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前11世纪

世界大事记

希腊进入“荷马时代”。

西周的制度

周公制定了一整套的制度用来巩固宗法制,以确保周朝长治久安,后来倍受儒家推崇的礼乐制度就起源于这一时期。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乡遂制度则属于他们的衍生物,规定了“国”与“野”的区别。

礼乐制度

周礼是贵族的行为准则,每一阶层都有各自的标准,超越了自己所在阶层的标准就是“僭越”。礼分五种,即吉、凶、宾、嘉、军。

一、吉礼

吉礼是祭祀之礼,或者说,基本可以看作是处理天人关系的礼仪。这里的天,泛指一切自然和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从名字就可以明白,它是在祈求这种关系往好的方面发展,和对已有的良好关系表示感谢。吉礼的祭祀对象包括:天神、地祇、鬼神。

最主要的祭祀就是祭天和祭祖。周王自称天子,祭天就是天子的特权,其他人如果祭天就是僭越,就是想要谋反。最著名的祭天礼非“封禅”莫属了。古人尊崇泰山,在山顶筑坛祭天叫“封”,在山下的梁父这个地方祭地叫“禅”。这个礼只有立下丰功伟绩的圣贤君王才能施行,被认为是最重大的仪式。

孝道起源于祖先崇拜信仰,为了祭祀先人,古人就建起放置祖先牌位的宗庙,并定期去祭拜。商王的宗庙是五座,到周朝时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宗庙祭祀中,值得注意的是“尸”这个角色,他扮演被祭祀的人,一般由被祭者的孙子来充任。

二、凶礼

凶礼是哀吊之礼。碰上天灾人祸,则用凶礼。凶礼包括葬礼、札礼、荒礼、灾礼、恤礼等。最主要的是葬礼,因为它与宗法制关系最密切。在丧礼上,穿衣服是极讲究的问题。贵族平时穿帛,只有服丧期间穿麻布。随麻布质量和缝制办法不同,分为斩衰(最粗的生麻布,袖口不缝)、齐衰(熟麻,缉边)、大功(熟布)、小功(较细的熟布)、缌麻(更细的熟布)五等。

孔子崇周礼

西周初年,周公辅佐成王,制礼作乐。

约前995年

中国大事记

周昭王即位。

三、宾礼

宾礼指接待宾客的礼节,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诸侯见天子叫“朝”,天子访诸侯叫“巡”。

四、嘉礼

嘉礼是和谐人际关系的礼。正因为嘉礼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虽然规模看起来没有吉礼、凶礼的规模那么大,但是由于深入生活,影响却更加细致和周到。嘉礼包括饮食之礼、冠礼、婚礼、射礼、贺庆礼等。饮食之礼就是饮宴之礼,婚礼就是嫁娶之礼,贺礼就是庆贺之礼。射礼是一种社交礼,就是大家聚在一起练练射箭,有娱乐的功能。

人兽混合纹柄形玉器

此人兽混合纹柄形玉器属于西周中期作品

冠礼比较重要,相当于成人礼,即男子年满二十就要束发而冠,并取“字”便于他人称呼。古人有名也有字,如果直呼别人的名就是无礼,而自我介绍时自称“字”也是没有礼貌的荒唐行为。

五、军礼

打仗之前也要祭祀,要到祖庙里去汇报,表明自己出兵的正义性。然后祭祀战神、道路神、兵器神、旗鼓神。祭旗鼓是将牲口或敌人的血抹在上面,称为“衅”,如果逼迫对方出兵而挑起战端就是“挑衅”。 军礼包括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大封等礼仪。大师就是天子亲征之礼,大均就是统计户税之礼,大田就是田猎检阅之礼,大役就是建筑宫室之礼,大封则是开沟筑路之礼。

周朝时的战争中还有一些体现公平竞争和人道主义的礼,如“不鼓不成列”就是不进攻没有布好阵势的军队,“不重伤”就是不重复砍杀同一受伤的人,“不禽二毛”就是不俘虏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实际这些礼都是很迂腐的,春秋时遵循这些礼的宋襄公就吃了大败仗。

