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齐桓公率先称霸

齐桓公名为姜小白,是春秋时期第一位公认的霸主,他执政期间任用管仲等人管理国家,对内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对外助燕败狄,援救邢、卫,并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与楚在召陵会盟。又安定周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历史上无可争议的“五霸”之首。

惊险即位

齐釐公当政33年,齐国政局相对稳定,国力日增,然而昙花一现,好景不长。待其子、姜小白的兄长襄公即位后,齐国朝纲失常,政局混乱。性情暴躁的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杀死后,当时正在外逃亡的姜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王位,姜小白被管仲射伤后诈死,最终获得了王位,是为齐桓公。

齐釐公的贡献

齐釐公是齐国进入春秋时代的第一个国君,也是一个非常有为的国君。齐釐公即位后,首先与郑国缔结盟约,然后又和邻近的鲁国结成了婚姻之国。当其他国家发生争斗的时候,齐国总是以调停者的姿态出现,从中斡旋,有效地协调了中原各国的关系。

当时,已经与齐国结成同盟的郑国,与宋、卫、陈、蔡等国不和睦。齐釐公认为,中原诸侯不团结,只会分散力量,给戎狄的侵犯造成可乘之机,遂努力争取使他们和好。公元前715年,郑国与宋、卫两国的国君在温地(今河南温县西南)会商,协调好之后,随即又在瓦屋(今河南省温县北)结盟。齐釐公主持了这次会盟,在诸侯国中引起很大反响,得到了列国的敬佩。鲁隐公特地派人到齐国表示祝贺,说齐国为民解除了战争之苦,是齐釐公之德。齐国在这些结盟中,由于没有参与战争,所以国力丝毫未耗损,反而增强了。

春秋时期的玉璜

春秋时期,王室诸侯都佩挂玉饰来标榜自己有“德”,所以当时玉雕艺术光辉灿烂

公元前688年

世界大事记

拳击在古奥运会上被列为比赛项目。

鲁桓公

桓公的不幸大概自娶了与兄相恋的文姜时

齐国力主尊王,团结对外,取得了一定效果,戎狄对中原的侵扰减少,但他们对中原的土地,特别是对财物的贪欲是压抑不住的。公元前706年,北戎发动了一场针对齐国的大规模战争,齐釐公为了有必胜的把握,首先向郑国求援,同时也向其他盟约国求援。郑国派太子姬忽率领军队支援齐国,齐、郑两军把北戎打得惨败,并抓获了戎军的两个将领太良和少良,活捉了甲首三百。齐釐公很是高兴,决定向来援的各国赠送部分牛、羊、猪及粮食等物资,以示礼谢。为了有次序地赠送,便请比较知礼的鲁国安排先后次序。谁知鲁国没有按救齐功劳大小排定,却按照周天子所封爵位的顺序安排,这样就把救齐功劳最大的郑国排在了后边。郑太子姬忽非常生气,觉得鲁国小看了郑国。公元前702年,郑国约齐国征伐鲁国,并请卫国也出兵协助。三国与鲁国交战,一直打到离鲁都曲阜只有几十里处,情形十分危急。鲁国请宋国出面调停,因鲁国与周王室关系较密切,齐、鲁两国又是姻亲之国,再说郑国教训鲁国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宋国一出面,三国便借梯下台。次年,齐、郑、卫、宋举行会盟,齐国作为东方大国的身份出面,调停了矛盾,保持了齐国的地位和尊严。

终齐釐公一生,虽然征伐战争频繁,但均在齐国本土以外,故对于齐国国内相对稳定的局面,没有多少影响。因此,齐国仍然可以保持发展势头,经济日益繁荣,国家日益强盛。直到齐釐公去世,留给其子齐襄公的仍然是一个富强的、居于盟主地位的强国。

不过,齐釐公在教育子女方面大概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以至于女儿文姜和儿子诸儿(就是后来的襄公)发生恋情。有苦难言的齐釐公曾向郑国提婚,想把文姜嫁给郑昭公,郑昭公以齐大非偶为由拒绝了。也可能郑昭公事先得知了这一隐情,所以才会拒绝。最后,齐釐公把文姜嫁给了鲁国国君桓公。

公元前694年

中国大事记

齐襄公使公子彭生杀死鲁桓公。

齐襄公通桓公夫人。公怒夫人,夫人以告齐侯。夏四月丙子,齐襄公飨公,公醉,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因命彭生摺其胁,公死于车。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好礼。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请得彭生以除丑于诸侯。”齐人杀彭生以说鲁。立太子同,是为庄公。庄公母夫人因留齐,不敢归鲁。

——《史记·鲁周公世家》

齐国在齐釐公的统治下慢慢回到齐在周诸侯国中大国的地位,虽然此时齐国还没有到达它最鼎盛时期,但正是他的承前启后,为齐桓公姜小白日后称霸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齐釐公是齐国霸主地位的奠基者。

暴躁的齐襄公

齐釐公的儿子诸儿,在父亲死后继承了齐国王位,史称齐襄公。

齐襄公就是在诸侯大会上,为报私仇杀死了郑国国君子亹的人。不但如此,他还将高渠弥车裂而死,声称是为郑昭公报仇。齐襄公记仇,且喜怒无常,对身边近臣也极其残暴。一次齐襄公外出打猎,偶遇一只野猪,襄公举箭便射,哪知这只野猪竟像人一样站立起来,还发出哭泣声。齐襄公吓得摔下车来,连鞋都丢了。回到行宫后,齐襄公对管鞋的茀鞭打三百下,以发泄心中的怒气。

