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前15世纪

中国大事记

商王太戊复兴商朝,诸侯重新来朝。

商朝的灭亡

商朝在武丁的统治下走向了鼎盛,可这局面没能够维持下去,在武丁死后的一百年间,商王朝经历了八代国王,这八个国王大多没什么作为,而末世的几个君主更是昏庸、好战外加残暴,因此商王朝的国势日渐衰微,并在末帝商纣的统治下一步步走向灭亡。

国势日衰

在武丁、祖庚和祖甲父子三人统治时期,是商代中兴的极盛之期。这一时期,商朝的统治力和国威远播四方。祖庚在这期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祖甲之后的商代,国力逐步衰微,并最后走向了灭亡。

周祭制度

商朝人把先祖和先妣分成大示和小示,大示一般为直系先王或先妣,小示则是旁系的先王或先妣;商王要非常频繁地祭祀先祖,到了商朝末年需要祭祀的先王先妣约一百六十多人,大约每两天祭祀一次。

帝位的频繁更替

祖庚继承了父亲武丁的王位,也继承了一个强盛的国家,坐享了十年清福后,病死了。祖庚死后,祖甲回到王宫,登上王位,然后将自己还活着的兄弟都分封到了王都以外。在祖甲统治的时期,商王朝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人们的生活比较稳定。为了限制大大小小的贵族对奴隶过分盘剥、过多榨取方国的贡物,祖甲下令将先祖商汤所定的刑法——《汤刑》加以修订,使之更加完整。祖甲想借祖宗的威力,以严刑来限制王室的贪婪。不料这一举措激怒了王室,贵族们开始故意刁难他,当朝不朝,应贡不贡,大有各自为政之势。

祖甲没有理会贵族的反对,依然我行我素地进行改革,并创造了“周祭”之法,使殷人的祭祀系统更为严密规范,此法盛行于商代后半期,并逐渐达到最高峰。

祖甲惠民

《尚书》“祖甲,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

约前1800年

世界大事记

腓尼基人在叙利亚西部建立比布勒斯王国和西顿王国。

大于戈

这柄大于戈是两面刃,有一把长柄,原来应是内附于木棒固定在一起。

商民族虽然一直盛行祭祀,但所祭祀的对象和顺序都很零乱,没有一定的规矩。祖甲创造的“周祭”之法,具体方法是:从每年第一旬甲日开,按照商王及其法定配偶的世次、庙号的天干顺序,用三种主要祭法遍祀一周。周祭以旬为单位,每旬十日,都依王、妣庙号的天干为序,致祭之日的天干必须与庙号一致。如:第一旬甲日祭上甲、乙日祭报乙、丙日祭报丙,直至癸日祭示癸;第二旬乙日祭太乙(汤)、丁日祭太丁;第三旬甲日祭太甲、丙日祭外丙。如此逐旬祭祀,一直祭到祖甲之兄祖庚。用一种祭祀法遍祭上甲到祖庚的先王,需要九旬。祭毕,再分别用另两种祭法遍祀,直到全部祭遍为止。周祭之法,使殷人的祭祀系统更为严密规范,是祖先崇拜和宗教制度的最好体现。

祖甲想通过这样的政治改革,建立历史上贤王们曾有过的功绩。他的改革涉及了国政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将历代先王分为亲疏不同的大宗和小宗,并把相应的祭祀之庙也分为大小两种,他还改革文字和历法,力图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同时,对殷人最为看重的占卜之道也加上了种种限制。

商王朝的统治,在祖甲末年又被削弱了,好在没有引起大的混乱,仍然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想祖甲死后,相继六代商王都是短命鬼,而且都是些贪图安逸,只知荒淫享乐的国王。祖甲的那些改革措施,本来在当时就引起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在他之后的六代商王期间,又出现了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不断争执和相互打击,直到把商王朝的政治资源耗尽,再无力重现武丁时的盛况了。

被雷劈的国王

短命商王一个又一个死去后,终于来了一个活得久的——武乙,在位三十多年。这位国王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猎,所以他在位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狩猎上。

在打猎的间歇,武乙倒是不忘对西部地区的反叛部落进行征伐。这其中最大的战斗要算对旨方的战争,一次就俘虏了旨方部落两千余人。由于武乙以重兵对付西部地区的方国,迫使西部地区除羌人外,不得不再次臣服于商朝。

西部众多的方国中,周部落是势力较为强大的。周的首领季历曾协助武乙讨伐过反叛的诸侯,而且亲自带着贡物去王都拜见武乙。武乙见周候在西部地区虽然势力强大,但还是臣服于自己,非常高兴,给了季历很多赏赐。