礼和乐是相匹配的,乐可以对人施以教化,也可以体现礼的意义。周朝音乐有雅俗之分,宫廷音乐为雅乐,民间音乐为俗乐。天子观看的宫廷乐舞叫作“八佾”,八个人组成的一排叫作“佾”,八佾就是六十四人跳的乐舞,诸侯的标准是四十八人,大夫是三十二人,超越这一标准就是僭越。

约前1100年——前800年

世界大事记

希腊出现铁器,氏族制度解体。

分封制与井田制

周公制定礼乐规定各等级的行为准则,同时大行分封,以拱卫王畿。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就是分封制,与其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的经济制度是井田制。

武王灭商之后就进行了分封,但大规模的分封是在成王时期,在周公的主持下进行的。分封对象包括宗室、功臣和先代贵族。鲁国为周公之子伯禽的封地,属于宗室诸侯;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姜子牙就是齐太公,这属于功臣诸侯;黄帝后代、夏帝后代以及商王后代则属于先代贵族,其中宋国是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地。根据封地大小,诸侯被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但死后的谥号一律称“公”。

成王封蔡仲

蔡叔反叛失败后被囚致死,他的儿子胡对王室表示臣服。

周天子以“受命于天”自居,号称“天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每一个等级必须服从上一个等级,并有义务纳贡、服役等。周天子位居金字塔顶端,不仅是所有姬姓宗族的大宗,而且通过“同姓不婚”、“娶于异姓”的联姻原则,又成为有甥舅关系的异姓宗族的共主。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

制度之争

历史上一直都把夏、商、西周划分为奴隶制社会,但也有一些观点认为西周时期中国已经是封建社会了,依据是西周时期已经将土地划分为领主耕种的公田和奴隶的份地私田,这是封建奴隶制经济;中西方封建社会都有领主经济,如果把封建社会的开始设定在战国,而忽略了西周时期的领主经济,这是不符合封建社会发展规律的。

约前980年

中国大事记

周昭王率大军攻打南方的楚国,获胜,得到很多战利品。

西周策简

这是出土于新疆额济纳河流域的西周策简,它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及其年份,可以从中了解到西周许多有重大意义的社会制度、文化等。

井田制与分封制关系密切。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起源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从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

乡遂制度

周天子的直辖区叫作“王畿”,王畿有“国”、“野”之分,两者之间以“郊”为分界线,即国野之交的意思。国以外郊以内分设“六乡”,这就是乡遂的“乡”。郊以外的野被划分为“六遂”,就是乡遂的“遂”。

周初的分封,常常有武装殖民的性质。周人跑到一块陌生的土地,建起城堡,架起武器,便宣布此地归自己所有。当地人起初当然不干,但打不过周人,只好臣服。“国”的本义是指天子居住的王城和诸侯国的都城。周人住在城里,称为国人,原住民住在野外,自然是野人。国人虽然不如希腊城邦的公民那样可以被选为执政官,但权力也是很大的。在很多中小国家,国人对国君不满意,就可以把他废掉。在西周末年就发生了一次国人暴动,贵为天子的周厉王被驱逐,是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出现了少有的“共和”时期。

“六乡”之民保留了很多氏族社会的痕迹,很多组织之间还保持着血统关系,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贵族阶层。“六遂”之民则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乡遂按照井田制都可以分得一部分耕地,其中“六乡”的国人还要负担兵役和劳役。

如果发生战争,当兵打仗的自然都是国人,野人只有搞搞后勤的资格。不是国人舍不得野人战死,而是因为把武器交给他们,委实不能放心。所以那时的战争,竟成了一项贵族运动。

这种致使“国”和“野”对立起来的乡遂制度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国家稳定发展的,当井田制瓦解的时候,这一系列建立在井田制度之上的制度都将崩溃。

约前11世纪中期

世界大事记

亚述因受外族入侵而分裂。

西周的社会经济

西周的社会经济在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巨大进步。特别是交通的发展促进和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增进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活跃的民间交易

