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150万年

世界大事记

非洲、西欧、西亚和印度相继产生阿舍尔旧石器文化。

五氏的贡献

传说中,有五位神祇对人类贡献巨大,他们生活的年代,正是现实中的母系氏族时期,人类也从直立人进化到了智人。他们就是女娲和她的哥哥伏羲,还有有巢氏、燧人氏和神农氏,人们称他们为“五氏”。

女娲氏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女娲起初以泥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而后世间天塌地陷,于是她熔彩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

女娲补天的传说

关于女娲拯救人类的传说,版本众多,人们最熟悉的应该还是“女娲补天”的故事,这其中还有南北方神话的差异。

南方关于女娲的传说主要是苗族的创世纪系神话,讲的是雷公作恶,发起了大洪水,女娲与洪水战斗,最终胜利并与哥哥成婚。

北方神话则是相传水神和火神吵架,两人大打出手,最后火神打败了水神,水神因打输而羞愤地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被水神撞折后,天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出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喷涌出来,人类面临着空前的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锅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

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据说女娲补天的故事发生在山东日照

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二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潜夫论·立德志》

前10万年

中国大事记

峙峪人生活在山西地区。

经过女娲的一番辛劳整治,人们又重新过上了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而天上的彩虹,就是女娲的补天神石发出的彩光。不过经过这场浩劫,幸存者已经很少。为了使人类能再次发展增多,女娲在正月初一至初六先后造出鸡、狗、羊、猪、牛、马,然后在初七这一天,以黄土和泥,用双手捏起泥人来,因此中国人都拥有了黄色的皮肤,对土壤的爱从此渗入身体深处。

女娲补天的真相

对于史前时代所发生的一切,考究它的方法只有一种:考古发现,并结合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加以验证。

现代研究发现,在女娲生活的年代,曾有一颗小型彗星进入地球轨道,在山西北部的上空冲入大气层,并在高空爆炸。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落入从晋北到冀中这一广大地区,形成规模宏大的陨石雨。

从《淮南子·览冥训》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火 焱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因为彗星的成分主要是陨冰,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会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结果。这一次的天外来物撞击,造成了地球上一次气候的剧烈波动——降温,从而引起人类的大范围死亡和外迁。

女娲的母系权力

关于女娲,后世考证她并不是一位神,而是一位伟大的女性首领。据说她是伏羲氏族风姓部落一位大酋长的女儿,伏羲以一双精致的狐皮为聘礼向她求婚,二人结成了夫妻,还生下了四个儿子,长曰羲仲,次曰羲叔,三曰和仲,四曰和叔。

女娲画像砖

这是汉代画像砖,表现的就是女娲的故事,人们世代传颂着她的功绩。

不久后发生了大洪水,女娲组织族人乘葫芦舟逃到秦岭的太白山下。洪水退去后,女娲与伏羲带着部分愿意继续迁徙的族人离开,来到了中原的王屋山(今河南济源市城区西北约九十公里),在那里开辟新的领地。伏羲去世后,女娲成为氏族首领,帝号女皇。

女娲成为首领后,把氏族治理得井井有条,附近许多氏族也都听命于女娲。但是,还是有一个氏族不服,那就是共工氏。于是,女娲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这是中国远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群体战争。

大战的结局是共工氏失败,率部族西奔,怒而袭击祭天圣地不周山,砍倒了天齐建木,割断了八索准绳,定表向东南倾斜,表绳断绝,八维失准,象征王权的祭天中心遭到了严重破坏。女娲大怒,又命骊连氏率族人与祝融氏族联合攻打共工氏,将共工氏一族赶往祁连山以北。

前120万年

世界大事记

利基人生活在东非坦桑尼亚。

由于天齐建木遭到破坏,天象观察和天气变化的预测都不能正常进行,结果这年夏天大洪水来临,人们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突然而来的洪水吞没,许多族人都葬身于大洪水中。女娲的本部由于居住在高地得以幸免,她立刻组织族人砍伐树木,绑制简易木排,下水迎救被困的人,救出了数百名青年男女。这些获救的青年都向她磕头致谢,尊称她为圣母。女娲率族人与洪水搏斗的这段历史,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被神化,演绎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女娲造人的传说。

但正是这个传说,反映出早期人类社会真实的生活状况。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存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子女只认得自己的母亲,不认得自己的父亲。女娲造人的神话并非空穴来风的杜撰,而是早期血缘时代母系社会中女性占据人口生产主导地位的反映。

伏羲像

相传,伏羲氏的母亲名叫华胥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

伏羲氏

在传说中是伏羲氏教会了人们如何用火烹饪,并制作八卦、设立官员、发明乐器、制造渔网、挖掘陷阱狩猎、植桑养蚕、抽丝纺织。不仅如此,伏羲氏还教导男女固定配偶,结束了那种不分辈分的乱婚。

