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元前770年

中国大事记

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周室势微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军事力量日益丧失。虽然周天子仍有一定号召力,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依赖于诸侯的支持, 因此,一些逐渐强大的诸侯国,开始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中国从一个统一的周王朝进入走向分裂的春秋时代。

诸侯纷起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但此时的周王朝已经十分衰弱,其统治范围方圆还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周统率诸侯的权力基本上名存实亡。在此期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其中楚国、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秦国为势力较大的诸侯国。

郑 国

郑国(今陕西华县东)建国的时间并不长,它的第一位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宣王的弟弟姬友,史称郑桓公。

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但是褒姒却从来都不肯笑,周幽王为此想尽了办法。一天,大臣虢石父说:“我们把传递消息的烽火点着,让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一定会笑的!”周幽王于是命人点着了烽火,诸侯们急忙赶来后,却发现上当了。褒姒看着那些乱成一团的大臣终于笑了。但是不久后犬戎进攻,周幽王点着烽火后,竟没有一个诸侯前来,周幽王就这样为博美人一笑而丢了江山。

烽火戏诸侯

自古都云“红颜祸水”,那些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容貌在王朝更迭面前失去了所有艳丽,只剩下祸害的名声警示历代帝王与将相。

公元前753年

世界大事记

根据罗马人传说,罗慕洛和勒莫在意大利中部建立罗马。罗慕洛建立罗马王国。

周宣王

周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讨伐侵扰的戎、狄和淮夷

周幽王时,郑桓公官居周王室的司徒一职,掌管全国的土地和户籍。这个有先见之明的人大概看出西周运数将至,决定搬家,远离是非之地。就这样,郑桓公将郑国的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百姓一起都迁移到东虢和郐之间(今河南嵩山以东),号称新郑(今河南新郑一带),这就是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迁移。

不过,郑桓公还是没能逃脱厄运,犬戎部落杀入中原后,郑桓公正在王都陪伴幽王,结果成了幽王的陪葬,死在犬戎人的刀下。于是,桓公之子郑武公继位,他攻灭郐和东虢后,定首都为新郑。

卫 国

卫国在周王室的东北部,据有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的大片土地,国都在朝歌(今河南淇县),是周武王之弟康叔所受封的国家。

康叔名叫姬封,本来受封于康地(今河南禹县境),而卫国原来是商朝的都城所在,被武王封给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并派管叔、蔡叔监管。管叔和蔡叔因为对周公旦摄政不满,联合武庚发动叛乱。周公旦平定了武庚等人的叛乱后,周成王就把这个地方改封给了康叔。后来周公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士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

西周末期,卫国的国君是卫武公姬和。犬戎杀死周幽王后,卫武公带着卫国的军队前来平乱,因此得到了周平王的嘉奖。

晋 国

晋国在周王室的北边,受封建国的历史同卫国一样长,第一位封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姬虞,国号为唐(今山西翼城县境),后来姬虞的儿子姬燮将国号改称为晋。晋国的国都自此开始频繁迁移,先后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到了西周末年,晋文侯姬仇拥戴平王东迁洛邑,并杀死了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了大功,因而受到了周平王的嘉奖,其赏赐品光是车就达千辆之多。

秦 国

秦国的始封君名叫非子,本来是一个替周孝王养马的低级官吏,因养马成绩突出,被封在今甘肃天水的秦地,并赐嬴姓,故称嬴秦。不过这时的秦国还称不上是一个诸侯国,没有资格向周王室献贡。

公元前745年

中国大事记

晋昭侯封成师于曲沃,为曲沃桓叔,晋国公族内部斗争从此开始。

后来,秦国的力量逐渐强大,成了阻挡犬戎向周王室进攻的一道主要力量。周宣王时,秦国的国君秦仲在一次讨伐犬戎的战斗中丧了命。秦仲死后,他的大儿子秦庄公率兄弟五人带兵继续同犬戎作战,取得一些小小的胜利,被封为“西垂大夫”。

