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谋东西对进,老蒋令难行

在东野南下北宁线作战之时,国民党高层仍在明争暗斗之中,蒋介石与卫立煌等东北将领,在一系列重大战略方针问题上仍然没有达成共识。

北宁线战斗打响后,卫立煌还以为是解放军将于进攻长春的同时,组织部分兵力在北宁沿线发动破路与抢秋活动。因为9月上旬,解放军还在猛烈炮击长春。

当东北野战军主力以神速扫除锦州周边据点,包围和分割北宁线守军时,卫立煌方大梦初醒:东北野战军要关门打狗!

惊慌失措之中,卫立煌向蒋介石连电告急,请求蒋介石从关内调兵援锦。

然而,此时蒋介石已顾不上东北战场,华东野战军正在攻打济南,一旦济南丢失,华东野战军将逼近徐州,进而逼近南京,后果令蒋介石不寒而栗。直到济南被攻克,蒋介石才在万分沮丧之中,将注意力转移到东北方面。

在9月24日济南被攻克的当天,蒋介石便急令卫立煌飞赴南京。在商议挽救东北战局的会议上,蒋介石力主由沈阳出兵援锦,命令卫立煌将沈阳主力组成西进兵团,经沈锦路出辽西,援助锦州;同时在葫芦岛、锦西组织“东进兵团”,如此东西对进,对锦州共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以达解锦州之围的目的。

卫立煌听了没有表态,但在心里却是对此嗤之以鼻。因为“东西对进,南北夹击”,这样的话蒋介石已不知说过多少次,几乎没有一次“夹击”成功,倒是往往被共军夹击歼灭。共军一向善于打援,如今几十万主力南下,沈阳主力若单独出辽西,极有被共军节节切断、分别包围、各个吃掉的危险。

因而,卫立煌主张:由关内出兵直接援锦,援锦部队与锦州部队会合,一同出大凌河向大虎山攻击前进,如此沈阳主力部队才能西出与东进部队会师。

蒋介石自然不会采纳卫立煌的意见。卫立煌自知多说无益,对蒋介石的主张也没有公开表示反对。

但蒋介石清楚卫立煌并不赞成他的主张,担心他的作战方针得不到落实,特地派参谋总长顾祝同随卫立煌一同回沈阳,以监督卫立煌执行调兵援锦的作战方案。

9月26日,顾祝同与卫立煌同机飞沈。作为参谋总长,顾祝同对东北战局了如指掌,深知共军此次攻势非同一般。但作为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又不得不与总裁“分忧”,只得硬着头皮前往东北督战。

飞机飞过锦州上空时,一位参谋向顾祝同报告:

“锦州指挥所范主任请总长面授指挥机宜,要不要降落?”

顾祝同正在闭目养神,看上去昏昏欲睡,其实脑子里一刻都没有离开东北战局。他睁开眼睛,对参谋扬扬手说:

“直飞沈阳。”

顾祝同怎么能在锦州降落呢?他深知锦州已成虎口,一旦共军炮击机场,他将有去无回!但看上去,顾祝同处乱不惊,淡定,释然,不露声色地对参谋说:

“请转告范主任,好好干一场,大计已决,国军主力即开始行动。”

范汉杰接到顾祝同的指示,顿时一头雾水,不知顾祝同的“大计”指的是什么。

其实顾祝同哪有什么大计,无非就是蒋介石将空投一个师到锦州。至于锦西、葫芦岛与沈阳的东西对进是否能够落实,尚是未知数。

到沈阳的第二天,卫立煌即着手组织空运第49军援锦,但刚刚将第49军的第79师(欠一个团)运抵锦州,28日,锦州机场便被东北野战军炮火控制,空运援锦计划告吹。

顾祝同焦急万分,不停地催促卫立煌与机动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出兵援锦。

其实卫立煌一回到沈阳,便立刻将蒋介石的命令告知了廖耀湘,廖耀湘也认为,蒋介石的作战方案不切实际,并提出出营口撤退的主张。

廖耀湘认为,东野进攻锦州,正好辽南空虚,应趁机将沈阳主力由辽中向南撤退,经牛庄袭取营口。营口位于辽东半岛西北部,大辽河入海口左岸,西临渤海辽东湾,与锦州、葫芦岛隔海相望。占领营口后,即可通过海路得到补给,无须再依赖空运。同时,既可从海上直接运兵至葫芦岛,增援锦州;亦可走海路撤至关内。

