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前976年——前922年

中国大事记

西方的犬戎不遵循礼制向周朝朝贡,周穆王发兵征讨,结果大败而归,劳民伤财。

美丽的土地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特殊的地理环境。这片广袤而美丽的土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的温暖地带,幅员辽阔又具多样性。众多的山脉与河流,为最早的人类聚落的建立,提供了天然屏障。如此辽阔的土地,如此多样的环境,让古老的中国人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是“天下”,所以这片土地应该叫作“中国”。而这片土地这么美丽,仅用“中国”这个词还不能表达出人们心中对它的爱恋,所以又叫它“中华”。“华”,就是美丽可爱的意思。

奔流不息的河流与湖泊

在对中国的疆域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后,让我们分门别类地介绍一下它的具体形态,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形态构成了中国全部的地貌,它们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

首先让我们将视线投放到江河湖泊上来。千万不要小看它们,就是它们冲开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冲出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江河息息相关。江河是哺育人类的母亲,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认识江河、顺应江河和治理开发江河,从而推进文明进步的历史。

山河分野图

这张古地图是南宋时期绘制的《唐一行山河分野图》。

黄 河

黄河被中国人称为母亲河,正是这条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孕育出灿烂的古中国文明。在国人心中,它不仅仅是一条河。黄河、黄土地、黄皮肤以及传说中的龙,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了圣河。

黄河次于长江,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全长5400多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呈一个“几”字形,向东流入渤海。

凡是河流,基本都具备航行、渔业、灌溉等利益,黄河也不例外,它的鱼类品种非常丰富,其中以鲤鱼闻名全国。不过,黄河也是一条喜怒无常的巨龙,经常泛滥、改道。主要的原因是,黄河流经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时,携带的泥沙在河水东流的过程中慢慢沉积。由于泥沙使河床增高,为了不让洪水肆虐,中国的“治河”工程几千年来从未停止过。

约前1000年——前960年

世界大事记

以色列王大卫驱逐了侵占以色列的腓力斯丁人,定都耶路撒冷,统一以色列和犹太国家。

长 江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全长6300公里,流域总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与黄河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长江源于唐古拉山脉,从江源向东到入海口,可分为三大段。四川宜宾以上为上游,宜宾至湖北宜昌为中游,宜昌以下为下游。一般来讲,自宜宾以下这一段才称长江。

由于流程长,流域广,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长江中游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下游则多“鱼米之乡”,物产丰富。

因为长江把中国的疆土拦腰截成了两段,人们习惯上就把长江以北称作北方,或北中国;长江以南叫作南方、江南。一些建立在北方的王朝,当抵御不住更北面的游牧民族攻击时,往往都会逃往南方,借助长江天险来躲避。游牧民族虽然善于骑马打仗,但对于船只却是一窍不通,也只能“望江兴叹”了。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宋金帝国的对抗,一定程度上都是由长江的波涛汹涌僵持而成的。

黑龙江

黑龙江是中国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总长度约4400多公里(以海拉尔河为源头计算),流域面积达162万平方公里。

这条河水量充沛,只是降水量分配不均。因为每年有六个月的时间,黑龙江都处于结冰期,只有等到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才能融化补给河流。黑龙江流域内,森林以及金、煤等矿产资源丰富,鱼类中尤以大马哈鱼和鳇鱼最为著名。

不过,这条大河在古代并没受到特别的重视,直到元朝才被正式纳入领土范围,成为中国内河。19世纪中后期,沙俄强行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之后,黑龙江成为中俄界河。

淮 河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全长1000公里,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向东流入黄海。

由于黄河多次“夺淮”,使得淮河的水系紊乱,河沟淤阻,“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称得上是中国灾害最多、治理最难的一条河流。

如果说长江从地域上将中国分成了南北两部分,那么淮河就从气候上划分了中国,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淮河以北则是温带季风气候。在淮河以北,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淮河以南,稻米就成为主食了。淮河南岸普遍种植橘树,橘子甘甜多汁,移植到北岸后,结出的果实就变成苦涩的枳子了,这就是气候和土壤的差异造成的。

长江万里图

此图描绘了万里长江水浪翻滚奔腾的情景,作者是南宋画家夏圭。

约前976年——前922年

中国大事记

周穆王晚年命吕侯修订刑法,编撰成《吕刑》一文,成为法制史上的重要文献。

关于这个橘子变枳子的故事,《晏子春秋》中是这样记述的: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呢?”身边的人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就说:‘这是什么人?’我回答说:‘是齐国人。’您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不久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问:“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遭到羞辱了。”

晏子

晏子(前595——前500),名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潍坊)人,春秋时齐国名相。

渭河与泾河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源出甘肃省渭源县西北的鸟鼠山,全长800余公里,流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中国最辉煌的四个王朝——周、秦、西汉和唐,都建都在渭河河畔。

渭河的支流泾河,含沙量几乎高达百分之五十。泾河与渭河在西安的东北合流,合流后产生了一种奇异的现象,即河水中分,变得清浊分明起来,这也是成语“泾渭分明”的来源。

不过,到底是泾水清还是渭水清,争议一直存在。《诗经》中说:“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即泾河的水清,渭河的水浊。到了唐代,杜甫在《秋雨叹》中感叹的却是“浊泾清渭何当分”,也就是说,渭水是清澈见底的,而泾水是浑浊的。

应该说,唐人所见的确是“泾渭分明”,因为泾河的流速快,从黄土高原骤然进入平原后,泥沙沉淀,水质变得清澈起来。而渭水本来含沙量就大,流速又慢于泾水,泥沙再度堆积,看上去就较为浑浊了。

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

——《山海经·海内东经》

约前1000年

世界大事记

中美洲出现阿兹特克文明。

汾 河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长710公里,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积39000余平方公里。

尧和舜的国都,就曾建立在汾河之畔。汾河的水资源曾经十分丰富,战国时有秦穆公“泛舟之役”;汉武帝乘坐楼船溯汾河而行;从隋到唐、宋、辽、金,山西的粮食和木材都是经汾河入黄河、渭河,经漕运到长安的,史称“万木下汾河”。

金末元初,著名才子元好问在汾河岸边遇到了一位张网捕雁的农夫。农夫告诉他,自己早晨在河滩上网到两只大雁,杀掉其中的一只后,另一只脱网逃走的大雁在空中悲鸣哀叫,始终不愿离去,最后竟然一头撞向地面殉情而死。元好问听后唏嘘长叹,向农夫买下了这两只大雁,将它们埋葬在汾河岸边,用石块垒起一座坟丘,称之为“雁丘”,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雁丘辞》:“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台依旧平楚。招魂楚些嗟何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恨,来访雁丘处。”

山鬼

这是清代画 家罗聘的《山鬼图》。

约前976年——前922年

中国大事记

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方,曾经命造父驾八骏出游西域,留下许多传奇故事。

钱塘江

钱塘江全长400多公里,流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河道曲折,入海处呈喇叭口形状,因“钱塘潮”而闻名于世。

钱塘潮是一种非常壮观的海潮景象,它的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当江水和因潮汐倒灌入江口的海水互相搏击,会使浪头层层相叠,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的涌潮,并发出天崩地裂的巨响。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早在汉、魏、六朝时,观赏钱塘潮就已蔚然成风,至唐、宋时,此风更盛。北宋诗人潘阆有诗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珠 江

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系,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全长2400公里。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其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东北部沾益县的马雄山,在广东三水与北江汇合,向东流入南海。

钱塘秋潮图

每年钱塘江都会有大的潮汐现象,涨潮时如同万马奔腾,气势非凡。

珠江水系各河径流汇集于三角洲后,是通过八条水道注入南海的,各水道的出口称之为“门”,即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

珠江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默默无闻,直到19世纪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一把大火,珠江的重要性才开始显现。

今天的青海湖

青海湖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属于青海省。

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国第一大咸水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蒙语称它“库库诺尔”,即“青色的海”的意思。汉代时,中国人称它为“仙海”,直到北魏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环抱,湖周围则是茫茫草原,宛如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

在距今20——200万年前,青海湖本是一个极大的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加上气候逐渐变干,青海湖这才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约前1000年

世界大事记

印度雅利安人国家逐渐形成。

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诗经》就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汗血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它不仅神骏、善驰,更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不过,也由于青海湖处于中国西部,一直给人以荒凉和神秘的感觉。青海湖中的小岛海心山,很早以前就是佛教圣地。喇嘛们宣称青海湖的水是“弱水”,船入即沉,因此根本没有船只敢泛舟湖上。只有等到冬天湖面结冰,岛上的喇嘛才踏冰出来,购买一年所需的粮食和生活用品。