周王室东迁时,秦襄公出兵护送,因此被封为诸侯。这时岐山以西的地区,周平王已是顾不上了,所以就做了个顺水人情,都送给了秦襄公。

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是周与商之间的一场战争,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战例。

虢 国

虢国在周、秦、晋交界的地区,即今天河南三门峡一带,是周文王同胞兄弟建立的。

当初,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一个是东虢(今河南荥阳县东北),一个是西虢(今陕西宝鸡东),两个虢国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西周晚期到周宣王初年,西虢东迁,东迁后的虢国建都于上阳,地跨黄河两岸,形成了所谓的南、北二虢。不过一百年后,就被晋国灭掉了。

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对虢国墓地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现了包括两座国君墓、一座国君夫人墓、两座太子墓在内的两百多座贵族墓葬,以及两万多件各类珍贵文物。

陈 国

陈国国君本为妫姓,舜后裔,都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

虢仲墓

虢国第一位国君虢仲的墓为南北方向的竖形墓,墓穴四壁涂满了淡绿色的颜料。葬具为重棺单椁,外加大型棺罩。墓中出土了青铜礼乐器一百二十多件,有四十四件的铭文均言明为墓主人虢仲的自作用器。此外,还出土了两套编钟,从编钟的铭文可知,墓主人虢仲生前曾辅佐周天子治理天下,管理臣民,并“受天子禄”。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玉器,玉质上乘,制作精美,其仿生玉雕几乎囊括了我国北方所有常见动物。此外,墓中还出土了玉遣册,上有用毛笔所写的“南仲”字样,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字。

公元前744年

世界大事记

亚述国王提革拉·毗列色在位。他统治时期,打败了亚述的劲敌乌拉尔图,征服叙利亚地区,兼并了巴比伦。

陈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列国的重要国家之一。其统治区域主要在豫东周口一带,存国时间近千年。黄帝族起于姬水,即今陕甘之交的岐山一带,陈部落的起源也当在附近。陈部落跟随黄帝部落四处征战,最后统一了黄河流域。陈部落也随着黄帝族东迁到中原肥沃的平原,最后在东夷族属的太昊部落旧地宛丘落脚。陈部落东迁后,由游牧生活走向定居生活。夏商时期,陈部落一直在豫东一带活动,也曾建立小的国家,分别臣属于夏、商。周武王灭商前夕,曾派大军攻取陈,一举夺取了陈地,切断了商朝同淮河流域嬴、偃姓诸国的援军,为灭商创造了有利条件。

楚 国

周王室的南边,也就是今河南南部丹江和淅水交汇的地方,便是楚国的国都丹阳。西周初年,楚国与周王室的关系好过一段时期。可周昭王的两次征楚打破了和平的曙光,以至于周昭王淹死在汉水里,“南征而不复”。周宣王为了阻止楚国向北扩张势力,不但倾全国之兵伐楚,还把自己的舅舅封在申地(今河南南阳),以牵制楚国。

为了防御楚人北上,在今天的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地区,汉水和淮水之间,周王室星罗棋布地分封了一些诸侯国。在汉水以北有所谓的“汉阳诸姬”,可考的有随(又称曾,今湖北随州)、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应(今河南鲁山)、蔡(今河南上蔡)、胡(今河南漯河东)等。这一带是古代一些民族杂居之地,不仅有姬姓国,还有姜姓的申(今河南南阳)、吕(又称甫,今河南南阳市境)、许(初在今河南许昌,后迁到叶县)、厉(今湖北随州北),妫姓的陈(今河南淮阳)、息(今河南息县),嬴姓的江(今河南正阳)、黄(今河南潢川),偃姓的贰(今湖北应山)、轸(今湖北应城),曼姓的邓(今河南邓县境),允姓的鄀(今河南商密),熊姓的罗(今湖北宜城西),等等。这些国家除了随、蔡两国外,在春秋时多被楚国吞灭,并入了楚国版图。