火的用处

在古代,人们把十二年作为一纪,因此将伏羲的诞生地改名为成纪。据史学家考证,古成纪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汉书》中说道:“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所以,天水历来被称为“羲皇故里”。

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恩格斯

前10万年

中国大事记

新洞人生活在今北京周口店一带。

说到伏羲氏教会人用火,我们不免要把“火”提出来单说一下,因为它在人类进化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原始人捡到了一只被天火烧死的鹿,不知是出于好奇还是饥饿,也许只是烤熟的肉香诱惑了他,这个原始人啃了一口鹿肉。他突然发现,烤熟的肉味,比以前生吃的时候好多了。于是,这个发现迅速被传播开来,人类从此抛弃了长期以来与其他动物一样生吃食物的习惯,开始做起熟食来。

饮食习惯的改变,让食物中的营养充分发挥了作用,人类的体质和智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火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它让原始人类拥有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即使离开了温暖的大草原,他们一样可以生存,不再受到环境的限制。原始人类从此可以开始大范围地迁徙,可以寻找到更多的食物和更好的家园。

婚配的改变

传说伏羲规定了人类的婚配,在著名的《伏羲女娲交尾图》中,虽然各地出土的在色彩、人物造型上略有不同,但大的构图基本相同。图中,伏羲和女娲都是上为人身,下为蛇尾,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布满星辰,仿佛置身在浩渺的宇宙之间。源于中国古代男左女右的礼俗,画面上伏羲在左,女娲在右,伏羲的右手抱住女娲,女娲以左手抱住伏羲,两人四目相交,下身均为蛇形且相缠绕。大多数的图中,伏羲左手举着“矩”,即拐尺,女娲右手举着“规”,即圆规,象征着天圆地方。

怀抱日月的伏羲女娲

在原始人发展的历史上,婚配制度占据了重要位置。最开始,原始人的婚姻同样处于蒙昧初期,是和黑猩猩一样毫无禁忌的群居杂交。这一时期是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阶段,也就是伏羲和女娲生活的年代。后来,婚配制度发展为血缘家族,也就是禁止了不同辈分之间的性交,也不许亲兄弟姐妹之间婚配。婚配制度的改变不可能是伏羲或某个伟大的人的命令,因为原始人类并不缺乏这样做的理由,在他们身边,有很多可供他们学习的动物榜样。而是因为率先这样做的群体得到了更好的遗传效果,那些没有任何禁忌的、乱交的群体,便逐渐被淘汰了。

前100万年——前50万年

世界大事记

爪哇人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地区,与北京人一样,属于直立人的典型。

八卦与九针

伏羲的发明或说创造,最被后人称颂的要算创立了八卦和九针。

相传在天水北道区渭南乡西部有一卦台山,这里就是伏羲画八卦的地方。远古时代的人对于大自然知之甚少,每当下雨刮风、电闪雷鸣之时,人们既害怕又困惑。伏羲为了弄清这些自然现象,经常站在卦台山上,仰观天上的日月星辰,俯察周围的地形方位,研究飞禽走兽的脚印和身上的花纹。

一天,当伏羲苦苦思索这些未解之谜时,突然听到了一声奇怪的吼声。他抬头一看,只见卦台山对面的山洞里跃出一个龙头马身的怪兽,身上还有着非常奇特的花纹。这怪兽一跃就跃到了卦台山下渭水河中的一块大石上,这块石头形如太极,再配合怪兽身上的花纹,顿时让伏羲有所了悟,就这样画出了八卦图形。从此,用它来通晓万事万物变化的性质,分类归纳万事万物的形状。

八卦到底是怎样解读宇宙洪荒的,至今还在被世界各国的人研究来研究去,它的奥妙只能领悟,无法言传。而伏羲发明的九针,就实用多了。

在没有金属制品的远古时代,针多是石制或骨制的。直到冶金术发明之后,人们才根据不同的需要创造出金属针。九针的形状各不相同,有圆头的,用来按压止痛;有尖头的,用来点刺或放血;还有带刃的,用来切割等等。这是一套完备的外科用具,在原始社会中,就已经被用于医疗实践当中,这是十分令人惊诧的。不管这是不是伏羲的发明,对于原始先民,九针都是一项伟大的进步。

伏羲八卦方位图

八卦原始图谱乃伏羲所画。

前10万年

中国大事记

许家窑人生活在今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附近。

有巢氏

当原始人类可以自由迁徙后,山洞便不是唯一的住处了,这时有巢氏及时出现,教会了人们用树枝建造简单的房屋。据说有巢氏是受到鸟类在树上筑巢的启发,发明了“巢居”,样式相当于现代的窝棚。这个住所虽然简陋,但它建在树上,可以躲避爬虫和野兽,非常实用。