齐襄公出猎遇鬼

一国国君为情谋杀另一国国君

公元前695年,鲁、齐、纪三国会盟于黄(今山东淄博淄川区东北),约定友好,不互相攻伐。可没过几个月,齐国就侵占了鲁国边界,与鲁国战于奚(今山东滕县之奚公山下),鲁国大败,鲁桓公急忙指示守边官兵,加强战备。然而齐国的矛头并非指向鲁国,而是东邻纪国。很快,齐国兴兵伐纪,取得纪国三个邑,将纪国截为两段。危机之中,纪侯的弟弟纪季向齐国投降,换得“先祀不废、社稷有奉”的保证。然而,齐国在次年还是发兵吞并了纪国。纪侯无力抵抗,又不愿降齐,只好把政权交给已向齐国投降的弟弟纪季,自己出奔他国。至此,纪国灭亡,土地全部归于齐国。

公元前694年,齐襄公又召集诸侯到泺来会盟,鲁桓公也携夫人文姜来了。没想到,齐襄公与文姜一见面,禁不住旧情复燃,鲁桓公大为恼怒,斥责了文姜。齐襄公知道后,故意将鲁桓公灌醉,并让自己的弟弟公子彭生在送酒醉的鲁桓公回驿站的路上,将其杀死。从此以后,齐国与鲁国交恶,也被其他诸侯国不齿。

公元前683年

世界大事记

雅典废除君主制,成立雅典共和国,设置“九执政官”。

公元前687年,襄公派连称与管至父二人驻守边境,承诺二人期满一年后,派人去代替他们。一年后,二人没看到来接班的人,当他们提出要回朝时,却被齐襄公拒绝了。二人气愤至极,与公孙无知勾结起来,准备发动叛乱。

公孙无知是齐釐公的侄子,很得釐公的宠爱,他的车服、俸禄都和太子一样。齐襄公继位后,把公孙无知的待遇降低了等级,为此,公孙无知一直怀恨在心。公元前686年,叛乱终于爆发。连称、管至父勾结公孙无知,趁襄公打猎受伤之际,带人冲进襄公行宫。那个被鞭打三百、皮开肉绽的茀不计前仇,把襄公藏匿在门后,自己率领近卫军冲出去抵抗叛军,怎奈寡不敌众,全都被杀,襄公也被发现,身首异处。

姜小白诈死得王位

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后,自立为君,一年后,公孙无知被大夫雍廪杀死,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

齐国正卿高傒与齐釐公的次子姜小白从小相好,一听说公孙无知被杀了,就派人将逃亡在外的姜小白接回来。鲁国听说公孙无知被杀后,马上发兵,准备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继承王位。同时,派管仲带兵堵截姜小白。

鲁庄公名字的来历

鲁庄公名叫姬同,是文姜与鲁桓公的儿子。鲁桓公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就举行了太子礼仪,并让人占卜,选择一位士人来抱太子,由士人的妻子做太子的奶妈。然后,鲁桓公、文姜以及同宗年高位崇的人一起,为太子起名。最后,鲁桓公听取了大夫申 的建议,认为“是其生也,与吾同物,使之曰同”,也就是说,这位太子与桓公出生在同一天,所以,给他起名叫同。

玉冲牙

此玉器为春秋早期物,青玉质,体扁平,牙形,形体和饰纹相同,两面都有双钩饰张口侧身的夔龙。龙口有小孔,可系佩。

公元前689年

中国大事记

楚文王即位,迁都于郢。

当姜小白的人马刚刚踏上齐国的土地时,管仲突然发难,一箭向姜小白射去,姜小白大愕,应声倒地。管仲一见,马上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国君庄公大喜,吩咐不必急行军了,慢慢走吧。于是,公子纠过了六天才到达齐国。

这时,齐国已经有了新的君主了,他就是姜小白,史称齐桓公。原来,管仲那一箭射中的是姜小白的铜带钩,姜小白知道情况危急,便装死不动迷惑管仲,然后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了国都。

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王室之女,鲁庄公对公子纠没夺到君位当然不肯罢休,于是把军队驻扎在临淄以东的乾时(今山东桓台南),威逼齐国。鲁国认为齐桓公刚上台,齐国又刚经历了内乱,一定是不堪一击,没想到却被齐军打得大败,连鲁庄公乘坐的车子都成了齐人的战利品。鲁庄公化装突围,才免于被俘。

释槛囚鲍叔荐仲

鲍叔牙在帮助齐桓公即位后

长勺之战的挫折

齐桓公即位后,原谅了曾刺杀过自己的管仲,拜其为相,但却没有原谅曾护送公子纠回国的鲁国。公元前684年,齐国派大军讨伐鲁国。鲁庄公因采取了曹刿的意见,掌握了反攻的大好时机,从而获得了胜利。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

管仲拜相

齐国大败鲁军后,齐国的鲍叔牙给鲁庄公写了封信,说道:“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还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了公子纠。召忽自知不保,也自杀了,管仲则被囚禁送到了齐国。

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的父亲是齐国的大夫,但很早就死了。管仲少年时生活十分贫苦,为了谋生,做过被当时人认为微贱的商人,与朋友鲍叔牙到各地去经商。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

公元前677年

世界大事记

亚述将腓尼基置为自己的一个行省。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釐公死后,公子诸儿即位,但是诸儿每天吃喝玩乐,鲍叔牙预感齐国会发生内乱,于是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而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诸儿被人杀死后,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当国君,可惜一箭射偏,小白不仅没死,而且和鲍叔牙早一步回到齐国当上国君。小白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说:“管仲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小白说:“管仲要杀我,是我的仇人!”鲍叔牙却说:“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就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鲍叔牙推荐管仲以后,自己却甘愿做他的下属。后来,人们就用“管鲍之交”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管仲也曾三次从军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战场上逃了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又为他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但是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不得不那样做。

