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前13世纪下半叶

世界大事记

西亚地区的亚述帝国灭米担尼,并进攻强大的赫梯。

十世周王

从周成王即位开始,西周王朝共传十世十一王,在这近三百年间,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在这期间,既有穆天子西征的传奇,也有孝王自立引发的争议;既有因不得民心引发“国人”暴动而导致的厉王被逐,也有回光返照般的“宣王中兴”。

成康之治

在姬诵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旦将政权交还了姬诵,并继续辅佐他,进一步巩固西周政权。随后,姬诵在周公治理的基础上,完善了畿服制、外服制、国野制、礼乐制等,使得社会繁荣,经济发达。姬诵因此被后人尊称为“成王”。

成王守信

周公旦摄政的时候,周成王姬诵除了学习,就是和弟弟姬虞(又称叔虞)一起玩耍。

一日,兄弟俩在宫中的一棵梧桐树下玩,秋风吹来,梧桐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成王一时兴起,便从地上捡起一片梧桐叶,用小刀切成一个“圭”的形状,随手将它送给了弟弟,以玩笑的语气对他说:“我要封给你一块土地,这个就是信物。”

姬虞很高兴,拿着这片梧桐树叶做成的“圭”给周公旦看。周公旦听了姬虞的诉说,立刻换上礼服,到宫中去向成王道贺,而成王却一头雾水,不知所以。

周公旦说:“臣刚刚听说,您册封了虞。这是大事啊,我怎能不赶来道贺呢?”

“哦……”成王恍然,忍不住哈哈大笑道:“那只不过是我和虞闹着玩的!”

不料,周公旦立即收起笑容,正色道:“无论是谁,说话都要以‘信’为重;身为天子,说话更是不能随随便便!倘使天子也罔顾信义,又如何让百姓信服呢?”

这番话让成王羞愧难当,立即正式昭告,将弟弟姬虞册封在了唐地。

桐叶封虞

这幅古版画描绘的故事就是周公告诫成王“君子无戏言”,成王便真的将唐地分封给了姬虞。

约前1075年——前1046年

中国大事记

姬昌以虞、芮两小国之民来诉讼作为“受命”这年,正式称“王”,即周文王。

晋祠圣母殿侍女

这是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圣母殿中的彩塑侍女像。

姬虞与成王姬诵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他们的母亲就是邑姜。据说当初邑姜怀孕的时候,梦见天帝对自己说,我给你的儿子命名为虞,将来在唐地兴国立业,那里是参宿的分野,他将在那里蕃育自己的子孙。及至胎儿出生,手上果然有一个虞字,因而就命名为虞。

神奇的出生当然是传说,但成王赐圭封唐地并不是子虚乌有。成王八年,周公旦刚计划把首都从镐京迁到成周,准备出兵东征淮夷各部落时,地处黄河东部地区的唐国发生叛乱,威胁着周朝在河东地区的统治。于是,周公旦率兵讨平唐国叛乱,迁其民于杜(今陕西西安东南),并徙周王室子孙于唐地。两年后,还是少年的姬虞即被周成王分封到唐做了诸侯。有学者考证说,剪桐封弟当为剪唐封弟,因为古代唐桐同音,周公剪灭古唐国,成王才把自己的弟弟封于唐。

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周成王在盛大的册封典礼上,曾封赠姬虞许多名贵的器物,“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正,疆以戎索”。

所谓“启以夏正,疆以戎索”,就是用夏政去教导夏民,以戎法治理戎人。这是周天子给姬虞规定的施政方针。由于唐国地处夏人的故地,四周遍布戎狄部落,又由于唐地的叛乱刚刚平定,局势动荡不安,当然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夏戎之政治夏戎之地,以夏戎之法理夏戎之民。其具体内容就是维护夏代以来传统的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暂不实行周公所制定的那一套新的礼乐制度和井田制度。

姬虞受封后,执行了上述既定方针,一年之后即见成效,农业、牧业都得到发展,政绩斐然可观。于是“感召”上天,出现了禾稻“异亩同颖”的祥瑞,即稻谷丰收,长出特别高大丰硕的植株“嘉禾”,姬虞因此受到周成王的嘉奖和周公的赋诗歌颂。

晋侯苏钟

叔虞(即姬虞)的封地“唐”到底在哪里?为此史学界做了大量研究,但一直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其中有两种观点支持的人较多。一种观点是汉代史学家班固提出来的,认为“唐”是在今天太原附近。另一种观点是清代大儒顾炎武提出来的,认为应该在山西省的南部。

约前1269年

世界大事记

埃及与赫梯缔结和约。

周公作《无逸》

据说,在周公摄行国政的时候,一次成王得了很重的病,周公旦十分着急,向上天为成王祈祷,表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成王的健康。一番虔诚祈祷后,周公得到了吉祥的卦辞,便把自己的祷词悄悄收了起来。

成王继位后,身边总有人说周公旦的坏话,渐渐引起了成王对周公旦的怀疑。周公旦不愿辩解,偷偷离开了王都。一个偶然的机会,成王看到了周公旦在自己生病时向上苍祈祷的祷词,这才明白周公旦的赤诚之心,为自己误听谗言十分懊悔。成王急忙派人把周公旦请了回来,当面认罪,比以前更加尊重这位叔父。

周公旦为了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特作《无逸》,希望成王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时时警戒自己不要放纵。

周公在《无逸》中这样说道:

“啊!做官的人不要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太舒服了!首先要知道农业生产的艰辛再追求舒适的生活,那么就会知道人民的痛苦。看那些民众,他们的父母很艰辛地干农活,而儿子们却不知道农业生产的艰辛,于是过着舒适的生活并变得俗野。时间长了,于是就看不起父母,并说:‘老年人没有一点见识!’

“我听说,从前在殷王中宗时,他庄重谨慎,用天命衡量自己,很小心地管理民众,不敢有所怠慢和安乐。所以中宗的在位年数有七十五年。高宗时,他长时间在外和民众一起劳动,于是和民众生活在一起。等到他执掌国家,要为帝王行丧礼,他三年不谈论政事。他只是不去谈论,但一说起来就非常好。不敢怠慢和过舒适生活,国家安定和睦。

励精图治

这幅画是依据《诗经》中的《周颂·清庙之什·天作》而画的。

约前1075年——前1046年

中国大事记

周文王攻伐犬戎、密国等 ,取得大胜,连续向东攻伐,直至距离殷都只有二百余里。

从民众到大臣,没有怨恨他的时候。所以高宗在位的年数有五十年。在祖甲时,他认为做帝王是对他哥哥不义的行为,长期以平民身份生活。等到他执掌国家时,知道了民众的悲苦,能够保护民众,对他们施加恩惠,不敢看不起、漠视死了妻子的男人和死了丈夫的女人。所以祖甲在位的年数有三十三年。从这以后的帝王都生下来就有舒适的生活条件。一生下来就过得很舒服,就不知道农业生产的艰辛,不关心民众的悲苦,只会活得过度舒适和放纵。从这以后,也就没有能够在位长久的国君了,有的在位十年,有的七八年,有的五六年,有的三四年。

“啊!看来也只有周朝的太王、王季能够使自己谦虚谨慎了。文王穿粗劣的衣服从事平整道路和农业生产。善良仁慈恭敬,爱护民众,施加恩惠,好好地对待丧妻与丧夫的人。从早上到太阳偏西,没有时间吃饭,这样使民众过得和睦开心。文王不敢用各个国家的赋税来游玩打猎。他受命做诸侯时已经是中年,在位年数有五十年。

《周礼》书影

周公作周礼,《周礼》是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之一。

“从今以后,成王你继承君位,不要用民众的赋税过度观赏、过度舒适、过度游玩、过度打猎。不要很随便地说:‘今天就让我玩玩吧。’这不是教训民众,顺从上天的做法,民众于是会有过错。不要像纣王那样放纵安乐,喝酒没有节制啊!