出于共同的命运与利害关系的考虑,卫立煌和廖耀湘几经磋商,很快达成一致。26日晚,两人找到顾祝同,以东北负责将领研究结果的名义,正式提出卫立煌的固守沈阳和廖耀湘的西出营口两个作战方案,请顾祝同报请蒋介石选择。

顾祝同听后摇摇头,毋庸置疑地说:

“总裁的意图,既不是固守沈阳,也不是沈阳主力的安全撤退,而是东西对进,解锦州之围……”

“西出营口,正是为了解锦州之围。”廖耀湘据理力争,“到营口后,既可以从海上直接增兵葫芦岛援锦州,也可北出大洼经盘山、沟帮子、北镇,进攻锦州共军侧背。”

卫立煌则信誓旦旦地说:

“若按总裁的部署,很可能锦州之围不解,同时也葬送了沈阳主力。”

顾祝同见两人态度坚决,同时也觉得不无道理,只得将两套方案电告蒋介石。

蒋介石接到电报后,于27日下午回电,令卫立煌按原命令行动。卫立煌岂肯执行这个不切实际的作战计划,与廖耀湘再次找到顾祝同,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他出于对几十万大军安危的考虑,出面说服蒋介石。

但顾祝同向来惟蒋介石之命是听,对蒋介石的各项决策不会公开反对或抵制。见蒋介石对沈阳主力援锦方案初衷不改,只好主张执行蒋介石的命令。

“我已经把你们的意见电告了总统,但总统考虑后仍要你们执行他原来的计划,总裁态度坚决,没有商量余地。我是奉命来监督执行命令的,不能再向总统说话。”

见顾祝同如此说,卫立煌据理辩解:

“我们不是不愿执行命令,只是要求待葫芦岛部队与锦州部队会合后,再东西对进共同行动。”

“但总统命令现在行动!”顾祝同语气坚决。

“单独出辽西,一定会全军覆灭!你不信,我两个打赌,划十字(即写军令状画押的意思)!”

卫立煌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语气中带有了明显的火药味。廖耀湘赶紧站出来排解,对顾祝同说:

“事关数十万大军的命运,总司令负此大责,有责任申述意见,恳请总长再三考虑。”为缓和气氛,廖耀湘又说,“我们回去再仔细考虑一下。”

第二天,即9月28日,顾祝同单独找廖耀湘谈话,又通过廖耀湘与卫立煌沟通,终于达成各退一步的决定,即卫、廖先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令部队向巨流河、新民地区集中,给顾祝同一个台阶,使其“完成”任务回京面报蒋介石,同时请蒋再考虑一下东北负责将领的意见。

29日,顾祝同返回南京。但事情并没有按照卫、廖的意愿发展,顾祝同报告了他在沈阳与卫、廖争执的经过,蒋介石得知卫、廖不愿执行他出辽西援锦的命令,大发雷霆。

10月1日,东北野战军攻克义县,蒋介石闻讯大为震惊,感到沈阳再不出兵,锦州必亡无疑。

第二天,蒋介石直飞沈阳。在经过锦州上空时,蒋介石给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空投了一封亲笔信,让范汉杰按规定的暗号回答三个问题:

1、“坚决突围”;

2、“死守待援”;

3、“不能守”。

范汉杰收到信后,当即作出选择,答复蒋介石:死守待援!