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但鲍叔牙却推荐了管仲。管仲刺杀过齐桓公,桓公本来是要将管仲剁成肉泥的,可鲍叔牙劝道:“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

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以杀仇人为借口,把管仲接到齐国,命人择定吉日良辰,用“郊迎”的大礼,亲自迎接管仲进城,拜为相国。

管仲

齐桓公执政后,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进行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改革

曹刿论战

齐桓公饶了管仲,可不想原谅鲁国。一想到鲁国支持公子纠同自己作对,齐桓公就怒火中烧。在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684年,齐国派大军进攻鲁国。

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北)摆开战场,齐国在以往对鲁国的作战中一直占据上风,此时仗着人多势众,首先向鲁军发起了冲击。鲁庄公亲临战场迎敌,正想擂鼓迎击,却被陪同参战的曹刿阻止了。一直等到齐军向鲁军发起第三次冲锋后,曹刿才让鲁庄公击鼓,下令向齐军发起反击。

鲁军的一个冲锋反击就把齐军打垮了,鲁庄公大喜,急着追击,却又被曹刿拦住。他下车仔细查看了齐军退走的路径,又登车瞭望败逃的齐军阵容,然后才让鲁庄公下令追击。鲁军一直把齐军赶出国境,这就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

公元前685年

中国大事记

齐人杀公孙无知,齐桓公即位,实行相地衰征,并与鲁国战于乾时,鲁军败。

公与之(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庄公十年》

长勺之战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询问曹刿两次延缓出击、追击反而获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战争是要靠勇气的,但鼓舞勇气要适时。击第一通鼓时,勇气最盛;击第二通鼓时,勇气就弱了些;等到击第三通鼓时,士兵的勇气也就用完了,这就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齐军的勇气竭尽,我军士气正旺时出击便能取得胜利。齐国是个大国,军力情况我们并没有掌握,当他逃跑时,很难看出他们是真的败了还是佯装败退。我看到他们的车辙凌乱,军旗不整,兵士队列混乱,知道他们是真的败退了,所以才让您放心大胆地追击。”

长勺之战吃了败仗,齐桓公自知力量还不足,于是把重点转入整顿内政上,同时征服周围弱小的国家。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借口谭国(今山东龙山镇附近)对他不礼貌,将其灭掉。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北杏(今山东东阿县境)召集诸侯,商讨平定宋国内乱之事,遂国(在今山东肥城县境)不到,齐桓公以此为口实又把它灭掉了。自此,齐国的国土越过泰山,到达了汶水北岸。

管仲的改革

齐国内部的整顿,就是在管仲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场全方面的改革。

齐桓公曾问管仲如何才能使国家富强,管仲回答说要先得民心,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而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国家才能富强。并建议要开发山林,开发盐业、铁业,发展渔业,以此增加财源。

公元前671年

世界大事记

亚述王伊萨尔哈登第二次进攻埃及,击溃提尔哈卡,占领孟斐斯。

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此次改革,使齐国国力大增,为齐国率先成为中原霸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划行政

管仲对全国的行政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和整顿,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

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订了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

郊外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位大夫。每年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

军事改革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史记·管晏列传》

士农工商

《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和经商的,这说明春秋时期我国各行各业都已经兴起,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阶级地位。

公元前684年

中国大事记

齐、鲁两国战于长勺,齐军败。

在军队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是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子三人就是元帅。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

这样一来,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管仲同时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要做到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能辨别出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都能认识。

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问题,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犯重罪,可用甲与车戟来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这样有效地补充了军队装备的不足。

相地衰征

相地衰征包括“均地”和“分货”两部分。

龙耳簋

此簋束颈,双龙耳,体矮腹宽,圈足与座相连。盖捉手为莲瓣状,中央饰蟠虺纹;盖边、腹、座饰云纹并间有重环纹。

“均地”就是把土地分给各农户,国家和贵族不再保留公田。农户分到土地后,由一家一户独立进行生产,不再集体大规模地耕种公田,这叫作“分民”。

“分货”就是征收租税。农户不再耕公田出劳役,变为向国家或采邑主纳租税。至于税率,则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管仲还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按照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他还把居民的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代相传,保证了社会生产,也避免人们因谋职业而使社会动荡不安。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公元前668年

世界大事记

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即位。

官制改革

管仲着重治理“五属”的官吏,要他们随时向上级报告本辖区内的优秀人物和不良分子。若隐而不报,就要受到惩罚。

为了扩大政权基础,管仲在“国人”中创设了选拔人才的“三选”制。规定各乡长要把本乡有才学和武功的人推荐给政府,称为“乡长所进”,是为第一选。乡长推荐的人经过官府有关部门一段时间的试用考核,优秀者被推荐给国君,称为“官长所选”,是为第二选。国君亲自询问这些人,用一系列有关治理国家的难题使其解答,并交给一定事做,合格者任命为上卿的助手,称为“公所訾相”,是为第三选。

齐桓公与管仲画像砖

管仲为了帮助公子纠继位,曾经一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

这“三选”制以才能为准则,初步排除了贵贱等级、社会地位和世袭的限制,是对西周以来“世官世禄”制度的一次冲击。

尊王攘夷

由于管仲推行改革,齐国出现了民足国富、社会安定的繁荣局面。齐桓公对管仲说:“现在咱们国富民强,可以会盟诸侯了吧?”管仲谏阻道:“当今诸侯还有比我们强的,比如南面的荆楚,西面的秦晋。不过他们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称霸。周王室虽已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东迁以来,诸侯都不去朝拜了,如今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海内诸侯必然望风归附。”