洞庭湖

洞庭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吞吐湖泊。历史上,洞庭湖曾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随着围湖造田面积的扩大,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积,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被鄱阳湖超过,成为了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中最著名的君山风景秀丽,虽然只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但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

在科学落后的古代,古人对浩瀚的湖泊充满了敬畏与崇拜,他们幻想每个湖泊中都会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水神在主宰、操纵着湖泊的一切。至于洞庭湖的水神,就是书生柳毅。

柳毅传书

柳毅传书(柳毅奇缘),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青海湖的传说

关于青海湖的来源,神话传说它是龙王的小儿子造的。老龙王有四个儿子,他们长大后,大儿、二儿、三儿分别被封到东海、南海、北海做海神。轮到小儿子,无海可分了,老龙王便命他自己去造海。小龙王在陆地上飞来飞去,发现西北青海湖一带土地辽阔,是个造海的地方,便运用神力汇集一百零八条河水朝一处流,水越流越多,终于造出了青海湖。

瑶池仙乐

这张瑶池仙乐图最初由元代画家张渥所作

约前922年

中国大事记

周恭王即位。

三万六千顷,湖浸海内田。逢山方得地,见月始知天。南国吞将尽,东溟势欲连。当何酒为雨,无处不丰年。

——宋·罗约《舟泊太湖》

传说书生柳毅,风雪中赶路赴京应试,途经泾阳河畔,遇洞庭龙君之女三娘“牧羊”雪野。原来龙女的丈夫泾河王子,凶残任性,常使附近百姓遭遇水旱之灾,龙女曾加劝谏,反触王子及翁姑之怒,被翁姑欺凌,带负责降雨降雪的羊群到江边放牧。周遭水族禽鸟慑于龙王声威,都不敢为三公主传书回家求救。柳毅慨然代她传书洞庭求救。洞庭龙君的弟弟钱塘君得知后,立即发兵杀了泾河王子,救回龙女。柳毅得到龙女爱慕,并与龙女结为夫妻。洞庭龙君年老后,就把王位传给了柳毅。由于柳毅长着一张白净的脸,文质彬彬,洞庭湖中的众水族都不服他管。老龙王无奈,只好送他一副黑面具,让他巡夜时戴上,并特地吩咐他,在鸡叫之前一定要摘下来,否则就会长在脸上。柳毅戴上面具之后,果然众水族都服了他。时间一长,柳毅对老龙王的吩咐就不大在意了。有一次因公务繁忙,凌晨竟忘了摘面具,鸡一叫才忽然想起,连忙去抓面具,可为时已晚,面具已长在脸上。从此,柳毅便成了黑脸。所以,洞庭湖边的水神庙里供奉的柳毅都是黑脸膛。

鄱阳湖

鄱阳湖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南面为主湖体,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

在古代,鄱阳湖有过彭泽、彭湖、官亭湖等多种称谓。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彭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日的鄱阳湖。在“彭泽”大举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阳盆地上原本是人烟稠密的城镇,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鄱阳县城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入湖中,而位于海昏县邻近较高处的吴城却日趋繁荣,成为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因此,历史上曾有“淹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之说。

水域辽阔的鄱阳湖始终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年降雨量在一千毫米以上,形成了“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鄱阳湖和洞庭湖所拥有的广大流域,是中国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自古就有“两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人们认为,只要两湖丰收,全国人民就都有饱饭吃了。

约前1000年

世界大事记

古代埃及出现测量水流量的速度表。

太湖全图

此幅图表现了太湖全景。图中采取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标注了太湖周边州县位置的分部情况。

正因为两湖流域自古就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富裕地区,也是古代从北方进入江西的唯一水道。历史上若干著名的战役也都在此发生,如周瑜操练水师、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水战、李烈钧在湖口发起的“二次革命”等。

当然,鄱阳湖最令人流连的还是它秀美的景色,宋代诗人苏轼在《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中写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写的正是鄱阳湖胜景。湖上名山秀屿比比皆是,风光如画。

鄱阳湖上的大孤山,六朝时称“独石”,因其形如鞋,俗名“鞋山”。相传古时有一年轻渔郎胡春,在鄱阳湖中网到一盒,内贮明珠一颗,便欣然回家。路中有一绿衣少女啼哭悲切,问其故,说是丢失明珠,胡春当即奉还,少女拜谢而去。他日,胡春捕鱼时忽逢狂风暴雨,正在危险之时,一绿衣少女手执明珠为他导航,转危为安。此女是瑶池玉女,名叫大姑,因触犯天规,被贬于鄱阳湖,独居碧波之间,两人因此结成佳偶。村中渔霸盛泰见大姑美貌,心存歹念,只是苦于无法得手。另一方面,玉帝知大姑与胡春结为夫妇,便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大姑,渔霸盛泰也趁机加害胡春。当大姑被劫持于空中时,盛泰将胡春击伤,且欲置之死地。大姑无奈,即将所穿之鞋踢下,化作峭壁,将盛泰镇压于湖底。此鞋即成为山,所以,大孤山实为大姑山。此山三面绝壁,屹立中流,仅西北角有一石穴,可泊舟船。登山远眺,只见四周碧水,白帆片片映着无边无际的蓝天。

太 湖

我国名列第三的淡水湖是太湖,位于长江下游肥沃的三角洲中心,湖面宛如一轮向西突出的新月,南岸为典型的圆弧形岸线,东北岸曲折多湾,湖岬、湖荡相间分布,湖中有四十八岛、七十二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辉。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

这里气候温和湿润,物产丰饶,土壤肥沃,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的说法。

约前922年——前900年

中国大事记

密国的密康公随恭王游泾水,得到三个美女却不献给恭王,结果恭王大怒,攻灭了密国。

峰峦雄伟的名山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纵横交错分布在广阔的国土上。山脉以东西走向为主体,如秦岭、阴山、昆仑山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如祁连山等。世界上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则属于弧形山脉,其主干就在我国境内,这条世界上最大的山脉,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构成了我国地形的主要“骨架”。此外,还有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五台山、峨眉山、庐山、黄山等名山,可谓雄、奇、灵、秀,各具特色。

秦 岭

秦岭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蔚为壮观。

狭义的秦岭指的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这一段山脉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山体雄伟,势如屏壁。《史记》中说:“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因此有“九州之险”的称号。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气候分界线。因为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并且是一月份零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冬天的时候,秦岭能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因此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十分明显。人们因此将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认定为华北地理和人文系统,以南则属于江南地理和人文系统。

秦岭

这是如今秦岭的景色。相传秦岭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秦国领地,也是秦国最高的山脉,于是被命名为秦岭。

约前1000年

世界大事记

古代埃及和印度发现麻风病。

阴 山

在抗击北方游牧民族上,与祁连山有同样作用的还有阴山。阴山山脉位于河套地区北面,是黄河流域的北部界线,其蒙古语名字为“达兰喀喇”,意思为“七十个黑山头”。它东起河北东部的桦山,西止于内蒙古巴彦倬尔盟中部的狼山,最大的特点是南北不对称,南坡山势陡峭,北坡则较为平缓,仿佛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同时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因此,阴山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适宜发展农业,山脚下是大片美丽的牧场;而北部则是瀚海沙漠,气候环境的差距非常大。

帝释天妃

这张敦煌莫高窟的帝释天妃壁画是隋朝时期兴造的。

昆仑山

昆仑山可能是中国文学史上出现频率最多的山了,它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最高峰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

虽然昆仑山直到18世纪才被纳入中国版图,但关于它的传说却出现在中国纪年以前的各种神话传说中。相传昆仑山的主人西王母,她的居所是昆仑山中美丽的“瑶池”,一个生长着结有珍珠和美玉的仙树的地方,正是她将不死药赐给了后羿。后来,周王朝的第五任国王穆王姬满爱上了她,亲自驾着会飞的马车,从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出发,一夜奔驰了3000公里,来到昆仑山与这位美丽的女神相会。

祁连山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西端与阿尔金山脉相接,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山势由西向东降低。

在中国早期的历史上,祁连山担负着隔绝匈奴的重要任务。纪元前,匈奴聚居在河西走廊一带,那里水草茂盛,是可从事农业生产的富裕地区。而祁连山的群峰之一胭脂山,还出产化妆品胭脂。当西汉的铁骑越过祁连山,向北驱赶匈奴部族后,河西走廊正式纳入了汉朝的版图。匈奴人从此衰落,悲歌道:“夺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夺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约前899年

