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前18世纪中期

中国大事记

夏王泄将东方九夷中的六夷封为诸侯,密切了夏与东夷之间的关系。

商朝的建立

商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他的祖先与夏朝的奠基人大禹生活在同一时期。历经了十四代的艰辛,商族才走向强大,最终消灭了大禹的子孙,掌控了天下。

商朝的神话传说

商人把东方大神帝俊尊为“高祖”,以“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玄鸟》)来宣称自己本是天帝的代言人和人间政权的拥有者,并进一步确立商人与上古英雄帝喾和契的血缘关系。目的是对自己的氏族历史进行宣扬和传播,来显示自己氏族的历史地位。

天命玄鸟

灭掉夏朝的商族,一直生活在黄河下游。商族的祖先是契,也叫阏伯,跟大禹一起治过洪水,是个有功的人。

传说契的母亲简狄美丽动人,是帝喾的次妃。帝喾政务繁忙,便打发一只燕子去看简狄。每当燕子离去,简狄都会失望地歌唱道:“燕燕飞去了!燕燕飞去了!”这天,简狄到温泉洗澡,天空中突然飞来一只巨大的燕子,正好生下一个蛋,掉落在简狄脚边。简狄捡起这个蛋吃了,回家后不久便发现有了身孕,后来生下了儿子契,也就是商朝的祖先。因此,商族人都认为自己是鸟儿的后代,在他们的许多日常生活用具上,都有鸟的图形。

之所以会有这个“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是因为原始人类还不了解受孕的常识,他们不知道女人为什么会怀孕。在确定有了孩子后,人们就开始回想,有的人想到了最近吃了一种平常不常吃的东西,有的人想到了曾经做过的一个奇怪的梦……于是,慢慢人们就认为,是神灵通过某种特殊的形式让自己怀孕的,那么自己的孩子,就是这个神灵的后代。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是殷朝人关于自己起源的传说。

约前2000年

世界大事记

来自印尼的移民开始在马来西亚定居。

火正与商丘

据说有一次,帝喾带着契出外巡察,来到一个地方,见这里的人还拿着生食吃,大都身体虚弱,带有病态。帝喾十分可怜他们,问大家为什么不吃熟食,百姓回答道:“虽然有了火种,但因为柴草供不上,加上洪水时常泛滥,都灭了。”帝喾四处看了看,果然有被泛滥的河水浸灭火后的灰烬。叹息道:“契啊,眼下帮助这里的臣民引来火种,并把火管理好不让它灭,是关系着这里的臣民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你是我最有能力的儿子,我想让你办这件事。”契当即答应下来,留在当地成为“火正”,即管理火的官,这片地方也就成了帝喾给他的封地——“商”。

契一直尽职尽责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死后,人们怀念他的功德,怀着崇敬的心情,以当时最厚的葬礼把他葬在存放火种的土丘上。按照当时的风俗,悼念他的人每人都要往他坟上添一包黄土。因而,土丘被堆得越来越大,从此便被称为“商丘”。时间长了,“商丘”便成了这儿的地名。直到现在,当地百姓每年的正月初七都到火神庙进香朝拜契,形成了祭祀火神的盛大古庙会。

火神台庙会是商丘最为古老和盛大的庙会,简称台会或朝台。它是由人们对祖先契的祭祀演变成的盛大庙会,距今已延续四千多年的时间。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初八,许多参加祭祀和庙会的人们,为契添土圆坟并以敲打木棒、石块,吟诵悼念之词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台的人越来越多,香火越来越盛,至唐代已发展成相当隆重的庙会。据考证,火神台庙会至清代乾隆年间最为盛大。

舞蹈、放牧及战争图

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私有制出现,人类社会不断地进步。

约前18世纪末

中国大事记

泄的长子不降因年老,即位不久就将王位让给弟弟扃。

参商离别

关于契被封在商地,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这是帝喾为了不发生兄弟相残的惨剧,采取的不得已的做法。

契因为一出生就特别聪明,与众不同,因此很得帝喾的宠爱。除了契,帝喾的小儿子实沈也很有才华,所以对契的受宠很不服气。两兄弟小的时候,只要一见面,就会因为一点小事吵起来,严重时还会打架,没有片刻安宁。长大后,情形越来越严重,总是无缘无故地就吵起架来,有几次甚至动刀动枪,见面就厮杀了。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

——《史记·殷本纪》

帝喾很是烦恼,可责罚哪个儿子他都心疼,看样子这两兄弟是天生相克,若不把他们分开,早晚会发生无法弥补的憾事,毕竟手足相残,是为人父母不愿意看到的。经过一番思考,帝喾决定让他们离得愈远愈好,最好一辈子都不要再见面,这样才能保两兄弟都平安无事。

就这样,契被封在商地,实沈则被封在大夏。当时的商即现在的河南东部一带,大夏则在山西南部。虽然这两处地方以现代的交通情况来看,离得并不远,但在原始社会,除非这两兄弟有意派兵千里迢迢跨过许多封国互相征讨,否则是不可能再见面的了。