约前15世纪中期

中国大事记

仲丁将国都从亳迁至嚣。

武乙射天

对于武乙的穷兵黩武,臣民们议论纷纷,面对这种状况,武乙不是停止征伐,而是通过戏天和射天等形式来阻塞人言。

因为得到季历的协助,武乙相继征服了西部地区的一些方国,本就崇尚武力的国王更加坚信,只有用武力才能长久统治,从而对商族传统的迷信上天、鬼神产生了怀疑。加之武乙身边的官员们时常规劝他不要过渡游乐,还借助祭祀、占卜来干涉他的行为,武乙决定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这天,武乙命令工匠用木头雕了一个天神像安置在王廷中,然后召集朝臣们前来,说自己要与天神下棋。一个不知死活的祭司立时站出来反对,说天神是不会下棋的。武乙很诧异,说道:“天神不是无所不能的吗?你既然常能替天神言事,不如今日就替天神来下棋吧。”无奈,这个倒霉的祭司只得应付国王,步步退让,让武乙连赢了三局。武乙压抑住心中的畅快,故意皱眉道:“你既是替天神下棋的,为何还连连惨败,可见天神无灵!”说罢,命侍卫们将天神像痛打了一顿。在场的官员们吓得面色苍白,又不敢反驳,只得在背后骂他:无道,无道!

武乙知道官员们私下的议论,又命工匠缝了一个特大号的皮口袋,里面灌满牛羊血,在郊外立了一根很高的木杆,然后将口袋挂在杆上。官员们很是诧异,不知武乙又要出什么新花样。只见武乙弯弓搭箭,高举过头顶后奋力射出,“嗖”的一声,正中皮口袋,瞬间血水喷流。大家惊异得目瞪口呆,只听武乙哈哈大笑,道:“天也被我射得流血了。”

自此以后,官员们不敢再对国王说三道四,武乙自恃武艺高强,更加无所顾忌地外出打猎。就在一次狩猎途中,武乙走到一个山顶上,忽然天色阴沉下来,一个炸雷从天上直打下来,将武乙劈死了。关于武乙的死,被雷劈可能只是后世儒家的一种说法,因为武乙的不敬鬼神,他们认为这是暴君的所为,而暴君当然应该被上天惩罚了。从武乙晚年经常用兵于渭水流域的史料来分析,这位国王很可能死于征伐西方方国部落的战斗中。

玉人面

此玉质人面器是商朝后期作品,长4.3厘米,宽3.4厘米,厚度为1.0厘米。

约前18世纪左右

世界大事记

古巴比伦出现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内容包括灌溉、耕耘和收获。

风云暗涌

武乙死后,他的儿子文丁成为国王,周氏族的季历特地进贡表示庆贺。

第二年,族居在燕京山(今山西静乐东北)一带的燕京戎叛商,季历率兵前往征伐,结果大败而归。两年后,季历又率军征伐族居在佘吾(今山西长治市西北)的佘吾戎,佘吾戎战败,表示愿意向周氏族纳贡。

季历很高兴,特地到商王朝报捷,文丁于是任命季历统一掌管商王朝西部地区征伐的事。在接下来的几年间,季历又出兵征伐了三个西部的部落,全都大获全胜。见季历征伐了西部地区许多的部落,还将其土地、人口并入自己的氏族,把大量战俘变为了奴隶,文丁有些坐不住了。

一次,季历又征服了一个大方国,亲自到商王都献俘报捷。文丁表面装作很高兴的样子,不但把祭祀时使用的美酒赏赐给季历,还加封季历为西伯(统率西部地区最大的诸侯)。可当季历要辞朝回自己的部族时,文丁突然下命将季历囚禁起来,只将季历的随从放回。季历一气之下,死在了商都。

季历死后,他的儿子姬昌继位为周侯,决心为父报仇。不久文丁病死,他的儿子帝乙继承了王位。姬昌认为时机来了,发兵向商朝进攻。帝乙知道姬昌是要为父报仇,他也感到父亲文丁的做法实在过分,决定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姬昌,采取和亲的办法来缓和一下与周氏族的矛盾。