人首蛇身玉饰

这两件春秋早期的玉器玉质皆呈黄色,体扁平。

公元前679年

中国大事记

齐、鲁、郑、宋、卫、陈结盟,齐桓公为盟主。

齐桓公

齐桓公喜欢穿紫衣,当时五匹素布也换不到一匹紫布。

“尊王”是指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为了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结盟。次年,齐桓公因为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郑国。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周襄王派宰孔会于葵丘。宰孔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齐桓公都会以诸侯长的身份过问和制止。

“攘夷”是指对游牧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公元前 664年,山戎伐燕,齐桓公派大军救燕。公元前661年,狄人攻邢,齐桓公采纳管仲“请救邢”的建议,打退了毁邢都城的狄兵,并在夷仪为邢国建立了新的国都。次年,狄人大举攻卫,卫懿公被杀。齐桓公又率诸侯国替卫国在楚丘另建新都。经过多年的努力,齐桓公对楚国一再北侵也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到公元前656年,联军伐楚,迫使楚国同意进贡周王室。讨伐楚国的战役,抑制了楚国的北侵,保护了中原诸国。

管仲辅佐齐桓公实行的“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存续作出了巨大贡献。

增加财源

齐国本来就是一个富裕的国家,靠山带海,有着丰富的渔盐和铜铁资源,加上管仲、鲍叔牙等人重视工商业的改革,使得齐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齐国最重要的资源是盐,这正是他国所缺少的,所以管仲主张要“以负海之利而王其业”,就是利用盐这种每人每日生活所必需,而他国又缺乏的物资来发展齐国经济,以称霸诸侯。管仲的政策是让民众在农闲时都去煮盐,然后由官府收购,设官专卖。

公元前664年

世界大事记

埃及进入第二十六王朝。

齐国的商人贩卖盐不但有优惠,为了便于商人来往,齐国每隔三十里还设一个驿站,给予不同等级的商人以不同的优惠政策。于是,“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除了渔盐,齐国的纺织、冶铸等业也很发达。管仲特别注意冶铁业和铁器的推广,还用以金属赎罪的办法,收集散在民间的铜和铁。据《管子》一书记载,铁器使用在当时的齐国已相当普遍:操纺织业的必有一针一刀是铁制品;种地的必有一锹一犁一铲是铁制品;手工业者必有一斧一锯一锥一凿是铁制品,否则就不能做工务农。对开采铁矿,管仲采用让百姓自由开采,政府征收百分之三十的实物的办法,这样便于民众打造工具,国家还可以出卖铁工具牟利。管仲经过计算得出,若一根针重量的铁加一钱出卖,三十根针,或五把刀,或三个铁铝头就可当一个人的人头税。

随着商业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管仲采取国家铸币政策,“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所谓“轻重”就是平抑物价的措施;“九府”就是“掌财币”的九种官员。齐国的金属货币形状如刀,称为刀币,之所以用刀做货币,是因为刀的使用很广,这又和纺织业的发达有关联。齐国的纺织业很发达,直到汉代,都称齐国“冠带衣履天下”。齐国的刀币一开始是用泥土做的,后来发展到用铜母范,再由母范翻成泥质子范,这样既快又好,保证了铸出的货币规范一致。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的繁荣。据考古探察,齐国的国都临淄城是大小两个相连的城,总面积有三十多平方公里,城内的道路宽四至二十米,还有水沟作为排水系统。临淄城的人口,按管仲整顿内政的编制是二十一个乡,共计四万两千家,如果每家以五口计算,那么就有二十一万人口,堪称当时中国东方最大的经济中心。

九 府

齐国的九府分别是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多是掌钱币的官。

《管子》书影

《管子》约成书于战国时代,共24卷,85篇

公元前678年

中国大事记

晋国曲沃武公灭晋侯,周王封武公为晋侯。

齐桓公丢帽子

齐桓公有一次因为喝醉酒而将帽子弄丢了,他很为此事感到羞耻,于是连续三天都没有上朝。当时恰逢粮荒严重,管仲便只好自作主张,打开公家的粮仓,赈济灾民。灾民们欣喜若狂,大家都说:“齐桓公为什么不再丢一次帽子啊!”

九合诸侯

会合诸侯本来是周天子的权力,但春秋时周王室已无力举行,而诸侯国间一些事又需要共同商议解决,不能没有一个头,这个头就是所谓的霸主。周王不能封谁为霸主,诸侯也不能自封,而是靠经济、军事力量通过争夺产生。

齐桓公在执政的四十三年中,多次会合诸侯,主持盟会,史称“九合诸侯”。

宁戚饭牛

宁戚想向齐桓公谋求官职,但处境穷困,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晚上就露宿在城门外。

庭燎求贤

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了,齐桓公为了表现自己广集贤士的决心,在宫廷前燃起明亮的火炬,准备日夜接待各地前来晋见的人才。但是不知是什么原因,火炬整整烧了一年,都没有人上门求见。

这时,东野有一个地位低下的人前来求见。齐桓公很是高兴,满怀喜悦地询问来人有什么才能。来人回答说:“我会九九算术。”齐桓公一听,心凉了半截,九九算术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才能,很多人都会,于是调笑他说:“九九之术也能算是一技之长拿来见我吗?”东野之人回答说:“大山不拒绝细小的石头,江海不拒绝细小的溪流,所以才会成为大山、大江、大海。《诗经》中曾说:‘先民有言,询于刍荛。’教导人们施政要广泛征询意见,包括那些割草打柴的人。九九之术当然算不得什么高深的学问,但如果您也能以礼相待的话,还怕比我高明的人不来吗?”齐桓公频频点头,认为东野之人说得很有道理,就按照庭燎之礼接待了他。