契在商,职位是火正,管理着东方的大火星,也叫辰星、商星;实沈在大夏管理参星。商星和参星位于天文学上的黄道的东西两端。每当商星从东方升起,参星已没于西方的地平线下;而当参星从东方升起,商星也没于西方地平线下,二星在天空中绝不会同时出现,所以就有了“参商离别”的故事。

象尊

此青铜象尊铸于商代,在当时被作为酒器来使用。

相土驯马

大约在夏禹建国前,契死了,他的儿子昭明成为首领。

商族是一个畜牧业部落,氏族一直“逐水草而迁徙”。昭明听说北方有平坦的大草原,于是就带着族人一直向北迁徙。他们跨过黄河,一直走到了一个叫砥石的地方(今河北石家庄南,邢台以北)。这里的大草原一望无际,水草丰美,昭明和他的族人便在这里停下了迁徙的脚步。

此时的商族势力还不大,虽然茂密的水草养肥了牛羊,但周围氏族的劫掠让商人苦不堪言。昭明死后,他的儿子相土率领氏族又返回了老家。

相传相土身材高大,十分强壮,善于制服各种野兽。在长期与野兽争斗的过程中,相土发现野马是与人类最亲近的动物。因为野马不吃肉,而一旦驯服,就能帮助人做许多粗重的工作。

历尽千辛万苦,野马终于被相土驯服了。相土又对它们加以训练,让马来驮运东西、拉车子,并开始实行圈养,不再散放。不仅如此,相土还明确了驯服和饲养牲畜的目标:马主要用于作战、狩猎和运输;牛除了食用外,还用于运输和祭祀;猪、羊、鸡除食用外,主要在祭祀活动中做祭品;狗则用于防卫与狩猎。

约前2000年

世界大事记

西非出现农业生产。

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商人服象,虐于东夷”。说明相土不但驯养马、牛,还驯养了大象,并且把驯服的大象用于征讨东夷人的战争之中,取得了胜利。商族自此走向强大。相土驯养动物、征伐东夷的英雄事迹,不仅被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商族人熟知,还被中原之外的人们所传颂,他们在歌中赞叹道:“玄王商契威武刚毅,接受小国认真治理,成为大国政令通利。遵循礼法没有失误,巡视民情处置适宜。先祖相土武功烈烈,四海之外顺服齐一。”

玉马

这是商朝时期的玉马。相土驯服了马匹,这在当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土与骑兵的传说

马这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传说有一次,相土捕获了一匹野马,把它圈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栏杆外又来了几匹野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相土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下。相土于是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的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

相土高兴极了,决心要驯服更多的野马。这一天,相土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相土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相土费了半天劲才爬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他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掉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相土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然后灵机一动,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再一次慢慢牵了出来。然后,相土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相土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抓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就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相土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

相土骑马成功后,就开始教族人一同骑马。一次,众人在森林中骑马,猛然间看见一只猛虎,相土一箭射中了老虎。负伤的老虎朝密林深处逃去,相土和族人骑着马向老虎逃走的方向追去,终于猎到了老虎。

在族人欢呼雀跃的时候,相土脑子一动,对大家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呢?”大家一听,都认为相土说得有道理。从此以后,商族人更加努力地驯服野马,族中精干的小伙子们都成为勇敢的骑手,这大概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了。

素爵

爵相当于今天的酒杯,是古代饮酒器。

约前18世纪末

中国大事记

夏王胤甲期间逢大旱,胤甲以为是上天惩罚他,在恐慌中死去。

相土之城

相土驯服了野马后,商氏族的势力随之壮大,在东扩中,相土选中了相城(今安徽)作为他的别都之一,后人为纪念相土来此,便把此地命名为相城、相山。

据说,相土在途经相山这个地方时,发现这里山川优美、森林茂盛、动物繁多,河里、沼泽里鱼虾游来游去。相土很是高兴,手舞足蹈蹦跳起来,唱道:“好地方、好地方,北是山来,西是水,东、南两面是平原。山有柴,水有鱼,一片平原好种田。”于是,他决定将部落从商丘迁到相山。

迁居的路走得很辛苦,纵然有马匹,人们也还是要自己背一部分东西。机智的相土想了个办法,他叫人砍些树枝绑成人字架,又砍了一棵很粗的大树,锯成一段一段的,从树心处钻个眼,再用木棒穿在钻成的眼里,然后将木棒绑在人字架的小头处,叫两个人推拉着走。大家一试,果然轱轮转动向前,觉得省劲多了,东西也都能放上。后人称这种东西为原始的独轮土车,后来就发展成了马拉车。因为相土在相城居住了很长时间,本来的荒芜之地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传说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就是驯养牛马,作为运载的工具。还有记载说,商的祖先“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皂”是喂牛马的槽,“牢”是养牛羊用的圈,说明他们很早就过渡到定居放牧的生活,服牛乘马,以为专利了。这样就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形成农、牧结合的经济,使这个部落很快兴旺起来。