中国大事记

郑国出现“天再旦”现象,是一次日全食。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分布在我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我国和尼泊尔交接处。西起帕米尔高原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约2500公里,山峰终年为冰雪覆盖,藏语“喜马拉雅”即“冰雪之乡”的意思。最高峰“珠穆朗玛”是藏语“雪山女神”的意思,海拔8844.43米。

喜马拉雅山脉在地势结构上并不对称,北坡平缓,南坡陡峻。北坡山麓地带是青藏高原湖盆带,湖滨牧草丰美,是良好的牧场。流向印度洋的大河,几乎都发源于北坡。喜马拉雅山连绵成群的高峰挡住了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因此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

喜马拉雅山一景

世界上最为雄伟的山脉就是喜马拉雅山脉,它的主干部分位于我国境内。

在藏族民间传说中,流传着关于喜马拉雅山区形成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海边的森林里长满奇花异草,动物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一天,海里突然来了头巨大的五头毒龙,不但毁坏了森林,还搅起万丈浪花,要吞噬这里的一切。就在动物们认为无路可逃之时,从大海的上空飘来了五朵彩云,变成五部慧空行母,施展法力降服了五头毒龙。动物们对仙女顶礼膜拜,感谢她们的救命之恩,并请求她们留在此间为众生谋利。五仙女发慈悲之心,喝令大海退去,于是,东边变成茂密的森林,西边是万顷良田,南边是花草茂盛的花园,北边是无边无际的牧场。那五位仙女,变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五个主峰:祥寿仙女峰、翠颜仙女峰、贞慧仙女峰、冠咏仙女峰、施仁仙女峰,屹立在西南边缘,守卫着这幸福的乐园。翠颜仙女峰便是珠穆朗玛,当地人都亲切地称之为“神女峰”。

五 岳

除了这些主要的山脉,中国还有五座重要的山,称为五岳。“岳”意即高峻的山,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把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位于山东省泰安市,高1524米,山峰挺拔峻秀,雄伟壮丽,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势。中国历代曾有72位皇帝到泰山封禅。同时,这里也是佛、道两教的兴盛之地,庙宇观堂满山遍布,历代文人雅士吟咏题刻和碑记无数。

约前10世纪开始

世界大事记

世界各主要文明圈相继进入“铁器时代”。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境内,高1997米,其险峻居五岳之首,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也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唐代的韩愈游览华山时,一鼓作气攀上了苍龙岭。向下俯瞰,只见万丈深渊,白云绕路。韩愈只觉头晕目眩,再没有胆量下山,绝望的他痛哭之后,写下一封遗书投住崖下诀别。当地官员得知韩愈被困山上后,派人把他灌醉,然后用绳子从绝壁上把他救了下来。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高1290米,山势绵延,丛林茂密,庙宇众多,是中国唯一一座佛道两教并存的名山,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衡山多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景色十分秀丽,因而有“南岳独秀”的美称。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衡山有七十二峰,最南的一峰名叫回雁峰,据说北雁南飞,这里就是终点。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境内,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绵延五百里,气势壮观。恒山上庙宇林立,而最著名的,当属悬空寺。悬空寺建造在峭壁上,靠西面东,俨若精巧、别致、玲珑剔透的玉雕悬于一幅巨大的屏风上,庙宇间飞架栈道相连,高低错落,迂回曲折。整个寺庙似虚而实,似危而安,构思布局妙不可言。

泰山松图

约前899年——前892年

中国大事记

周懿王在位。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海拔1512米。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二山组成,山体从东至西横卧,蜿蜒70公里,站在峰顶远眺,北可望黄河之雄,南可及山川之秀。嵩山历史悠久,从黄帝到大禹,都生活在嵩山一带,他们常游于嵩山之巅。据说当年的尧寻访贤人,发现了许由,决定把天下让给他。许由认为自己的德才不如舜,便隐居在嵩山。尧听说后,又派人来请许由出山做官。来人传达尧的旨意后,苦口婆心劝他立即上任。许由认为自己可为良民,而不可任高官,决定不去就任,便到山下河里洗耳朵,表示不愿听,这条河就是现在清澈明丽、水质甘洌的洗耳河。后来舜成为首领,曾命禹主祭嵩山。舜禅位给禹后,“禹居阳城”,就在今嵩山附近。

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它与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单从山这个角度来看,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亿年以前。到震旦纪时期,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了五台山,至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冰缘地貌,且地层非常完整丰富。

许由洗耳

此图中,许由听到来人要他去继任尧之位

除了是风景名胜之外,五台山同时也是与佛教结缘的名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是无上智慧的代表。《首楞严三昧经》中说:文殊菩萨,过去成佛,名龙种上尊王佛。《华严经》中则说:文殊菩萨,是十方诸佛母,一切菩萨师。今为辅助释尊教化众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示现出生于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一婆罗门家,父名梵德,从母右肋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同等。

五台山上的寺庙始建于汉代,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据说清王朝的第三任皇帝福临(顺治皇帝),因为最宠爱的妃子死了,伤心欲绝,在此出家为僧。

华山趣谈

位于陕西华阴的华山是五岳中的西岳,而华山的雄险更是居于五岳之首。“自古华山一条路”,在华山的“千尺幢”下有一处叫作“回心石”的地方,一般没有勇气的人到此便会回心转意,不敢前进,心虚而归。除此之外,在华山西峰上,至今还留有巨大的“斧劈石”,传说和沉香劈山救母的神话有关。

约前10世纪初

世界大事记

意大利北部出现以微兰诺瓦为代表的早期铁器文化。

五台山上,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前后,藏传佛教的黄教都会在此举行重大佛事活动,俗称“跳布扎”。活动前一天,喇嘛先要念护法经,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鬼”。十五日这天,百余名高僧走出菩萨顶,穿街绕巷,最前边架着弥勒菩萨像,其后大喇嘛坐轿,二喇嘛骑马,其余僧众吹奏庙堂音乐,浩浩荡荡地去“跳神”,还要在菩萨顶“斩鬼”,大喇嘛和二喇嘛会穿戴御赐服饰,外列僧人头戴面具,装扮成二十八宿,就地画圆,按圆行步,并辅以身形手势。通过此活动以驱除邪恶,迎来吉祥安泰。

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主峰万佛顶海拔3079米,山势巍峨俊秀,树木葱茏。

峨眉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据史料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六年(63),“有蒲公者,采药于云窝,见一鹿欹迹如莲花,异之,追之绝顶无踪”。因回头问在山上结茅修行的宝掌和尚,和尚说是普贤菩萨“依本愿而现象于峨眉山”。蒲公归家后即舍宅为寺。后来峨眉山就发展成普贤菩萨的道场。

峨眉山寺庙多,猴群也多,见人不惊,与人同乐,构成了峨眉山独特的景观。最令人叫绝的则是佛光奇观。站在峨眉山的金顶峰,背向太阳而立,太阳光从身后射来,前下方如果弥漫着雾时,便能见到下方的云雾天幕上,会出现一个色序排列为外红内紫的彩色光环,中间出现人的身影,且人动影随,这就是佛光。即使有成百上千的游人同时观看,游客也只能看到自己的身影被光环笼罩,非常神奇,所以佛光又被人们称为“峨眉宝光”。

庐 山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以南,最高峰1474米,下临碧波荡漾的鄱阳湖,以雄、奇、险、秀而闻名,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庐山不仅因秀美为人喜爱,更因它积奠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中国的历史造就了这座山,是中国的文化孕育了它。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开始,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一千五百余位文坛巨匠都曾登临庐山,留下四千余首诗词歌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从上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确立……可以说,庐山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光华。

五台山图(局部)

此图为莫高窟规模最大的绘画之一。

庐山高图

此图是明代画家沈周为其师陈宽祝寿所画。

约前891年

中国大事记

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自立为王,是为周孝王。

黄 山

黄山山脉东起安徽绩溪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在秦朝时被称为黟山,相传轩辕黄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此炼丹,并最终得道升天。唐天宝六年(747),唐玄宗依此传说,改黟山为黄山。

黄山以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著称,峰峦叠翠,雄姿灵秀,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誉。而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作黄山四绝。

黄山的奇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黄山松的种子因为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不过生长速度异常缓慢。

约前10世纪初

世界大事记

腓尼基向地中海西部扩张势力。

黄山怪石也是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形态千奇百怪,其形成期约在一百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所谓的怪,是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

黄山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赏,尤以冬季最佳。云海就是水汽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形成的自然景观,放眼望去,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高耸的山峰都成了浩瀚云海中的孤岛。

黄山的温泉属于高山温泉,水温常年在四十二度左右,可饮可浴,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肤病,均有一定的功效。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为“灵泉”。