范汉杰并不了解蒋介石与卫立煌等人之间的纷争,并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来临,而是极为乐观地设想:

以锦州守军吸引东北野战军主力,从沈阳和华北调集主力部队,从外围包抄东野主力,与锦州守军形成里应外合之势,在锦州城下与共军展开决战。

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好机会,所以选择了“死守待援”。

范汉杰的答复令蒋介石十分感动,抵达沈阳后,下午4时即在东北“剿总”四楼召开军事会议。到会者除卫立煌、廖耀湘外,还有国民党“联勤”总司令郭忏、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参谋长赵家骧、第8兵团司令官兼53军军长周福成等师长以上军官。

会上,参谋长赵家骧向蒋介石汇报了锦州战况,强调称:

“共军炮火猛烈,大多是日本造山、野重炮,采取交通壕迫近作业战术,进展迅速,锦州局势很危险。”

蒋介石听着直皱眉头。

廖耀湘发言时称,共军攻打锦州正是要诱引我军出动长春、沈阳主力增援锦州,其目的在于打援而非攻城,一旦自长春、沈阳出兵,等于中了共军圈套,重申出营口的主张。

蒋介石耐着性子听完众将领的发言,终于忍无可忍,开始了言辞犀利的训话,训斥东北高级将领不想打仗,消极被动,态度坚决地表示:

“只有坚持执行东西对进的援锦计划,华北抽调兵力经塔山向锦州进攻;东北‘剿总’放弃沈阳,立即全力向锦州夹击,东北才有希望。否则,恐怕明年此时,再没有机会在这里开会了!”

蒋介石的讲话虽不容质疑和反对,但难掩其心情的懊恼与沮丧,他最后说:

“我这次来,是救大家出去的!你们过去找不到共军主力,现在他们就集中在辽西走廊,这是你们为党国立功的大好机会。我相信你们能够发扬过去的作战精神,与关内军队配合,取得最终的胜利。万一失败,那么,来生再见。”

蒋介石说这番话,本来是想鼓舞士气,但毫不掩饰他对东北战场的悲观情绪,结果适得其反。连他本人都对战争毫无信心,将士们更是心生穷途末路之感,散会后,一个个唉声叹气,意志消沉。

随后,蒋介石在励志社单独召见廖耀湘,那是决定沈阳部队命运的一次谈话,气氛紧张,令人窒息。

蒋介石第一次表现得如此不冷静,一见面就对廖耀湘大加斥责:

“你是我的学生,为什么你也不听我的命令?”

不等廖耀湘回答,蒋介石即以命令的口气说:

“这次沈阳军队直出辽西,解锦州之围,完全交给你负责,如有失误,也惟你一人是问!”

廖耀湘虽不敢当面与蒋介石顶撞,但仍委婉地据理力争。由于蒋介石早在5月份就决定在共军进攻锦州之前,将沈阳主力撤退到锦州,如今正好利用共军进攻锦州的机会,出营口安全撤退沈阳主力。因此,廖耀湘不明白,蒋介石为什么反对沈阳主力出营口撤退。

蒋介石表示:

“现在的问题,不纯粹是撤退沈阳主力,而是要在撤退之前,与东北共军进行一次决战,给他一个大的打击。”

但蒋介石并不了解东北解放军力量的增长速度,完全低估了解放军的实力,认为葫芦岛离锦州很近,增援部队会迅速打到锦州,因此决定,沈阳主力先集中新民、彰武地区准备,俟锦、葫两地军队会师之后,即东西对进,夹击共军。

3日下午,蒋介石返回北平,5日从天津塘沽登上“重庆”舰,亲赴葫芦岛指挥作战。

4日,沈阳主力11个师及3个骑兵旅组成的“西进兵团”,在廖耀湘的指挥下离开沈阳,准备先集中于新民、彰武地区,然后沿北宁路西进;与此同时,从华北拼凑的9个师与葫芦岛原有的两个师组成的“东进兵团”,也准备从葫芦岛东进,蒋介石的东西对进,南北夹击态势即将实现。

就在这时,东北野战军首长发生意见分歧。攻取义县后,按照毛泽东“关门打狗”的战略思想,下一步便是攻打东北战略要地——锦州,然而,就在这个紧张的时刻,林彪对攻锦却犹豫不决。

在刚刚攻占义县时,韩先楚曾将一个被俘的团长叫到指挥部,指着墙上暂20师义县防御配备要图,问道:

“你对我军解放锦州有何看法?”