周恭王时期,西周的民间交易频繁起来,加上法律的严格详尽,使得西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有了相当的基础,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在此背景下,西周的民事活动较以往更为活跃。在出土的五祀卫鼎铭文中,就记载了一个管理皮裘的官员,在恭王九年,用自己的马车及其附属器具交换矩伯的一块私地的立契过程。

古密须国

古密须国的遗址,在今甘肃灵台县治西五十华里之百里镇。密须国在商末时为周原西北部的一个强悍部族,后为周文王所灭。武王克商后,封同姓诸侯,建立密国,后又为周恭王所灭。今遗址处有一庞大的西周墓葬群,甘肃省最大的西周铜鼎就出土于此。

铭文中记载,周恭王九年正月,周王在周驹宫,后又到宗庙里。这时,眉敖的使者前来朝见,周王举行了盛大的接待仪式。矩伯被任命为接待使者的卿,为了接待仪式的需要,他要用自己的私田向裘卫换取一辆好车以及车旁的钩子、车前横木中有装饰的把手、虎皮罩子、长毛狸皮的车幔、彩画的车套、马鞭、大皮索、四套白色的缰绳、铜制的马嚼口等物品。裘卫为了交易的顺利进行,送给了矩伯的妻子十二丈帛。裘卫将要得到的是一块林地。当时,矩伯交易给裘卫的那块林地中林木的收益权已经被矩伯赐给小奴隶主颜氏了。为了获得此块土地的完全所有权,裘卫还必须和颜氏达成另一笔交易,以得到林木的收益权。裘卫为此又送给了颜氏两匹大马,给颜氏之妻一件青黑色的衣服,给颜氏的管家寿商一件貉皮袍子和罩巾,作为交换林木收益权的代价。契约达成后,矩伯给裘卫交付林地。裘卫给颜氏管家交换物后,就到现场去勘查林地,正式举行交接仪式,但矩伯和裘卫都没有参与仪式。接受林地的是裘卫的儿子宽,负责迎接和赠送礼物的是裘卫的家臣。交易完成后,裘卫铸鼎,在鼎上刻下“卫其万年永宝用”,以示自己对这块林地的永久所有权。

玉牛

此圆雕青玉牛为西周中期作品。玉牛抬头前视,四足直立,尾巴下垂。

约前977年

中国大事记

周昭王再次南征,渡河时船只散毁,昭王溺死于水中。

不难看出,西周关于民事活动的法律规定是非常全面的,特别是到西周中后期以后,随着严格意义上的宗法体制的松弛和演化,以私人所有权为中心的民事关系和相应的民事规则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西周时期,天下最为重要的两项社会资源——土地与臣民,理论上都属于周王所有,周王对土地的所有权不仅表现在对土地的买卖上,土地属于禁止流通物,他对土地的所有权主要体现在对土地的封赐上。但在西周中后期以后,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原有宗法制度和宗法观念逐渐松弛。原来那种由周王“授民以疆土”的分封方式,逐渐被放诸一旁,土地和人民的实际所有权已经逐渐转移到有实力的诸侯和领主手里,出现了完全由土地所有人控制,可以自由买卖、交换的“私田”。裘卫和矩伯的这次交易物,即是这样的“私田”。当然,这种“私田”的交易也不再是偷偷摸摸,而是在周王举行盛典时公开地进行,说明私田交易在西周中期已经较为普遍,只是在买卖的过程中要遵守规定的程序和得到官方的许可。随着这种土地私有进程的加快,整个社会的私有观念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时比较普遍的契约形式有“质剂”与“傅别”。“质剂”是使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周礼》上说“听买卖以质剂”。“傅别”是借贷关系的契约形式,《周礼》说“听称责以傅别”。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诗经·豳风·七月》

和五祀卫鼎一同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个卫盂,上面的铭文记载着周恭王三年,裘卫用价值贝一百朋的一件瑾璋、两件赤琥、两件麂麂和一件贲韨,换取矩伯的土地十三田;恭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土地对换了邦伯厉的四田土地。以田换田,这种土地单价的差异,可能与土地的肥瘠有关。

