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追山的男子

死士!人才!

这是老王爷善耆看完手中的绝命诗下的结论。绝命诗是这样写的:

街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孤飞终不倦,羞逐海浪浮。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

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大清无福,自毁长城;中山何德,人才归附。老王爷善耆看着手中的供词,琢磨着迷一般的追山男子。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

十三岁丧母。

十四岁失父。

十九岁中秀才。

二十一岁赴日本留学。

二十七岁刺杀摄政王载沣。

老王爷就一直没有整明白,家里穷,整出点什么事还可以说是环境所迫,可这小子,眼看着他中了秀才,眼看着他成了海龟,国家还能亏待你海龟,再娶个小媳妇,生个胖小子,那小日子过得还不滋润?

汪精卫

每一次流星划过,都会有无限闪亮、无限星愿。人如流星,有星的短暂,有星的闪耀,却还有流星所没有的不易和伤痛,就如同供词不能绘出精卫的人生一样。

汪精卫的祖上本是安徽省今江西省婺源人,元朝末年,因为躲避红巾军的战乱而迁到浙江山阴。汪精卫的父亲名叫汪省斋,母亲吴氏。

如果说汪精卫祖上写就的是一部战争逃亡史,汪精卫此时的人生轨迹可以简单地称为一部苦难史。

三岁,因为家贫,父亲汪省斋六十多岁仍然奔波在曲江、英德等县之间,靠着做师爷的薪水养家糊口,汪精卫跟着父亲成为南漂族,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逃离北上广。

十三岁丧母,十四岁失父。从此,汪精卫只得跟着同父异母的大哥汪兆镛生活。

十七岁汪精卫虽然不能为人父,为人子,但已经是为人师,一边教小朋友读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边等着那十块银元买米下锅。

生活维艰构成汪精卫生活的主旋律,但也有与主旋律不和谐的小插曲,时不时地给汪精卫带来些许暖意。

八岁的精卫读的虽是私塾,却也有机会在先生的眼皮下偷偷地读一些杂七杂八的小说。回到家中,依偎在父亲身旁,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诵五柳先生陶渊明和陆放翁的诗,不知有肉,无论鱼翅,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父母早逝后,汪精卫曾经多次以文章表达自己对天伦之乐的思念。1897年,年仅14岁的汪精卫在重阳节游览西岩,曾经当场写诗秀了一把:笑将远响答清吟,叶在欹中酒在襟。天淡云霞自明媚,林空岩壑更深沉。茱萸怅触思亲感,碑版勾留考古心。咫尺名山时入梦,偶逢佳节得登临。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端的是威风。精卫的文才煞是惊艳,此诗一出,粉丝无数,毛泽东的老师柳亚子更是把它收入《南社丛刻》的诗集之中。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以子女相托,后来请他到自己家做文教头,月薪十块银元。

说到汪精卫的文才,不得不提汪精卫考秀才的故事,因为这中间不仅有故事,也有受人青睐的欣慰。

1901年,19岁的汪精卫和哥哥兆镛到广州参加秀才选拔大赛,俗称县试。当然,考秀才不比超女,既没有短信投票,也没有大众评委,只有专家打分。打分的结果是汪精卫第一,汪兆镛第三。试卷开封以后,县令钱璞觉得不对劲:汪兆镛是兄汪精卫是弟,长者先,幼者后,弟弟不能排名在哥哥前面。想来想去,钱县令于是把汪精卫降为第三名,而把汪兆镛录为第一名。

到手的第一名眼看着就要随着不尽长江东流去,精卫同学心中是五味齐全,争吧,自己兄弟;不争吧,心有不舍。好在秀才大赛虽然说没有超女比赛短信投票的高技术含量,也有和超女相媲美的比赛机制——复活赛,府试。人治,还是不如法制啊。不过,汪同学此时还是法盲一个,不懂什么人民代表人民选,当好代表为人民。

到了府试,广州知府龚心湛很不高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圣上选拔人才,只看才华高低,不看胡子长短。如果以胡子长短选拔人才,山羊不就有先天优势,又哪里是圣上选拔人才的本意呢?随后,龚心湛对排名作了调整:汪精卫排名第一,汪兆镛位列第二。

龚心湛的话真假不说,圣上选拔人才的标准姑且不论,清朝有一项制度虽说温暖不了汪精卫伤痛的心,却一直温暖着汪精卫的胃。那就是膏火银制度,补贴成绩优异而家境贫寒的学生。根据这项规定,汪精卫每月可以从地方政府得到膏火银的资助大约二十元。参考历史上生活必需品及日常饮食的物价计算,那时候的3两银子合2010年人民币3000元。

后来,汪精卫回忆说:“父亲殁后,并无遗产,我衣食住之费,都仰仗于长兄弟。至十七岁便出去做‘子曰’先生。每月将十修金,兼各书院应试,往往取得优等,每月平均得膏火银二十元左右,十八岁三兄病殁,十九岁二兄殁,和两寡嫂一孤侄,持此度日。” alrSzBtMf/N5VoTH3NJ+fduLQeM2LygBhu1L7f5nZsaGkedRHLYoCJXZpyV3mWB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