郁郁葱葱的草原

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藏北、川西等,包括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伊犁草原、川北草原、川西草原等。草原是游牧文化的摇篮。很多民族的历史都和草原息息相关,如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

呼伦贝尔草原

内蒙的呼伦贝尔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这里曾是匈奴、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生活的地方。呼伦贝尔草原自然条件优越,古代游牧民族在这里繁殖自己的民族,发展军队,以草原为基地,征服内蒙中部和西部诸部落或者中原。

两汉时期,匈奴就游牧于呼伦贝尔西草原。东汉末年以后,匈奴势力衰弱,鲜卑人占领了这个草原,代替匈奴人成为蒙古地区的主要游牧民族,以后,鲜卑人进入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王朝。鲜卑人在前进的路上留下了很多遗迹,内蒙和林格尔县的土城子古城,可能是北魏盛乐城的遗址。10世纪前后,契丹族发展壮大,他们在北方建立了辽政权,与北宋对峙。在呼伦贝尔发现过契丹人的古城遗址,说明契丹人在呼伦贝尔草原东部游牧过。12世纪,势力逐渐强大的蒙古部与金王朝之间开始了连年不断的战争。为防御蒙古骑兵袭击,金兀术下令修筑了全长700多公里的战壕。掘壕取土在内侧筑墙,每隔10多公里修建边堡一座,以便屯兵驻守。这就是被称为我国最北的规模宏大的长城。

黄山云海图(局部)

此图为清代陈书所画,是仿照王蒙的《黄山云海图卷》所绘,表现了黄山云雾缭绕的景色。

约前9世纪初

中国大事记

非子因负责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而被封于秦,成为秦国始祖。

不过后来成吉思汗的铁骑还是突破了边墙,进入了呼伦贝尔草原。女真人在进入中原以前已经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并且建立了金王朝。现在黑龙江省阿城的白城就是金上京。成吉思汗曾活动于斡难河与额尔古纳河之间,占领了这个草原后,不到几年他就统一了蒙古诸部落。元朝末年,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元顺帝带着他的残余军队逃到了呼伦贝尔草原。

伊犁草原

伊犁草原三面环山,西面有湿润的气流,草原上分布着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平原荒漠、河谷草甸,有丰富的多样性。据说伊犁那拉提草原的得名和成吉思汗有关。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当时山中风雪弥漫,士兵们被饥饿和寒冷包围,没想到翻过山岭,仿佛进入了另一片天地,眼前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到处都有泉水,云开日出映照着草原,人们欣喜得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就有了这个地名。

伊犁草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土墩墓,土墩墓也叫乌孙土墩墓,是曾在伊犁河谷生活过的古代民族的遗存。这里还有粗犷风趣的草原石雕人像,有的石人雕凿了全身像,能清楚地看到头部、脸型、身躯,还有衣服和佩饰。有的石人只有粗略的脸部轮廓。这些石人在草原上屹立了千百年,显得非常神秘。据史籍记载,突厥人曾长期活动于伊犁河谷。他们的习俗是这样的,人死后,墓前往往竖立死者石像。那些在伊犁草原上的石雕人像,应该是古代突厥人的遗物。

突厥石人

隋唐时期的锡林郭勒草原是突厥人生活的地方。

约前10世纪

世界大事记

亚述进入铁器时代。

川西草原

川西草原位于四川甘孜州中部,包括理塘、甘孜、新龙、巴塘等草原。草地海拔在3000到4000米左右,而且平坦宽阔。这里夏季有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其高山草甸和高寒草甸在青藏高寒草原中特别突出。在古代这里就是草原牧区,盛产牦牛和一些珍贵药材。川西草原犹如一片绿色海洋,很少有裸露的黄土,有效地防止了长江上流的水土流失。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

川西草原的主体民族有汉族和藏族。藏族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藏族开始有了共同的文字和信仰。他们在雪域高原上创造了辉煌独特的藏族文化。

川西的雅安和甘孜州,是汉藏的民族交流通商要道。汉朝起就有西南丝绸之路,茶叶、马匹等重要的交易商品,从成都、临邛、雅安一直运输到达磨西和木雅草原,然后从川藏南路或北路去到西藏、青海或者尼泊尔。

一望无际的沙漠

中国的沙漠虽然只分布在内陆的西部,但却覆盖了中国百分之十三的领土,除了风沙肆虐,便是一片死寂。这些大面积的沙漠主要集中于下列四个地区: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沙漠区、蒙古地区的瀚海沙漠群。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新疆的北部,在阿尔泰山跟天山之间,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默默无闻,因为无论是张骞通西域还是班超经营西域,都只限于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18世纪时,在此地立国数百年之久的准噶尔汗国遭受到清王朝的不断攻击,从此灭亡。晚清时,清将左宗棠曾在此屯垦戍边,遗留至今的历史遗迹,便是当年狼烟翻滚的古战场的见证。

牦 牛

牦牛是西藏特有的牛种,它生活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那里是海拔3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它成为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牦牛最高可以爬到6400米处的冰川。牦牛分为野牦牛和家牦牛,体形笨重、粗壮,但比印度野牛略小,具有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牦牛一般冬季聚集到湖滨平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线附近交配繁殖。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所以被称作“高原之舟”。

约前885年

中国大事记

周夷王即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境内第二大沙漠,占地面积45000平方公里,仅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同时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这里的沙漠,冬季多积雪,春季融雪后,则是一片草绿花鲜,繁花似锦。沙漠中的花虽然开放的时间很短,但它们把苍凉的沙漠装点得生机勃勃,充满诗情画意。不仅如此,这里还活跃着国家级保护动物如野驴、野猪、黄羊、狼、狐狸、跳鼠、娃娃头蛇、斑鸠、野鹰、沙枣鸟等百余种动物,这些飞禽走兽世代在大漠的草林中快乐地繁衍后代。

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天山与昆仑山之间,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百分之八十都是沙漠。这是一个标准的闭锁形的内陆盆地,四周全是高山,仅东北有一条狭窄的道路跟河西走廊相通。传说很久以前,人们渴望能引来天山和昆仑山上的雪水,浇灌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一位慈善的神仙有两件宝贝,一件是金斧子,一件是金钥匙,神仙被百姓的真诚所感动,把金斧子交给了哈萨克族人,用来劈开阿尔泰山,引来清清的雪水,他想把金钥匙交给维吾尔族人,让他们打开塔里木盆地中央的宝库。不幸金钥匙被神仙的小女儿玛格萨丢失了,从此盆地中央的宝库就无法打开,变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哈萨克民像

在维吾尔语中,“塔克拉玛干”就是“进去出不来”之意,而西方探险家则称它作“死亡之海”,由此可以想象出沙漠环境的恶劣。坚强的中国人不甘心被沙漠阻挡,沿着这两大沙漠的南北两侧,终于开辟出两条艰险的道路,通过它跟西方世界往来贸易,这两条道路就是美丽的丝绸之路。

作为中国的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非常辽阔,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是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一个。因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的面积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一百至两百米,最高可达三百米左右。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变幻莫测。白天,塔克拉玛干沙漠赤日炎炎,银沙刺眼,沙面温度有时高达70——80℃,旺盛的蒸发,使地表景物飘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会看到远方出现朦朦胧胧的“海市蜃楼”。沙漠四周,沿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车尔臣河两岸,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柽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在纵贯沙漠的和田河两岸,生长着芦苇、胡杨等多种沙生野草,构成沙漠中的“绿色走廊”,“走廊”中住着野兔、小鸟等动物,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点生机。

前10世纪

世界大事记

腓尼基人入侵非洲。

鄂尔多斯沙漠区

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沙漠是黄河以南唯一的沙漠,其间分布有不少下湿滩地、河谷和柳湾林地。当中国古代最北的疆域以阴山山脉为界时,这块沙漠曾阻挡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

在这块巨大的沙漠上,最有名的是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意思是“弓上的弦”,沙漠的西部和北部因地靠黄河,地下水位较高,水质好,有草木生长,植物种类多样,植被差异较大。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西北部有泥沙淤积成土壤,粮食产量较高,向来有“米粮川”之称。

鉴于库布齐沙漠的沙丘几乎全部是覆盖在第四纪河流淤积物上,因此,沙源来自古代黄河冲积物的可能更大些。自商代后期至战国,气候变得干冷多风,使沙源裸露,并提供了动力条件。因此,库布齐沙漠可能是在此期间形成的。

乌兰布和沙漠为蒙古语,意为“红色公牛”,总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沙漠南部多流沙,中部多垄岗形沙丘,北部多固定和半固定沙丘。