——郭沫若

约前2000年

世界大事记

英国开始出现原始观象台。

勤于职守的冥

到了相土的曾孙冥做首领时,正值夏朝“少康中兴”时期,冥被夏王朝任命为水正,即管理治水工程的长官。

冥上任后勤勤恳恳,忠于职守,一心治理黄河水患。相传他发动黄河两岸患区的人民一齐动工治理,疏河道、开沟渠,还贡献出自己氏族的许多马匹,为治水工程作驮运工具。夏王少康死后,儿子杼继位,仍然任命冥领导治河工程。在杼即位后的第十三年,冥率领一支治河的人马在黄河岸边疏导被泥沙淤塞的河道,因年纪老了又长期劳累过度,在查看黄河水势时,不慎跌落水中淹死。

冥因为以身殉职得到了人们的爱戴,被后世人们奉为水神。因古人把黑色称为玄,在五行中属水,所以水神就被叫作“玄冥”。

商部落的强大

冥死后,他的长子亥继承了侯位,没有再做夏王朝的水正,而是一心经营畜牧业。亥驯服了大批的牛群,并用它们驮运货物进行贸易,商部落因此变得越来越富有和强大。

亥的贡献

当时,马主要产在北方,中原地区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商部落虽然有了很长的驯马历史,马队却并不发达。亥把注意力转向了牛,将牛驯服饲养,用来驾车和驮运东西。虽然牛的行动不如马快,但繁殖和驯养起来比马快,因此没用多长时间,亥就驯服了大批牛群,并用它们驮运货物进行贸易,商部落因此迅速富足起来。

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上,被人类开发的土地还很少,各氏族间相隔的土地多是野兽出没的荒野,互相往来很不容易。自从亥驯服了牛作驮运工具后,荒寂的平原上,经常能看到一队人赶着牛羊,穿梭行进在各个方国、部落之间,进行贸易。随着亥和各方国、部落间贸易的频繁,大家又都知道他是商族的首领,便都称呼他为商人。直到现在,人们依然把做生意的人叫作“商人”,就是来源于商族亥用牛驮着货物往来贸易的缘故。

因为亥的这个伟大贡献,他也因此成为商族中“祭祀之最隆重者”。据统计,甲骨文中祭祀亥的卜辞,仅《殷墟卜辞综述》所收就达九十六条之多,祭祀时用牲五牛、三十牛、四十牛乃至三百牛不等。而且,在卜辞中多提到“高祖亥”、“高祖王亥”,在甲骨文中被称高祖的共有三人,其一为高祖夔,即高辛氏帝喾;其二为高祖王亥;其三为高祖乙,即商汤。帝喾为五帝之一,商汤则为灭夏后商代的第一位君王,能与此二人并列为高祖,足见亥在商人心目中的地位。

甲骨卜辞

远古先民对于自然充满了憧憬和幻想,每遇大事都要占卜,遵从上天的启示来做决定。

约前18世纪

中国大事记

夏帝孔甲无道,夏后氏政权走向衰落。

失检点商王丧命

一年,亥带着弟弟恒,率领着商队又开始了远行。他们赶着大批牛羊,驮着货物跨过黄河,长途跋涉来到了旅居在易水流域一个叫有易的部落(在今河北易县、徐水一带),打算换一些粮食和当地的特产。

有易部落的首领名叫棉臣,见商人带了这么多货物远道而来,非常高兴,以上宾之礼相待,还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宴会,招待商王兄弟。宴饮中,有易部落的女子们表演了时新的歌舞,亥一时高兴,不免多喝了几杯,对美貌的有易氏女子调戏起来。

棉臣将亥的行为尽收眼底,认为这是商部落在侮辱自己的氏族。宴会结束后,他派人乘夜把亥杀死,并把商人带来的牛羊、货物全部扣下,将恒和商族人赶了出去。

恒灰头土脸地逃回,将棉臣杀兄、夺财、驱人的事添油加醋,向亥的儿子上甲微哭诉。上甲微大怒,决心为父报仇。

石人

商朝和夏朝一样,都是奴隶制社会,当时奴隶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战俘。

上甲微的复仇

此时的商族和有易部落一样,都是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虽然富足,但因为一直专心致力于农牧业生产,武装力量并不强大。当上甲微决心为父亲报仇时,才认识到这一点。

然而父仇不能不报,此时再练兵也来不及了,上甲微决定求助于河伯——黄河岸边一个方国的方伯。河伯所属的地方也是夏王朝的一个方国,正在黄河附近,是水患较多的地区。在少康授命让冥治河后,因为得到了冥的治理,水患消除,河伯对冥很是感激和敬重,因此一直和商族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一开始,当上甲微找到河伯时,河伯没有同意。因为他与有易的棉臣一直很友善,相互之间常有往来。不料夏王听说此事后,亲自册封了上甲微为商王。上甲微又亲自拜访,向河伯申诉了父亲被杀的经过。河伯考虑到夏王对商族的信任,同时也觉得棉臣不该杀了人还抢夺财物,是个不义之人,这才答应出师相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上甲微也组织起一支武装队伍,又派人给河伯送去一些牛羊犒军,两军会合后便去讨伐有易氏。