当时,周氏族的势力虽然有所增加,但考虑到帝乙毕竟还是统率全国的天子,叛商者少,臣商者多,伐商没有十足的把握,姬昌便答应了和亲。为了拉拢周氏族,帝乙特意备办了十分丰厚的陪嫁财物,并派自己的亲军卫队护送妹妹至周成亲。姬昌也尽力把婚事办得隆重盛大。因周族人自称“小邦周”,称商为“大邑商”,而今能够与商王之妹联姻,觉得是“天作之合”。此事史称“帝乙归妹”,一时传为美谈。周氏族的人还为此歌唱道:“我们的王姬昌啊,恭敬谨慎又端庄。懂得如何敬上天,招来福禄无限量。品德纯正不邪僻,四方归附民敬仰。上天监察人间事,天命已经归周邦。上天为他找配偶,她的家乡是合阳,就在渭水另一方。姬昌赞美多称扬,莘国有女真贤良。莘国大姒多娇艳,好比天上女神仙。纳下聘礼定吉祥,姬昌迎亲渭水边。聚集船只做桥梁,大显光辉人人欢。”

就这样,商、周双方皆大欢喜,重归于好,双方恶化了的关系得到了暂时的缓和。

玉拱手立人商

约前15世纪中期

中国大事记

河亶甲讨伐东南不臣服的诸侯国,重振商朝的国威。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诗经·大雅·大明》

麟趾贻休

这幅画选自清代画家焦秉贞所做的《历朝贤后故事图》。

商纣王亡国

缓和了与周氏族的关系后,帝乙的注意力转向了南边。此时,江淮之间的夷族又强盛起来,准备大举进攻商朝。帝乙在位的第九年,出兵征伐岛夷和淮夷,半路上受到孟方(今河南省睢县附近)的截击。帝乙率领诸侯打败了孟方。第二年,帝乙继续南下征伐夷族,到达淮水流域的攸国,和攸侯合兵攻伐夷族,取得了胜利。帝乙在位的第十五年,再次率领诸侯南征夷族,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战役,终于平定了东南方,迁都于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帝乙在位二十六年病死,儿子帝辛继王位,他就是后世称之为“纣”的亡国之君。

暴虐的纣王

“纣”是后世给帝辛的谥号,意为:残义损善。

帝辛并不是帝乙的长子,但因为他见多识广,力大无穷,不用武器,仅凭双手就可以格杀猛兽,能把九头牛倒拉着走,而且颇有辩才,因此很得父亲的喜爱,不惜违背祖制立他为王。但是,帝辛骄傲、自负,以为他人“皆出己之下”。可以说,帝辛的聪明足够使他拒绝规劝,智慧也足够使他掩饰错误。

从帝辛登上王位开始,宫廷建筑就没有停止过。他花费七年时间修建了“瑶宫”,与宠妃苏妲己一同居住。皇宫中的肉象山林一样堆着,酒不是盛在瓶子里,而是盛在一个大池子里,酒波荡漾,可以在上面划船。帝辛和苏妲己就在这“酒池肉林”中举行宴会,男男女女都裸露着身子,嬉笑追逐,整夜狂欢,连续七昼七夜大吃大喝,然后沉醉不醒。

帝辛与夏桀一样,对酷刑有着偏好,他创造的酷刑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对人肉进行加工、烹煮尤为恐怖,包括肉醢、肉脯和肉羹。肉醢是将人剁成肉酱,肉脯是将人烤成肉干,肉羹是把人肉做成肉汤。这不仅使百姓受害,就是诸侯也难幸免。商纣还发明了一种酷刑,称为“炮烙”,就是在铜柱子上涂抹膏油,下面燃烧炭火,让犯人赤足在铜柱上走过。可想而知,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滑下去便跌到炭火上烧死,而纣则最喜欢看人受这种酷刑时挣扎悲号的惨状。

约前1792年

世界大事记

汉谟拉比继位为巴比伦国王,称霸美索不达米亚,建立中央集权政府,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苏妲己与帝辛有着相同的爱好,看到有人赤脚走过结冰的小溪,他们就命人敲碎那人的腿骨,研究他为什么不怕冷。看到孕妇,他们又下令剖开她的肚子,看看未出生的胎儿是什么模样。

帝辛有两个忠心的大臣:九侯、鄂侯。九侯的女儿是帝辛的妃子之一,由于她不善于奉承帝辛,帝辛就把她们父女剁成了肉酱。鄂侯据理力争,也被剁成肉酱。

周氏族的姬昌因为娶了帝乙的妹妹,也就是帝辛的姑母,一直与商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来到商的国都朝见,听到鄂侯被杀的消息后,叹了一口气,结果因此被逮捕。