楚国因北上不成,就向南发展势力。到西周末年,它已经控制了长江沿岸,势力达到今武昌、江陵一带。春秋初年,楚武王熊通要周王提升他的爵位。周王室的势力虽然大不如前,可骄傲的脾气却没有减少,根本瞧不起这个蛮荒之地的楚武王,一口便回绝了。楚武王大怒,将国都南迁到郢(今湖北江陵),然后自立为王,这在楚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也是春秋初期的一件大事,它宣告了一个南方大国的崛起。

无言的息夫人

息夫人路过蔡国的时候,顺便去探望姐姐蔡夫人,谁知竟被蔡侯调戏。

手持节符的使者

这一手持节符的许国使者形象,是东晋画家顾恺之在《列女图卷》中绘的。

公元前743年

中国大事记

郑庄公封其弟叔段于京,兄弟间的争斗由此开始。

楚武王的儿子文王建都于郢,国势更加强大,江汉一带的小国都害怕楚国。楚文王名叫熊赀,是一位非常强势的君主。《楚史》称他“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他做事既有迅捷、凌厉的一面,也有慎重、严谨的一面,不容易轻信和妄为,但信则不复疑,一发则不可收。据《韩非子·和氏篇》记载:楚人卞和采得一块璞,献给厉王,厉王命掌玉的官“玉人”去鉴定,玉人说是石头,和氏因欺君之罪被砍断了左脚。楚厉王死后,武王立,和氏再把那块璞献上去,玉人还说是石头,和氏又因此被砍断右脚。楚武王死后,和氏在山中抱着璞哭泣不止,最后眼泪哭干了,眼中流出的都是鲜血,向刚刚继位的楚文王哭诉道:“我不是为自己断足而悲伤,所悲伤的是美玉竟然被说成是石头,讲真话的人竟然被说成讲假话的人呀!”楚文王觉得需要考证,便命玉人雕琢那块璞,果然得到了一块美玉,做成璧,名曰“和氏璧”。

楚文王的儿子楚成王在位时,楚国已经发展为一个方圆千里的超级大国,周边很多小诸侯都成为它的附庸。在此之后,楚国也开始加入到中原霸主之位的争夺中。

和氏璧与传国玉玺

相传楚国人卞和所得的和氏璧,在春秋战国时期几经流转,后被秦始皇得到。秦始皇命人将其打造为传国玉玺,作为帝王专用的印玺。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是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此后,历代帝王都将此玺奉若奇珍而竞相争夺,因此传国玉玺屡易其主,时隐时现,最终销声匿迹。

公元前743年

世界大事记

以色列和大马士革结成第二次反亚述联盟,对抗亚述。

许 国

许国是被周朝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管辖范围为今河南许昌及临颍北、鄢陵西南这一广大地域。许国作为“中原之中”,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天子已无力控制各个诸侯,一些逐渐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称霸,许国如同一叶扁舟在诸侯争霸中风雨飘摇,经常遭到强国侵略。因力量弱小,无法抵抗,只好委曲求全,小心周旋于强国之间,齐强时附齐,楚盛时附楚,晋来时归晋。即使这样,北方的郑国却始终怀有吞并许国的野心。据史书记载,在春秋五霸争战的一百二十多年间,许国先后遭受侵伐十一次,其中被郑国侵犯就有九次。

姜尚

姜尚,名望,字子牙,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

公元前654年,楚国攻打许,许侯大败,于是“肉袒谢罪”,楚国才心满意足,退兵而去。楚成王时,再次进攻许国,许侯没办法,第二次“肉袒谢罪”,请求和解。后来许国只能迁徙,以躲避楚国的锋芒。公元前576年,许灵公被迫迁到了叶(今河南叶县西南)。公元前533年,又迁至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公元前529年,又迁回叶。公元前524年,迁到白羽(今河南西峡)。公元前506年,迁至容城(今河南鲁山东南)。此后,虽暂时有了一个长期的休整时间,但是,当时诸侯纷争,许国这样的小国仍是不能躲过被吞并的厄运。