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

——《国语·鲁语》

约前2000年

世界大事记

玛雅人此时生活在今墨西哥东南部和危地马拉中部一带。

棉臣很瞧不起牧牛放羊的商人拿起武器的样子,无奈他们有河伯相助,他也只好召集了大小头目,组织兵力抵抗。两军于是在易水岸边展开厮杀,商族军队要为先王报仇,河伯要为商王伸张正义,军士们个个勇敢,拼力厮杀。有易部落的军队出师无名,节节败退,最后完全溃败,棉臣也在混战中被商族军士杀死。上甲微慷慨地把有易氏的财产与河伯平分,俘虏统统罚为奴隶。

为了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上甲微创建了“五祀”之礼。五祀,指有五种祭祀对象:门、窗、井、灶、中霤(屋檐或堂屋)。的意思是在道路上祭祀。当时上甲微要将父亲亥的尸体从有易国运回,当然会有一个“道上祭”的过程。这个“五祀”还不是一般的“道上祭”,而是一个完整的仪典。因为王亥死得冤,化作厉鬼肯定特别不安分,所以 礼要将门、窗、井、灶、屋檐都搜索驱赶一遍,以免有鬼被遗漏。

上甲微创建“五祀”之礼是有特别的深意的,不仅仅是告慰老父的亡灵,还有是为增强实力。上甲微在古书中又称作微,上甲是商族的后人在祖庙中给立的号,叫作庙号。微是上甲的名。商族自上甲微以后,都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作为庙号。商人祭祀上甲的卜辞很多,祭典也很隆重。“甲”字是天干之始,殷人也从此将天干应用于天文、历法、农业生产、宗族谱系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使商族在科学、文化方面逐渐发达,乃至超过夏王朝的实力,这都是在上甲微手上加速发展起来的。

有易氏就这样被上甲微给灭了,夏王朝的诸侯、方国仿佛经历了一场地震,都对上甲微另眼相看,对商族的人也不敢轻易冒犯了。而上甲微并没有以自己的势力去侵犯其他诸侯,对夏王朝仍然朝贺、纳贡称臣。因为从有易部落那里获得了不少的俘虏,商族农业、畜牧业和军事力量大为加强。商族人认为上甲微是一个伟大的王,后世用隆重的礼仪来祭祀他。

提到祭祀要说说商族的祭祀神官。商代的神官,就是原始社会的巫师,他们在政治上也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所以巫对一切军国政事都能起着直接或间接的支配作用。商代以巫为首,有祝、宗、卜、史等专职人员,组成相当庞大的巫职机构。有关祭祀的极为繁杂的事务,都由巫职机构管理。另外,事无大小,都要通过占卜,以预测吉凶,决定行止。商代有很多的卜人、贞人,专管占卜事务。殷墟出土的大量卜辞,就是商代后期王室的占卜记录。

商汤

商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他在前代人的基础上用心治理国家,使得商部越来越强盛,同时他还兼修德行,赢得天下人心,为灭夏做好了准备。

剿灭葛国

约前17世纪

中国大事记

今河南偃师地区出现二里头文化。

成汤革命

商部落自上甲微以后发展很快,到了夏朝末年,商汤成为首领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强大的部落。在看到夏桀的腐败后,商汤就决心消灭夏朝。虽然表面上对夏朝臣服,暗地里却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剿灭葛国

商汤又名履,古书中说“汤有七名”。见于记载的有:汤、成汤、武汤、商汤、天乙、天乙汤等。甲骨文中称作唐、成、太乙、大乙。

那时候,部落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紧的事。商部落附近有一个部落叫葛,首领葛伯不按时祭祀。商汤派人去责问葛伯,葛伯回答说:“我们这儿穷,没有牲口作祭品。”商汤就送了一批牛羊给葛伯作祭品,可葛伯却把牛羊杀掉吃了。商汤又派人去责问,葛伯说:“我没有粮食,拿什么来祭祀呢?”商汤派人帮助葛伯耕田,还派人给耕作的人送酒送饭。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饭都抢走了,还杀了一个送饭的孩子。这件事激起了大家的公愤,商汤借此出兵把葛族消灭了,并攻取了附近几个部落。

商汤灭葛的行动,在诸侯中不但没有人反对,人们还纷纷指责葛伯的不仁,说他被杀是咎由自取。一些诸侯、方国还自愿归顺商汤,以脱离夏王朝的统治。

征服了葛之后,商汤的眼光继续向前看,落到了有洛氏的身上。有洛氏拥有在当时堪称首屈一指的建筑技术,史称“宫室无常,池囿广大”,但是过于追求技术,忽略了农业生产和粮食储备。这一年恰逢天灾,有洛氏出现了大饥荒,商汤趁机出兵,很快就攻克了有洛氏。

