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前20世纪中期

中国大事记

仲康讨伐没有准确预报日食的羲和氏。

失国与复国

夏朝建国不久就遭到一次重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毕竟还保留着很多部落氏族时代的特征,周边各部族实力也比较强大。第二代夏帝太康误国导致有穷氏的后羿趁机夺位,致使夏朝的统治中断了几十年。少康励精图治而复国,这才使夏朝步入正轨。

太康失国

夏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稳定了政权,开始还励精图治,可慢慢就腐化起来,传说他创作了名为《九韶》的大型乐舞,天天饮酒唱歌,打猎游玩。不久夏启死了,他的儿子太康继位。

后羿篡夏

后羿篡位后,称帝相(即太康)不守祖训

太康最大的爱好也是打猎,对治理国家却没有兴趣。有一次,他带着随从外出,从都城阳城(今山西)出发去打猎,越打越起劲,一直打到黄河以南的有穷部落(今河南洛阳南)。

有穷部落的酋长后羿,看到太康只带了少数随从出来打猎,觉得是个机会,就带兵悄悄截住了太康回去的路。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回来的时候,却看到洛水对岸全是后羿的军队。太康慌忙向部落首领们求救,可各部落的首领都不满意太康的荒唐,又惧怕后羿的实力,谁也不来。太康后悔不及,没办法,只好在洛水南面过起了流亡生活。

五子悲歌

太康是启的长子,他的五个弟弟见兄长长时间不回来,就陪着母亲来到洛水岸边苦苦盼候,可始终没能等到兄长归来。五兄弟就作了一首歌来追念他们的祖父禹的功绩和品德,倾诉眼下的凄凉悲哀之情。这首歌就是《尚书》中著名的《五子之歌》,大意是这样的:

约前21世纪中叶

世界大事记

塞姆人在叙利亚东部建立玛里王国。

太康失国

太康即位后沉迷于游猎,不理政事,后羿趁他出去打猎未归,占领了他的领地。

我们的祖先大禹曾经训导子孙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君主应当勤于政事,用心治理好天下,倘若贪酒色、好游猎,或者大兴土木,建造亭台宫室,那么,只要有其中的一件,就会失去民心,导致亡国。缅怀我们的祖先大禹,他身为万邦之君,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使百姓安居乐业,他是一位多么贤明的君主啊!今天,太康不遵祖训,荒废政事,弄得百姓都仇视我们,使祖先创建的王朝被人颠覆,陷我们于凄苦的境地。太康啊,你铸下了大错,我们心中是多么痛苦啊!

仲康杀羲和

由于世袭制已然确立,后羿的势力也没达到独立为王的地步,因此他不敢自立,便立了太康的兄弟仲康为王。

仲康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一上台就对朝廷内外进行了整顿,任命胤侯执掌兵权,希望能抑制后羿的势力。

可就在这时,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发生了。某一个朔日,原本高悬天上光芒万丈的太阳开始一点点消失,天色很快由亮变灰,由灰变暗,由暗转黑,几步之内都难辨人影。路上的行人惊恐万分,争相夺路而逃。我们现在知道这是发生了日食,但在当时,日食代表着灾难,只有国王亲自祭祀上天,才能将太阳重新召回,免除灾害,这个过程被称作“救日”。

此时,夏王宫中也是一片混乱,官员们忙着准备祭祀用具,仲康也匆匆赶往祭台,准备举行“救日”之礼。就在朝廷上下一片惊恐混乱,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仲康突然意识到少了一个重要人物:负责天象工作的羲和。仲康本来就对羲和没能提前预报日食感到恼火,现在又不见他来行“救日”大礼,心中愤恨不已。情急之中,仲康忙叫人去找羲和,结果手下回禀道:“羲和喝多了,正躺在家中睡大觉呢!”仲康大怒,咬牙切齿地说了三个字:“杀无赦!”