原始的建筑

说到有巢氏,我们就不能不提提建筑。中国的建筑以它独特的魅力屹立在世界建筑之群,究根溯源,原始先民的居所就很值得研究,因为这时期多种形制的房屋,无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并对后来的中国古建筑有着深远影响。

比巢居更早出现的建筑形式是穴居,说简单些就是住在山洞里。这种大自然所天然赐予的洞穴,用作住所是当时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即便进入了氏族社会,穴居依然是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例如在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成洞穴。因此,挖一个竖穴,上面覆盖草顶的穴居一度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同时,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的窑洞式住宅也很多。山西还发现了“低坑式”窑洞遗址,即先在地面上挖出下沉式天井院,再在院壁上横向挖出窑洞,这是至今在河南等地仍被使用的一种窑洞。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我们不妨想象有巢氏是南方人,因为北方多山,人们可以在山坡上打洞,居住在里面后用石头或树枝挡住洞口,就能抵御野兽。而南方气候湿热,蛇和爬虫也很多,搭建房屋的必要性要强于北方。而北方毕竟寒冷,许多人宁愿留在危险的南方,也不肯往北迁移。

较之穴居,有巢氏的巢居算得上是一种超常的建筑形式,堪称建筑史上的一次飞跃。因为在巢居的基础上,真正意义上的地面建筑诞生了。

半坡居民房屋结构图

这张图是今人所绘,根据半坡房屋遗址加以复原,展现了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结构。(毛智勇 绘)

在南方较潮湿的地区,巢居慢慢发展为干栏式建筑,主要的构件就是木材。这种房屋下部架空,可以通风、防潮、防盗、防兽,最令人惊叹的是,当时已经采用了榫卯技术。中国木构建筑的雏形,由此确立。

前80万年

世界大事记

西布兰诺人在欧洲南部意大利地区活动。

伟大的贡献

燧人氏教民熟食

此版画出自《燧人氏结绳制政》

有巢氏发明房屋,其功绩不亚于人类使用火。因为他生存于蒙昧时代,却率领大家走出洞穴,引导人类为脱离动物界而迈开了坚定的一步,是觉醒最早的原始人之一。虽然当时的房屋从结构到样式都极其简陋粗糙,没有什么工艺可言,但那房屋绝对就是初民用以躲避禽兽伤害,并用以挡风防雨和朝夕安身的家,意义重大。如果有巢氏真的是一个人的话,那么他无愧于智者的称号。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百事万物都是智者创造的。任何重大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总是有其必须的酝酿和渐成的过程,而这种客观过程又总是由大智者来深化、提高和总结。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许多重大事物的创造发明,往往经历无数个智者的长期摸索,当经验“量”积累达界点之时,又往往由大智者推动起“质”的突破,完成和终结这个事物的“发明”和“创造”。所以,有巢氏是原始时代大胆改造自然、改善环境的大科学家,是为人类不断改变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的大革新家。

燧人氏

燧人氏,又称“燧人”,远古人“茹毛饮血”,传说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

关于人工取火的猜测

从人类保存野生火种到自行取火,这期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以及许许多多次尝试。关于燧人氏是怎样灵光一闪,成功取火的,人们至今有许多猜测。

最通俗的猜测,也是可能性最大的猜测是这样的:燧人氏在和同伴外出打猎的过程中,投掷石头打击野兽。当然,没有人能把石头打那么准。我们不妨想象,一群身穿兽皮,披头散发,兴高采烈叫嚷的原始人们,纷纷用石头砸向一头受惊的小鹿。有的石头打中了猎物,有的则砸到了地上、岩石上……石块与山石相撞,有时会产生火花。于是,燧人氏受到启发,发明了敲击燧石取火法。

据我们的考察,有巢氏时代的原始人群并不是生存在这样的一个乐园;反之,而是生存在一个冰雪皑皑的蒙古高原之原野。

——翦伯赞

前10万年——前5万年

中国大事记

丁村人在山西省襄汾县丁村一带活动。

据《太平御览·拾遗记》记载,燧人氏是见到了鸟儿啄木,于是也找了一根木头往树上钻,结果钻出了火,就这样发明了钻木取火。

为了彰显燧人氏这个伟大的发明,唐代文学家王起还特地写了一篇《钻燧取火赋》,生动描述道:“尔其钻也,势若旋风,声如骤雨,星采晨出,萤光夜聚……青烟生而阳气作,丹焰发而炎精吐。”