这位团长看着图上与实际丝毫不差的工事位置、兵力部署,答道:

“义县只有几千人,弹尽援绝,你们是可以打下来,但锦州十几万人,工事坚固,沈阳和葫芦岛都可以增援,尤其葫芦岛与锦州近在咫尺,可以从海上调来大量援军,你们攻不下锦州的。”

这位团长所言,也正是林彪所担心的。经过一番思前想后,10月1日,林彪致电中央军委,称:

“我对付锦西援敌及山海关兵力少而弱。为了牵制榆津段敌军及为了第一步在榆津段上抓住几个师,待北面大战结束后,调兵南下予以歼灭,我们建议杨、罗、耿兵团如已来不及向绥东前进协同杨成武作战时,则该兵团除留一两个旅在平张线破路外,主力可直向唐山、滦县前进击敌。”

周恩来立即代替毛泽东回复林彪:

“傅作义以五个步兵师四个骑兵旅正向绥东寻找杨成武部作战,我杨罗耿部虽不能到绥东,但不能不在平张段集全力积极行动,策应杨成武。因此,你们应靠自己的力量对付津榆段可能增加或山海关北援之敌,而关键则是迅速攻克锦州。望努力争取十天内外打下该城。”

林彪已经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试图调动华北兵团出击北宁线,屡屡碰壁,让林彪心中十分不快。

就在第二天,即10月2日,前线突然来报:国民党军在葫芦岛增加4个师兵力!林彪得知后摇头叹息:

“准备的是一桌菜,上来了两桌客,怎么办?”

当晚,林彪便以他和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名义,向中央军委发出4个“A”字特急电报。

在电报里,林彪提出了两种行动方案:

第一,若攻打锦州,其8个师守军需要相当时间才可击溃,在战斗未解决之前,敌军定会在锦西葫芦岛地区留下一两个师守备,抽五六个师增援锦州,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两锦间阵地间隙不过五六十里,无隙可图。

第二,长春之敌数月来经我军围困,守敌8万人士气必低落。我军经数月整补,数量质量均大大加强,故目前如攻长春,把握较大。

显然,林彪倾向攻打长春。

但这封电报是林彪擅自以罗荣桓、刘亚楼名义发出的,3日晨,他即与罗、刘商讨作战方案,意外地遭到罗荣桓的反对,罗荣桓说:

“中央三令五申,打锦州,现在几十万部队拉到辽西,锦州外围已经肃清,部队战斗情绪高涨,忽然不打了,干部战士会怎么想?怎么向中央交代?打锦州的计划是中央军委、毛主席已经批准了的,主席要我们敢打没有打过的大歼灭战,我们的决心不能动摇。”

“不是我动摇,是敌情变了嘛!”林彪摇摇头,“准备了一桌菜,来了两桌客,怎么吃?”

“多加几双筷子便可,区区4个师,你就怕了?”

林彪见无法说服罗荣桓,将目光移向刘亚楼:

“参谋长,你的意见?”

“我赞成政委的意见,打锦州。”刘亚楼干脆地说。

林彪无奈,只好令参谋到机要室追回昨晚发出的电报,但为时已晚。

在罗荣桓提议下,林彪同意重新给中央军委发电,说明东野仍决定攻打锦州。

罗荣桓起草完电报后,交给林彪过目,林彪看到电报开头“前电作废”四个字,皱起眉头,拿起笔一挥,将四字删去,这才将电报交给秘书发出。

事实证明,罗荣桓的建议是正确的,是完全符合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的,毛泽东在收到林彪第一封电报后,大发雷霆,言辞犀利地给林彪连回两封电报予以反驳,直到罗荣桓起草的电报发来,毛泽东才消除了顾虑。

中共中央与东北野战军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再次达成一致,其中罗荣桓功不可没。 OuYp+myOItXTG1bmXTpv+/3JLqjkowAjHvwttu1HiP5IQhuo/Ze5hHF2r9V3S5X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