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保卫战的失败,令林彪耿耿于怀;同样对四平街会战感到耿耿于怀的,还有一人,这个人就是国民党首任国防部长白崇禧。
当蒋介石调动其精锐部队新1军、新6军与第71军围攻四平、久攻不下的时候,立调被日本人称为“战神”的白崇禧,前往东北前线督战。
国民党占领四平街后,相继占领长春、吉林,按白崇禧之意,将乘胜追至佳木斯和满洲里,将林彪所部歼灭或逐出境外。然而,当白崇禧下令继续追击时,却遭到杜聿明的反对。
原来,长春有6000名着便衣的苏联红军,蒋介石担心引起冲突。经白崇禧力陈利弊,蒋介石未置可否。然而,当蒋介石到达长春后,却以6月1日国防部成立为由,差白崇禧回南京接事,并表示追击共军之事由杜聿明去做。
白崇禧在其回忆录中称:
“此后,马歇尔八上庐山,压迫政府下停战命令。杜聿明于哈尔滨停顿攻势整编部队,予共军以喘息与反攻机会,大局遂逐渐与我不利,当时若长驱北进,直下东北,消灭林彪之大患,而后抽兵入关,如此于戡乱或稍可改观。”
白先勇在《父亲的憾恨》中称:
“时国军孙立人所率之新一军,已追过松花江北岸,抵达双城,离哈尔滨不足一百公里,中共中央大为震动,毛泽东下令林彪,准备弃守哈尔滨。此次停战,遂予林彪部队喘息机会,整军反扑,东北形势,自此逆转,后东北沦失,乃影响整体国共内战。”
无论如何,两位斗志正酣的将军都将遗憾埋藏在心里,似乎都对未来战争结局有所预见。
撤离四平,放弃长春后,林彪担心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大城市可能失守,因此留在五常,指挥部队向后方运动。
中共中央鉴于形势严峻,为了统一领导,于6月16日任命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由该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
7月,全面内战爆发。
9月,杜聿明制定出新的战略方针:南攻北守,先南后北。
其内容为:由全线进攻转变为重点进攻,首先消灭南满的民主联军,将东北民主联军压迫到长白山及松花江以北,以便沿长白山及松花江布置防线,然后集中主力,移师北上,夺取北满,从而占领东北全部。
蒋介石当即批准杜聿明的战略方针。
10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宣布:5个月内打垮共军。
在停战4个月后,东北战场随即拉开新一轮战争序幕,从10月上旬开始,国民党军主力向东北民主联军南满根据地发起连续进攻,先后占领安东、通化、柳河、宽甸、桓仁、普兰店等广大地区,企图将南满民主联军消灭在长白山下,或压缩到北满,然后消灭。
这一阶段,从蒋介石到杜聿明以至以下诸将领,均气焰嚣张,仿佛东北唾手可得。此时可谓国民党军在东北的“鼎盛时期”,占领东北(含热河)土地面积达30%,控制人口约53%,在东北的进攻可谓达到了顶峰。
然而,4个月的停战,使东北民主联军得到充分地休养生息之机,使新一届东北局有了充分时间,做出调整部署,开展剿匪、建立和巩固后方的工作。
林彪在成为东北党政军一把手后,急需一位得力的参谋长,经过挑选,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有过跟随苏军在东北工作经验的刘亚楼被选中。当刘亚楼从从大连后方赶赴哈尔滨上任时,林彪打破惯例,亲自“屈驾”出迎。
林彪一向不苟言笑,但见到刘亚楼,竟然有了一脸的笑意,而且说了一句足以让刘亚楼树敌的话:
“你来了就好,你一个刘亚楼顶我三个参谋长。”
根据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决策,东北局做出针锋相对的战略方针:
“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满密切配合,集中优势兵力,主动打击敌人。”
为了便于指挥,从10月开始,林彪将他的指挥部搬到哈尔滨以南的双城小镇,在一个青砖瓦舍的大宅院里,林彪住在东院,参谋长住在西院,到辽沈战役前夕离开,在这里一住就是两年。
林彪的习惯,每到一个新的地点,首先就是选择合适房间,张挂军用地图。到双城后,林彪又多了一项必做之事:测量温度。那是一支特制的温度计,约两尺多长,挂在窗外屋檐下。林彪除了每天“面壁”——面对军用地图,便是到屋外查看气温。
林彪查看气温,是为了根据气候变化预测松花江结冰时间,以便做出军事部署。
12月17日,杜聿明集新1军、新6军、第52师、第60师、第71军等优势兵力各一部,共6个师,以郑洞国为统帅,向东北民主联军南满根据地——临江地区发起猛烈进攻,企图打通通化、集安线,而后消灭或将临江一带民主联军困死在长白山中。
为此,林彪沉着应战,布置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发动“一保临江”之战,采取内外线配合的战略战术,由3纵在临江地区进行运动防御,4纵深入国民党军后方本溪抚顺等地区,进攻国民党军据点,迫使临江地区国民党军回师救援。