盠驹尊

盠驹尊是西周中期青铜器,出土于陕西眉县。

缝制新衣

在先秦时代,即使贵族妇女也参与劳作。

繁荣的保证

交易的活跃,源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西周的农业状况吧。

周王朝对农夫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农夫们都有自己的家室,但行动并不自由,因为周王朝设置了“乡”、“党”等行政单位,对农夫们进行层层管理。一般来说,五家就可以组成一个“比”,五个“比”组成一个“闾”,四个“闾”组成一个“族’,五个“族”组成一个“党”,五个“党”组成一个“州”,五个“州”就构成了一个“乡”。每一级行政单位都有一个头目管理,从最低的下士开始,级别愈来愈高,直到乡一级的行政机构,就由卿直接控制。

至于农夫们的生活怎样,看看《诗经》里的一首诗,或许能窥见一丝端倪:

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运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一月大风触物发声,二月凛冽。没有衣服,如何过完这一年?三月修理耜类工具,四月抬脚踩耒耜,辛勤去耕田。偕同我的妻子和孩子,送饭到那农田。田畯看到农民在田里劳动,非常高兴。

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运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夏历三月开始暖和,黄莺鸣叫。年轻的姑娘手持深筐,沿着那小路行走,在这儿寻找嫩桑叶。春天的昼长日落晚,可以采摘众多白蒿。女子内心悲伤,恐怕遇到国君之子,被公子胁迫一块回去。

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运行,八月收取萑苇。养蚕采取桑枝,取那斧子,去砍伐旁边过度长出的桑枝。七月伯劳鸣叫,八月开始把麻的纤维织成纱线,染成黑色、红色和黄色,我染的大红色很鲜明,可以为公子做裳。

终年劳作的场面

此画是南宋马和之根据《诗经》之《豳风》诗意而作。

四月植物抽穗开花,五月蝉鸣叫。八月收获庄稼,十月草木枯黄开始落叶。一月捕兽,取那狐狸,为公子做皮衣。二月会猎,继续围猎。我私人占有小兽,献大兽给国君。

五月斯螽发声,六月莎鸡发声。七月在田野里,八月在檐下,九月在房内,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把鼠穴都找到了堵塞,用烟熏的办法把老鼠赶出杀死。堵塞朝北的窗子,用泥涂抹门隙来御寒。可怜我的妻子和孩子,算是过年了,才能进入这个房屋居住。

六月吃郁李和野葡萄,七月蒸冬葵和豆叶。八月打枣,十月收获稻谷。以此做冬天酝酿,经春始成的酒,以此祈求长寿。七月吃瓜,八月截断葫芦,九月拾取麻籽。采苦菜,将臭椿当柴烧,养活我们农夫。

九月夯土“打谷场”使结实,十月将谷物放入粮仓,都是小米、稷,还有那早种晚熟的谷、晚种早熟的谷,禾麻豆麦。可叹我们农夫啊!把打下的谷物集中到粮仓里,还要到乡长家中修缮房屋。白天割茅草,晚上搓绳子。

二月凿冰发出冲冲声,三月放入冰窖。四月早朝,献羔羊祭韭菜。九月秋高气爽,十月天地肃清,两樽酒聚会宴飨,屠宰羔羊。登上国君接待外宾和国人的朝堂,举起那犀牛角做的酒器,祝贺他们长寿没有止境。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诗里描写的不是农夫,而是奴隶。因为周代的“农夫”可以使用贵族分给他们的一小块“份地”——“私田”,代价就是必须以在贵族的“公田”上从事劳动,即服劳役。

不管是农夫还是奴隶,反正西周王朝的农业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仅如此,畜牧业与渔猎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周人因为天天都要占卜、祭祀,所以使用的“牺牲”非常之多,有时一次就要杀掉五百多头牛,上千只羊。一次就用掉这么多牲畜,如果没有发达的畜牧业,怎么能一下子凑足这么多呢?