经过这三番五次的折腾,许国已是国穷财尽,徒有虚名。而郑国却仍怕许国东山再起,公元前504年,郑国大将游速率军伐许,许国已经无力抵抗,十七世国君许斯被俘,许国遂遭灭国之祸。灭国后,许国人迁移到中原以及江南,以国为氏,所以叫作许氏,这是许姓的一个主要来源。

此后,在楚国的帮助下,许国后裔重新立国,许国又持续了一百余年,直至公元前375年,史料记载“许二十四世为楚所灭”,至此绵延七百余年的许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齐 国

燕国的南边,即今山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是姜姓的齐国,始封君是西周开国元勋之一的姜尚。齐国靠近渤海,渔盐业发达,因此西周时期便是一个大国。它的东边是纪国(在今山东寿光),再往东的胶东半岛上是莱夷国,西面以济水为界,南面以泰山与鲁国分界。

齐国最初的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临淄),周公旦摄政时,三监作乱,淮夷也趁机反叛。周公旦于是命令姜尚说:“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由此有了征伐权,没用多久,在齐国周围分布着的一些力量不强的小国都被齐国吞并了。

公元前740年

中国大事记

熊通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称王的先例。

丘 甲

丘甲是指春秋时鲁国征发军用品的制度。《周礼》记载:“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古代规定每甸出长毂(兵车)一乘,戎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鲁成公时推行的丘甲制,就是要丘担负甸的数额,赋税增加了四倍。

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会稽记》

蔡 国

周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姬度)于蔡,蔡国建都于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附近。春秋初年,蔡国出兵与鲁、宋等国联合起来伐郑。公元前684年,楚国利用蔡、息二国的矛盾,出兵俘虏了蔡哀侯,将蔡国纳入了楚国控制范围。从此,在楚的压迫下蔡国深受其害。公元前531年,楚一度灭蔡,三年后蔡平侯复国,并迁都吕亭(今河南新蔡)。公元前506年,蔡国曾随吴国伐楚,并攻入郢都。公元前493年,在楚国的逼迫下,蔡昭侯迁都州来(今安徽凤台县),经五世,于公元前447年再次被楚所灭。

曹僖氏妻

曹国僖负羁的妻子善于观人,曹共公对待重耳很无礼。

燕 国

燕国是周王室的诸侯国中最北面的一个,都城在今天的北京地区,当时称为蓟。燕国的始封君是召公姬奭。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于燕地,史称燕召公,是周初王室三公之一,地位很高。

燕国据有今河北北半部的广大地区,东边是孤竹国,东北边是肃慎,东南与齐国接界,北边和西边则是戎狄的部族。

鲁 国

在周王朝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姬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

公元前731年

世界大事记

巴比伦爆发了反亚述的起义,这次起义直到公元前728年才被平定。

因为鲁国的殷商势力极重,姬伯禽立志把鲁国建成宗周模式的东方据点,因此极力推行周朝的礼乐制度。在鲁国,周礼成为所有人行为的准则,任何违背周礼的举动,无论大小都会遭到指责,甚至被视为是“不祥”的举动。作为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的鲁国,到春秋时,地位虽有些衰落,但仍有一定经济、军事力量。鲁国都城曲阜规模宏大,在东方侯国都城中,是仅次于临淄的第二大城。

在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制度,即废除用奴隶劳动力耕种公田的“藉田制”,实行按亩收取谷物的税亩制。这一措施让人们在所分得的小块土地上耕种时,有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了。为了扩大兵源,鲁国又于公元前590年“作丘甲”,让住在野鄙里的奴隶缴纳军赋,征收军事装备,同时允许他们当兵,由此物质与人力的基础都坚实起来了。