姬昌被囚禁后,帝辛把姬昌的长子伯邑考处决。伯邑考,单名考,官职是邑,所以叫作伯邑考,伯是长子的意思。相传伯邑考生性敦厚仁爱,为了营救父亲,他带了七香车、醒酒毡与白色猿猴三样异宝,献给纣王。妲己见伯邑考长相俊美、琴艺绝伦,欲加亲近,遭到了伯邑考的羞辱,于是对纣王说伯邑考调戏自己。伯邑考因此被割去四肢,万刃剁尸做成了肉饼,送给他父亲吃。为了图谋日后报仇,姬昌只好忍痛吃掉。帝辛见此情形,得意地到处宣称说:“谁说姬昌是圣人,连自己的儿子都吃。”由此解除了对姬昌的戒心。西伯侯姬昌在得以返回故土后,刚刚踏上周的土地,便觉得一阵恶心,张口吐出三只小白兔。他知道这是伯邑考的三魂所化,痛心的流下了眼泪。因为死去的伯邑考是伐纣之役的第一位牺牲者,他的魂魄到了南天门,太白金星就将他安在紫微星宫,命为尊贵之神,代表尊贵、权力、帝皇,此为紫微斗数以紫微星为首来源。

妲己害政

纣王本来就很荒暴,妃子苏妲己也和他一样荒淫无耻“助纣为虐”,民间传说一直把她说成是九尾狐狸精,可见人们对她的痛恨。

这时周部落献上大批名马、美女和珠宝,换回了姬昌。姬昌回去后不久便逝世了,临终时告诉小儿子姬发,一定要消灭商王帝辛。姬发于是开始积极备战。

看到形势日益严峻,商王朝的大臣祖伊向帝辛提出了警告。祖伊说:“天子啊,上天恐怕要断绝我们的国运了!那善知天命的人用大龟来占卜,觉察不到一点吉兆。这不是先王不力助我们这些后人,而是因为大王淫荡嬉戏自绝于天。因此,上天抛弃了我们,不让我们安居饮食。现在我们的臣民没有谁不希望殷国灭亡,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降下威罚呢?’天命不再属于我们了,大王现在打算怎么办呢?”

约前14世纪末

中国大事记

商王阳甲执政时期,商朝再次衰落。

帝辛瞥了他一眼,不屑地说:“我的命运难道不是早就由上天决定了吗?”祖伊反问道:“您的过错太多,上天已有所知,难道还能祈求上天的福佑吗?国家就要灭亡了,这一点从您的所作所为就看得出来!”不料帝辛不以为意,说道:“我应天命而生,不同于普通人,怕什么?”

帝辛的哥哥微子见到这种情况,估计终有一天会亡国,想自杀,又想逃走,犹豫不决,便和太师、少师两乐宫商议。太师说:“死不是办法,不如逃走。”于是微子就逃到民间隐藏起来。帝辛的叔父箕子见微子逃走了,犹豫了很久,对身边也劝他逃走的人说:“我还不忍心离开啊。”于是,箕子装成个疯子混在奴隶中,希望躲过迫害,可还是被帝辛抓起来了。

贤明的姬昌

周代史书上记载文王姬昌一次在野外行走,见到一些枯骨散落于田野间,便叫人把枯骨埋掉。

玉皇大帝

道教称天界最高主宰之神为玉皇大帝,犹如人间的皇帝。

约前1786年

世界大事记

埃及第十二王朝亡。埃及分裂为两王朝;埃及之中王国时代结束。

帝辛的叔父比干见箕子被囚,心想,有过错不劝谏就是不忠,怕死不敢说真话就是不勇敢,即使劝谏不听被杀,也是尽到了忠臣的责任了。于是下决心冒死强谏。帝辛被比干责问得无言以答,就问比干:“你为什么要这样坚持?”比干说:“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我为的是叫你痛改前非,保住商朝的江山。”比干连续三天进谏,帝辛恼羞成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现在我要拿你的心来验看一下!”于是就命人剖开了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赏,并且用火焚毁比干的脸。为掩饰妄杀大臣的罪恶,帝辛还下令说:“少师比干妖言惑众,赐死摘其心。”

相传比干死后,天降大风,飞沙走石,卷土将比干的尸骨埋了起来,在牧野(今卫辉)形成了一座天然大墓,因此被称为天葬墓。后来天葬墓四周生出许多没心菜和空心柏树,象征比干为国尽忠,耗尽了心血。帝辛杀害比干后,还要将比干满门抄斩。比干的妻子当时怀有身孕,跑到一树林中躲了起来,生下一子,取名坚。帝辛派兵去寻找,要“斩草除根”,找到比干妻子藏身的地方,问她怀中之子姓什么,比干的妻子急中生智,说道:“姓林。”因此躲过了灾难。从此,林姓人都以比干作为自己的祖先。

