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伟人大手笔,关门打狗

1948年,在全国内战战场上,国共力量的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国民党已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共产党由战略防守转为战略大反攻。

在东北战场上,自1947年夏到1948年春,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发动夏季、秋季、冬季攻势,消灭国民党军30多万,占领城镇77座,面积达东北全境97%,人口达东北总人口86%,此外还拥有1万多公里铁路,占据东北全境95%。

在与国民党军战斗的同时,东北人民解放军积极扩军,组建了第5、11、12纵队,到1948年秋季,已拥有12个步兵纵队共36个师、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个坦克团,共75万人,加上地方部队,达103万人。

此时,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拥有正规军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共48万人,加上地方部队,共55万人,兵力远劣于东北人民解放军。

而这55万军队中,新编部队多,新兵多,缺额大,战斗力大减;尤其被全部钳制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独立地区,陆路联系已被切断,鉴于大势已去,军队中厌战情绪蔓延,就连蒋介石的五大王牌主力之新1军、新6军,也都萎靡不振,雄风不再。

在此形势下,一场变秋季攻势为战略大决战的宏伟蓝图,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一间普普通通的民房——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里,开始酝酿设计。

早在1948年2月7日,毛泽东便在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中指出:

“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利。”

当时冬季攻势正在进行,攻占辽阳、鞍山、本溪、营口等战斗刚刚打响,卫立煌刚刚走马上任,毛泽东便提出“关门打狗”的战略构想。

5月,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后,毛泽东已胸有成竹,决定与蒋介石展开战略决战,而这首场决战,毫无疑问要放在东北战场。

在东北战场,国民党军未来会有两种动向可能:一是撤离东北;一是固守东北。

从全国战局来看,如果国民党军撤离东北,进入华北、华东,就会加大解放军在这两个战区的压力,而若能将国民党军关闭在东北大门之内,则分割了国民党军的兵力,将大大缓解解放军在这两个战区的作战压力。

而冬季攻势结束后,大部分东北人民解放军位于沈阳和长春之间,另有两个纵队在沈阳与锦州之间,一个纵队在唐山、昌黎附近。

因而,毛泽东以战略家的眼光,从全国战局出发,决定利用在东北掌握的战争主动权、占据的战略优势地位,将国民党军关闭在东北大门之内,而东北大门,就是锦州!

而此时,在哈尔滨南边的双城小镇,在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大宅院里,林彪差不多整日倒骑着椅子,面对墙上的地图,静静地思考着下一步的作战方案。

他的目光长久地徘徊于长春和锦州之间,究竟该先打长春还是锦州?

并非举棋不定。对每一场战役的部署,他都要长久地在地图前反复思考,将所有的细节都想清楚,将所有的数字都“运算”到最精确,对战场兵力的计算,可以精确到一个营甚至一个连。

他不打无把握之仗,每仗必留余地。在进攻时要计算到有全胜的把握,同时还必须留出退路。即使如此,也难以确保万无一失,因此,他不能有半点的掉以轻心。

长春国民党驻军10万,孤立无援,由于距离北满根据地较近,先攻下此地,便可解除后顾之忧,集中兵力南下。

也正因为这里距离北满根据地较近,便于集中兵力,亦便于解放区出兵增援,同时长春距离沈阳较远,敌人不便增援;如若敌人增援或突围,可以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尤其背靠根据地,进退裕如。

锦州国民党驻兵15万,有坚固的防御工事,距离援军较近。如若久攻不下,援兵赶到,或许四平攻坚的噩梦将会重演……

更重要的是,解放军远离根据地,一旦被沈阳国民党主力切断退路,后果将不堪设想。

先攻打长春,显然更具胜算。

林彪坚定地将目光自锦州移开,锁定长春。

林彪行事,向来谨慎,尤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他平日里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谈起自己吃过的败仗,却是滔滔不绝。

四平攻坚战的失利,是林彪在东北吃过的较大败仗,对于这次失利,林彪曾在总司令部的干部会议上,3次进行检讨,反复强调说:

“四平没打下来,大家都没责任,主要是我情况了解得不够,决心下得太快。另外,这次攻城也暴露了我军攻坚技术差,这也是由于我平时缺乏深入研究造成的。”

林彪反复检讨,将导致四平攻坚战失利的原因,不论大小,一一摆出,一一分析,再提出相应对策,以避免以后再犯同类错误。

也正是这次失利的惨痛教训,让林彪不敢轻易出兵锦州,而选择了更为稳妥的长春。

如此,他与毛泽东就先打哪里产生了分歧。

4月18日,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刘亚楼、谭政致电中共中央,称:

“我军目前正在进行军事整训,本月底可结束,然后拟以半个月时间进行军事教训……然后集结冬季攻势中原有的9个纵队,担任攻长春和打援。……作战计划,第一步实行围城,以10天到半月的时间,进行攻城作业和各种攻势准备,并扫清外围。如敌增援,则主力南下,在四平附近野战中展开大规模的反击,歼灭敌人;如敌再增援,则我军即对长春发动全面总攻……”

实际上,林彪否定了毛泽东的意见。

“又是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毛泽东对周恩来说。

“我看,只能原则上同意他们的意见,再申明打锦州的重要性。”周恩来说。

“也只有如此了。”

毛泽东虽主张南下北宁线,切断东北国民党与华北联系,以达到“关门打狗”之目的,但出于对战场指挥员的尊重,在仔细研究了林彪等人的方案之后,于4月22日回电,表示同意先打长春,同时指出:

“我们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比较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或者有不可克服的困难。……你们自己,特别在干部中,只应当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

这其实也在表明,北宁线不是不可以打;同时提醒林彪等,注意避免在领导干部中产生畏难情绪。

5月下旬,东北野战军以1纵、3纵,12纵第34、36师以及数个独立师,共13个师的兵力发动长春外围战,攻占西郊大房身机场,歼敌6000余人,自身伤亡2100人。

由于长春守军防守坚固,林彪等东北野战军领导分析后认为,目前正式攻打长春,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如全力进攻最后不能拿下长春,会对整个战局产生不利影响。尤其蒋介石正千方百计逼迫卫立煌、范汉杰打通锦沈线,一旦锦沈线打通,而东野主力专注于攻打长春,沈阳及锦州之敌就有可能趁机逃跑。

6月1日,毛泽东询问长春作战情况,林彪与罗荣桓、刘亚楼当日回复,对敌我情况做出分析,表示目前攻长春难度较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又于3日给林彪发来朱德关于攻打长春问题致毛泽东的信,朱德在信中列举了我军较敌军的优势,分析长春还是可能打下的条件多,同时提出具体作战方法的建议,意为坚定林彪等人攻打长春的决心。

同时,毛泽东致电林、罗、刘,请他们回答朱德信中所提的几个问题:

1、以两个或三个纵队以及几个独立师攻城,以7至8个纵队准备打援是否可能?

2、两种打法是否可能:甲,能强攻则用强攻办法;乙,不能强攻即攻占一半或三分之一,后改用长围构筑坚阵,以一部围困该敌主力休整待机。

3、你们弹药方面是否经得一次大消耗?

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经过探讨商议,制定了部队行动的三个方案,于6月5日报告中央军委:

一、立即正式进攻长春,但成功可能较小;

二、以少数兵力围困长春,主力到北宁线热河、冀东一带,但可能两头都无战果;

三、对长春采取长期围城打援然后攻城,时间准备2到4个月。

林彪等人显然更倾向第三个方案,中央军委也于6月7日回电表示赞同改打长春为围城打援,最后攻城。

然而,东北野战军在长春外围作战之际,蒋介石一面催促卫立煌、范汉杰打通锦沈线,为撤军做准备,一面将葫芦岛的两个军调往战场,同时将锦州的工厂设备拆除运往台湾。显然,东北野战军若继续滞留长春城外,沈阳、锦州的国民党军极有可能趁机逃走。

在此情况下,7月中旬,东北局召开常委会,重新讨论东北野战军的作战方向问题,最后达成一致:以南下作战为好,不宜勉强和被动的攻打长春。

7月20日,林、罗、刘致电中央军委,称:仍以南下作战为好,并提议于8月中旬南下作战。

毛泽东本就主张南下作战,如今见林彪等人主动提出,甚感欣慰,立即回复表示同意。

经过反复磋商,9月初,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央东北局、东北野战军领导终于达成共识,确定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首先截断北宁线,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将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然后采取攻城打援的战法,将卫立煌集团就地各个歼灭。

9月10日,东北野战军拟定辽沈战役作战方案:

首先,以奔袭动作迅速扫平北宁线上锦州周边分散的国民党据点,切断敌军关内外联系;然后,集中兵力,攻取锦州,同时攻打增援之国民党军。

同时继续围困长春,并随时准备歼灭长春突围之敌。

一切准备就绪,一场大规模的秋季攻势拉开序幕。此后随着战局的进展,中央军委领导与东野领导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终于将东北野战军的秋季攻势发展为全歼东北国民党军的战略大决战。 Z3l6T3MkCJqpayO1oNuJ95f8sHLQw3LhOPqqncducKq2J2z3ooDsF/b+PsMRC2E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