为配合南满部队作战,在一保临江战役打响之后,林彪又调动北满主力,发动“一下江南”攻势。
1947年1月2日,气温零下40度,松花江“天堑变通途”,北满主力1纵、2纵、6纵共12个师又3个炮兵团,穿越松花江江面,向长春、吉林以北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
一下江南作战,历时15天,不仅歼灭吉林以北其塔木国民党守军,攻克伏龙泉等地,而且在张麻子沟、焦家岭全歼自九台、德惠驰援的国民党新1军两个团和保安团队一部,迫使国民党军停止对临江的进攻,从南满调兵北上增援。
当孙立人得知他的王牌第1军在几天之内,连续两个团全军覆没时,气得暴跳如雷,大骂杜聿明将他的军队化整为零,被共军分别吃掉。
1月19日,北满民主联军凯旋回到江北,一下江南、一保临江作战宣告结束。
北满主力撤回松花江后,杜聿明又腾出手来,于1月30日,调集新6军、第52军、第60军各一部共4个师兵力,向临江地区发动第二次进攻。
南满部队沉着应战,于2月6日发起反击,激战9日,歼敌2000多人,取得“二保临江”的胜利。
杜聿明十分震惊,他完全想不通,国民党军队在处处占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处处挨打。他把败因归咎于现场指挥官无能,决定亲自出马。
2月13日,杜聿明亲率5个师,兵分三路向临江地区发起第三次进攻。
令杜聿明出乎意料的是,他比手下将领败得更惨,他的主力部队还在运动之中,其第60军暂21师的一个团便在通沟被全歼。而第71军第91师、第52军第195师更是处处挨打,伤亡惨重,第195师少将副师长何世雄被击毙。
杜聿明终于饱尝了民主联军运动战的厉害,民主联军的四处运动,使国民党军难以捕捉战机;而对于国民党军,民主联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旦国民党军露出破绽,民主联军会旋即蜂拥而至,局部兵力、火力占绝对优势,国民党军岂能不败!
在临江战场一败涂地之时,杜聿明又惊闻“噩耗”:林彪已率15万大军二下江南!
杜聿明霎时方寸大乱,再也顾不得南满战场,赶紧调集兵力北上,增援孙立人的新1军,结果可想而知……
从1946年12月17日开始,到1947年4月3日结束,杜聿明先后4次进攻南满民主联军根据地,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北满紧密配合,东满、西满部队主动出击,实施“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取得了歼敌4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和广大农村的巨大胜利。
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被彻底粉碎。
国民党军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民主联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东北局势骤然大变。
5月13日,东北民主联军拉开夏季攻势的序幕。
林彪集中26个师,自北满、南满、东满、西满和热河、冀东六个方向,向东北国民党占领区发起猛烈进攻。
民主联军以南北满部队为主力,在吉林、长春、四平之间,对国民党军防守薄弱的据点,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在运动战中给国民党军以重创。
这个时候,杜聿明正躺在沈阳官邸的病榻上,一边打着点滴,一边指挥部队作战。
在四犯临江失败后,杜聿明便旧病复发,如今面对民主联军的凌厉攻势,在不断传来战败消息的打击下,病情骤然加重。
蒋介石得知此事后,亲自打电话给杜聿明,表示慰问,并关照他速回内地治疗。
杜聿明感动万分,也愈发觉得愧对总裁栽培,因此在电话中称:
“东北战事正在紧要关头,此时离开,就是临阵脱逃,是对总裁的不忠不义,这绝不是黄埔军人之所为。”
然而,杜聿明不顾个人安危的敬业精神,换来的却是东北战场上的连连败北。
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败绩,病榻上的杜聿明心痛万分,他习惯性地打开收音机,调到中共控制的哈尔滨台,播音员清脆悦耳的声音随即传来:
“去年的昨日我们退出四平,今年的昨日我们消灭敌人两个师……一年来东北人民自卫战争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从国民党军进攻东北到我军主动撤出四平……”
“又是四平……”
杜聿明念叨着,猛然一惊,大声叫道:
“林彪下一个目标是四平!”