“我听说,古人还互相告诫,互相保护、施加恩惠、互相教诲,民众没有互相欺骗的。不是这样的话,民众虽顺从,改变先王的政治法度,从小法到大法,民众于是心中怨恨,嘴里诅咒。

王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乘黄朱。宾称奉圭兼币,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皆再拜稽首。王义嗣德,答拜。……群公既皆听命,相揖,趋出。王释冕,反,丧服。

——《尚书·康王之诰》

约前1250年

世界大事记

讲希腊语的多利亚人南下侵入希腊全境,迈锡尼文明结束。

“从殷王中宗到高宗到祖甲再到我们的周文王,这四个人十分明智。有人告诉他们说:‘民众怨恨你骂你。’那么他们就更加敬重道德;有人告诉他们有过错后,他们说:‘我的过错的确是这样啊。’不敢有怨气。如果不听,人们会互相欺骗,说:‘民众怨恨你骂你’,你就会相信,那么到那时,你不时常思考法度,气量不宽广,胡乱定罪,杀害无辜的人,怨恨会会合,于是聚集到你的身上。

“啊!成王,你继承君位要以这个为借鉴啊。”

三年后,周公旦病重离世,临死前说道:“我死之后一定要葬在成周,让大家都知道,我是永远都臣服于成王的。”成王很是悲伤,将周公旦葬在了文王的墓地旁,说道:“我不敢以周公为臣。”

《康王之诰》

成王亲政后,对周公旦的教诲一直不敢忘记,远离骄奢淫逸,小心谨慎地治理国家。加上周王朝经过了周公旦的多年经营,被分封的各国诸侯也已成为周王朝的“藩屏”,因此成王时天下很是安定。不但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也和周王朝保持着友好的往来。

成王在位三年多便得病死了,儿子姬钊继位,史称康王。康王继位后,因为要先给父亲守孝,所以把政事都交给了大臣。在移交政事前,他还对臣子们进行了一番训话,这就是有名的《康王之诰》:

召公奭

召公任太保,与周公一起辅佐周成王,支持周公摄政和平定叛乱。

王走出祖庙,来到应门内。太保召公率领西方的诸侯进入应门左侧,毕公率领东方的诸侯进入应门的右侧,他们都穿着绣有花纹的礼服和朱黄色的蔽膝。赞礼的官员传呼进献命圭和贡物,诸侯走上前,说:“王室的护卫向王奉献土产。”诸侯都再拜叩头。王依礼辞谢,然后升位答拜。

太保召公和芮伯同走向前来,互相作揖后,又一同向康王再拜叩头。他们说:“恭敬地禀告天子,伟大的天帝更改了大国殷的命运,我们周国的文王、武王大受福祥,能够安定西方。新逝世的成王,赏罚完全合宜,能够成就文、武的功业,因此把幸福普遍地留给我们后人。现在王要敬慎啊!要加强王朝的六军,不要败坏我们高祖的大命!”

康王说道:“侯、甸、男、卫的各位诸侯!现在我姬钊答复你们的教导。先君文王、武王很公平,仁厚而不滥施刑罚,致力实行忠信,因而光辉普照天下。还有像熊罴一样的勇武的将士,忠贞不渝的大臣,安定治理我们的国家,因此,才被上帝加以任命。上天顺从先王的治理之道,把天下交给先王。先王于是命令分封诸侯,树立蕃卫,眷顾我们后代子孙。现在,我的几位伯父希望你们互相爱护顾念,继续如你们的祖先臣服于先王。虽然你们身在朝廷之外,你们的心不可不在王室,要辅助我得到吉祥,不要把羞辱留给我!”

众位大臣都听完了命令,互相作揖,快步走出。康王脱去吉服,返回居丧的侧室,穿上丧服,继续为父亲服丧。

约前1046年

中国大事记

周武五在牧野誓师,一举灭亡商朝。

三年后,康王开始亲自打理政务。他生活比较节俭,处理政事也很专心。据说当时晋侯修了个漂亮高大的宫殿,结果受到了康王严厉的斥责。据《史记》记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后世因此也把西周的这一段繁荣时期称为“成康之治”。

讨伐鬼方

周康王在位的第二十五年,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鬼方再次强大起来,时常南下侵扰。周初,武王灭商后曾将鬼方部落放逐至泾、洛(今陕西泾河、洛河)以北,令其按时入贡。后来周公旦忙于平定三叔和武庚的叛乱,一度放松了对西北方的控制,鬼方部落乘机发展起来,经常对西周的西北边境进行侵扰,威胁周都镐京。经过二十余年的经营,周朝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为了消除边患,周康王下令进攻鬼方,消灭这个多年的隐患。

成康之治

周康王即位以后,和父亲成王一样勤于治国

经过两次大规模作战,周军斩杀鬼方部落四千多人,俘获了大批战俘,还缴获了很多车马和大量牛羊。鬼方的残余势力向西逃窜,周王朝的西北边境得以安宁。

康王时期的繁盛,从出土的大盂鼎上可见一斑。大盂鼎高101厘米,口径约77厘米,圆形,立耳,深腹,三柱足,颈及足上部饰兽面纹,是康王时贵族盂所作的祭器。造型雄浑,工艺精湛,内壁铸有铭文十九行,共291个字。

这件青铜礼器据说在清代道光初年于陕西岐山礼村出土,铭文记述了康王命盂管理兵戎,并赐给香酒、命服、车马及一千七百余名奴隶的事。大盂鼎出土之初,为岐山豪绅宋金鉴所有。后因其家道中落,此鼎被后人以七百两银子转让到西安。后来,又曾一度为左宗棠所有,数年后为答谢潘祖荫的厚恩,左宗棠以此鼎相赠。此后,大盂鼎便成为潘家的传世之宝,供于苏州潘家大堂。1952年,潘氏后人将其献给国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盂鼎的铭文记述道:九月,王在宗周册命盂。王这样说:“伟大英明的文王承受了上天佑助的重大使命。到了武王,继承文王建立了周国。排除了那个奸恶,普遍地保有了四方土地,长久地治理着百姓。办事的人在举行饮酒礼的仪式上,没人敢喝醉,在举行柴、烝一类的祭祀上也不敢醉酒。所以天帝以慈爱之心给以庇护,大力保佑先王,广有天下。我听说殷朝丧失了上天所赐予的大命,是因为殷朝从远方诸侯到朝廷内的大小官员,都经常酗酒,所以丧失了天下。你年幼时就继承了先辈的显要职位,我曾让你就读于我的贵胄学堂,你不能背离我,而要辅佐我。现在我要效法文王的政令和德行,犹如文王一样任命两三个执政大臣来任命你,你要恭敬地协调纲纪,勤勉地早晚入谏,进行祭祀,奔走于王事,敬畏上天的威严。”王说:“盂,一定要效法你的先祖南公。”王说:“盂,你要辅助我主管军队,勤勉而及时地处理赏罚狱讼案件,从早到晚都应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赏赐给你一卣香酒、头巾、蔽膝、木底鞋、车、马;赐给你先祖南公的旗帜,用以巡狩,赐给你邦国的官员四名,人众自驭手至庶人六百五十九人,赐给你异族的王臣十三名,夷众一千零五十人,要尽量让这些人在他们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劳动。”王说:“盂,你要恭谨地对待你的职事,不得违抗我的命令。”盂颂扬王的美德,制作了纪念先祖南公的宝鼎。