征伐进行得如此顺利,商汤的目光又盯上了荆国。荆国位于今安徽一带,势力范围和九夷互相交错,很是富足强大。商汤不敢贸然进攻,他把军队拉到了荆伯的面前,搞了场大规模演习,然后再派使者带着贵重的礼物跟荆伯谈判,双方很快达成协议:永不互相侵犯,一方有难,另一方则给予帮助。

就这样,商汤开始逐步剪除夏王朝的羽翼,削弱夏朝的势力。

商代文明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

——夏鼐

约前2000年

世界大事记

埃及出现了“太阳历”,这是最早的历法。

仲虺投商

在商汤灭夏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功不可没,他们就是左相仲虺和右相伊尹。

相传仲虺的祖先叫奚仲,是夏禹时的车正,就是管理、制造车子的长官,历代子孙也都在夏王朝做官,监制车子。据说奚仲的父亲发明了舟,奚仲本人发明了马车,奚仲的儿子吉光发明了木马车,堪称造车世家。到了仲虺时,他看见夏桀暴虐,诸侯叛离,就带了族人来投奔商汤。商汤早就听说仲虺是个有才干的人,只是顾虑他的祖辈们都是夏王朝的臣子,恐怕仲虺不愿归商。没料到仲虺竟然主动来归附,商汤很是高兴,任命他为左相。

仲虺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姓任,又名莱朱,据说出生时雷声虺虺,闪电如蛇,大雨倾盆,解了家乡多年不遇的旱灾。古时形容雷鸣声为“虺虺”,同时“虺”也是蛇的代称,因为下雨时的闪电就像一条条长蛇飞舞,于是他的父亲给儿子起名叫“虺”,并给他以赤蛇文身。因为排行老二,所以叫任仲虺。仲虺不仅掌握了精湛的造车技艺,还有着高明的巫术,长大后显示出非凡的治国才能,把家乡治理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仲虺来到商族后,给了商汤八个字:兼弱攻昧,取乱侮亡。也就是说,将弱小的、开始衰败的国家收为附庸国,它不愿意就打到它愿意,再慢慢让它消亡成为本国的领地;衰败到了极点、快要灭亡的国家,就不要客气,逐一灭了它。

伊尹传奇

商汤的右相名叫伊尹,他以前的地位不如仲虺,只是商汤妻子带来的陪嫁奴隶。

关于伊尹的身世,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从前有个小国叫有莘氏,一天,一个姑娘去桑林采桑叶,忽然听到婴儿的哭声,她就顺着哭声找去,发现在一个空心的桑树洞里有个胖胖的男婴在啼哭。姑娘可怜这孩子,便抱了回去,献给有莘氏国王。国王觉得这孩子来历蹊跷,便派人去探察孩子的来历。不久,探察的人回来说:孩子的母亲住在伊水岸边,身怀有孕。一天夜里,她梦见一个神仙对她说,如果舂米臼出了水,就赶紧向东走,千万不要回头,切记!切记!第二天,她舂米果然出水了,就赶紧告诉众乡邻一起往东走。有的人相信她的话,跟着她走;有些人不太相信她的话,因破家难舍就留在村子里。大家结队走了十几里路后,孩子的母亲心中惦念留在村中的人,就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这可了不得了!原来伊水暴涨,洪水已淹没了村子。她吓得大喊,但已喊不出声来,变成了一株空心的老桑树。洪水逐渐退去后,过了几天那位采桑姑娘就在这株空心树的树洞里发现了孩子。因孩子的母亲居住在伊水边,国王就让他以“伊”为姓,后来他官职为“尹”,后人称其为伊尹。

伊尹

司马迁在编写《史记》的时候,关于伊尹是否做过厨师的争论一度使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约前17世纪中后期

中国大事记

末代夏帝桀即位,对人民进行残暴统治。

伊尹就这样在有莘氏长大成人,他聪明好学,不但学会了一手烧菜的好手艺,还勤奋读书,掌握了治国安邦的谋略。

商汤到东方巡视时,听说有莘氏国王有个美丽贤惠的女儿,就来求婚。有莘氏国王也早就听说汤是一个贤明的君主,爽快地答应了。伊尹不甘心当一辈子厨子,就向国王请求让他去做公主陪嫁的媵臣,如此才来到了商部族。

为了引起商汤的注意,伊尹故意将饭菜做得时咸时淡,惹商汤生气。一天,商汤实在忍耐不住,就将伊尹叫来责问。伊尹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佐料放得适中,饭菜才能做得正好。治国安邦也是同样的,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懈怠松弛。只有弄清主次先后,掌握好分寸,才能够政通人和。”这一番议论令商汤吃惊不小,他发现其貌不扬、身份低微的伊尹竟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解除了伊尹的奴隶身份,拜为右相。