瀚海沙漠群

对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是散布在蒙古高原上的瀚海沙漠群,它东起大兴安岭南端,西到天山东麓,北到外蒙古中部,由无数独立的各有自己名称的小沙漠组成,间隔地带是一块块小小的绿洲。从上古时代起,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就开始不断南侵。为了抵挡这些马背民族的侵扰,几百万的血肉之躯沿着沙漠的南沿,铸起了一座连绵起伏的万里长城。

和田河源图

这是和田河源图,图中描绘了和田河的源流,同时还绘出了河流流经地周边的水源及河流的分布情况。

长城一隅

长城自古以来就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历朝历代都有修缮。

约前885年——前878年

中国大事记

周夷王前期初年开疆拓土、招抚诸侯,政绩较好。

区域地理

了解完中国的地理,我们再来说一下区域。每个国家对自己的国土,都有历史累积下来的识别,也就是习惯上的称谓。原则上依据自然山川和人文状况,但主要还是依据历史发展的轨迹。

西域都护

西汉神爵二年(前60)置西域都护。治所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野云沟附近)。管辖西域三十六国。王莽天凤三年(16)后都护府废止。东汉时曾两度重置西域都护(74——76,91——107),移治所到龟兹(今新疆库车)。后凉吕光也曾在公元394年置西域大都护,治所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的中西部,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也叫甘肃走廊,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习惯上称之为叫“河西走廊”。

这里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西汉初期,河西走廊是匈奴人游牧的地方,张骞第一次西去,就在这里被匈奴截住,软禁了十年。壮志未酬誓不休的张骞终于逃离西去,完成了使命,但在归中原途中,又在这一带被匈奴截留,一年多后才回到长安。可见,通西域必须经过河西走廊。张骞第二次去西域行走得比较顺利,因为西汉大将军霍去病两次鏖战河西走廊,将匈奴驱赶出去,咽喉之道得以畅通无阻。

自汉至唐,河西走廊成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除此之外,这里还始终是西北的边防重地、昔日的古战场,以及甘肃著名的粮仓。

高昌故址

高昌国即高昌回鹘所建,从9世纪建立后,历五代、北宋、西辽、元,到14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元朝及察合台汗国之亡而亡,前后存在500多年。

约前961年

世界大事记

所罗门继位为以色列王。在位期间国势达于极盛,建筑耶路撒冷神殿。

西 域

广义的西域指可以包括亚洲中西部,乃至印度半岛的广大地区,而我们习惯上说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的广大地区。

西域一带在可考历史中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就形成国家了,《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已有三十余国分布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在张骞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国的势力。至汉代,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所管辖范围则已不只三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新兴的高昌国相继击败西域诸小国,建立了一个地跨新疆大部的强国,为中亚地区带来了繁荣的文化。

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一面修筑长城,抵御外来侵扰,一面倡导练习胡人的骑射之法,来增强军事力量。

河 套

河套指贺兰山东面的黄河沿岸地区,也就是黄河“几”字地区,尽管河套一词出现得很晚,但是河套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却不容忽视。

因这里农业灌溉发达,又称河套灌区,汉代便开始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屯垦筑城,并把归附的匈奴部落安置在此。这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日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历代都是主要的农作物产区,有“天下黄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后套”一说。

早在战国时期,长城就延伸到了这里。《史记·匈奴传》记载:“赵武灵王迹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在乌拉山南麓发现的长城遗迹就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所建长城,是迄今发现的最早长城遗迹。战国时赵武灵王在这里修建了高阙塞,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九原郡就在河套地区。为御外侵,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兴筑万里长城,阴山北坡的长城遗迹就是蒙恬所建。汉武帝时期,改九原郡为五原郡,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和水利建设。乌拉特草原上的长城遗迹,是汉武帝时期抵御外侵修筑的边防线,是当时汉王朝的最北防线。

约前885年——前878年

中国大事记

周夷王征伐戎狄取得胜利,远方的诸侯都来朝拜。

陇 西

在古代,“陇”与“垄”相通,指的是田埂。《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乘势起于陇亩之中。”这里的陇就是田埂的意思。古人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就把它们称为陇山。《辞海》中说,陇山是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又称陇坂,在陕西省陇县西,南北走向,延绵约一百二十公里,是渭汉平原和陇西高原的分界。

这个陇山在甘肃的古代地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将陇东、陇南、陇西称为三陇之地,到了后来,人们将黄河以东、陇山以西的地区又统称为“陇右”。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陇西郡正式设置,并开始修筑长城。这里是关中的屏障,一旦被西方的游牧民族攻陷,关中便会“一夕数惊”。

历山耕田图

尧舜禹都是上古时期有作为的君主。

河 东

河东,指的是太行山脉与黄河之间的地带,因在黄河之东,所以称为河东。到了唐代以后,就泛指山西一带。

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这块土地上。上古时代女娲氏炼石补天、神农氏尝百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舜耕历山等据说也均发生于此。中国的很多王朝都建都在此地,或在此崛起。

塞北与东北

塞北指的是长城以北地区,寒冷,缺雨而多风沙,中国的游牧民族一直在这里生活。长城起点山海关之北,人们称之为关外,称山海关以南的地区为关内。

关外的东北是中国最寒冷的地区,但土壤肥沃,这里曾经出现过小的部落,后来女真人在此建国,逐步发展壮大,最后问鼎中原。不过东北是近代的称呼,古称辽东、关东、关外、满洲,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包括今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即“东四盟”,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

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元之京师在蓟门,而其西则山,故谓之山西。各自其畿甸之所近而言之也。

——顾炎武《日知录》

约前945年

世界大事记

埃及进入利比亚人建立的第二十二王朝时期。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的边境。这里山多湖多,在连绵起伏的山岭间,分布着许多小盆地,盆地内土层深厚而肥沃,农业发达。这里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地区,傣族、水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等,都生活在这里,以至中国古代的汉人对这里讳莫如深,认为此地多是蛮族,不谙风化,是神秘且落后的地方。

云贵高原地形上有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具有典型的喀斯特现象的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地区,到处可以看到奇异的石林,深邃的洞穴,以及忽隐忽现的地下暗河和横跨峡谷的“天生桥”等。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在古代一直是吐蕃王国的故地,这个世界屋脊海拔高,空气稀薄,山上终年覆盖着千年以上的积雪。吐蕃王国强大的时候,曾经征服西域,打败过阿拉伯帝国。

青藏高原上的居民多是藏民,信奉藏传佛教,风俗与内地也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西藏的丧俗,被称作天葬或是鸟葬,虽然在藏族人眼中这是最普通的葬法,但在大多数习惯“入土为安”的人看来,天葬无疑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葬俗。天葬的习俗是:人死后,将尸体用白布裹好,放在屋内一角的土坯上,然后请喇嘛来念经超度,使死者的灵魂能早日离开肉体,然后选择吉日出殡。停尸至出殡的这段期间,死者的家人不得喧哗、谈笑和洗脸、梳头,并且必须在家门口挂一个围有白色哈达的红色陶罐,罐内放有食物,供死者的灵魂食用。出殡当天,家人将尸体的衣物脱掉,用白色氆氇裹起来,然后背起尸体沿地上画着的白线走到大门,交给天葬业者。家人为死者送行只能送到村口,不得跟到天葬台。在至天葬台的途中,背尸体的人不得回头看。到达天葬场后,天葬师将尸体放到葬台上,然后烧起火堆,冒起浓烟,远处的“神鹰”(鹫鹰)见到浓烟便立刻飞拢过来。黎明前尸体将被肢解,天葬师以利刃将尸体切成一块块,接着将骨头砸烂,和上糍粑喂鹫鹰,喂完骨头喂肉块。若有鹫鹰吃剩的尸体,必须烧成灰撒在山坡上,方能使死者“升天”。天葬的过程虽然残酷,但藏人相信它合乎菩萨舍身布施苍生的意义,认为这样做能使死者的灵魂升天。

喜金刚(上图)宗喀巴(下图)

喜金刚是萨迦派最重要的本尊。

约前885年——前878年

中国大事记

夷王中期听信纪侯谗言烹杀齐哀公,造成齐国内乱。

藏族的雪顿节是很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在藏语里,“雪”是“酸奶子”的意思,而“顿”则是“宴”。雪顿节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17世纪时的黄教规定,夏天蝇虫活动频繁,僧侣需留在寺中,禁止外出,以免无意中多造杀孽,到了六月底(相当于阳历八月)才能解禁下山。此时正值民间做酸奶子的季节,信徒纷纷以酸奶子布施,久而久之衍生为雪顿节。17世纪中叶,达赖五世为雪顿节助兴,将各地藏戏团集中到拉萨演出,后来逐渐演变成雪顿节的重要节目,所以雪顿节也称“藏戏节”。