约前1250年

世界大事记

希伯来人开始在巴勒斯坦定居,征服迦南人后形成部落联盟。北方称以色列,南方和犹太。

大盂鼎的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由此可见,成康时期的西周王朝不但富庶,青铜铸造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周康王与《关雎》

西汉毛亨为《诗经》作的注中,曾说《关雎》并不是一首描写男子向心仪的女性求爱的诗歌,它的作者是周康王的夫人,而这首诗所宣扬的,是后妃之德。原来有一天,周康王没有早朝,周康王的夫人认为是当日侍寝的妃子之错,于是便作了这首诗,希望为周康王寻觅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

大盂鼎

大盂鼎的铸造者是西周康王时的大臣盂,所以得名大盂鼎。

约前1046年

中国大事记

周武五灭商建立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周室始衰

到了昭王、穆王以后,周室便开始衰弱了。周昭王向南用兵,征伐徐楚,穆王时期,又出征犬戎,连年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给周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经济上渐渐难以支持。到了周恭王时,为了表示赏罚分明,他不得不将都城附近的土地陆续分封给诸侯和大夫,自己直接支配的地域越来越小,收入也越来越少,周王朝开始衰落下去。

昭王南征

康王死后,儿子姬瑕继位,史称周昭王。这位周王自幼生长在王宫中,哪里知道创业守成都非易事,他只见到父王在宫中一坐,就有文臣武将去听命办事;外邦诸侯年年纳贡,岁岁来朝,似乎并不费什么力,就觉得这天子当起来也很容易。于是,自幼养尊处优的昭王只喜欢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只要有人献上这些玩物,便给予高官厚禄。

对于周王的搜刮,一些部落渐渐流露出不满。周昭王本就看不起蛮荒地带的小部落,因此连年用兵,获得了不少财富和奴隶。

周昭王十六年,昭王率军对东夷各国(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进行军事威慑。东夷对周王朝时服时叛,当年经周公、成王东征,周王朝的势力东扩了不少,但淮夷、徐夷仍倔强不服。这年,以楚国为首的方国部落进犯周朝疆土,昭王在成周集结大军,南征楚荆。为了稳定后方,先向东夷进兵。夷国见众寡悬殊,纷纷归顺。至昭王伐楚时,东夷、南夷有二十六个邦国前来臣服朝见,加强了周王朝对东夷诸国的控制,同时也孤立了楚国。

南方楚国的国王,在周成王时曾被封为子爵,但实际上,周王朝是很看不起楚国人的。据说有一次,成王与各国诸侯会盟,各国都要为祭祀做准备,供应一些必用品和特产。楚国为会盟准备的,不过是滤酒用的香草,以及祭祀山川时用的木杆。周成王很是不屑,因此取消了楚国正式参加会盟的资格。

也许是这件事刺激了楚国国君,在随后的日子里,楚国大力发展生产,开辟了许多蛮荒之地,国力一天天增大。周王朝却依然对楚国保持蔑视的态度。

看到这个蛮夷之国也练兵图强,还不断扩充领地,周昭王决定要给它些颜色看看。昭王十六年,周王朝的伐楚大军渡过了汉水,不但重创了楚国军队,还捕获到一头大野牛,被看作是非常吉祥的事。

三年后,昭王可能又想要一头大野牛了,决定再次南征。他亲自披挂上阵,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前去伐楚。楚国人无缘无故遭到周王朝的蔑视和征伐,人人气愤。

在周昭王要南渡汉水的时候,不但河边一只船也没有,就连附近的村庄里也没有船。昭王断定是山野村民故意跟周军作对,就把他们抓来,命令他们在三天之内,造出三十条船来,交付周军使用。

第三天中午,村民不但送了一条大船给昭王,还送来三十多条新船。昭王很是得意,下令渡河。不料船刚划到河中心,竟都漏起水来,船上的一片片木板纷纷脱落,昭王和他的军队连同车马财物,都掉进了湍急的流水中。

牛尊

此牛尊造型很奇特,尊背上的盖子上立有一虎作为盖子的把手

约前1200年

世界大事记

法老塞特那赫特建立埃及第二十王朝。

原来,当地的百姓早就恨透了昭王的无端征伐,因此用树胶把一块块木板粘合到一起做成船,船行到水中间,粘船的胶便被水溶化,船自然就散架了。就这样,坐在船上的周昭王掉进水里,淹死了。他带去的大队人马也被楚人打得七零八落。

周王朝对这次伐楚的惨败讳莫如深,对昭王的惨死更是不愿提及,因此史书里关于这次军事行动的记载只有七个字:“昭王南巡狩不返”。忌讳莫深的周人不但把南征说成巡狩,还煞有介事地说是因为楚国派来了一个使者,声称楚王得到了一只珍贵的白雉,有心到镐京朝见贡献,但因路途遥远,白雉又极难饲养,他怕白雉万一死在途中,自己因此犯下欺君之罪,所以请天子屈驾前往,昭王因此才决定南巡的。

昭王逢白雉

世间一直流传周昭王由于贪图南方的珍禽异兽白雉才征讨楚国,因此有昭王逢白雉的故事。

穆王制刑

昭王死后,他的儿子姬满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周穆王。

因为昭王南征的失败,一些少数民族部落纷纷拒绝再向周王朝纳贡。在西方,刚刚强大起来的犬戎部落便是其中之一。就这样,周穆王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以犬戎不按时供应贡品为由,对他们进行了征伐。

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

——《史记·周本纪》

约前1045年

中国大事记

箕子从朝鲜回到了周都城,向周武王讲述了《洪范》治国大法。

这一次西征取得了胜利,得到了犬戎进贡的四只白狼和四只白鹿,还得到了一把锋利的宝刀。据说这把刀割玉如同切泥团一样容易。为了加强对犬戎的控制,周穆王把犬戎部落的五个王都抓回做了俘虏,还把他们的一部分人迁到了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居住。周穆王东攻徐戎胜利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巩固了周王朝在东南的统治。

消除了诸侯的反叛,穆王开始对内部进行训导。他亲自制定了墨、劓、膑、宫、大辟五刑,其细则竟达三千条之多,像额上刺字、割鼻、砍脚等等,都十分普遍。

应该说,周穆王做君王是很有“忧患”意识的,他在任命官员时,常说自己的心情为“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也就是他内心的忧虑危惧就像踩着虎尾和走在春天的冰上。对于朝廷官员,周穆王对他们都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这是对臣子自身的要求,即自身能正,人民不敢不正;民心没有标准,只考虑你的标准。其次,周穆王提醒大臣们,做官应该注意五种弊端:“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也就是说,做官有五种弊端需要注意:畏权势,报恩怨,谄媚内亲,索取贿赂,受人请求。有这五种弊端的官员,其罪与罪犯相同。最后一点则是周穆王对自己说的:选材要慎重。不要任用巧言令色、阿谀不端的人,要任用贤良正士。如果不是任‘才’为亲,而是任‘财’为亲,就会败坏国家。