而在神话传说《封神榜》中,描述比干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也就是一颗天生有七个洞的珍奇心脏,因此被妲己要求剖出来供纣王观赏。比干因姜尚的法术保护,服食神符后可以保护五脏六腑,剖出心脏后仍然不死;但剖心后若在路上遇见人卖无心菜,比干必须问他“人若是无心如何?”,若卖菜人回答“人无心还活”,则比干可保不死;若卖菜人回答“人无心即死”,比干就会立即毙命。结果比干剖心后遇见卖菜妇人,询问后妇人回答:“人无心即死”。比干顿时血流如注,大叫一声一命呜呼。后来周武王灭商成功,姜子牙追封比干为文曲星。由于比干没有“心脏”,玉皇大帝让他下凡做了灶王爷。因为他是没有心计、不斤斤计较、看待事情不偏颇的人。

事到如今,敢于进言的臣子都被杀光了,帝辛的日子也走到了尽头。

比干(商王子)

商朝沫邑人(今河南卫辉北),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

约前15世纪——前14世纪

中国大事记

商朝频繁迁都。

大规模的征伐

不过,要灭亡帝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这位末代君王也有着不同常人的雄才。

帝辛为了制伏东南夷的骚扰,一改先君帝乙的征伐办法,注重用兵策略,命天下各路诸侯选派武功高强的勇士集合起来,进行大规模的演练,以此向东夷展示其攻防实力,致使东夷面对强大的殷商王朝,也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扩展疆土,帝辛也曾亲自率兵征东夷、伐八方,使疆土面积不断扩大,并将中原文化传至淮河、长江流域。淇县的民谚说:“帝辛的江山,铁桶一般。”

在征战当中,殷王朝获得了大量的财物和俘虏,国力也增强了。为了巩固江山,帝辛在朝歌城外围扩建了三道城墙,城池规模庞大,坚不可摧,展现出“邦畿千里”的大国风貌。不但如此,帝辛还将王城向南扩展一倍以上,称为“二道城”,从而更显示出朝歌城的繁荣和坚固。

比干墓

比干庙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城北七公里,从周武王克殷而封,迄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其庙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因墓立庙,还有孝文皇帝拓跋宏所提“吊比干文”碑。比干庙内还有个石碑,据说是孔子用剑刻的,上书“殷比干莫”几个字,因为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唯一真迹,被称为“天下第一碑”。因为碑下就是土地,所以孔子写个“莫”而不是“墓”字。

除此之外,帝辛还废除了杀戮奴隶和俘虏的旧制,让他们发展生产,并积极推广使用耕牛,开展集体生产,普及雍土施肥和灌溉排水等先进的耕作技术。

可是,也正由于大规模的征伐,使得国家财政紧张,太多的俘虏并没有真正臣服于商王朝,也带来了隐患。

嗣王享乐

商纣王生活骄奢淫逸,对忠义之士大肆屠戮,极力搜刮又穷兵黩武。

伐东夷牧野败亡

帝辛无休止的征战,让人们的生活很是痛苦,渐渐离心离德,加之这位君王的生活奢侈无度,国家财政很是紧张,始终得不到缓解。为了弥补费用的不足,帝辛下令在全国增加赋税,规定属国进贡的方物由每年一次增加到两次。此时期,能够按时进贡的属国已逐渐减少,帝辛为了显示商族的王室威严,下令召集各诸侯前来黎地(今山西黎城)相会。

黎地距商都很近,各地诸侯到达后,发现会场上刀枪林立,戒备森严。原来,帝辛有意在诸侯面前示威,特地举行了一次极其壮观的大阅兵。武力震慑后,帝辛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各地要根据各地的特点加倍按期进贡赋税和特产。在强大的武力威逼下,各诸侯只好表示同意。

不想东夷的首领没等散会就逃跑了,然后宣告拒不纳贡。帝辛恼羞成怒,决定再次征伐东夷。打仗就要用钱,此时国库早就空了,除了压榨百姓,就是让诸侯国进贡了。帝辛索性来了个狮子大开口,从粮食、牛、羊、猪、鸡到珠宝、玉器,无所不要。