中 原

中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原”是指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周围的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东部及山东省西部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狭义的“中原”专指河南,因为河南不仅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而且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这片一望无际的肥沃平野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所以也是中国历史的心脏地带。

中原不仅地理位置重要,在古人心中,这里就是一块风水宝地,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上古时代,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名。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传说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白虎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有关,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朱雀,亦称“朱鸟”,形体似凤凰,是天之灵兽,比凤凰更稀有尊贵。玄武,也叫“真武”,相传是北海一只大龟,曾经被当作柱子支撑整个蓬莱仙山,因其灵性深觉,历经多年的听道闻道,终于修得正果。所以帝王陵寝多有驮碑之龟,正是以此暗寓玄武。“四神”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为划分天区,制定历法,提供了比较科学的参照。到了后来,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被赋予了更高的神性。

神龟图

此图为金朝张珪所作。此图右下临水沙滩上绘乌龟一只

约前935年

世界大事记

西亚新亚述时期开始。

古人认为,最理想的风水宝地是要背依绵延的群山,这山称“龙脉”,也就是“玄武”;面临开阔的平原,称“明堂”,明堂前还要有像屏风一样的“暗山”,这就是“朱雀”;河水蜿蜒曲折在前面环绕流过,两侧有重重山脉遮掩拱卫,这两侧的山就是“青龙”和“白虎”。

朱雀图

朱雀也是四神兽之一,是南方之神。

中原大地完全符合这个“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宝地要求:洛阳、郑州位于龙尾位置的吉祥地,“左青龙”是太行山,“右白虎”是大别山,泰山如同前方的“暗山”,远方的朝鲜半岛与中原隔海相望;身后的龙脉就是中国最大、最宏伟的山脉:秦岭和昆仑山。

洛阳在西周时期就是王都,它地处“九州之中”,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因为与关中平原相接,也成为了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让这座美丽的城市因战火被多次焚毁。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是九朝古都,以牡丹花闻名天下。

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相传,唐武则天寒冬设宴赏花,令百花绽放,唯牡丹不从,因而贬之洛阳。岂知牡丹到了洛阳后便吐蕊怒放。武后闻知,命火烧牡丹。牡丹枝干烧焦,次年依旧叶荣华发,且花更大,色更艳。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成为花魁。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映叶多情隐羞面,臣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秾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去年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无人知,可叹息,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事君忧稼穑。

——白居易《牡丹芳》

约前877年

中国大事记

周厉王即位,对人民施以高压统治。

燕 赵

燕赵区域的划分应当以今黄河为它的南界,以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为它的西界和北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活跃着燕、赵、中山等国,燕赵文化就是在战国后期形成的。元代以前的北京,今河南、山东两省的黄河以北部分包括在燕赵区域内。

在战国时期燕赵形成了慷慨悲歌文化的特征,隋唐、明清时期其余音遗响不绝如缕,形成了悠久而稳定的传统。燕赵区域在文化上的慷慨悲歌、好气任侠,既不同于中原、关陇,又不同于齐鲁和江南。司马迁在论述燕赵风气时说,燕赵经常受到胡人的侵扰,师旅屡兴,因此那里的人慷慨、好气任侠。燕赵之地名将、英雄辈出,春秋战国时有燕昭王、燕太子丹、荆轲、率弱燕连攻下强齐七十二城的名将乐毅等。燕赵地区的人们习于战斗而不怯懦,擅长骑射,惯见刀兵。北魏时广平大族李波的小妹擅长骑射,能够“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北京建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是燕国的都城。自15世纪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直到今天,北京依然是中国的首都,拥有众多的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二十四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齐 鲁

春秋时期的齐国和鲁国绝大部分都在山东境内。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于齐,以治理夷人;周公被封于鲁,以拱卫周室。齐鲁之称由此发端。

姜太公到了封地以后,“因其俗,简其理”,促成了齐文化的形成。

商纣王无道,吕尚无人知遇,暮年之际就在渭水之滨垂钓,恰巧被文王周西伯遇到,从此效忠于文王和武王,为周朝出谋划策。大约在公元前373年,齐国被田氏所取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齐国。

京都紫禁城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认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

约前10世纪末

世界大事记

埃及、赫梯、巴比伦等国家相继衰落。

在其发展过程中,齐国比较注重经济、军事的发展,也就是物质文明的发展。尤其在齐桓公时期,在管仲辅佐下,齐国的综合实力位居各诸侯国之首。齐国的社会风尚崇功利,轻伦理,注重实用。

周公旦是武王的兄弟,辅佐武王巩固周朝政权,征讨不臣和蛮夷之国,被封于曲阜。武王病逝后,成王年幼,由姬旦摄政,由其子伯禽代封。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后,变其俗,革其礼,推行重农抑商的周文化。鲁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农业社会的特征,风气保守,因循周礼。大约在公元前257年,鲁国被楚国灭掉。

鲁都曲阜是孔子的诞生地,也是儒家甚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儒学产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由孔子开创,在周边的齐、卫、燕、赵、魏等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发展。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客观上为儒学进一步走出山东创造了条件。但是,儒学复古和崇尚仁义的思想观点并不被秦始皇所重视,反而遭受了“焚书坑儒”的劫难。直至西汉,汉武帝在位时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终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溪垂钓

姜子牙是周灭商的重要谋臣。

关 中

关中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的渭河冲积平原,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自古便是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不过,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关中,范围比今天的关中要小。那时,关中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为四塞之国,故称关中。在冷兵器时代,这四关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固若金汤。更令古人看重的是,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河流纵横,土壤肥沃。

地处关中的西安古称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这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约前841年

中国大事记

国人暴动,驱逐周厉王,周公召公实行共和。

阿房宫图(局部)

这幅阿房宫图是明代的一位画家所绘,画面上的阿房宫规模宏大,布局有致,表现出了阿房宫帝王气派。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义,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到了唐朝,长安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

这个地处八百里秦川上的古都,在繁荣的顶峰到来不久,就因安史之乱而衰败,此后兵祸不断。明洪武二年(1369),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作为古都,西安当仁不让应该居于首位。它是十三个王朝的都城,建都时间累计长达一千年。

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的咸阳,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的要冲,也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王朝——秦王朝的建都之地。周、秦、汉、唐的许多帝王陵寝和陪葬墓都建在这里,绵延百里。

咸阳城在秦代曾拥有一座非常宏伟的建筑——阿房宫,相传是仿集了天下建筑之精华建造出来的。杜牧在他的《阿房宫赋》中曾这样描绘:“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今天的咸阳没有留下任何能让我们想象这座宫殿的遗址,据说是西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放了一把大火,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都焚烧成灰烬了。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江 南

如果单从字面上来解释,江南就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事实上,江南的含义远不止于此。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区域大致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

从地区名上来讲,江南泛指长江以南,但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春秋、战国、秦、汉时指今湖北的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近代专指今苏南和浙江一带。

约前9世纪

世界大事记

犹太教基本教义确立。

唐贞观年间有十道,江南专指其中一道,辖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及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南部分,湖北、四川、重庆江南一部分和贵州东北部地区。开元二十一年(733)又分为东、西两道:东道治苏州(今江苏苏州),辖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福建两省;西道治洪州(今江西南昌),辖今湖南洞庭湖、资水流域以东和东道以西地域,其沅江流域以西则分置黔中道。清朝时,江南又成为了省名,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辖江苏、安徽,此后习惯上便合称这两省为江南。

地处江南的名城有杭州、苏州和南京等。

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叹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

杭州西湖是中国最美丽的景致之一,苏轼曾以“淡妆浓抹总相宜”赞叹它迷人的自然风光。可以说,这里的一座凉亭、一座石桥乃至一个坟墓,都有着动人的传说。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就是灵隐寺,东晋时,印度僧人慧理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便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至今香火旺盛。西湖之南的大慈山上还有一座有名的寺院——定慧禅寺。民间传说唐代性空大师游历此山,见风景优美,只是无水源,决定去别处修行。忽然有神人下降,告诉他即将有两只老虎前来挖泉。翌日,果然有二虎刨山出泉,甘冽醇厚。从此,“龙井茶叶虎跑泉”被称为“西湖双绝”。苏东坡更是留下了“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尝”的赞美之词。

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在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依然能在这里寻觅到西施的遗迹。隋朝时,苏州之名确立。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苏州的园林也的确是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因此有谚语赞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除了园林,苏州还是昆曲的故乡。这个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被称作“中国戏曲之母”的古老剧种,以清唱的形式,在没有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曲调清丽悠远,旋律优美动听,让无数人为之心神激荡。