《穆天子传》书影

《穆天子传》主要内容是记录周穆王西巡的史事。

穆王西行

国内形势稳定了,周穆王也开始完成他周游天下的梦想。据说他乘坐着由八匹骏马拉着的车子,日行千里。于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穆王西行”的故事便从此流传开了。

周穆王叫造父替他驾着高大的马车,带了大批随从,就这样浩浩荡荡出发了。他从北方转到西方,见到了水神河伯;他游览黄帝的宫殿;在赤乌族接受了赤乌人奉献的美女;在黑水封赏了殷勤接待他的长臂国人等。最后,到了大地的西极——昆仑山,见到了思慕已久的西王母。

西王母在瑶池设下筵宴,盛情款待周穆王。周穆王将白色的圭、黑色的璧,还有一些彩色的丝带当作礼物献给西王母。西王母心中高兴,在酒席筵前,唱了一支不用乐器伴奏的歌,歌道:“白云高高悬在天上,山陵的面影自然显现出来。你我相去,道里悠远,更阻隔着重重的河山。愿你身体健康,长生不死,将来还有再来的一天。”

周穆王十分高兴,也唱歌附答道:“我回到东方的国土,定把诸夏好好地治理。等到万民都平均了,我又可以再来见你。要不了三年的时光,又将回到你的郊野。”

周穆王八骏图

相传周穆王常常驾着他的八匹骏马巡游天下,这八匹骏马都有神奇之处。

约前1200年

世界大事记

雅利安人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

周穆王驾着车子,登上崦嵫山的山顶,叫人在山上树立了一块大石碑,石碑上刻写了他见西王母的事迹,题额上还刻了几个大字,叫作“西王母之山”。石碑的两旁又种了几棵槐树,穆王也亲自执锸壅上种了一棵,作为和西王母友谊的纪念。临到分别之际,西王母忧伤地赋了一首诗,以表示她对周穆王的惜别之情和期望之意。诗云:“自从我来到西方,就住在西方的旷野;老虎豹子和我同群,乌鸦喜鹊与我共处。我守着这一方土地而不迁移,因为我是华夏古帝的女儿;只可怜我的那些善良的人民呀,他们又将和你分别,不能跟着你去。乐师吹奏起笙簧,心魂在音乐翱翔;万民的君主呀,只有你是上天的瞩望。”

与西王母相约要再次相聚后,周穆王才恋恋不舍地返回。

至于周穆王为什么选择去西方游玩,据说是有一年,从西方的一个很远的国度,来了一个很会变戏法的人,人称“化人”。这化人本事很高,他跳进火里却不伤毛发,还能跃上高空站立云端,能将一座城市从东方搬到西方,会轻松自如地穿墙进壁等等。穆王简直将他看作是天神下凡,对他是言听计从。

周穆王八骏

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的八匹骏马是“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赤骥火红色;盗骊纯黑色;白义纯白色;逾轮青紫色;山子灰白色;渠黄鹅黄色;骅骝黑鬃黑尾而身红;绿耳青黄色。《拾遗记·周穆王》中说:“王驭八龙之骏:一个叫绝地,足不践土,脚不落地,可以腾空而飞;一个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飞鸟还快;一个叫奔菁,夜行万里;一个叫超影,可以追着太阳飞奔;一个叫逾辉,马毛的色彩灿烂无比,光芒四射;一个叫超光,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像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徐悲鸿的《八骏全图》即出于此。

约前11世纪中期

中国大事记

西周开始第一次分封诸侯。

一天,化人邀请穆王到他的家乡去玩,穆王便拉着他的衣袖,腾空而起,一直飞到了化人居住的地方。这一下,穆王真是大开眼界了。这里的宫殿金碧辉煌,庄严灿烂,到处镶嵌着珍珠和美玉。穆王在这里所受的款待,无论是眼睛里看的、耳中听的,嘴里尝的,绝非人间所有。后来,化人又请穆王另到一处,只见各种各样美丽的光影和绚丽夺目的色彩,把眼睛都炫耀花了;又听见各种各样悦耳动听的音乐,把心里都震荡得迷乱陶醉了。穆王被所见所闻弄得心神不定,便不敢久留,请求化人带他回去。化人用手将穆王轻轻一推,穆王便从半空中坠落下来,猛地醒了,发觉自己还好端端地坐在宫殿里,左右一切如故。穆王心中奇怪,便问左右的人:“刚才我到哪里去了?”左右的人回说:“并没到哪里去,只不过睡了一觉。”这时,旁边坐着的化人开口道:“我和王只是去神游了一番,根本无需身体动弹哪!”这一下,穆王尝到了神游的甜头,不由游兴大发,心想神游都如此有趣,那真正的游玩更不知有趣多少倍呢!于是,穆王一心想驾着他那八匹骏马拉的车子,真正去西方走一遭。

无论如何,周穆王遨游天下,眼界开阔,心胸舒畅,再加上各国进贡给他的宝物,使得他活了一百零五岁才寿终正寝。

遹簋

此遹簋属于西周中期的作品,高17.5厘米,口径19厘米,其年代大约是西周穆王年间。器身有简素的水平直条纹。

约前1198年——前1166年

世界大事记

拉美西斯三世在位,埃及第二十王朝哀落。

造父学御

那位给周穆王驾车的造父,相传是伯益的九世孙。

周穆王见到西王母后,乐而忘归。这时,徐国(今江苏宿迁东南)徐偃王趁机造反,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赵城西南)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为赵国始祖。据说,造父一开始向泰豆氏学习驾车,对老师十分谦恭有礼貌。可一晃三年过去了,泰豆氏却什么技术也没教给他,造父仍然恭敬地对待老师,丝毫不怠。

这时,泰豆氏才对造父说:“擅长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编织簸箕;擅长冶金炼铁的能人,一定要先学会缝制皮袄。你要学驾车的技术,首先要跟我学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这样快了,你才可以手执六根缰绳,驾驭六匹马拉的大车。”造父赶紧说:“我保证一切按老师的教导去做。”

于是,泰豆氏在地上竖起了一根根的木桩,铺成了一条窄窄的仅可立足的道路,然后踩在这些木桩上,来回疾走,快步如飞。造父照着老师的示范刻苦练习,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和要领。泰豆氏不禁赞叹道:“你是多么机敏灵活啊,竟能这样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学习驾车的人都应当像你这样。从前你走路是得力于脚,同时受着心的支配;现在你要用这个原理去驾车,为了使六匹马走得整齐划一,就必须掌握好缰绳和嚼口,使马走得缓急适度,互相配合,恰到好处。你只有在内心真正领会和掌握了这个原理,同时通过调试适应了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驾车时进退合乎标准,转弯合乎规矩,即使跑很远的路也尚有余力。真正掌握了驾车技术的人,应当是双手熟练地握紧缰绳,全靠心的指挥,上路后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赶;内心悠闲放松,身体端正坐直,缰绳不乱,马蹄落地不差分毫,进退旋转样样合于节拍,如果驾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车道的宽窄只要能容下车轮和马蹄也就够了,无论道路险峻与平坦,对驾车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些,就是我的全部驾车技术,你可要好好地记住它!”