关于伊尹是否做过厨师、是否以厨师的身份游说过商汤,在战国末期形成了三种版本的不同说法。《吕氏春秋·本味》认为,伊尹曾以烹饪的道理劝说商汤而得重用;《韩非子·难言》认为伊尹屡次陈政见于商汤之前,仍不获赏识,无奈之余只好屈身以为厨师,进献各种美味讨好商汤,最后才以商汤亲信的身份得以重用;《孟子·万章上》明确否认伊尹曾经干过厨师这种为士人所不齿的职业,在孟子的叙事中,伊尹被想象成一个躬耕于山野、笃信“尧舜之道”,具有“先知先觉”的人。

成汤解网施仁

商汤像

约前20世纪初

世界大事记

雅利安人在印度西北部,逐渐向南侵入印度,开创“早期吠陀时代”。

网开三面

有了仲虺和伊尹的辅佐,商汤首先治理内部,鼓励人们安心农耕,饲养牲畜,同时结交与商族友善的诸侯。

那时,商汤经常和仲虺、伊尹出外巡视,一次走到郊外山林中,看见一个农夫正在东南西北四面张挂捕捉鸟的网,一边挂还一边祈祷:“上天保佑,让天上飞下来的,地下跑出来的,从四方来的鸟兽都进人我的网中来!”商汤听后感叹道:“只有夏桀才能如此网尽!要是如此张网,就会完全捉尽啊!太残忍了!”于是,商汤叫从人把张挂的网撤掉三面,只留一面,并对那个农夫说:“对待禽兽也要有仁德之心,不能捕尽捉绝,不听天命的,还是少数,我们要捕捉的就是那些不听天命的。”

商汤“网开三面”的事很快便在诸侯中传扬开了,人们都齐声称颂商汤的仁德,归附的诸侯越来越多。

被困夏台

为了观察夏王朝的情况,伊尹带着大批礼物,来到了夏王都拜见夏桀。但是夏桀不在王都理朝,而是在离宫寻欢作乐。伊尹在夏王都一住就是三年,夏桀只见了他一次,问了些不关痛痒的话。见夏桀果然是整天只知饮酒作乐,根本不理朝政,伊尹这才返回。

商汤很是高兴,便和伊尹商量讨伐夏朝的事。伊尹说:“夏桀虽然荒淫,但夏朝还有力量,我们先不去朝贡,试探一下,看它怎样。”商汤按照伊尹的计策,停止了对夏朝的进贡。夏桀果然大怒,命令九夷发兵攻打商族。伊尹一看还有许多氏族服从夏朝的指挥,便赶快请罪,恢复了朝贡。

九夷,是对居于今山东东部、淮河中下游江苏、安徽一带的诸多少数民族的泛称。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阴夷。”“九”并非具体数目,只表示众多之义,所以“九夷之师”,就是东部地区的军队。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史记·殷本纪》

约前17世纪中后期

中国大事记

桀攻有施氏,得到妹喜。

在忠于夏王朝的诸侯中,有三个势力强大的氏族,他们是彭姓的豕韦(今河南滑县东);己姓的顾(今山东东北)和己姓的昆吾(今河南濮阳境内)。

这三个诸侯早就看出了商汤的意图,不断向夏桀进言,要他一举灭掉商族,以绝后患。夏桀听说商汤一直在笼络诸侯,扩大势力,便派使臣召商汤入朝,然后将他囚禁在了夏台(也叫钧台)。

商汤的手下庆辅得到消息,马上行动起来,赶在押送商汤的人之前到了夏台,把几个月的干粮藏到商汤的囚室中,然后关好囚室,恢复原样,再四处散布“商汤圣德,遭奸人陷害”的言论,暗中招募一些自愿服侍商汤的人,秘密送往夏台。庆辅,是共工之后,未来的商汤七佐之首。所谓商汤七佐,是辅助商汤打江山的七个能人。分别是:庆辅、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蝡、西门疵、北门侧。

庆辅的工作完成后不久,商汤就被押到了夏台。夏桀命令断了商汤的饮食,要好好折磨他一番。夏桀的人每天都来观察商汤,却发现商汤精神很好,行动如常,无不惊诧莫名。

更离奇的事还在后面呢!自从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夏台就开始下大雨,风雨越来越大,一些押解商汤的士兵受冻受饿,甚至死了人。再后来,可能是由于风雨的原因或者年久失修,夏台塌了一角,摔死砸死了不少士兵,可商汤却安然无恙。

有大臣建议释放商汤,可夏桀不以为然,于是有人说道:“初时不许商侯饮食,商侯忧闷,天就阴雨不止。如果给商侯少许饮食,商侯心情一开朗,没准天就放晴了。”夏桀哈哈大笑道:“天下怎么可能有这种怪物。如果给他饮食就能让雨停下来,就算是饱死他又何妨?何必给少许?”就这样,商汤在夏台的待遇好了一些。

伊尹和仲虺得到消息后,赶忙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商汤。夏桀见到商族送来这么多的珍宝、美女,心中很是高兴,加上商汤表现得一味顺服,夏桀认为恐吓、警戒的目的已经达到,也就下令释放了。

征伐豕韦、顾

商汤重获自由后,第一件事就是征讨豕韦。当然,出兵需要理由,否则就是不义之师。至于理由,不管现实有没有,都要找出一个来!