约前976年

中国大事记

周穆王即位,被后世称为“穆天子”。

除了祭祀,周王室几乎一年四季都要举行狩猎活动。春天打猎叫“春搜”,夏天打猎叫“夏苗”,秋天打猎叫“秋狝”,冬天打猎叫“冬狩”。每逢狩猎活动时,真是戎车飞驰,马嘶人喊,鹰飞狗蹿,石如雨,野兽应弦而毙……一派壮观场面!

遣叔吉父盨

这件遣叔吉父盨通高12.8厘米,长24厘米,宽16.8厘米,重4.41公斤。

此时,最大的改变当属养马,马不再被畜养在栅栏里,而是有了专门的牧场。西周时,马主要用于驾车,特别是驾战车,因此非常受国家的重视,甚至天子还会亲自参加“执驹”典礼。所谓“执驹”,就是春天母马发情,适于交配繁殖,这时便使小马驹离开其母,一则是为了不伤害怀孕的母马,二则可以将小马加以调教,以供驾车使用。

西周王朝设有专门养马的机构,负责人是“班马政”,职责是为国王选择良种马匹。其下还有管理马匹饲养的“趣马”、给马治病的“巫马”、掌管牧场的“牧师”、驯马的“廋人”等等。正由于王朝的重视,所以西周的养马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才培育出给周穆王巡行天下的“八骏”吧。

西周的建筑业也很进步,瓦已经出现,并开始在屋脊等处使用。到了西周晚期以后,房屋上面就大部分覆盖瓦了。1958年,在湖北的一处西周遗址发现了一组大型木构建筑遗址,在一处房子附近,还发现了木质的楼梯形残痕。可见,当时的周人已经住进木结构的楼房了。

日趋完美的青铜艺术

西周初年青铜工具的大量用于生产,使得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特别是武王时的青铜器,在造型、花纹等方面,几乎与商代晚期青铜器没有什么区别。但经过成王,特别是康王以后,周人开始突破传统,形成了周初的独特风尚。

在青铜器的纹饰方面,周人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商末以来的饕餮纹仍然在西周初期的各种纹饰中占有主要地位,但比商末更显得富于变化和生机。成王以后,盛行一种花纹简略的装饰,有的只在器物口沿以下或颈部装饰几道弦纹,有的器物装饰用夔龙、云雷或小鸟组成的带纹,显得十分简洁而明快。同时,还存有花纹复杂的装饰。这种装饰除主题花纹外,还饰以一两种其他纹饰,并衬以云雷纹地,整个器身显得花纹繁缛,几乎没有什么空白之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西周时花纹种类增多,出现了成条的长鸟纹,特别是康王时出现的大鸟纹,鸟首反顾,尾部上卷,一直延伸到冠部下垂,尾羽上还有孔雀尾巴一样的目形纹饰,十分形象生动。

约前1020年

世界大事记

扫罗成为以色列第一代国王。

周初常见的铜器种类,在食器方面主要是鼎、鬲、甗、簋等,酒器方面主要是觚、爵、角、盉、尊、壶、彝等,水器方面主要是盘、壶。虽然器物的类型和商朝十分相近,但是器形有了很大变化。

西周铜器与商末铜器的最大区别就是铭文字数的增多。商代铜器大概从武丁晚期才开始出现铭文,一般以五六字为多,最多也不过四五十字。但西周早期的铜器开始出现了长篇的铭文,内容也很丰富,除了记述为亲属或为自己铸器的事由以外,还有的记载了周初的重要祭祀、征伐和赏赐等重大政治活动。在文字结构上,首尾出锋,严谨秀隽,行款书法自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师旂鼎

师旂鼎圆浅腹,有两个直耳,三个柱足。

四通八达的交通

围绕着雄伟的都城,西周还有着通向各诸侯国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大道的修建,为周天子巡视天下诸侯和地方诸侯到周京朝觐提供便利,加强了周王朝与全国各地的联系。另外,各国诸侯要定期向周王朝贡纳服物,这些物资都源源不断地通过宽广的大路输往都城。最重要的是,这些道路有利于西周王朝的军事调动,如有某方诸侯叛乱或他敌入侵,就可迅速调兵遣将,派兵前往。