泰豆氏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方法,终于让造父成为西周驾车最好的人。他强调苦练基本功的极端重要性,也为后世人所称道。

史墙盘——昭王与穆王的见证

关于昭王和穆王的这一段历史,1976年冬天在陕西扶风县出土的青铜器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王母庆寿图

此通屏的作者是清代画家王文亭,所选的题材是西王母蟠桃会。

约前1042年

中国大事记

周成王即位,由于年幼,由周公旦辅政。

在众多出土的器皿中,史墙盘的铭文是最多的,共有18行,284字。这件精美的器具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墙的人,为纪念其先祖而作的铜盘,因作器者墙为史官而得此名。此盘造型规整,纹饰精美,敞口,浅腹,圈足,腹外附双耳;腹部饰凤鸟纹,圈足部饰两端上下卷曲的云纹,全器纹饰以云雷纹衬地,显得清丽流畅。

史墙盘的铭文分成两段,前一段铭文的大意是:“古代的文王,初步做到了政事和谐,上天降给他各种美德,使他控制了各个方面,天下万国都服从了他的统治;武王神勇无比,征伐四方,殷朝一些有远见的大臣都与他发生了联系,影响是很深远的。武王不仅大大地巩固了远祖所开创的基业,而且奋起攻伐了纣王;聪明而有法度的成王,授予各方诸侯为政纲要,用以治理周国;深沉而明哲的康王,安定了广阔的疆土;伟大淳厚的昭王,大规模地打击了荆楚,为了巡狩而亲自到南方;恭敬而显赫的穆王,用自己为例现身说法,教诫并安顿现在的天子,在各方面都继承了文王、武王以来长时期建立起来的勋业……”这段铭文所记载的周朝各王的历史活动,与古文献记载基本相合。

从铭文中不难看出,周人对昭王伐楚是十分重视的,并把这件事作为昭王的主要功绩,说他“大规模地打击荆楚,为了巡狩而亲自到南方”。虽然最后昭王死在汉水,但是他打通了通往南方的道路,让南方的金属特别是铜输入中原的通路变得畅通,这对周王朝的发展是有很大意义的。

与此相反,后世广为流传的穆王周游天下的故事,史墙盘的铭文却一字未提,这也许说明周朝人当时就可能对这件事持否定态度,毕竟穆王连年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给周朝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史墙盘里只说穆王“用自己为例现身说法,教诫并安顿现在的天子”,而没有把穆王“周行天下”的行动作为壮举来歌颂,说明穆王本人也可能认识到这些活动引起了国人的不满,因此才教诫恭王不要再干像他那样周游天下的荒唐事了。

恭王伐密

周穆王死后,他的儿子姬繄扈继承了王位,史称周恭王,又称周恭王。

一次,恭王出外狩猎,随行的人中,有密国的诸侯密康公。一路之上,周恭王忙着射鹿捕鸟,密康公却四处搜罗美女。只要见到美貌的女子,密康公便命令手下悄悄把她们带走。狩猎结束,密康公兴冲冲地带着三个绝色美人回了封国。密康公的母亲见儿子没带回猎物,只带回美女,便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密康公哪里敢说她们是自己强行掳来的,撒谎道:“这三个女子看上了我,偷偷跑到我的车上!这是我的福气呀。”

史墙盘

史墙盘是西周时著名的青铜器,出土于陕西扶风。

约前12世纪

世界大事记

多利亚人入侵希腊,毁灭迈锡尼文明。

见是几个“私奔”的女孩儿,密康公的母亲稍稍安心,但觉得儿子收留她们不符合规矩,劝道:“你既然是陪同周王出游,路上得到了漂亮的女子,应献给周王才对!俗话说得好:‘三’是最大的数字。三只野兽就成了‘群’,三个人就成了‘众’,三个漂亮姑娘就‘粲’然无比了。周王打猎还不敢取‘群’呢!怕的是一下就打得三只野兽,被人们骂他贪心大、为害深。你想想,这次唯独你无端得到了三个美丽的女子,能有这么大的福气消受吗?这是连周王都受用不起的啊,何况是你。我看这不是你的福气,恐怕是凶兆!”

密康公不听母亲的劝说,坚持把这三个女子留下了。一年后,周恭王知道了这件事,便以密康公违犯周礼为借口,派兵把密国灭掉了,密康公也被杀死。

讨伐密国的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给周王朝的打击也不小。恭王继位之初,国家已经因穆王的远游耗费了巨量财富,国库十分空虚。恭王喜欢狩猎,又讲究盛大的排场。为了表示自己赏罚分明,恭王对协助他讨伐密国的有功之臣给予厚赏,最后连都城附近的土地都陆继分封出去了,自己直接支配的地域越来越小,收入越来越少,周王朝开始衰落下去。

瑶池献寿图

此图初本是南宋刘宋年所作,描绘了仙山楼阁的神仙世界。

约前1040年

中国大事记

纣的长兄微子启被分封到今河南商丘一带,建立宋国。

逐步升级的矛盾

周懿王胸无大志,在位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政绩,周王室变得更加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周懿王病死后,周孝王夺位。虽然周孝王一心试图复兴周王朝,开辟大牧场养马,好扩充军事实力,可惜天不遂人愿,没多久他也病死了,由周夷王继位。周夷王面对犬戎的骚扰,几次派兵征讨,都未能根除,周王朝元气大伤,已是强弩之末了。到了周厉王时,虽然取得了攻噩和平定淮夷的胜利,大振军威,但也消耗了大量国力。加上周厉王上台后,加紧敛财,实行暴政,激起了国人的不满,最终国人暴动,厉王被逐。宣王在继位初期,能以父亲为戒,虚心谨慎,勤理国,暂时缓和了内外矛盾,被史家称为“宣王中兴”,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周王室的各种社会矛盾仍在发展。

周懿王与日食

恭王以后,儿子姬囏成为国君,史称周懿王。这位周王生性懦弱,丝毫没有发奋图强的意思,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更加衰落。西戎屡次进犯,周懿王连反击的念头都没有,他唯一的行动,就是将都城迁往槐里(今陕西举平东南)。

不过,后世对周懿王是非常感兴趣的,虽然他没什么政绩,可幸运的是,在他登基这年,发生了“天再旦”。

奏鼓救日图

民间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每到这时需鸣金击鼓以救日。

“天再旦”是一种奇异的天象,从字面看,意谓“天亮了两次”。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天亮两次”呢?只有在太阳出来前,天已放亮,或者太阳刚好在地平线上,忽然发生了日全食,这时,天黑下来,几分钟后日全食结束,天又一次放明,这就是“天再旦”。

有了这个记载,就能依靠天文学的知识推断出“周懿王元年”的具体时间,这将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一项伟大进展,默默无闻的周懿王,因此被历史学家们关注。

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封其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史记·秦本纪》

借助速率强大的计算机和专业软件,科学家们推算出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指的是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时48分发生的日食,在今陕西一带可以看见。

众所周知,太阳出来后,天光随太阳的地平高度而变化。由于大气散射,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天空就开始亮了。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难定量表达,却又必须定量表达。因此,夏商周断代工程组对二十二个日出过程作了四百多次测量,并通过天体力学方法进行计算,得出1997年3月9日日全食将再次发生的预测。