一个月后,四面八方的贤士果然接踵而至了。

召陵之盟

后勤和人才有了保障后,齐桓公便开始了军事上的征讨。

公元前661年

世界大事记

亚述将埃及置为行省,统治了其尼罗河三角洲地区。

公元前664年,山戎部落进攻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不仅帮助燕国击退山戎的进攻,还割地五十里给燕国,他的举措得到了其他诸侯国的赞许。

四年后,狄部落进攻卫国,杀死了卫国国君。当齐国军队赶到时,狄部落已经凯旋而归了。于是,齐桓公在楚丘筑了一个新城,安置卫国的遗民。

召陵之盟

楚国发展迅猛,对北方各国构成很大威胁。

在收获了众多人心后,齐桓公于公元前656年,远征汉水,对不断向北推进的楚王国展示威力。两国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会盟,楚王国的使节屈完质问齐国说:“齐国在北海,楚国在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你们为什么来打仗?”齐桓公说:“楚国是周朝的封国之一,为什么不进贡?周宣王南征时死因不明,请你们答复!”屈完回答说,“进贡这件事很抱歉,我们马上补上贡品。至于周宣王,他是死在汉水里的,与楚国无关。齐国一定要调查的话,就去问汉水吧。”

齐桓公对屈完的回答表示十分满意,随即班师回朝,这就是有名的“召陵之盟”,有力阻挠了楚国的北进。

葵丘会盟

就在齐桓公向楚国施威之时,周王朝的惠王去世了。

周惠王名叫姬阆,是东周的第五代国王。周惠王的父亲周庄王,生前曾嘱咐要立庶子姬颓为国君。姬颓见哥哥做了国王,便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奔到了卫国。卫惠公由于怨恨周王收留自己的政敌公子黔牟,就联合燕,支持姬颓。卫和南燕的联军攻入周朝都城,逐走姬阆,立了姬颓为天子。郑厉公出面调解周王室之乱,没有成功,于是也来了个武装夺权,帮助姬阆重新登上天子宝座。这场内乱史称“子颓之乱”。为了感激郑厉公,姬阆割了一大块土地作为谢礼。这样,内乱平息了,周王朝的疆土又一次缩小了。

蔡姬戏水

蔡穆侯为了自保,将妹妹蔡姬送给了齐桓公。蔡姬十分开朗好动,一天,她和齐桓公在湖上泛舟,使劲向齐桓公泼水,使得船身猛烈摇晃起来。齐桓公心里害怕,便叫蔡姬停止。蔡姬觉得齐桓公害怕的样子很好玩,干脆故意让船摇晃得更剧烈了。齐桓公十分生气,派人把蔡姬送回了蔡国。蔡穆侯十分恼火,又把蔡姬嫁给了楚成王。齐桓公大怒,就带着联军讨伐蔡国,蔡国投降后又挥师南下讨伐楚国。这场战争,齐国理屈词穷,最终被楚国的屈完骂走了。齐桓公回师经过蔡国的时候,各路诸侯又帮着蔡侯求情,齐桓公因为泛舟引发的莫名恶气才终于消了。

公元前675年

中国大事记

周王子颓攻逐惠王。

姬阆晚年重蹈父亲的覆辙,因为宠爱陈国的女子惠后,准备废去太子姬郑,改立惠后生的庶子姬带。齐桓公听说后,邀集了宋桓公、鲁釐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昭公,与太子郑相会于卫国的首止(今河南睢县东南),宣布支持太子姬郑为嗣君。

戒君节饮

陈国的公子陈敬仲为了躲避祸乱而来到齐国,齐桓公任命他为工正,两个人常常一起喝酒。

富子上官登

青铜器取名登的很少见

公元前650年

世界大事记

在北印度兴起摩揭陀王国。

姬阆十分生气,指使郑文公背约去联络楚国,自己派人去联络晋国,试图组成周、郑、晋、楚联盟,以对抗齐国。齐国先发制人,连续兴兵攻郑,迫使郑国叛周亲齐,使姬阆的计划破产。

如今周惠王死了,姬郑为天子,史称周襄王。周襄王是在齐桓公的支持下当上的天子,史称“一匡天下”。

不久,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大会于葵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县境),周襄王为了感激齐桓公,送去了祭祀祖先的祭肉,并说齐桓公年老德高,不必下拜受赐。齐桓公想听从王命,管仲从旁进言道:“周王虽然谦让,臣子却不可不敬。”齐桓公于是答道:“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敢贪王命,而废臣职吗?”

说罢行了大礼,然后才恭敬地接受。诸侯见此,都叹服齐桓公有礼。

齐桓公又重申盟好,订立了新盟。盟约中声称:凡是参加我结盟的国家,以后要言归于好,不要再互相攻击。齐桓公又特地在会上宣布了周襄王的几条禁令:各国间不要阻塞河流,不要囤积粮食,不要废嫡立庶、以妾为妻,不要妇人参与国事。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葵丘之盟”,齐桓公从此成为公认的霸主。

曹沫劫盟

当然,盟主并不是那么好当的,不久,就发生了曹沫劫盟事件。

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地(今山东东阿西南)相会。当鲁庄公与卫士曹沫来到会场,将要升阶入坛时,会盟的宾相不准曹沫升坛。曹沫戴盔披甲,手提短剑紧跟鲁庄公身后,对宾相瞪大圆眼,怒目而视,眼角几乎都要瞪裂了,吓得宾相后退了好几步,只得让曹沫陪着鲁庄公一同入坛。