商纣王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郭沫若

东夷各部落当然经不起商的大军压境,经过几次战斗后,只好投降。正因为帝辛将军队大批的调去征伐东夷和戍守在东南地区,放松了对西部周人的警惕,姬发趁机率兵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联合了庸、蜀、羌、茅、微、卢、彭、濮等邦国,举起了伐商的大旗。

约前1750年

世界大事记

叙利亚——巴勒斯坦诸城邦、部落组成——希克索斯部落联盟,雄霸叙利亚——巴勒斯坦。

此时,帝辛还沉浸在打败东夷的欢乐中,整日在鹿台喝酒、跳舞。等到得知姬发率兵前来征伐时,周国和诸侯的联军已经抵达孟津(黄河渡口以南)了。帝辛慌忙之下,将王都附近的奴隶、囚犯都组织起来,又调集了所有能调动的军队,七万大军就这样在匆忙中出征了。

商朝的军队数量虽多,但正规军不多,且士兵都无心打仗,反倒期望周王姬发胜利。双方军队在牧野布阵对战,战争刚刚开始,商朝军队便倒戈了,引领周朝军队进入了首都朝歌。

人面钺商

钺是代表王权的信物和体现国家法律尊严的器物。

帝辛见大势已去,登上他收藏宝物的鹿台,对还守在他自己身边的一个封宫官朱升说道:“我后悔啊!不该不听群臣的劝说,被馋奸迷惑,以至有今日之祸。我身为天子,若是落在这些庶人的手上,肯定会遭到侮辱,你去取些柴草来,我要和这座台同焚。”朱升不忍行动,帝辛又说:“去吧,这是天亡我啊!”于是,帝辛在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从此灭亡。

商代的政治制度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大意是说,商朝的礼仪制度是在沿袭夏朝的基础上有所增减制定出来的,周朝的礼仪制度也是以商朝为基础指定的。所以,商朝制度上承夏朝,下启周朝。商朝处于我国奴隶制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三代”中的第二代,继承和发展了夏朝就已经确立的政治制度,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政治制度。

商朝的政治理念也比较倾向于神权观念,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有祖先崇拜和上天崇拜的观念,所以他们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则就是依据天地鬼神的意志来统治国家的。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於郊。於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军。

——《史记·周本纪》

约前1300年

中国大事记

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商朝又称“殷朝”或“殷商”。

政治疆域

“内外服”制度在商代政治制度中具有显著特点。“内服”指的是商王直接控制着的国家中心地带,“内服”中“王畿”面积大、地理位置好,自然条件优越,其范围大概包括现在的河南全省、河北南部、陕西东部、山西南部、湖北北部及山东西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这一范围内,正是广阔平原,居“天下之中”,交通便利,便于四方诸侯来朝和加强对四方诸侯的控制,自然条件上土地肥沃、适宜农牧业生产,因而为商朝统治者提供了丰厚了物质基础;“外服”指的是中心地区以外由商王分封或由他承认的大小不等的诸侯国控制的地区,这些地区不仅面积小,而且经济开发迟缓、国力较弱,往往还要依靠中央王朝的支持才能生存下去,这种制度就形成了商朝“强干弱枝”的格局。诸侯要向商王进贡,与商王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

诸侯在边地拥有相对的独立性,只要他们服从于中央和商王,商王就对其内部事务不加干预。

这种政治制度决定了商朝并不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而是以都城(大邑)为中心,由“王畿”和四周远近散布着的几个或几十个诸侯国组成的联合体,在诸侯国之间存在着空隙地带,这些空隙地带上又有可能存在着不听命于商朝甚至与商朝敌对的部族和小方国,包括在今东北的有肃慎,滦河下游有孤竹,内蒙古东南部和山西境内有鬼方、土方,陕西北部有羌方、犬戎、熏育(荤粥),西部有周、氐,西南为巴、蜀,长江中游为濮、楚人,淮河流域为淮夷等等。所以,一旦商朝衰落,中央对诸侯和方国的控制力就将消失。

据《尚书·商书》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意思是说,从商朝始祖契到商朝建立者汤,一共经历了八次迁都,汤建都于亳。从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到盘庚,商朝又经历了五次迁都,最终定都于殷。不过从商代遗址发现的地域分布来看,今天河北省西南部和河南省中北部是商朝的统治中心区。盘庚迁殷后,国势日渐强大,到商王武丁继位之前,商朝的疆域在北面扩展到了易水,南面抵达了淮河,西到太行山脉,东至大海。武丁当上商王之后,在他的经营之下,商王朝的疆域更为扩大,东北可能到达了辽宁,南抵江淮(湖北黄陂盘龙城即为归附商朝的一个方国),影响力甚至到达江南,西北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成为古代东方的强大奴隶制国家。