约前1157年

世界大事记

两河流域巴比伦第三王朝灭亡。

果不其然,日全食在这一天发生了,观测结果与结论是:日出前,天已大亮,这时日全食发生,天黑下来,星星重现;几分钟后,日全食结束,天又一次放明。这一过程证实了通过理论研究得出的天光视亮度变化曲线,与实际观测的感觉一致,印证“天再旦”为日全食记录是可信的。所以,可以初步确定公元前899年为懿王元年。

周孝王与秦非子

迷信的古人认为,“天再旦”不是什么好兆头,而周懿王在位七年就病死了。他的叔叔,也就是恭王的弟弟姬辟方夺权自立,史称孝王。

周孝王一心试图复兴周王朝,他振兴军力,在沂水和渭水之间的草原上开辟了一个大牧场,用重金招募行家来养马。有个应募者名叫非子,孝王询问他养马的方法,非子对答如流,对于马匹的调养、训练、繁殖、疾病治疗等,都说出一套高超的办法。孝王听后十分高兴,就让他主管牧场。非子受命后尽职尽责,他养的马匹都是膘肥体壮。一年下来,马的匹数增加了一倍多。周孝王十分满意,将秦地(今甘肃一带)几十里的土地封给了他,赐嬴姓,号称秦嬴。非子就是秦的始祖,为周王朝争取西戎各部落做了很多工作。

可惜的是,没等到这些战马驰骋上战场,周孝王就病死了,没能等到实现振兴周室的理想。更不幸的是,在孝王执政的第七年冬天,一直气候温暖的北方突然变冷,大量牛、马都被冻死,连长江、汉水都结了厚厚的冰。此后,原本活动在北方热带和亚热带类型的动物,比如大象等,都迁徙到南部或更远的地方去了。

可贵的土地

青铜虎尊

此青铜虎尊为西周中期的器物。虎尊全长为75.2厘米,是一个造型雄健的立体虎尊。

孝王因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养马上,对农耕的注重有所不足。加之气候的变化,使土地变得更加珍贵。

在孝王时的一件青铜器“曶鼎”上,记载了懿王时发生的一件官司,我们由此得知,西周的奴隶是多么不值钱,而土地上的农作物又是何等珍贵。

曶鼎的铭文是这样说的:懿王时的某一年,国家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灾荒。一个名叫匡季的贵族趁着荒乱之机,带领他手下的二十个奴隶,抢走了另一个贵族曶的十秭庄稼(一秭为二百秉庄稼,收获时,每割一把庄稼即为一秉)。

约前11世纪中期

中国大事记

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

曶当然不肯罢休,把匡季的不法行为报告了他们的上司东宫。东宫听后大怒,把匡季找来训斥说:“必须把你手下那几个抢庄稼的人给我抓来,如果你抓不来,我就要重重地惩罚你!”匡季支吾着,推说自己并不知情,这些都是手下人所为,表示愿意用五块田和四个奴隶来赔偿曶的损失。

曶认为这个赔偿太少了,又去找东宫。东宫亲自查看了田地,给出了自己的判决意见:“匡季赔偿曶的庄稼,除了第一次的条件,还必须偿还十秭,馈送十秭。如果到明年不全部还清,就要加倍,付庄稼四十秭。”

在东宫进行了第二次判决后,匡季与曶又经过协商,终于达成了双方都可接受的条件,结束了这场官司。匡季在原来提出的五块田、四个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块田和一个人,共用七块田和五个奴隶来赔偿,至于补偿的庄稼,则赔给曶十秭。

曶鼎的记载如此详细,可见三十秭庄稼要比七块田、五个奴隶加在一起都贵。这也说明七块田每年所生产出的庄稼,一定是低于三十秭这个数量的。不难看出,西周的土地、劳力都没有成熟的农作物贵重。

因为土地转让和交换的日益发展,有不少贵族都失去了土地,加上天灾人祸,破产不再是天方夜谭。而一些善于经营的人,即使以前社会地位很低,但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成了“暴发户”。面对这种情景,不平衡的落魄贵族禁不住伤心而歌,他们唱道:“过去我住的是宽敞的大房子,如今却连容身之地都没有,唉,真是今不如昔啊……过去我每顿饭菜四大件,如今却顿顿都吃不饱,唉,真是今不如昔啊……”

散氏盘及其铭文

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的传统比甲骨文还早,祭祀、战争、赏赐等大事,还有契约,大都被纪录在青铜器上。

夷王烹哀公

靠政变夺取王位的周孝王不久后死了,他刚闭上眼睛,原来的太子,也就是周懿王的儿子姬燮,就被诸侯们推上了王位,史称夷王。

坐上失而复得的王位,周夷王对拥戴自己的诸侯感激万分,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诸侯礼拜的惯例,变为朝见时走下堂来和诸侯相见。

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利弊并存。对于周夷王这谦逊的举动,有的诸侯表示赞许、满意,可也有的诸侯不买账,认为这样做有损天子的威仪,因此大有瞧不起周夷王的架势。

约前1115年

世界大事记

亚述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即位。

周夷王很是尴尬,再接见诸侯的时候,觉得起来迎接也不是,坐着不动也不是。天子懊恼到一定程度,就容易走极端。周夷王渐渐认为这是诸侯们有心刁难自己,决定来个杀一儆百,给大家看看。

周夷王三年,各国诸侯被召集到镐京,亲眼目睹了齐哀公被扔进沸腾的大锅活活煮死了,理由是齐哀公对天子不敬。

齐哀公名叫姜不辰,是姜尚的后代,因为一点儿小事得罪了纪侯。纪侯向周夷王说了许多齐哀公的坏话,因此招来杀身之祸。

哀公到了镐京后,不敢和纪侯理论,只是一味地向周夷王解释、悔过。为了预防不测,齐哀公也给他的同母弟弟姜山写信,说明了情况。齐哀公在信中写道:“为兄此次遭人故意陷害,估计凶多吉少。不过,我没有什么过错,但周王昏庸,听信一面之词,更不容我辩解,估计我是回不来了。齐国从太公立国以来,历四代繁盛,可如今我是无能为力了,以后齐国的事情你还得费心。看来我们兄弟这辈子再也见不上面了,你好自为之!”