鲁庄公与齐桓公经过一番谈判,结成了盟约,正准备歃血为盟之时,曹沫突然拔剑而起,左手抓住齐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剑直逼齐桓公。齐桓公被吓得目瞪口呆,管仲急忙插进齐桓公与曹沫中间,用身体保护住齐桓公,问道:“将军要干什么?”曹沫凛然道:“齐强鲁弱,大国侵略鲁国,欺人太甚。现在鲁国都城的城墙倒下来,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你们考虑怎么办?”齐桓公见形势不妙,马上答应归还已占领的鲁国土地。曹沫这才收剑回位,平息如初,谈笑如故。

会盟结束后,鲁国君臣胜利回国。齐桓公君臣却愤愤不乐,许多人都想毁约,齐桓公也有这种想法。管仲不同意,劝道:“毁约不行,贪图眼前小利,求得一时痛快,后果是失信于诸侯,失信于天下。权衡利害,不如守约,归还占领的鲁国国土为好。”齐桓公听取了管仲的意见,将几次占领鲁国的土地都归还了。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左传·僖公九年》

曹沫手剑劫齐侯

曹沫,鲁国人,以勇敢著称,被庄公任命为将军,同齐国交战却三战皆败。

公元前673年

中国大事记

郑厉公、虢公杀王子颓,平定周王室内乱,周王将虎牢以东地赐郑国。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以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史记·刺客列传》

东伐西征

此后不久,身为霸主的齐国开始不断东攻西伐,兼并小国,扩大自己的力量。

齐桓公兵定孤竹

齐桓公从险地走出后,令将士数人混入孤竹城作内应

公元前670年,齐军攻灭郭国(今山东聊城东北)。齐桓公问当地父老:“郭为何灭亡?”父老回答说:“因为国君爱贤人而恨坏人。”齐桓公不理解,问道:“照各位所言,你们的国君是位贤明的君主,那怎么又会亡国的呢?”父老回答说:“国君爱贤人而不任用;恨坏人而不翦除,所以导致了亡国。”

公元前664年,北方的山戎攻打燕国,燕庄公抵挡不住,告急于齐桓公。齐桓公派兵救燕,杀得山戎兵落荒而逃。山戎首领带着残兵败将逃入了孤竹国(今河北西北部)。齐军一鼓作气兵围孤竹国,孤竹国派人诈降齐军,献上山戎首领首级,谎称孤竹国国君已弃国逃往沙漠,将齐军诱入荒漠。齐军迷失了道路,管仲见状,向齐桓公建议道:“臣听说老马识途,燕马多从漠北而来,也许熟悉此地,不妨令人挑选数匹老马放行,或许可以寻见出路。”齐桓公忙命人取数匹老马放行,然后让军队紧随其后,果然走出了险地。齐桓公灭了孤竹国,辟地五百里,悉数赔给了燕庄公。

公元前650年

世界大事记

古波斯琐罗亚斯德约在此时创立琐罗亚斯德教。

在救援燕时,鲁国也表示出兵支援,但实际却按兵未动。对此齐桓公很气愤,想出兵惩罚鲁国。管仲不同意这样做,劝齐桓公说:“鲁国是齐国的近邻,不能为了一点小事就出兵,影响不好。为了齐国的声誉,我们不妨把这次的战利品送给鲁国一些,陈列在周公庙里。”齐桓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这一来鲁国上下大为震动,其他诸侯国也都赞扬齐国。

双鹤图

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东西,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当时卫国的国君卫懿公酷爱养鹤,平时竟然让他最喜爱的鹤乘坐华丽的轩车,享受大夫的待遇,国人怨声载道。公元前660年,戎兵攻卫,卫懿公被乱兵杀死。戎兵趁机攻打邢国,将邢国的国都洗劫一空后扬长而去。

齐桓公和管仲见状,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了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这里靠近齐国,较为安全,使破乱的邢国得到安定,并给卫国送去了救援物品。当时人们都赞赏说:“邢国人迁进新都城,好像回到了老家;恢复后的卫国,人们心情高兴,也忘记了亡国的悲痛。”

当时,居住在今淮水流域的少数民族被称为淮夷,经常侵犯中原的杞(今河南杞县)、缯(今山东苍山西北)等小国。齐桓公联合诸侯攻伐淮夷,把杞国内迁到缘陵(今山东昌乐东南),还召集诸侯为他们修筑城墙。

在豫西的伊、洛流域,分布着被称为杨、拒、泉、皋的伊洛之戎,他们经常袭击王都,齐桓公派诸侯轮流戍守,又为周王修复被戎人毁坏的城墙和城门。

燕 留

燕国向齐国求援,齐桓公大败山戎,追击至孤竹,救燕国于水火之中。燕庄公为了表示对齐国的感谢,亲自送齐桓公出境,不知不觉就将齐桓公送进了齐国国土五十里处,这在当时是有违诸侯礼法的,于是齐桓公便将此地奉送给燕国,并为其取名燕留。

公元前664年

中国大事记

齐桓公伐山戎救燕国。

隰朋蚁穴探水

隰朋随齐桓公、管仲率兵北伐孤竹时,大军行至山中,一时寻不到水源,大家非常着急。隰朋对大家说:“蚂蚁冬天居于山之阳面,夏天居于山之阴面,因为蚂蚁近水而居,顺着蚁穴挖下去,必能得到水。”兵士们找蚁穴挖掘,果然得到了水源。

从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的四十三年中,齐桓公逐渐把黄河中下游的诸侯国联合起来,援助弱小国家,抵御戎狄族的侵扰,使各国结盟修好,减少相互间的战争。一些国家的内乱也在齐桓公的出面干预下较快地平息下来,对安定人民的生活,进行正常的生产是有利的。齐桓公也比较重视商业的发展,重视各国间的交通贸易,在同诸侯的盟约中多次声言,不要堵塞河流,不要囤积粮食,以利列国间的通商贸易。这些都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发展。