古人如此赞美钻木取火,可见对这项发明也是赞叹有加。不仅如此,在《论语·阳货》篇中,对钻木取火所用的木材也有记述。一年四季,要采用不同的木头取火,春天用榆柳,夏天用枣杏、桑柘,秋天用柞楢,冬天用槐檀。古人认为每种木头的物性不同,钻出的火也有不同的性格,因此每一个季节要用与之相匹配的木材来取火,这样才符合大自然的天性。

神农画像砖

这张画像砖上的神农氏正在驾龙御凤,表现了他的神通广大。

结绳记事

燧人氏不仅发明了钻木取火,还发明了“结绳记事”。那时候人类还没有文字,生活中有许多事全凭大脑记忆,但时间久了,有些事情往往会被遗忘。燧人氏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事情,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

不过,也有人说结绳记事不是燧人氏的发明,而是他老婆弇兹氏的创举。相传弇兹氏是一位氏族女首领,有人干脆说她就是织女星,还尊她为女帝,又称玄女。传说她发明的绳有三种,单股曰玄,双股曰兹,三股曰索或素。以不同的绳来打结,表示不同的事情。

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于远古人类的生活无疑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引起后人极大的重视……这样的传说固然夹杂着后代的生活内容,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但它依然反映着朴素的远古人类生活的史实背景。

——郭沫若

王母驾凤

传说生活在瑶池仙境的王母娘娘,法力无边。

前80万年

世界大事记

有一支被命名为“先驱人”的直立人种群在欧洲西南部活动。

神农氏

有了不灭的火种,中国人的饮食丰富起来。在饮食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就是伟大的神农氏。不仅如此,神农氏还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他发明及制造了耒耜等多种农具,教人民进行耕作。美丽的传说故事无不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文化的情况。

播种五谷

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的九穗谷掠过了神农氏的头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神农氏教人伐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到时再也不用为拣不到野果子、打不到野兽而犯难了。因为野生的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也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因此神农氏就一样一样地尝,一样一样地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谷、菽、麦、稷、稻五谷让人们种植,后人因此尊他为“五谷爷”。

教会人们种五谷后,神农氏认为不能单单靠天而收,于是又带领大家打井汲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最初的水利灌溉,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

野生的植物种子变成人类有意识栽培的粮食,这期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艰辛的尝试,当然不可能是神农氏一个人完成的。所以在中国的传说故事中,将“神农盗谷”描述得格外神奇。

传说神农氏找了好多的地方,总是找不到很如意的食物。当他听说天上有一种叫谷的作物时,便暗下决心,要把这种作物弄到手,普济天下众生。可是天府禁卫森严,凡人是根本无法偷渡进去的。于是他养了一只狗,命它去天上把谷偷来。

前10万年——前5万年

中国大事记

古丽江人活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遗址在丽江古城附近。

神农采药图

传说神农氏发明了医药、制陶、打井和贸易

这聪明的狗领命后直奔天宫,边跑边想,怎样才能带点谷出来呢?那时正是烈日炎炎的夏天,狗来到池塘里洗了个澡。上得岸来,突然一阵风刮得尘土飞扬,粘了狗一身。那狗见了,猛然计上心头,回转身来又扑进池塘,把全身搞得透湿。一上岸,便直奔天宫。守关将士见是一只狗,也就没有阻拦。这只狗发现晒谷坪正在晒谷,便将湿身子在谷子上一滚,粘了一身谷,连忙往回走。

守关神将一见狗盗了谷种下凡,马上报给了西王母。西王母从头上抽出银簪,向奔跑的狗丢去。立刻,一条大河横挡在狗的面前,那狗跳下河,朝对岸游去,把粘满稻谷的尾巴翘得高高的。就这样,谷种来到了人间。原来稻谷是从稻脚一直结到顶的,可是狗在过河时身上脚上的稻谷都被水冲跑了,只留得尾巴上那一点。所以现在的水稻结谷只有顶上一点点。

遍尝百草

传说神农氏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为此决心尝遍百草,好吃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或者作为药用;不好吃的就放在身体的右边袋子里,不能吃的就提醒人们注意。

神农氏采集各种花草果实,一一尝试,撰写了一本书,定名《本草》,详细地记载了各种药物的性能,并把一些可作为食用的若干植物,分别定名为小麦、稻米、高粱等,教人种植;还教人们把若干野兽豢养到家里,也就是我们现在还饲养的狗、马、牛、猪的始祖。中国的农业社会,就在这位伟大神祇的领导下建立了。

这时,人类的劳动果实已有剩余,神农氏设立集市,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原始的商品交易。 JlxIKGIYU7v0zaOUNdBay8ftiIfhOVg7U/cfsNo5hBrBzV51+1mQHqte9NhQ4w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