伯夷 叔齐

约前1749年

世界大事记

巴比伦灭拉尔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之伊辛——拉尔萨时代结束。

商朝还实行劳役租“助”,就是要求农人助耕公田,收获都要交给统治者所得,比例大概占到农人收获的十分之一。

政治机构

在政治机构的设置上,商朝与夏朝相比更趋完善。基于内外服制度的商王朝的职官,有相应的有在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商王朝中央和居住在国都中的贵族官僚属于内服官,各诸侯国和臣服于商王朝的各方国首领的则属于外服官,内、外服官僚与商王的关系有所不同,中央的官僚贵族享有世袭特权,但上自国王的辅佐大臣,下至一般官吏,都是由商王直接任免的,其官职根据王朝的利益而随时变动,尤其是重要官职更是如此。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

饕餮纹钺 商末

钺两角外侈,前有弧形刀,平肩身内缩,内扁宽。钺身铸有饕餮纹。钺在当时也是权利的象征。

这些职官根据性质又可以分为政务性行政职官、事务性主管经济生产的职官、军事性职官、宗教文化类职官和国王宫廷职官五大类。其中,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其他高级官吏统称为卿士。我们所熟知的“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在商朝时并不常设。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朝还根据需要新增设了一些职官,譬如,商代的畜牧业比较发达,专门设立了牧场放牧,于是新增设了“亚牧”、“牧正”等职官;为了满足军事训练和统治阶级游乐、打猎的需要,又增设了“犬”这一职官;在军队中,虽然还是实行文武不分的制度,但是一些专门军事性质的武官已开始出现,有“师长”、“亚 ”、“射”、“马”、“戎”等职官的设立。此外,常见的官职还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作为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职能与周朝以后并不相同。

约前1300年

中国大事记

盘庚迁都前后对臣民有三次训话,即《尚书》中的《盘庚》三篇。

玉虎 商

此玉虎是立雕而成,长圆的形体呈俯卧状

留存下来的卜辞中所载的商朝诸侯有近50个,最著名的有仓侯、舞侯、犬侯、侯告、侯专、杞侯等。甸在卜辞中称为“田”,“多田(甸)”即指许多甸职官员。男在卜辞中被称为“任”,有名的有而任、戈任、名任、卢任等等。在已发现的卜辞和金文中所见的商朝内服官有五六十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百僚庶尹”,包括地位很高的旧臣、老臣以及商王的近侍之臣;第二类是“惟亚惟服”,主要是一些与商王关系密切的军职官员;第三类是“宗工”,指的是负责王室祭祀和某些具体事务的官员;最后一类是“百姓里君”,指管理地方上的诸族与普通民众的官员。对于各个诸侯国的首领,商王也握有任免权,他既可册封诸侯以土地,又可从诸侯那里收回已经册封的土地,即使是诸侯世袭占有的土地,商王也可以强行索取。

由于各诸侯国、方国的官吏并非由商王来任免,因此商王的专制权力在方国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能否收回地方贵族的封地取决于商王的实力及其对地方的威慑力。为了加强对方国部落的控制与监督,商王朝经常分封一些同姓子弟或异姓功臣为诸侯安插在原有的诸侯国和方国部落之间。商代的政治制度,无论是国家的内外服结构,职官系统的设置,还是刑法的制定等,都对西周产生了很大影响。

各方国

“方国”一词,一般是指夏商周时期与中央王朝相对而言的地方部族。商朝初期延续了夏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有所发展,在商王所直接统治的地区的四周,方国林立,据史籍载,商初号称有“三千”诸侯,仅殷墟出土的卜辞中所记载的方国就有土方、井方、巴方、羌方、印方、龙方、虎方、鬼方等等。方国的首领被称为“白”,也就是“伯”,譬如土白、井白、羌白等等,周文王也有“西伯”之称。商王畿周围的方国经常对商朝进行侵犯掠夺,为了免除这种侵扰同时也为了扩大领土,商朝也不断对这些方国进行军事行动,有的方国被征服后纳入商朝的势力范围,改称为“侯”,并且开始向商王纳贡。商朝的文告中所说的“万方”其实就是夏朝时候所说的“万国”,方就是地方之国。方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中央朝廷可以分庭抗礼,通常这些都是古老的氏族部落,在汤灭夏朝之前,商对于夏王朝来说是方国,但在灭夏以后,商就不能再称为方国了,而是取得了正统地位的中央王朝。商王分封族人或是功臣为诸侯所新增的诸侯国,往往会夹在方国与王畿之间,目的就是监视与箝制方国,并保卫中央。甲骨文中常常见到的一个方国是土方,是尧舜至夏商时期活动在我国包括山西、陕西一直到内蒙古以北地区的古老游牧民族之一,今天所说的土方族是广义性的称谓,因为从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这一族称所代表的群体,大概还只是处于一个部落群的阶段,其文明程度和经济水平当时远远落后于商王朝。