管夷吾病榻论相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公元前640年

世界大事记

吕底亚约在此时开始铸造钱币,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钱币。

霸业的终结

齐桓公对内重视经济发展,齐国日益繁荣;对外攻伐不断,疆域逐步扩大,终于成就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但是随着齐桓公步入晚年,得力助手管仲的去世以及继承人在统治上的失策等方面的原因,使齐国的霸业开始逐步走向衰微。

管仲之死

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谁可以接受相位。

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欲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

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

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国君十五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

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

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遗憾的是,齐桓公并没有听进管仲的话。易牙听说齐桓公与管仲的这段对话后,便去挑拨鲍叔牙,说管仲阻止齐桓公任命鲍叔牙。鲍叔牙笑道:“管仲荐隰朋,说明他一心为社稷宗庙考虑,不存私心偏爱友人。现在我做司寇,驱逐佞臣,正合我意。如果让我当政,哪里还会有你们的容身之处?”易牙讨了个没趣,深觉管仲交友之密,知人之深,于是灰溜溜地走了。

不久管仲病逝。齐桓公不听管仲病榻前的忠言,还是重用了易牙等三人,结果酿成了一场大悲剧。

侯母壶

此壶为春秋早期的壶。

桓公惨死

管仲死后的第三年,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不久于人世,就开始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有两个宫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探望齐桓公,桓公正饿得发慌,便让宫女去取食物。宫女忙把易牙、竖刁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桓公仰天长叹,懊悔地说:“如死者有知,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说罢,用衣袖遮住脸,活活饿死了。

桓公死后,宫中大乱,齐桓公的几个公子为争夺王位各自勾结其党羽,互相残杀,致使齐桓公的尸体停放在床上六七十天都无人收殓,尸体腐烂生蛆,惨不忍睹。最后,卫姬所生的儿子姜无亏抢到了君位,原来的太子姜昭逃往宋国。

桓公死,诸子争立,齐国从此之后就失去了霸主的地位。齐称霸时间虽不长,但对于阻止戎狄和楚人的入侵中原还是起了一些作用。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公元前661年

中国大事记

狄人伐邢国,齐国征伐狄部落。

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宋国国君襄公曾受齐桓公的托付,要保护姜昭,于是就联合曹、卫等国,在公元前642年,以武力送姜昭回齐国即位,是为齐孝公。

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霸业开始衰落,霸主的地位随之丧失。但靠着管仲建立下来的法治基础,虽然军事力量减弱了,却还是一个政治强国。

有恃无恐的孝公

齐懿公竹池遇变

强烈的欲望促使齐懿公越发贪婪

公元前634年,鲁国发生了大饥荒,齐孝公趁机攻打鲁国。鲁国大夫展喜日夜兼程,在齐鲁边界上遇到了孝公。

展喜对齐孝公说:“我们国君听说您亲劳大驾,将要屈尊光临敝国,特派臣下来犒劳您的侍从们。”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平民百姓害怕,君子大人不害怕。”齐孝公说:“百姓家中空空荡荡的像挂起来的磬,田野里光秃秃的连青草都没有,你们凭借什么不害怕?”展喜回答说:“凭借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和齐太公辅佐周王室,在左右协助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还赐给他们盟约,盟约上说:‘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不要互相残害!’这个盟约保存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着。齐桓公因此集合诸侯,商讨解决他们的纠纷,弥补他们的过失,救助他们的灾难,这是为了发扬光大齐太公的旧职。等到您当上国君,诸侯们都盼望着说:‘他会继承桓公的功业!’敝国因此不敢保城聚众,人们会说:‘难道他继承桓公之位才九年,就丢弃使命、放弃职责吗?他怎么对先君交待呢?君王一定不会这样做的。’人们凭借这一点就不害怕。”

齐孝公无言以对,领兵回国了。

公元前639年

世界大事记

亚述国王阿舒尔巴尼帕灭埃兰国,并洗劫其首都苏萨。

挖坟抢妻的齐懿公

齐懿公名商人,是齐桓公的第四个儿子。齐桓公死后,长子无亏与二儿子孝公接连病死。公元前613年,三子昭公又死了,传位给儿子舍。但是因为舍生性懦弱,因此毫无威信。而商人在桓公去世后争位没有成功,一直心存雄心,因此表面宽厚仁慈,实则暗藏杀机。于是,昭公下葬时,商人在墓地杀死了舍并取而代之,即位为懿公。

商人还是公子的时候曾经与大夫邴原争夺采邑,没有成功,于是现在一即位就削夺了邴原的所有封邑,并掘开邴原的墓,叫人砍了邴原的脚。当时邴原的儿子邴歜正在伴驾,懿公就问他:“你父罪该刖足,你不会怪我吧?”邴歜回答说:“家父活着时躲过罪过已经是喜出望外,何况这把朽骨。”懿公觉得邴歜忠心,就把夺来的邴原的封邑又封回了邴歜。

齐懿公还十分好色,他听说大夫阎职的妻子美貌异常,就下令让所有大夫的妻子都到宫中拜见王后,看到阎妻果真漂亮,便不准她回家。并派人告诉阎职说王后想让他的妻子在宫中做伴,让他另当别娶。阎职自然是敢怒不敢言。

一年五月,天气十分炎热。懿公想到申池去避暑乘凉,就叫邴歜驾车,阎职陪乘,除内侍外再无他人。有人进谏说:“您刖人父,夺人妻,怎么可以让这两个人陪王伴驾呢?”懿公并不理会,驾车直奔申池,喝得酩酊大醉之后,就到竹林深处睡觉去了。