商族派出了探子庆辅,不但成功搜集了不少对豕韦不利的证据——诸如滥杀、不按时祭祀之类,还策反了豕韦的权贵彭祖和彭宾。彭祖是中国著名的寿星,传说中的养生家。据古代典籍记载,彭祖精于养生,《楚辞·天问》还说他善于食疗,据说活了八百多岁。不过,一人享寿竟至八百余岁,显然是不可能的。彭祖实际上是以其命名的一氏族,对于彭祖善于养生的种种传说历代并无异议,可以推想,由于彭祖这个氏族精于养生,族中长寿之人辈出,并以此而闻名于世,于是逐渐产出彭祖享寿八百这类的传说并流布于后世。故彭祖这个氏族可以说是上古时代一个有代表性的著名长寿家族。彭宾后来成为了商王朝的豕韦侯。

目雷纹刀

此刀的刀背上有镂雕的扉棱,刀尖上翘,与以往的刀剑相比,它更富有杀伤力

彭祖观井图

约前20世纪

世界大事记

埃及人已经开始制作木乃伊。

于是,商汤在景亳(今河南浚县大伾山附近)召开了伐夏联盟的大会,作“景亳之命”,来参加的诸侯一致通过了对豕韦的征伐决议。景亳之会一结束,商族的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奔豕韦,豕韦猝不及防,仓促迎战,家中又有内鬼,连求援都来不及就被灭掉了。豕韦的后裔有部分沦为平民,即后世韦姓;有部分照旧可以做他的豕韦侯;有部分逃到了北方。

商汤乘胜东进,又消灭了顾。夏朝的支持者,只剩下昆吾了。

剿灭昆吾

昆吾国在夏王朝的属国中算是一个较大的方国,见豕韦、顾二国被商汤所灭,立即整顿军队,同时派人向夏桀求援。夏桀大怒,准备出兵征商。商汤本想率军去灭昆吾,然后征东夷,进而灭夏。可伊尹权衡利弊,认为时机还未成熟,暂时收兵,还准备了礼物送给夏桀。夏桀见了贡物和商汤请罪的奏章,颜面上和蔼了许多。身边的大臣趁机恭维他说:“大王威震天下,谁也不敢反叛,不出兵就能安享太平。”

夏桀一听这话更乐了,下令罢兵,天天饮酒取乐。夏桀喝酒去了,昆吾却不愿放下武器,依然率军向商族进攻。见昆吾仍死心塌地效忠夏王朝,商汤决定与昆吾决一死战。

昆吾的力量不容小觑,对于此战的胜负,商汤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就在这时,费昌带着他的人马前来投奔,让胜利的天平向商汤这方倾斜了。

王归至亳图

商汤灭夏以后,就开始和大臣们商量该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

约前17世纪中后期

中国大事记

关龙逢对夏桀诤谏,激怒夏桀被杀。

据说费昌的先祖是伯益,被夏启杀死后,族人便逃到了边远地区,慢慢融入夷狄之中。这一年,中国的天空上出现了两个太阳,一个太阳在东边冉冉升起,一个太阳在西边缓缓落下,发出轰隆隆像雷一样的声音。费昌看到这异常的天象后,就到河水边祭祀河伯,占卜吉凶。卦辞告诉他:西夏东殷。于是,费昌就带领着自己的氏族来投奔商汤了。商汤大喜过望,因为费昌的部族以善于驾车闻名,战车的多寡对胜负的决定力量实在是太大了。

此时的商族,军事力量大为加强,又有其他的诸侯、方国相助,只一战就大败昆吾军。商汤收了昆吾所有的土地、财物,还俘获了大量战俘作为商族人的奴隶。伊尹又出谋说:“今年我们不要朝贡了,再看看夏朝的动静。”

夏桀本来对商汤灭昆吾就大为震惊,又见不到商族的贡品,不禁火冒三丈,再次下令“九夷之师”伐商。可惜,这一次夏桀的命令没起到任何作用,“九夷”中没有一支队伍响应,大家都看到了夏王朝的没落,不再愿意为他卖命了。商汤见状,知道讨伐夏桀的时候终于到了。

定都西亳

在出征之前,商汤饶有兴致地对族人讲述了自己的一个梦。

商汤说,自己梦见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于是便去祭拜帝尧。商汤将三分厚的玉璧沉下洛水,退立片刻,只见一对黄鱼跃出水面,紧接着一只黑鸟飞了过来,变成块黑玉落到商汤的面前,黑玉上面刻着“玄精”二字。

这个梦可不是一般的梦,经过巫师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鱼没有足翼,即夏桀孤立无党,可伐;黄色离水,意思是土归汤,有金德相助,而商正好是金德;黑鸟,是玄帝的使者,玄鸟也是商的图腾守护;玄精是水精的意思。这个梦表示商汤受到神的保佑,伐桀必胜。