约前1720年

世界大事记

卡赛特人首领冈达什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建立巴比伦第三王朝(又称卡赛特王朝)。

因为距离王畿较近,土方屡屡侵夺商地居民,曾进入商东效劫掠两个居民聚落,所以商王武丁在征伐土方的过程中,用二三年时间消灭了土方,土方之地也成为商朝领土。在甲骨文中,除了有 “王省土方”、“伐土方”、“征土方”等多处战争记录外,同时还有“贞卜土方贝与不贝”的记述,也就是关于殷商与土方之间进行实物交易的记载。另外在西北的甘肃、青海地区还居住着羌族部落——羌方,像土方一样,羌方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由于社会生产落后,各部落分布地域又广,彼此分散居住过着农牧生活,羌族一直都没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诗经·颂·殷武》说:“昔有成汤,自彼氏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说明商朝初年,羌族曾臣服于商王朝。但是到了商朝的晚期,由于商朝经常发动征伐羌方的战争,俘掠羌人作奴隶,从事繁重的农田劳动或田猎,甚至经常被杀死或活埋作为商族祭祀的牺牲。在商王朝的奴隶中,羌族奴隶的命运可能是最悲惨的,所以到了商朝末年,羌族加入了周武王伐商的军队参加灭商的战争。

虎食人卣 商

卣是古代用来盛酒的酒器,也有认为卣是祭祀时用来盛放香酒的。

约前1250年

中国大事记

商王武丁即位。

方国大多是独霸一方的少数民族部落或商朝的异姓诸侯国,它们当中有些可能是商王朝的盟国,例如邢方、犬方等;有些则有可能是商王朝的敌国,经常与商王朝发生战争,据说商王武丁时与商朝交战过的方国部落达六七十个。当时,北方和西北方的方国是商王朝的主要边患,其中以鬼方为最强,商朝与鬼方之间的战争无论在规模还是持续时间上都是当时之最。鬼方的中心分布区后来西迁到了陕西北部和山西北部的黄河两岸,因此成为了商王朝西北地区强大的方国。

郭沫若曾根据甲骨文中有关土方的记载,认为土方在殷商时期是与商族发生关系最多、战争也最频繁的一个民族。他推断说:“土方距殷京(今河南安阳)约十二三日之路程,每日平均行程八十里计,已在千里之下,则土方之地望在今山西之北部。”

武丁整整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将鬼方征服,使之变成了商王朝的盟国。商朝晚期,鬼方经常南下西进,侵犯当时居于陕西西部泾水上游的周族,逼迫周人迁往岐山之下的周原地区。有人认为,商周间的鬼方,就是后来秦汉时期的匈奴。由于地缘与商和北方鄂尔多斯地区相接,频繁的接触使鬼方受到中原文化及游牧文化双重影响,其青铜兵器中的玲首剑、马头刀以及弓形金饰、金耳饰等都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格。

饕餮纹胄 商

胄是将士防护头部的装具,后世也叫作盔,形状如帽,是用来保护人或马的头部的。

而在今天中国大地的长江以南,也有个很著名的方国名叫新干方国,位于鄱阳湖——赣江流域,从地理上来说它们依靠丘陵起伏、水泽密布、土地肥沃的天然优势,建立了相当发达的农业,从大量出土的青铜礼器、兵器和农具,可以推断新干方国是一个与殷商王朝并存发展并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地域方国,新干文化是吴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商代是一个诸侯、方国林立的时代,作为一个中央王朝,以商朝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无论在经济实力上,还是在军事力量和交通状况上,都不可能对广大的地区进行治理,因此只好保持原方国或有意分封一些功臣子弟新立方国,使其成为一个政治实体,让他们在政治上服从于中央。

金臂钏和金耳环 商

这两件金饰均出土于北京平谷刘家河商代墓葬 FrH+Gq9XZYWZ4itiOSwhfvG6C69lJUX2BMKmlv+LaPpDbd7Sk7mAoyEPLONjjLG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