邴歜和阎职早就对懿公恨得牙痒痒,于是悄悄摸到懿公休息的地方,见只有一个内侍在旁边,于是他们支走内侍,提剑就把懿公杀死了。齐懿公作恶多端,被人斩杀并弃尸竹林,真是罪有应得。

黄子壶

黄子壶是黄国国君为其夫人所作

公元前658年

中国大事记

晋献公借道于虞以伐虢。

宋襄公争霸

目夷陵

目夷字子鱼,宋襄公的庶兄,襄公即位后以目夷为相。由宋、楚大战于泓水时的“子鱼论战”,可窥见其超人的战略思想。目夷由于景仰先贤微子,死后葬于微山岛上(今山东济宁)。现存的目夷墓为圆土堆,墓前立一石碑,是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徐州知州傅尧俞所立,正面阴刻篆文:“宋贤目夷君墓”。

(齐懿公)纳阎职之妻,而使职骖乘。

——《左传·文公十八年》

宋襄公

宋襄公没有统领诸侯的实力,也没有领军作战的能力

齐国本来是各诸侯的盟主国,齐孝公因为依靠宋国的帮助得到了君位,因此宋国的地位也就自然提高了。宋襄公从此雄心勃勃,一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事业。

面对威风凛凛的宋襄公,滕国(在今山东胶县)国君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服气,而宋襄公竟然因此就出兵把滕国国君抓了起来。公元前641年,宋襄公让曹、邾等国国君到曹国国都会盟,曹国因未尽地主之谊给宋襄公送羊,宋襄公便出兵包围了曹国的国都。

各诸侯国看到宋襄公如此残暴,都很思念齐桓公对诸侯的礼遇,纷纷表示要对抗宋国。

宋襄公见状,便约会各诸侯开会,以便把自己的盟主地位确定下来。于是,他派使者去楚国和齐国,想取得楚国和齐国的支持。楚成王接信后讥笑世上竟有宋襄公这等不自量力的人,大夫成得臣说:“我们可利用这一时机进军中原,一争盟主之位。”楚成王便将计就计,答应与会。

公元前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鹿上。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他事先并未征求齐国、楚国的意见,便自作主张拟了一份秋季在宋国会合诸侯,共扶周天子王室的通告。楚成王和齐孝公两人对宋襄公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但碍于情面,还是签了字。到了秋天约定开会的日子,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只有齐孝公和鲁国国君没有到。开会时,宋襄公说:“我们要仿效齐桓公的做法,订立盟约,共同协助王室,停止战争,以定天下太平,各位认为如何?”楚成王问:“盟主应该由谁来担任呢?”宋襄公说:“当然是有功的论功,无功的论爵。”话音刚落,楚成王便说:“楚国早就称王,宋国虽是公爵,但比王还低一等,盟主自然该我担任。”说罢便坐在了盟主位置上。宋襄公不禁大怒,但是只见楚国大臣、家仆和侍者纷纷脱去外衣,原来个个都是内穿铠甲手持刺刃的兵士。他们往台上冲来,把宋襄公拘押起来,然后浩浩荡荡杀奔宋国。楚成王把宋襄公拖到楚国几个月后,在齐国和鲁国的调解下,才把宋襄公放回国。

公元前632年

世界大事记

雅典贵族基隆为夺取政权发动叛乱。

从此,宋襄公对楚国怀恨在心。他听说郑国十分支持楚国为盟主,便想讨伐郑国。公元前638年夏天,郑文公去楚国拜会楚成王。宋襄公认为这是个机会,便不顾公子目夷与大司马公孙固的反对,出兵伐郑。郑国不敌,便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接到消息后,并没有直接去救郑国,而是统领大队人马杀向了宋国。宋襄公没提防到这一招,连忙赶回来,在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南岸与楚国形成对峙之势。两军隔岸对阵后,楚军开始渡水进攻。宋襄公的异母兄长目夷瞧见楚人忙着过河,就对宋襄公说:“楚国仗着兵多,居然在白天渡河,完全不把咱们放在眼里。我们应该趁他们还没渡完的时候,就迎头打过去,这样一定能打个胜仗。”

鳐鱼形马饰

马饰为鳐鱼形,大的反面有两个桥形的钮,小的为十字形的钮,这种鳐鱼形的马饰,在青铜器中仅此一例。

公元前656年

中国大事记

晋国内乱,太子申生自缢。公子重耳、夷吾相继出逃。

宋襄公却说:“不行!咱们是讲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咱们就打过去,这还算什么仁义呢?”待全部楚军渡河上岸,乱哄哄地排队摆阵势的时候,目夷又对宋襄公说:“这会儿可不能再等了!应该趁他们还没摆好阵势,咱们赶快打过去!”宋襄公又责备他说:“你太不讲仁义了!人家队伍都没有排好,我们怎么可以打呢?”

不一会儿,楚国的兵马就摆好阵势了。随着战鼓敲响,楚军便像大水冲堤一般向宋军攻来,宋军完全没有还手之力,节节败退,最后连宋襄公的大腿也中箭了,只得撤退逃命。

宋襄公逃回国都商丘后,国人议论纷纷,埋怨他不该跟楚国人打仗,更不该采用那样的打法。目夷把大家的议论告诉宋襄公。宋襄公摸着受伤的大腿,说:“依我说,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比如说,见到已经受了伤的人,就别再去伤害他;对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捉他当俘虏。”

宋襄公的腿伤一直没好,过了一年便死了,争霸的事业也就此搁浅。 YKni7PL57qi9Ul+rZlPh9SDaAcUoeiOd5mLLrn6kapDCmTTnnk7Ax10mzHL5g7w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