齐哀公的这封家书也是他的遗言,周夷王正要拿一个作法,怎肯听他的解释,很快就将齐哀公投入滚烫的油锅里烹杀了,警告诸侯们以此为戒。接着,周夷王任命了齐哀公的异母弟弟姜静当了齐国的国君,这就是齐胡公。

姜山在接到哥哥的来信后悲痛不已,尤其是知道齐哀公被处以如此暴虐的刑罚,更是悲愤。如今王位落入异母弟弟姜静的手中,姜山的肺都要气炸了,一腔怨恨都发泄在了姜静的头上。于是,姜山带领他的亲信和军队,向姜静发起攻击。因为姜静一上台就迁都、营建宫殿,所以很不得人心,没有人愿意为他卖命,很快就被姜山打败了。

作册大方鼎

鼎是用来烹煮的器皿,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礼器。

人形玉佩

约前1030年

中国大事记

周公临终前要求葬在成周附近,成王为了尊敬他,把他和文王葬在了一起。

姜山杀死姜静后,根本不理会周夷王,自封为齐君,史称齐献公。齐献公姜山首先给自己的哥哥齐哀公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然后把姜静的儿子和家人全部驱逐出境。这些人没处容身,只好跑到首都镐京寻求避难。

这时,周夷王扔齐哀公进油锅的勇气不知哪里去了,他虽然收留了姜静的后人,可并没有去指责齐献公,而是听之任之,默认了齐献公的地位。

虢季子白盘

盘为古代盥器,最早见于商,而在西周至战国时期比较流行。

强弩之末

原来,周夷王虽然在诸侯面前显示了他的威严,可惜西方的犬戎和猃狁却不给他面子,起兵造反,周夷王忙于平乱,自然就顾不上齐献公了。

周夷王派出平乱的,是大将虢公。虢公名叫季子白,他与猃狁在洛水北岸展开了一场恶战,大获全胜,掳获了上千匹好马。

周夷王很是高兴,赏赐了季子白许多财物,季子白为此铸了盘,记录了这件盛事。这个盘就是虢季子白盘,上面的铭文记述道:“在夷王十二年正月初吉期间的丁亥日,虢季子白制作了宝盘。显赫的子白,在军事行动中勇武有为,经营着天下四方。进击征伐猃狁,到达洛水之北。斩了五百个敌人的首级,抓获俘虏五十人,成为全军的先驱。威武的子白,割下敌人的左耳献给了王,王非常赞赏子白的威仪。王来到成周太庙的宣榭,大宴群臣。王说:‘白父,你的功劳显赫,无比荣耀。’王赐给子白配有四马的战车,以此来辅佐君王。赐给朱红色的弓箭,颜色非常鲜明。赐给大钺,用来征伐蛮夷。子白因此作器,以使子子孙孙万年永远地使用。”

不过,这次胜利并未带给周王朝起色,犬戎依旧时常骚扰,各地的小叛乱也时有发生。在王朝内外的一片告急声中,周夷王疲于奔命,甚至不得不亲自出征。连年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周王朝元气大伤,已是强弩之末了。

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盘内底部铭文讲述了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的事。据传虢季子白盘于清道光年间出土,朝廷收藏后不久就遗失了。清同治初年被淮军将领刘铭传发现,此后几十年,此盘一直藏在刘铭传的老家,并被深埋地下。北洋军阀时,曾被军阀刘镇华搜劫未遂。后美、法、日等国都有人前来重金收买此盘,均遭到刘铭传后裔刘肃曾的拒绝。1949年,刘肃曾将虢季子白盘献给国家。

约前1113年——前1085年

世界大事记

埃及法老拉美西斯十一世在位,国势不断衰落。

厉王平淮夷

周夷王死后,儿子姬胡继位,史称周厉王。

宗周钟

宗周钟的钟身两面共装饰有36枚高突的乳钉纹,被定为周厉王之器。

西周自从懿王以后,国力日渐衰弱,四周方国部落交相发动对周的进攻和侵扰。到了厉王的时候,原来臣属于周的噩国,其国在今南阳东北一带,看到周王朝势力衰弱,就乘机反叛,企图侵占周王朝的疆土。以噩侯一个方国的力量当然不是周王朝的对手,于是,噩侯联络了南淮夷和东夷部落,一同出兵进攻周的东部疆域和南部国土,声势浩大,气势凶猛,一直打到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东白马寺一带)附近,严重影响着京畿的安危。

周厉王为了保卫京都,从宗周调来了西六师的部队,又从北部调来殷八师的大军,从西、北两个方向同时向河洛地区聚集,企图形成夹击之势,一举歼灭噩国的军队。厉王依靠贵族大臣的亲兵来抵御噩国的进攻,周将禹率大臣武公的私家兵车百乘,厮御二百人,步兵千人参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周厉王终于击败了噩侯,保卫了成周的安全。

周厉王攻噩之战后,居住在今安徽北部淮河流域的淮夷,又发兵向周王朝进攻。周厉王命虢仲率兵反击,未能取胜。淮夷的气势更为嚣张,又一次发动更加凶猛的进攻,一路浩浩荡荡,一直深入到周王朝的中心地带,打到伊水、洛河之间,并掠杀无辜平民,抢夺财物。厉王亲临成周,指挥反击战。周兵自洛水上游连续发动多次反攻,使得淮夷无法招架,只得败退。周军乘胜追击,最后彻底击败了淮夷。

由于周厉王攻噩和平定淮夷的胜利,大振军威,周王朝的军力也有所增强,西周王朝国威也有所振作。

荣夷公专利

战争永远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周王朝的军威得到了诸侯们的颂扬,但也消耗了大量国力。加上周厉王上台后,一直沉湎于酒色之中,见国库日益空虚,便加紧敛财。

就这样,善于敛财的荣夷公就成了厉王最宠信的大臣,而荣夷公聚敛财富的手段就是实行“专利”,把人们赖以谋生的大大小小的各种行业,全部改由政府经营。

如此一来,不但损害了百姓的利益,一些贵族也表示不满。大臣芮良夫劝厉王说:“荣夷公这样的人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小利,而不知道这点小利会给国家带来什么恶果。大王您如继续听他的话,国家可就要危险了!好利本是人的天性,财利是百物所生,百物是大自然赐予的,人人都可以利用,怎么能只许天子您独自享用呢?一旦独占,就会触怒很多人。荣夷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能长久吗?做人君的人,应该是开发各种财物分发给上下群臣百姓,使神、人、万物都能得到所应得的一份,即使这样,还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来怨恨呢。所以《颂诗》说:‘我祖后稷有文德,功高能比天与地。种植五谷养万民,无人不向你看齐。’《大雅》说:‘广施恩泽开周业。’这不正是说要普施财利而且要警惕祸难来临吗?正是因为这样,先王才能建立起周朝的事业一直到现在。而如今,君王您却去学独占财利,这怎么行呢?普通人独占财利,尚且被人称为是强盗;您如果也这样做,那归服您的人就少啦。荣夷公如果被重用,周朝肯定要败亡了。”

任凭芮良夫说得口干舌燥,周厉王的眼中看到了利益,根本无动于衷。没过几天,竟然还给荣夷公加官晋爵了,一些本想进言的臣子们见状,都知趣地闭上了嘴巴。

约前1040年——前1020年

中国大事记

熊绎被封楚地以后,经常远道来周朝见周成王。

厉王止谤

专利政策实施后,人们的生活日益艰难。那时候,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周都镐京的国人不满厉王的暴虐措施,怨声载道。

大臣召公虎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进宫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不趁早改变做法,出了乱子就不好收拾了。”厉王满不在乎地说:“你不用急,我自有办法对付。”于是,厉王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从卫国找来巫师,专门刺探批评朝政的人,说:“如果发现有人在背后诽谤我,你就立即报告。”

后稷(虞司稷)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

卫巫为了讨好厉王,派了一批人到处察听,敲诈勒索,随便诬告。厉王在听信了卫巫的报告后,杀了不少国人。在这样的压力下,国人真的不敢在公开场合里议论了。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打招呼,只互相交换一个眼色,就匆匆走开。

见卫巫报告批评朝政的人渐渐少了下来,厉王十分满意,他洋洋得意地对召公虎说:“你看,这回不是已经没有人议论了吗?”召公虎叹了一口气,说:“唉,堵住人的嘴,不让人说话,比堵住河流还要危险哪!