杜聿明立刻命令参谋长赵家骧,由于着急,声音都有些颤抖:
“共军下一个目标是四平,马上通知陈明仁,加强防御工事,死守四平。”
赵家骧被杜聿明肯定的口气惊得目瞪口呆,赶紧电话通知陈明仁。
陈明仁是第71军军长,此刻正率部驻守四平。
早在进驻四平时,陈明仁便亲自视察四平全城地形、地势和建筑布局,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秘密”:
四平的建筑,主要是沙俄时代的哥特式建筑,和日占时期的东洋式建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建筑竟是遵循现代战争防御体系设计和建造的,更为可喜的是建筑材料的坚不可摧。
这种建筑材料是盖房建屋必不可少的——砖。
这里的砖是用当地特有的黑土烧制的,而这种黑土烧出的砖不仅颜色红艳,且具有超强的抗击力,四平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用这种砖砌成。
陈明仁用六0炮对着红砖建造的墙壁射击,结果墙面上只留下一些小坑和小麻点。
陈明仁仰天大笑:
“哈哈哈,天助我也!去年共军竟然没有发现这个天大的秘密!”
在此基础上,陈明仁开始大兴土木,构筑坚不可摧的“陈明仁防线”。
最后竣工的陈明仁防线,在全城范围内,几乎做到楼皆工事,房皆碉堡,以沟代路,沟壑相连。一旦外围工事被突破,内部仍是一个整体的防御系统。
“共军一无飞机,二缺大炮,对这铜墙铁壁的四平,看他们如何攻得下!”
面对“陈明仁防线”,陈明仁如是说。
然而,东北民主联军选择绝佳的时间,却不声不响攻进了四平城!
这一天,是6月20日,天降大雨。
晚8时,民主联军突然向四平发起进攻,杀得国民党军措手不及。西南城角被突破。
陈明仁没有料到民主联军会冒雨攻城!但他没有因此惊慌,而是有条不紊,迅速调集兵力,向突进城内的共军进行反击。
令陈明仁大出意外的是,尽管凭借优势防线与武器装备,却无法击退进城共军。不但如此,共军在城内占领地区越来越大。到24日,四平城区一半以上面积被民主联军所占。
万分危急之中,蒋介石修书一封,空投至四平:
“四平一仗,关系党国命运,这正是汝等效忠党国的好时机……”
蒋介石的话,让陈明仁坚定死守四平之决心,但他已毫无胜算,只得固守待援。
杜聿明奉蒋介石之命,调集第53军、第93军、第52军195师、新6军以及重炮、战车等部队,由郑洞国指挥,驰援四平。
于是,四平战场局势发生逆转。
天上,飞机不断投掷炸弹、燃烧弹、火箭炮;地上,火焰自四面八方喷射出来。民主联军的阵地上,洒满战士们的鲜血。
林彪原计划三五日攻下四平,如今近10日,战争仍在激烈进行中。尤其国民党军援军已到,火力强盛,若继续战斗,怕是攻不下四平,反而陷入被动。
林彪定定地看着眼前的地图,头也不回地挤出一个字:
“撤!”
于是,6月30日,民主联军分批撤离四平战场,夏季攻势就此落下帷幕。
四平,又一次让林彪留下遗恨。眼见6000多名伤员从前线运往后方,林彪痛心疾首,此后他几次检讨攻打四平,是他对敌情估计有误,急躁轻敌所致。
尽管林彪再次错失四平,但为期50天的夏季攻势仍取得了预期胜利,共歼敌8.3万余人,收复城市42座,扩大解放区16万平方公里,将东、西、南、北满联成一片。
此时,民主联军已完全获得东北战场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