就这样,仲康以羲和失职为名,不但杀了羲和,连他的部族也一并治罪。一般来说,天子对一个部族进行征伐,都是因为这个部族发生了叛乱行为,可此次却是因羲和未能尽职,可见夏王为了显示王权的力量,已不惜兵戎相见了。

约前20世纪中期

中国大事记

仲康之子相在其死后继任夏王,后被后羿驱逐,逃到帝丘建立政权。

高句丽羲和捧日与常羲捧月壁画

此壁画中,羲和与常羲都是人首蛇身,羲和男相,常羲女相。

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

——《尚书·胤征》

后羿的悲哀

仲康剿杀羲和氏的行为惹恼了后羿,毕竟国家的实际权力还操控在后羿手中。很快仲康死了,后羿不再甘心躲在幕后,于是把仲康的儿子相撵走,正式夺了夏朝的王位。仗着自己射箭的本领高超,他也开始作威作福起来。后羿和太康一样,经常四处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亲信寒浞打理。

相传寒浞原为寒国(今山东潍县东北)的一个奸诈子弟,被国君驱逐出来后流浪到有穷国,为后羿收养。寒浞有一手迎合拍马的本领,给后羿出了不少吃喝玩乐的主意,并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后羿对寒浞的行为虽然有所耳闻,但他自恃勇猛,毫不在意。

经过几年的准备,后羿身边的亲信随从都被寒浞收买。在一次出行打猎途中,后羿的家将乘机谋反,杀死了后羿。据说这个家将名叫逢蒙,拜后羿为师学习射法,后羿见逢蒙聪明好学,不但把射法倾囊相授,还把逢蒙视为亲信。

后羿被杀后,家将们将他的肉煮了,强迫后羿的儿子吃。后羿的儿子不肯吃,也被杀死在城门口。

寒浞不但抢了后羿的王位,也继承了他的家室。后羿的妻妾相继为寒浞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名浇,一个名豷。浇生来身强力壮,天性好战。二斟是夏王室的庇护地,且离寒国不远,所以浇长大后,寒浞就命他率兵攻灭二斟,以绝后患。二斟抵挡不住浇的凶猛进攻,血战后大部被杀,少数四散逃亡。避难偷安的仲康之子相在这次战争中被杀。寒浞灭了二斟后,分封两个儿子立国,把浇封在过(今山东莱州西北),把豷封在戈(今河南东部,古宋、郑之间)。

有孔玉斧

此玉斧是龙山文化时期的作品。

约前2025年

世界大事记

那普兰努姆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建立拉尔萨王国。

后羿之功

除了夏朝有穷部落的首领后羿,在神话时代,还有一位后羿,他生活在尧帝的年代。这两个后羿生活的年代虽然不同,但都是著名的弓箭手。

在神话时代,据说天上曾经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残害生灵。是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才让人们得以正常地生活。

解除了十日并出的灾难,后羿又去捕猎肆虐人间的六大怪兽。

中原地区,以窒窳、封稀为害最烈。窒窳本是黄帝辖下的一国诸侯,不幸被杀。黄帝怜悯他无辜丧命,用不死神药使他复生。窒窳的命是捡回来了,却完全迷失了本性,刚一醒来,就连滚带爬地窜下山,一头扎进弱水,变成了一条龙首虎爪、号声如婴儿啼哭的吃人怪兽。后羿深入窒窳巢穴,仅一箭,就令它死了第二回。封稀是一头獠牙如戟、力胜百牛、铁骨铜皮的大野猪,他拱毁庄稼、村落,所经之地顿成废墟。羿左右施射,刺瞎了野猪的双眼,将它生擒活捉。

从中原来到南方,那里的凿齿人身兽脸,杀人利器是突出嘴外的两根五六尺长、形似凿子的牙齿。后羿没有手软,一箭射进了它的心窝。

怪兽修蛇盘踞在洞庭湖,兴风作浪,覆舟无数,吃人无数。它风闻神射手后羿到了南方,便潜伏湖底,销声匿迹了。后羿毅然舍弓持剑,跃入深不可测的大湖,历千险万难,终于在滔天白浪中剑断长蛇。据说洞庭湖水竟给蛇血染红了一半。

嫦娥执桂图(局部)