灵隐寺

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的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

约前827年

中国大事记

周宣王即位。

西湖十景

所谓西湖十景是指: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四大古都的南京在长江下游南岸,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治所就建在此地。三国时期,诸葛亮出使江东,观察了南京的山川形势后,做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语。孙权称帝后定都建业,是南京作为国都之始。随后的东晋、宋、齐、梁、陈也都将南京作为都城,因此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巧合的是,南京作为国都,几乎全是中国处于分裂的时期。即便是后来的朱元璋定都南京,也因为朱棣的夺权而北迁。因此,南京的历史多是令人痛惜的悲剧。

荆 楚

公元前1043年,周成王封熊绎为楚君,荆楚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落,中原地区诸侯割据,楚国逐步强盛起来,先后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与此同时,中原文化逐渐向荆楚地区浸润渗透。

春秋时,楚庄王励精图治,终成霸业。庄王曾率领楚军开赴伊水与洛水之间,对周天子耀武扬威。庄王还选拔孙叔敖实行文治,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局面。战国时期,楚悼王任用吴起开始变法,并取得了成效,楚国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楚威王后期,楚国成了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安徽北部,幅员空前广阔。

荆楚之地孕育了悠久独特的楚文化。荆楚文化主要体现青铜冶铸、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屈骚文学等方面。以老子为始祖的道家思想,深深影响中国社会。屈原创作的《楚辞》,与北方的《诗经》齐名,成为中国文学两大源流。楚国的音乐、舞蹈、绘画超凡脱俗,楚国的编钟乐舞水平之高,举世公认。擂鼓墩1号墓所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中外闻名。楚地的文化,以奇谲浪漫见称,是长江流域文化的代表。它不仅是春秋战国时代一国一地的文化,也是现今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前883年

世界大事记

亚述王阿淑尔那西帕尔二世即位,推行扩张政策。

巴 蜀

巴蜀主要在今四川境内,东部为巴,西部为蜀,在秦朝时便被正式纳入版图。

巴蜀地区四面都是高山,中间是一块广达20万平方公里的巨大盆地,只有长江一线跟东方相连。被秦帝国纳为郡后,蜀郡郡守李冰跟他的儿子便在这里修筑河渠,筑坝引水,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使巴蜀地区两千年来都没发生过大的水患,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史记》载:“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李冰父子也因这一壮举而被世人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历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间的祭祀活动。

约前825年

中国大事记

秦国先祖秦仲为周朝戍守西戎。

巴蜀盆地中的历史名城成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些分裂政权青睐的建都之地。虽然短命王朝一个又一个消失在历史的浩瀚烟尘中,但成都却保留下非常多的古迹,是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五代十国时,因为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成都不仅美丽,还拥有许多项发明,都位居世界第一:

始建于公元前256年,历时两千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依然发挥着作用;

公元前61年,这里开采出深井天然气,用于制盐、煮饭和照明;

成都的蜀锦,又称“锦绣缎”,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锦缎丝织品,东汉年间的足踏织锦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

成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雕版印刷术;

北宋年间,成都的商人联合发行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随即在这里设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

自古巴蜀先民就兼容了各地文化,与中原、楚、秦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使四川盆地成为荟萃农耕、游牧文化的聚宝盆。巴蜀文化又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对滇、黔、夜郎和昆明夷、南诏甚至东南亚大陆地区都有影响。

李冰石像

岭 南

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它东接福建,西连广西。这里依山傍海,主要河流珠江流入南海。

该地原为百越之地,生活在这里的是古百越族先民。这里地处湿热的南方,作物以水稻为主,先民过着火耕水耨、渔猎捕捞的生活,发展了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这里的人习水性,善用舟,断发文身,信巫鬼。

夏代,中原的影响已达岭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的龟甲、海蚌,证明为当时岭南贡物。西周、春秋的青铜器在广东也发现过。秦始皇时统一岭南,大量移民,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

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

——《汉书·地理志》

约前859年——前824年

世界大事记

亚述王萨尔玛那萨尔三世在位,他征服两河流域北部、叙利亚地区。

秦末楚汉相争之际,时任南海郡尉的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自号南越王。在统治岭南期间,推行郡县制,推广铁器和农耕,发展海上交通贸易,促进岭南地区的发展,是岭南开发史上的重要时期。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得到很好融合,加上北方移民影响,使岭南“流风遗韵,衣冠气习熏陶渐染,故习渐变而俗几中州”,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岭南文化。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十万将士灭南越国,分岭南地为七郡。

岭南的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9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也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秦汉时期,广州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这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惟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文化在这里登陆引进,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清朝时,广州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

沿海与岛屿

中华民族的栖息地位于欧亚大陆的东侧,太平洋的西岸,西部和北部深居大陆中心地带,是一个左高原、右大海的“大陆海洋型”国家。虽然中华文明是偏重于内陆发展的农业文明,但是中华民族却一刻也没有停止向大海的探索。

芙蓉图

芙蓉又名“木芙蓉”

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沿海地区的先民主要是在海滩上拣小型水产动物为生。周时,对海洋的渔盐开发有相当的水平。姜太公被封在齐地,“通鱼盐之利,而人物辐凑”(《汉书·地理志下》)。此外,中国的航海历史极为悠久。据史料记载,商王在东海钓大鱼,在海上“六月不归”。公元15世纪郑和下西洋,说明当时中国的航海业和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华民族的栖息生存地有漫长的海岸线,有6500多个沿海岛屿,具有向海洋发展的得天独厚条件。

约前822年

中国大事记

召穆公伐淮夷。宣王帅尹吉甫、大师皇父、程伯休父讨伐徐戎。西戎杀秦仲。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夷洲,吴国将军卫温就曾率船队抵达那里。吴人沈莹在《临海水土志》一书中,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隋唐以后台湾都被称为“流求”。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明成祖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时,曾到过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清朝曾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后又在台湾设行省。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自古以来有“天涯海角”之称,是黎族人的故乡。海南不但物产富饶,历史也极为悠久,苏东坡和黄道婆都是到过海南的历史名人。苏东坡曾屡次被贬,后来被贬到海南儋州,他在这里传播中原文化,留有东坡书院。他离开海南时写下了“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古真吾乡”的诗句,抒发了对海南的眷念之情。

中国人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属于蒙古人种,又称黄种人,肤色在世界所有人种中居中,呈黄色或黄褐色,头发大多色黑且直而硬,胡须和体毛不甚发达,颧骨突出,鼻梁不高,唇厚适中,眼睛黑亮,与白种人和黑种人的区别一目了然。

祈求平安年画

此年画中四个刀马人物都戴金顶圆帽

据一般的公论,华夏民族是由许多部落合并而成的,至于最早的华夏族是什么人种,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定论,但根据黄河流域的考古发掘推论,应该是蒙古人种。当然,黄帝和炎帝本人是不是黑头发黑眼睛,我们就不知道了,除非挖出他们的遗骨。

夏、商、周三代王室的人种也不容易确定。史料记载:“汤,东夷之人也;文武,西戎之人也。”不过就在这一时期,中国人形成了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性格,比如喜爱耕种,热爱土地,崇尚和平安稳的生活等等。

汉朝是中国人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是汉民族的定型期,汉族的人种特征已经没有什么疑问了。《三国志》里对东吴孙权的面貌曾大写特写,就因为他“红发碧眼”,一看就不是“汉人”。

那时中国人的劲敌是瀚海沙漠上的匈奴人,经过三百年的战斗,匈奴终于溃败,除了投降的,残余的部族向西逃亡,引起了欧洲民族的大迁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世纪时,匈奴人和散居在中国北部中部各地的鲜卑人、羯人、氐人、羌人纷纷叛变,造成历时三百多年的大分裂时代。

约前858年

世界大事记

沙尔马塞尔三世即位为亚述国王。

“五胡乱华”乱的不仅仅是汉人的天下,更是汉人的人种。据《资治通鉴》记载,鲜卑人很可能是白种人。经过这场民族大融合,唐王朝再次一统江山。虽然汉族仍是主体,但一个新的移民时代却到来了,世界各地的人纷纷的要移民大唐。唐宋时期汉族人种处于稳定期,但人种的融合并未停止。当时的泉州是万商云集的国际港口,仅此一地就有几万阿拉伯人居住。到了元朝,仅从“色目人”的等级划分就能看出当时中国土地上人种的多样性。

汉族人种的真正稳定,应该是在明清这六百年里。虽然从亚种上来分,满族和汉族,北方人和南方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毕竟都是黄种,一般人根本无法区别,起码在外国人眼中,这些中国人都长着一模一样的面孔。

