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普及中国历史,传承优秀文化
——学习季羡林先生为《中国通史》题辞感言

2009年初,我受李克先生之托,到301医院请季羡林先生为即将出版的八卷本《中国通史》题辞,98岁高龄的季老欣然命笔:“普及中国史,提倡大国学。”这应该是季老百年生命历程中为出版物的最后题辞,也是他始终关注历史文化知识普及、晚年再三强调的重要学术主张。季老认为:我们的“国学”应该是长期以来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涵盖广博、内容丰富的文化学术,而绝非乾嘉时期学者心目中以“汉学”、“宋学”为中心的“儒学”的代名词。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所要振兴的“国学”,绝非昔日“尊孔读经”的代名词或翻版,而是还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貌,真正继承和发扬由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传统学术文化。因此,在八卷本《中国通史》正式出版之后,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刊登在《光明日报》上,提出:“季老再次重申应提倡‘大国学’,值得引起出版、学术、教育界的关注。”

听八卷本《中国通史》的策划者李克先生介绍,是书出版发行近三年来,多次重印,累计销售了20万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在书籍品种快速增长而总印数几乎停滞不前的情况下,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李克和他的团队并不满足于此,又邀请一些著名的历史学家对此书提出审改意见,认真地进行修订,使其精益求精,日臻完善。这又是十分可贵的。

最近,《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中华大地是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的共同家园,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共生共存共发展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辉煌灿烂的多元一体文化,是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大国学”的基石。所以季老强调:

“‘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歧义很大。按我的观点,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就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今天,我们要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就应该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跳出狭隘的“儒家”“国学”的旧框架,以海涵神州的宽广胸怀,用放眼世界的远大眼光,努力探寻文化传承的规律。

要全面、正确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必须普及准确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而传播、普及文化知识的任务,主要靠学校、家庭和大众传媒来承担,其中历史文化精品读物担负重任,不可或缺。因此,注重史料的真实、严谨,注重新资料的开掘运用,注重立足现实、温故知新,注重文字通畅、图文并茂,达到学术性、可读性、现实性的统一,就成为这套《中国通史》努力追求的目标。效果如何,有待广大读者来评判,而努力本身,则是值得我们肯定和鼓励的。

2011年12月4日于北京

*本文作者系中华书局编审,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VS3GSZR9tZ2KgfUqBtW/WJTZ7Pg0qoo+lQ+h4qp82JLMmhrUo4wvvv6PbERCFgy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