而此时,华中、华东解放军已勒兵江北,江对岸的都城已缺乏强悍部队做屏藩,而东北的几十万大军,大部分是美国人精心装备起来的精锐部队,蒋介石巴不得将这几十万大军撤人关内,护卫京都。

因此,蒋介石既想让卫立煌全力打通沈锦线,将主力部队从沈阳撤往锦州,与华北集团连成一片,又不忍放弃沈阳、长春等大城市。

在犹豫不决之中,他对东北的态度变来变去,当关内形势吃紧,他便催卫立煌撤退;当卫立煌据理力争,他又觉得有道理,同意暂时固守,甚至寄希望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月31日,蒋介石在南京召见卫立煌。卫立煌抵达南京的当晚,蒋介石便约卫立煌谈话,以沈阳、长春交通断绝,单凭空运补给无法维持为由,坚持将沈阳主力撤至锦州,他唉声叹气地对卫立煌说:

“我们运输机和汽油都很紧张,无法维持东北这样庞大部队的补给,情势所迫,只得将东北主力撤到锦州。”

卫立煌第一次见到蒋介石如此沮丧,如此无可奈何,他想了一下说:

“运输请美国顾问团帮助解决,应该不成问题,只要你同意主力部队留在沈阳,东北部队的补给我个人负责。”

“既然这样,就按你说的办。但是一俟补充整训完成,仍要尽快打通沈锦线。”

卫立煌当即应允。

回到住处,卫立煌找来他的补给司司长刘耀汉。刘耀汉是留美学生,曾在外事局做翻译,与美国顾问关系甚好。通过刘耀汉联系,卫立煌很快与美国顾问团团长巴大维达成一致:由美军负责东北部队补给的空中运输。

卫立煌此次返京,可谓收获颇丰,不仅说服了蒋介石,而且得到美顾问团的大力支持,回到东北后,兵员、装备、给养源源而来,卫立煌喜上眉梢,积极整军经武,加紧训练,东北国民党将领皆为之精神大振。

然而,整训一个月之后,5月初,蒋介石再次下令打通沈锦线,将主力撤到锦州。

蒋介石的变卦,仍然与关内形势变化紧密相关。当时山东兖州被解放军攻克,济南被围,令蒋介石焦急万分;而胡宗南在陕北连吃败仗,被解放军歼灭数万人,蒋介石消灭中共中央首脑机关的计划彻底破产,蒋介石急红了眼。

但东北战场的形势并非蒋介石所想象,说撤军就可以撤军。

东北解放军主力位于辽北与辽西地区,严密监视着沈阳、长春国民党军的一举一动。一旦沈阳主力单独撤退,背辽河、新开河、绕阳河三大水系侧敌,向锦州行动,极有可能被解放军包围、切断、分别吃掉。

卫立煌特地将廖耀湘找来,对他言明利害:

“撤退沈阳主力,首先应从关内派几个军到锦州,向东打通锦沈线;沈阳部队则西进与其会师,然后一同北上,将长春被围困的部队拉出来,到那时才可能稳妥撤退。”

廖耀湘对此表示赞同。卫立煌又说:

“如果按总裁的指示行动,沈阳主力即使撤退成功,长春守军10万,沈阳留守部队5万,这15万人如何自保?”

廖耀湘连连点头。卫立煌接着分析:

“一旦沈阳主力撤退的消息传出,长春守军即刻会斗志全无,共军吃掉长春就会易如反掌。等不到沈阳主力行动,长春已经陷入共军之手。共军吃掉长春,北方主力即可全力南下西进,你以为沈阳主力会走得了么?”

卫立煌讲这番话的目的,是想让廖耀湘做说客,去做蒋介石的工作,以避免他再与蒋介石当面顶牛使矛盾升级。其结果,不仅令卫立煌大失所望,而且大出意料。

蒋介石完全无视东北国民党现状,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当廖耀湘与参谋长赵家骧、第6军军长罗又伦到达南京后,蒋介石首先在私邸召见廖耀湘,第二天即在会议上宣布。:

“除周福成的第53军留守沈阳外,其他部队改组成机动兵团,由廖耀湘统一指挥,随时准备打通锦沈路,撤退锦州。”

蒋介石话音一落,在座几人不禁面面相觑。大家心里都明白,蒋介石此举,是要拉拢廖耀湘,架空卫立煌。而这种对沈阳部队的大规模改组,又如何能保得住密?一旦泄露,势必引起周福成部及其他地方部队的惶惶不安,机动兵团又如何能顺利撤退?

会后,蒋介石单独对廖耀湘说:

“你是黄埔学生,我不信任你还能信任谁呢?你把主力拉到锦州,以后东北的军政就由你来主持!”

廖耀湘受个人利益驱使,返回沈阳后,一改对卫立煌的支持,急于组建机动兵团,以达成功撤退、主政东北的目的。

而卫立煌作为“剿总”司令,岂能坐视廖耀湘将沈阳主力拉走,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廖耀湘的机动兵团不仅未能成立,而且将他本人置于与卫立煌的对立位置,两人矛盾迅速激化。

蒋介石又先后调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沈阳防守司令官梁华盛、第七兵团司令官刘安琪,赴京述职,要求他们将主力拉到锦州。但这两人都知道主力拉出去会被吃,不敢接受这一任务。

蒋介石见东北将领上至卫立煌,下至兵团司令官、防守司令、军长,都不同意他的方案,又将刚成立不久的冀热辽边区司令部由秦皇岛迁往锦州,让冀热辽边区司令、同时兼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的范汉杰坐镇锦州,准备由范汉杰打通锦沈线,将沈阳主力拉到锦州,由范汉杰统一指挥。

由于范汉杰的边区司令部是归华北“剿总”与东北“剿总”双重指挥的机构,卫立煌担心华北吃紧时范汉杰的部队会被调走,使沈阳更加孤立,与蒋介石几度争执,终于将冀热辽边区司令部改为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由范汉杰以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任锦州指挥所主任。

但冲突并没有结束,由于卫立煌主张巩固沈阳、锦西、葫芦岛防务,范汉杰怀揣“尚方宝剑”,对卫立煌的命令置之不理,集中精力经营锦州。

于是,卫、范争端骤起,转瞬升级。

蒋介石用人,不仅以黄埔系与江浙籍为嫡系,且更是重用“奴才”。为了物色一位“听话”的将领,不惜将原本还算和谐的将领间关系搅乱,致使将领们各怀鬼胎,各据一部分实力,个个直接听命于蒋介石,谁也无法统一指挥,包括蒋介石本人。

就在国民党内部矛盾愈演愈烈之际,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悄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与东北国民党军展开最后的战略大决战。 ViNbe3eYThOVWTrWJRO3YoHL1JlypOISRLXUXqX3kSMpslcC34RqLZi+m869Sl+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