曹 国

曹国国君为姬姓。始封君为周文王子曹叔振铎(姬振铎),建都陶丘,辖地大致为现在的山东定陶附近。

后来,曹国成了晋楚争霸的受害者。公元前637年,晋国重耳落难时经过曹国,曾受到曹共公的无礼对待。晋楚城濮之战时,晋国伐曹、卫救宋,把曹共公也抓走了。楚国失利后,曹国亲近并听命于晋国。而宋国则不断侵犯曹国。春秋晚期,不自量力的曹伯阳背弃晋国,又干预宋国政务,导致宋景公伐曹。公元前487年,宋国虏杀曹伯阳,曹亡。

宋 国

宋国在鲁国的西南方,它是商朝的后裔,始封君是商纣王的异母兄微子,国都在今河南商丘附近,其疆域最大时包括今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和山东的西南部。宋国是中原各国通往东南吴越的交通要道,所以在春秋时期,成了各国争夺的对象。

《越绝书》书影

《越绝书》是记载我国吴越历史的重要典籍。

公元前722年

中国大事记

鲁隐公即位,《春秋》一书从此年开始记事。

吴国和越国

吴越两国地处中国东南部。吴国的领土大致相当于今江苏中部、南部和安徽东部一带,相传吴国是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建立的,起初都于梅里(今江苏无锡),后来迁到姑苏(今江苏苏州);越国据有今浙江北部,国都为会稽(今浙江绍兴)。

在春秋时代的争霸斗争中,楚国据长江中游,吴国据下游。楚国北上与晋国争雄,晋国于是支持吴国从后方牵制楚国,楚国又把越国扶持起来对付吴国,以致春秋后期的争霸战争从中原的晋楚转向了东南的吴越。

以上这些,是相对较大的诸侯国,它们或是西周得天下后分封的子弟功臣,或是周王朝对当地原住居民所建政权的承认。这些大诸侯国中间,还夹杂着许多小国和部落。而这些错杂在大国间的小国,在春秋这个历史进程中逐渐被吞并,成了大国的一个邑或县。

困顿的王室

祝聃射周王中肩

葛之战是郑国为称霸中原

这些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如众星捧月般围绕在周王室的四周。西周初年,周王室控制的土地比任何一个诸侯国都大。但自从平王东迁后,周王室从地方千余里的最大领土,沦落为方圆不足六百余里,和中等诸侯国差不多大小了。随着周王室的逐渐衰败,许多诸侯国开始不纳贡,也不按时朝见周天子,西周宗法制在此时遭到了彻底颠覆。昔日拥有至上权力的王室逐渐沦为了诸侯的附庸。

王子变人质

周王室东迁时,主要依靠的是郑国和晋国的力量,随着郑国日益强盛,周平王担心朝政大权会被郑庄公姬寤生操纵,因此刻意削弱郑庄公的权力。郑庄公不免心生怨恨,便以国内事务繁多为借口,不去周王都述职。

这一来正合周平王的心意,他趁机撤掉了郑庄公卿士的职务。郑庄公大怒,马上赶到洛邑,对周平王施加压力。周平王再三赔礼,无奈郑庄公仍旧不依。最后,周平王只好提出让太子去郑国当人质。

当然,这个举动太有损天子的体面了,虽然周平王被迫提出,但周王室的臣子们可不同意。于是,郑庄公便让自己的儿子姬忽来洛邑当人质,而周太子则用学习的名义去郑国。郑庄公对此很是满意,虽然是互换人质,但实际上,周平王却是要看他这个诸侯的脸色行事。

公元前722年

世界大事记

萨尔贡二世继为亚述国王。

乞讨的周王

将儿子送去当人质后,周平王一直郁郁寡欢,没过几年就死了。周太子奔丧回国,一路上哀伤过度,回朝后也病死,由儿子姬林继位,史称周桓王。

周桓王这时才意识到,周王室是何等贫穷,祖父竟然连一件像样的陪葬品都没有!无奈之下,周桓王只得派人到鲁国去乞讨,这才将周平王比较体面地下葬了。

以前,周王室是赐给诸侯们财物,没想到现在要向诸侯们伸手,周王颜面大跌。可这种情形一直没得到好转,到了周襄王(前651——前619在位)的时候,甚至连出门乘坐的车子也没有了。至于王室的一切用器,都要靠诸侯的供给。