西周王朝对交通问题是很重视的,设立了专门的机构野庐氏来守护和管理,有时还派大臣检查道路的情况。在周人心目中,把保持道路的通畅作为巩固统治的一条重要经验。为了使后世子孙铭记这一点,他们甚至在庙堂祭祀祖先所唱的颂诗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周人的颂词中唱道:“高高岐山造化生,古公辟居善经营。割除杂草建宫室,祖先遗业文王承。慕义诸侯往来便,只因通岐大道平,子孙莫忘修路功。”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诗经·周颂·天作》

据考证,西周的西都镐京和东都洛邑之间有一条大道相连。这条大道西起陕西丰镐地区,经过郑国(现陕西华县)到达东都洛邑。从丰镐向西,可以一直到达在今天宝鸡、凤翔一带,然后从大散关向南可直通巴蜀。从丰镐向东,有直达齐国(现山东临淄以北)的大道。从丰镐向南,可直达江汉地区,是南北用兵的重要军事要道。从丰镐向北,能一直到达燕国(今北京一带)。

这一条条从周王都伸向全国四面八方的大道,平坦、笔直、宽阔。大路两旁,种着参天的大树,每隔一段路程,就会看见专供食宿用的亭、舍等设施,便利行旅的往来。

刖刑奴隶守门鬲及其局部

约前976年——前922年

中国大事记

淮夷侵伐内地,穆王命令成周师氏进行征伐。

渐趋完善的律法

西周的律法秉承了《禹刑》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且越来越系统化了。周穆王集夏、商、周三朝,制定了《吕刑》,完备了“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锁;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窄;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的措施。

《吕刑》这部法典十分繁琐,据说墨刑有一千条,劓刑有一千条,剕刑有五百条,宫刑有三百条,大辟有二百条。墨刑是在人的额头上刺字;劓刑是把人的鼻子割下来;剕刑是把人的脚砍掉;宫刑就是毁掉男子的生殖器,女性则幽闭深宫;大辟则是把人的头颅砍下。除了这五刑,周代还有“五罚”、“五过”等各种名目的刑罚。想要逃避刑罚,就要缴纳一定数量的金(古代的金即铜)或丝。

1975年,陕西省岐山县发现了一处青铜器窖藏,其中的一件“训匜”上,铸有长达157字的铭文,其内容就涉及了周代的刑罚,大意是这样的:

某年的三月底,周天子的重臣伯扬父处理了这样一个案子:一个名叫牧牛的小官,违背了忠于上司的誓言,诬告他的上司训。对此,伯扬父进行了严肃的判决,处理的结果是:一、责成牧牛必须履行前誓,并要他立即去啬地归还训的五名奴隶;

二、牧牛的诬告行为已构成犯罪,应予惩处。伯扬父向牧牛宣布判决词说:“查牧牛违誓诬主,按律应处以千鞭之笞,脸上刺字并蒙黑布羞辱之重刑。念其初犯,姑且从轻惩处,可减刑为鞭打一千,黥面、免职。依据赎刑的有关条款,可按罚金(铜)三百锾、鞭打五百之最轻处罚执行。此判决下达后,犯罪人应立誓不再上诉纠缠。如不知悔改,继续伤害训,定严惩不贷!”

约前1006年——前965年

世界大事记

大卫在位为以色列王国的君主。

牧牛听罢判决,连忙发誓表示悔悟,当场签字画押认罪。

训虽然受了诬陷之害,但案子查清,并得到金(铜)作为赔偿损失费。他铸造了一件铜器留作纪念,并将此案的经过铸在了铜器上。

由此我们得知,伯扬父对这场官司的判决,是依照一定的刑典处理的,处罚也是与牧牛的身份和地位的有关规定相适应的。就连这场官司的判决词,也有一定的格式。此外,从诉讼程序方面来说,也是比较完备的。最后还有结案书,具备了相当完整的法律手续。 sigY6OTGVIUxmTIzIHpWK/aAnm6xBZKR6jyeiFMV/MDTYUN3c7WkDCV51d+sGX4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