治水必须疏通河道,让水流到大海;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必须引导百姓说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像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像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硬堵住河流,就要决口;硬堵住人的嘴,是要闯大祸的呀!”

厉王撇撇嘴,不去理他,召公虎只好退出。

约前1100年

世界大事记

印度婆罗多国王修达斯与十个部落展开激战,史称“十王之战”。

周召共和

厉王和荣夷公的暴政越来越厉害,三年后,即公元前841年,国人忍无可忍,终于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起义的国人围攻王宫,要杀厉王。厉王慌慌忙忙逃出王宫,一直逃过黄河,到了彘(今山西霍县东北)这个地方。

国人打进王宫后没有搜到厉王,便一路追杀太子姬靖,来到了召公虎的家里。召公虎没办法,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送出去,保住了太子的一条命。

厉王跑了,国王没有了,怎么办呢?经过大臣们商议,由召公虎和另一个大臣周公定期主持贵族会议,暂时代替周天子行使职权,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行政维持了14年后,周厉王在彘死去。大臣们立太子姬静为王,就是周宣王。

宣王料民

宣王继位后,因为目睹了父亲的流亡,处理政事十分小心谨慎,在政治上也比较开明,召公和周公依然辅佐着宣王,努力革除厉王时的各种弊政。

在出土的毛公鼎上,记载了周宣王的一篇完整册命。其内容是周宣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

纪年的确定

厉王流彘和周召共和发生在公元前841年,这个日期的准确推算,要归功于1992年在陕西长安县申店出土的青铜器吴虎鼎,上面清晰的铭文记载,它是周宣王十六年的十三月(是个闰年)铸造的。因为这一年是闰年,经过推排,得到的结论就是西周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年。

《诗经》书影

《诗经》的来源很多,既有周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流传于民间的歌谣。

约前1020年

中国大事记

周康王即位,继承成王政策。

宣王亲政

《诗经·小雅·天保》是召公祝贺宣王亲政的诗,表达了作为宣王的老师及臣子的召公、期望宣王登位后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的心情。此图就是根据《诗经·天保》而作。

但是,经过厉王的暴虐统治和这一场国人暴动,周朝已经是外强中干了。

不久,宣王宣布废除每年春天举行的籍田典礼,这个举动立即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所谓“籍田”,就是周王每年一次向臣民们进行的耕作动员大会。在西周初年,土地基本都是周王朝国有,并划分为井田,由奴隶们集体耕种。到了宣王时期,井田制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不仅大小贵族利用奴隶的剩余劳动开垦出许多“私田”,就是原来的大片“公田”,也有不少被贵族化公为私了,给予奴隶一定的份额,自己靠收取大部分地租过活。每年春天,农师之类的农官也不再到田野里去监督生产,因此“籍田”早就沦为了一种形式。

面对公田减少、奴隶慢慢转化为隶农这种情况,宣王选择了面对现实,不再做无意义的空谈,但他身边的大臣却不这么看。尽管这些大臣也都拥有不少的私田,但他们依然要求宣王奉行祖制。大臣虢文公义愤填膺地劝谏宣王不能够“不籍千亩”,他认为这样做下去,将来是不堪设想的!到那时,祭祀用的供物将会短缺,老百姓的生路会被堵死,又怎么能求得上天的福佑呢?

周宣王不但没有理会虢文公的长篇大论,还要求全国统计人口,严惩隐瞒奴隶的贵族。这一来真是捅了马蜂窝,全国上下的贵族都如坐针毡,纷纷表示反对。

贵族们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奴隶是不计入国家人口的,虽然现在很多奴隶分得土地成为隶农,但这种情况一直是瞒上不瞒下。如果奴隶被登记在册,贵族们想独占他们的剩余劳动成果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千方百计隐瞒自己手下隶农的数量。

周宣王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坚持“料民”,使周王朝所能控制的人口数目有所增加,兵源的问题也得到了暂时的解决。但是,这也成为大臣们的口实,一旦发生天灾或是战败,他们就把责任就归咎给宣王,说这是宣王“不籍千亩”和“料民”遭到了老天爷的惩罚。

短暂的中兴

就在宣王在努力整饬国政的时候,西北和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还在不断侵扰中原,他们可不想给周王朝任何喘息的机会。

公元前825年,宣王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击戎狄的战争,取得了胜利。宣王又发动了对猃狁的战争,并再次取得了胜利。猃狁族被赶到了北部很远的地方,减轻了对北部边境的威胁。在与猃狁的战斗中,最出名的英雄是南仲和尹吉甫。宣王非常欣赏这两员虎将,公元前823年,周宣王派他们出征南方,过了多年艰苦激烈的战斗,终于征服东南的一些部落,江汉徐淮一带从此正式纳入西周王朝的版图。

约前1085年

世界大事记

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建立。

周王朝的版图扩大了,边疆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恢复了同周王朝的联系,历史上因此把宣王对外战争的胜利称为“宣王中兴”。尽管如此,周王朝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也受到了战争的打击,没过几年,周宣王在与外族的继续斗争中连吃败仗,灭亡前夜的黑幕,就要落下了。晚年的宣王渐渐固执己见,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在鲁国选立继承人的时候,硬逼着废长立幼。鲁人不服,他就兴兵讨伐,使鲁国陷于混乱,这不仅破坏了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也引起了同姓诸侯间的不和睦,使得诸侯们对宣王更加不满。

对诸侯尚且如此,对在朝为官的臣下,宣王就更加放肆。一次,为了一件小事,大夫杜伯触怒了宣王,被判处死刑。他的老朋友左儒上前劝阻,宣王不理,下令左右斩了杜伯,并羞辱了左儒。左儒又羞又气,回到府宅后就自刎而死,此事在大臣间引起一片恐慌。

宣王有时候可能也觉得后悔,但又不好意思明说,以致得了一种怔忡症。一次,他带着臣下外出游猎中,忽然在车上大叫一声,昏迷了过去,几天后就死去了。后来,就流传开一种说法,说宣王打猎时,忽然看见杜伯从路的左边钻出来,身穿红衣,头戴红冠,手持一张红弓,搭上一支红箭,射中了宣王的要害,夺去了他的性命。

毛公鼎传奇

毛公鼎于清道光末年出土,后由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购藏。陈氏死后20年,两江总督端方依仗权势强行买走。端方死后,有个美国商人欲把毛公鼎买走,国内舆论哗然。这时民国大收藏家叶恭绰变卖一些文物,买下毛公鼎。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恭绰避之香港,却被日本人监视起来,三番五次搜查大鼎。叶氏叫侄子叶公超(西南联大教授)赴上海保护宝鼎。叶公超到上海遭到日寇的拘捕,他嘱家人仿造了一鼎交出去了事,真正的毛公鼎遂得以转移香港。不久,上海商人陈咏仁买下此鼎。于是,宝鼎又转到陈氏手中。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陈氏将宝鼎捐献给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归原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收藏,解放前夕被带去台湾,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及其铭文

西周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毛公鼎造型古雅简朴,端庄稳重。毛公鼎大约铸造于西周宣王时期。 H5I6D14+7Yye/gztTk7Ru4lsAJxCVYJ0A0bDaUcrTQ9K/eQEvbH/asnEev8DpTm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