宗法制的衰落

按西周时的制度,周天子每隔几年要到全国各地去巡视一番,以考察诸侯的政绩,叫作“巡狩”;而诸侯到一定时期也要前往王都朝见周王,叫作“述职”。诸侯有一次不到的,要贬降其爵位,两次不到的,要削减其封地,若连续三次不到,周王就要兴兵讨伐了。到了春秋时期,“述职”之事基本是没有了,即或有,也是为某种暂时的需要而进行的。

如果诸侯死了,他的儿子在即位前必须穿上低等贵族的服装去朝见天子,由天子按他原来的爵位赐给他衣冠和圭、璧、璋等礼器,这叫“赐命”,对于新即位的诸侯来说是“受命”。只有经过这一赐一受,诸侯的爵位才算合法。可如今,新即位的诸侯都不去王都“受命”了,只派人去向周王索要。周王也只能忍住怒火,派人把册命送去。

不仅如此,为了得到诸侯们的支持,周王有时不但会主动派人送去“王命”,还要外带一块祭肉,以表示对诸侯地位的承认。

当然,这些继承了王位的诸侯们,并不一定就是嫡长子。在春秋时期,西周的宗法制遭到了彻底颠覆,这也是春秋时代各国内部频繁斗争的原因。整个春秋时代,见于记载的就有几十个国君被杀或逃亡他国,周王室也有三个天子逃难在外。

祝聃射周王中肩

葛之战是郑国为称霸中原,在葛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

周平王

周平王是周幽王之子,犬戎灭西周后,平王即位,为避犬戎,他把都城迁至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720年

中国大事记

周平王死,其孙姬林即位为周桓王。

王室内部争斗不断

正因为周王室的力量被不断削弱,因此王室内部的争斗也时常发生。每发生一次,周王室就朝着衰败迈进一步。

公元前693年,王室大臣周公黑肩密谋杀死周庄王,立庄王之弟王子克,因辛伯的告发,黑肩被杀,王子克逃到燕国。

杀子颓惠王反正

周惠王即位后侵夺贵族的宫室、田地和秩禄

公元前675年,周惠王的异母弟王子颓,在五个不满惠王的大夫拥护下,向惠王发动武装攻击。王子颓在南燕(今河南延津东北)和卫国的支持下自立为王。这场变乱闹了三年,最后在虢、郑两国的帮助下才平定下去。

公元前649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勾结戎人进攻王城,把东城门烧了。在秦、晋两国的援救下,戎人退兵,王子带逃到齐国避难。过了十年,王子带被周襄王召回,又与襄王的王后私通。襄王废掉王后,王后的娘家狄人于是拥戴王子带,起兵攻打襄王,襄王逃到郑国,流落近一年,直到晋文公即位。晋文公派大军攻杀了王子带,才把周襄王接回王都。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死后,王子朝为夺取王位,攻杀了长子猛,占领了王宫。猛的弟弟王子匄虽然被立为敬王,但不能回宫,只得迁居搬家到后来的“成周”。

数典忘祖

周景王时,一次宴请晋国的荀跞。周景王指着鲁国送来的酒壶说:“各国都有器物送给王室,为何唯独晋国没有呢?”荀跞的随从籍谈不屑地回答说:“晋国受封时,王室就没有给我们器物,所以现在我们没有东西可拿来送王室的。”周景王很是生气,滔滔不绝地历数了王室封晋时赐予的土地和器物,籍谈一时无言以对。籍谈在晋国掌典籍之职,周景王于是讽刺他是“数典忘祖”。 BshDm5AmW4nqyympTiiOJIAQxVBTNTmFbU8yVFuOGgMshC3ikGzSOwbqlnH8//O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