融合与稳定,造就了汉族的强大。这首先要归功于汉族从不介意与外族通婚。历史上有很多人种单一的民族,为了保持纯洁的血统,人为地不与外族通婚。这种民族即使能显赫一时,却很快就会衰落了。而且,汉族是一个以文化区分族类而不问血统的民族。外族如果不接受汉文化就是夷狄,一旦接受了汉文化,无论人种如何都是平等的。就是这样,中华民族发展至今,成为世界第一大族。

色目人俑

中国的民族

所谓中华民族,它的定义远非人种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概念,难以明确界定。如果一定要给其下一个定义,那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这个稳定的共同体,大概也是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并没有“中华民族”这个词,只用“族”、“族类”等形式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含义。发展到今天,全世界约有大小民族两千多个,其中中国有五十六个,包括汉族和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在中国,除汉族以外的其他各民族被统称为少数民族,即人口数量上占少数的民族。而这五十六个民族的总称,就是“中华”、“华夏族”或是“中国人”。

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分布。

蒙古族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中国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别称“马背民族”,酷爱摔跤和骑马,善于歌舞,蒙古长调嘹亮悠远,豪迈苍凉,伴着马头琴的弹奏,可以让天上的雄鹰停下翱翔的翅膀。

约前790年

中国大事记

楚王若敖即位。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10世纪到16世纪,是藏族文化的兴盛时期。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根据史籍记载,维吾尔族原是公元3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游牧民族。由于受部落间战争的影响,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迁徙西域,先后曾被译为“韦纥”、“乌纥”、“袁纥”、“回纥”、“回鹘”、“畏兀儿”等。生性热情的维吾尔人信奉伊斯兰教,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彝族是古羌人逐步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现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的,现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壮族人大多能歌善唱,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每次都有万人以上参加。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省的部分地区,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享有“水稻民族”之称。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

朝鲜族是东亚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朝鲜半岛的朝鲜、韩国、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国的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多是17世纪时由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

西域楼阁图

这是一幅绘制于清朝中期的阁楼画,建筑物的形式很像清真古教的礼拜寺。

约前9世纪

世界大事记

荷马时代结束。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定居的民族之一,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现在,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苗族有自己的语言,音乐和舞蹈的历史尤其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更是瑰丽多彩。

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河南、新疆、云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山东等省及北京、天津等城市。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们大批迁入中国,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他们信仰伊斯兰的生活方式,《古兰经》是他们的圣经。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瑶医药是瑶族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治疗经验、独特的民族风格。瑶族民间医生多以盈亏平衡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他们认为人体内脏之间、人体内脏与外界环境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从而维持相对盈亏平衡和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这种动态盈亏平衡因外界或人体内部某些原因遭到破坏而又不能完全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破坏人体盈亏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

《古兰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是安拉“神圣的语言”。它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准则,也是穆斯林社会生活、宗教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绳。“古兰”意为“宣读”,它是第一部用阿拉伯文所写的典籍,六、七世纪阿拉伯人的理性和文艺生活,都表现在《古兰经》里。《古兰经》每章分为若干节,每节能表达一个独立的意义,各节互相衔接;每节终了,刚好是读者在气势上和情感上需要停顿之处,是一种绝妙的韵体文。

苗族蜡染刺绣女衣

这是两件清代的苗族蜡染刺绣女衣

约前789年

中国大事记

宣王讨伐姜氏之戎,战于千亩,大败。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以及湖北来凤、利川、鹤峰、咸丰、宜恩一带及四川省。

哈尼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哀牢山和蒙乐山之间的新平、镇源、墨江、元江、红河等县。白鹇舞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白鹇在哈尼族人心中是善良、聪敏、吉祥的象征,因此人们模拟白鹇鸟的生活、姿态、动作翩翩起舞。因舞蹈时手执双扇,故民间也叫扇子舞。

乾隆朝服像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塔城地区以及木垒、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及乌鲁木齐等地,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5年皇太极称皇帝,改国号清,改族名为满洲。“中华民国”成立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或“白衣”等。现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保亭、乐东、东方、琼中、白沙、陵水、昌江、宦县等地。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那个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多里地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人把石洞视为圣地。而沧源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葫芦,意即人类是从葫芦里出来的。

约前842年

世界大事记

以色列、犹太政变,犹太国王阿哈齐雅与以色列国王吉霍拉姆被杀。

番王礼佛图(局部)

这是北宋画家赵光辅的画作《番王礼佛图》,画的是中国周边少数民族酋长、番王朝拜佛的形象。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地,多数与汉族杂居。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了布农人、鲁凯人、排湾人、卑南人、邵人、泰雅人、雅美人、曹人、阿美人、赛夏人等十多个族群。

仡佬族即中国古代“僚人”,散居在贵州省西部的织金、黔西、六枝、关岭等地。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测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作“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现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东乡族是14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分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

仡佬族传说

仡佬族也称竹子为“仡佬”,所以也可以称呼他们为“竹族”。据说,夜郎国早先有一女子在遁水(今贵州西部北盘江)洗涤,有一段三节长的大竹筒漂流到女子两足之间,推之不肯漂走。女子听到筒中有小孩的哭声,剖开竹筒,见一男婴,抱回抚养,男婴长大后,有才有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现在,道真仡佬族在生下第一个男孩时,父母要将其胎盘和一些鸡蛋壳埋入竹林地下,以祈得到竹王护佑。

柳禽白鹇图

这是明代汪肇所绘的柳禽白鹇图。

约前788年

中国大事记

宣布料民,统计全国人口。

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乌什、阿克苏、莎东、英吉沙、塔什库尔干等地,还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富裕县。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都、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其余散居在罗城附近的宜山、柳坡、都安等地。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

布朗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景洪县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县。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

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表明他们是岭西的土著民族。毛南族现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潞西等县。其余分布在盈江、龙陵等县。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驯鹿曾经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林海之舟”。

约前817年

世界大事记

埃及第二十三王朝建立。

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氐、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

塔吉克族虽然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但从远古时代起,他们就生息繁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现百分之六十的塔古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泸沽湖

永宁纳西族自称“摩梭”。他们生活在美丽的泸沽湖畔。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县、贡山独龙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等地。

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塔城、喀什、莎东、叶城、乌鲁木齐等地。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一度被称为“归化族”。现主要散居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等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现聚居于云南省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散居在德宏、保山、临沧和思茅地区。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现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内大河家、列集一带。

文 身

文身古代称雕题、黥肌、黥面、绣脚、绣面、刺墨、扎青等。是用刺、针、刀等尖状锐器在皮肤上刻刺花纹或符号,渗入颜色,使之保存终生,永不褪落的身体装饰方法。它的起源很早,是由原始人在肤体上绘画以为装饰或进行宗教活动的习俗发展而来的,曾广泛流行于亚洲东南部、大洋洲、中南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原始民族中。至今,这些地区的不少土著民族仍把它视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装饰。施文时,由有经验的老人先用竹签蘸锅烟水在脸上画出图案,然后用小木棍敲击荆棘的硬刺或带针的木棍,使之依图案刺破皮肉,再将锅底灰或草汁揉入伤口,脱痂后即成青蓝色纹样。

约前782年

中国大事记

宣王在打猎的途中猝死,据传是被杜伯的鬼魂射死。

裕固族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其余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其余分布在谭吉、红坎、恒望及钦县。

驯鹿坡

驯鹿是野生珍稀动物

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古称鞑靼。“塔塔尔”一词原意为“茅舍”,其先民来自中国北方突厥汗国的一个部落:鞑靼。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洛”、“曲洛”等。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独龙族妇女有文面的习俗,当少女长到十二三岁时,便要文面,以象征成年。据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独龙族妇女文面的习俗,是因为藏族土司和傈僳族奴隶主的势力不断深入独龙族地区所导致的。藏族察瓦龙土司,每年都要向独龙族人强收名目繁多的贡赋,甚至连嘴、耳、鼻、头发都要征税。如缴纳不起,便强掳妇女到藏族地区为奴。独龙族妇女为了免遭掳掠,逃避土司的蹂躏与践踏,只好用锅烟子涂抹脸颊,甚至宁愿忍痛把自己的脸染刻成永远洗不掉的“黛墨青纹”,使生人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文面的习俗。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呼玛、逊克、爱辉、嘉阴等县。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沿岸,少数散居于桦川、依兰、富锦三县和佳木斯市。

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洛渝地区,少数聚居于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一带。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

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的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哈达”是藏族人最珍贵的礼物,那是一种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At8MjKkoyiyTS+x8jiTuDO4vcNZtyJT28D8dOhgh8mGxXRc4cAQl5Uo5GfPA4t5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