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

——《史记·殷本纪》

约前1980年

世界大事记

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索斯特利斯一世即位,王权达到极盛。

果然,鸣条一战,夏王朝全军覆没。夏桀被流放,三年后死去。商汤告祭于天,宣告建立商王朝。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四方诸侯,监视夏王朝的遗民,在伊尹的建议下,商汤将王都迁到了西亳(今河南商丘),把夏朝“尚黑”的风俗改成了“尚白”。

夏桀死后,商汤的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怀疑自己通过武力“革”了夏朝的“天命”,是不是会给后人留下“大逆不道”的口实?因为古时尧舜禹的“禅让制”最为人们所推崇,禹虽然把江山传给了他的儿子,但那是和平政变,而且得到了大多数诸侯的首肯,被认为是天命所归。如今商汤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夏朝,可是“亘古未有”的大事。于是,仲虺站了出来,作了一篇《仲虺之诰》,阐述了商汤革命的正确性。

玉鳖

这只商代玉鳖的鳖壳为黑色玉石雕成,鳖的四足和头使用白色玉石雕成,晶莹剔透、小巧玲珑,十分传神。

所谓诰,在秦代以前,是帝王向臣下传达诸如任命或封赠等命令的文书,秦代废“诰”而改称“制”、“诏”,宋代用“诰”来追赠大臣、贬谪有罪、赠封其祖父妻室等等。总之,“诰”主要是上级对下级的,但仲虺对商汤说的话却被称为《仲虺之诰》,实在是很反常的事。然而商汤却认可了,因此后人把仲虺的这篇诰文提升到非常之高的地位,甚至称之为“革命理论”。

《仲虺之诰》这样说道:

“啊!上天生养人民,人人都有情欲,没有君主,人民就会乱,因此上天又生出聪明的人来治理他们。夏桀行为昏乱,人民陷于泥涂火炭一样的困境;上天于是赋予勇敢和智慧给大王,使您做万国的表率,继承大禹长久的事业。您现在要遵循大禹的常法,顺从上天的大命!

“夏王桀有罪,假托上天的意旨来施行教命。上天因此认为他不善,要我商氏承受天命,使我们教导他的众庶民。简慢贤明依从权势的人徒众很多。从前我商氏立国于夏世,像苗中有莠草,像粟中有秕谷一样。小百姓和大人物战栗恐惧,无不害怕陷入非罪;何况我商家的德和言都可听闻呢?

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仲虺之诰》

约前16世纪初

中国大事记

鸣条一战,商汤放逐夏桀,夏朝灭亡。

成汤革夏

商汤伐夏之前进行誓师,历数夏桀的罪过

“大王不近声色,不聚货财;德盛的人用官职劝勉他,功大的人用奖赏劝勉他;用人之言像自己说的一样,改正过错毫不吝惜;能宽能仁,昭信于万民。从前葛伯跟馈食的人为仇,我们的征伐从葛国开始。大王东征则西夷怨恨,南征则北狄怨恨。他们说:‘怎么独独把我们百姓摆在后面?’我军过往的人民,室家互相庆贺。他们说:‘等待我们的君主,君主来临,我们就会复活了!’天下人民爱戴我们商氏,已经很久了啊!

“佑助贤德的诸侯,显扬忠良的诸侯;兼并懦弱的,讨伐昏暗的,夺取荒乱的,轻慢走向灭亡的。讨论灭亡的道理,以巩固自己的生存,国家就将昌盛。

“德行日日革新,天下万国就会怀念;志气自满自大,亲近的九族也会离散。大王要努力显扬大德,对人民建立忠道,用义裁决事务,用礼制约思想,把宽裕之道传给后人。我听说能够自己寻求老师的人就会为王,总以为别人不及自己的人就会灭亡。爱好探究,知识就充裕;只凭自己,闻见就狭小。

“啊!慎重的办法,在于善谋它的开始。扶植有礼之邦,灭亡昏暴之国;敬重上天这种规律,就可以长久保持天命了。”

这篇洋洋洒洒的诰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商汤革命的合理性。首先,讨伐夏桀是按照老天爷的意思干的,是为了拯救老百姓。这就是所谓的“顺乎天”。而老天爷是不会错的,他指定的“天子”一定是又聪明、又勇敢的。夏桀行为昏乱,违背了老天爷要他治理好百姓的初衷,因此要商汤替代他做天子。其次,仲虺称赞了商汤品德高尚,深受百姓爱戴,与夏桀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所谓的“应乎人”。最后,仲虺宣布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大禹王创立的合理制度,而夏桀恰恰是破坏了他祖上的制度。

仲虺的诰文不仅消除了商汤的犹豫,也为第一次武力夺取天下以及日后所有的改朝换代找到了革命的理由。 5W6p22S3jmdy70siV092npEEPV5GazxpX6NWIa+7HsRFr5W0dvJ4xuanTPXaQ/M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