这是明唐寅画的嫦娥执桂图。

约前20世纪中期

中国大事记

后羿此时称王,改国号“夏”为“有穷”。

此时的北方,还有九头怪九婴喷火吐水,淹乡焚城;东方的巨型鸟大风仍在青丘之泽掀起狂风,毁屋拔树。后羿用青丝绳系于箭尾,一箭射中闪电式飞掠的大风。那大风力大善飞,尚欲带伤逃生,无奈箭上系绳,只能像一只风筝一样被后羿收回。九头怪九婴自恃有九颗脑袋,九口齐张,喷吐出一道道毒焰、浊流,交织成一张凶险的水火网,企图将后羿困住。后羿使出连环箭法,九支箭几乎同一时刻插到了九婴的九颗头上,至此结束了它罪恶的生命。

少康中兴

少康是相的儿子,他在老臣靡的帮助下,横扫寒浞残余势力,灭有穷氏,重新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地位。少康从政后,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复兴故国

相死的时候,他的妻子正怀着孕,她从一个墙洞里爬出,才捡回一条命,逃到了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儿子,取名少康。

少康长大后,以放牧为生。寒浞听说相的儿子还活着,又派人追捕。最后,少康逃到了舜的后代有虞氏的部族。部落首领虞思让少康担任管理畜牧的官,学习本领,还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赐予田地和奴隶。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就了一身本领,在有虞氏部族立足之后,开始招收人马,逐渐有了自己的队伍。

酒中仙圣

这幅年画表现的是酒中仙圣。图中画酒仙敞怀袒胸,把爵豪饮;

有了根据地和军队,少康体察百姓疾苦,宣传祖先禹的功德,努力争取人们支持他复兴故国,并召集夏朝的旧臣前来会合。当时有个名叫靡的人,原是相的臣下,寒浞夺取王位后,他逃到名为有鬲氏的部落(今山东境内),招集流亡,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复兴夏朝。他首先应少康之召,倾有鬲氏之兵,会合斟寻、斟灌两地的复仇之师,和少康会合,拥戴少康为夏王。不久后,少康又得到许多忠于夏朝的大臣和部落的帮助,率兵打败寒浞和他的两个儿子,终于把王位夺了回来。

夏朝从太康到少康,中间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战,如今终于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由此进入了由“治”到“盛”的局面。

约前2017年

世界大事记

古代巴比伦王国建立,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酒圣杜康

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古者少康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葬长垣。”

那么,夏朝的中兴之主少康即是酒圣杜康。据说少康在有仍氏居住时,为联络夏后氏族人,经常带着秫米饭来往于有仍与空桑(即穷桑,今山东曲阜东)之间,在空桑将吃剩下的秫米饭留存起来,因饭自然发酵,等少康再回来时,往往感觉到发酵的饭醇甘美味,四处飘香。于是他便潜心研制出了用秫米发酵的醇纯甘美、柔润芳香、饮之欲醉、回味悠长的美酒,被后世尊为“酒圣”。

因为酒在大禹的时候就有了,所以这个传说并不可信。因此也有人说,杜康不是少康,他本是黄帝手下一位管理生产粮食的大臣。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的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后很生气,下令把杜康撤职。

杜康心里十分难过,想到嫘祖、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不但没立功,反而犯了罪,很是沮丧,希望找到储存粮食的好办法。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的树干,树干里边也已空了。杜康灵机一动,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掏空,然后把粮食装了进去。

两年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在睡大觉。杜康很是纳闷,就在他发呆的时候,这些动物慢慢醒了,一见有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

杜康向四周看了看,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舔了一会儿,两只羊都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把两只山羊捆起来,仔细查看。原来,装粮食的树洞裂开一条缝子,里面的水正不断往外渗出,还散发出清香的气味。杜康自己忍不住也尝了一口,虽然有些辛辣,却特别醇美。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这一喝不要紧,霎时,杜康只觉得天旋地转,身不由己地倒在地上睡着了。

醒来后,杜康急忙下山,把看到的情况报告了黄帝。黄帝命百官品尝粮食化成的水,大家都交口称赞,最后由仓颉创造了一个酒字,为其定名。

仓颉

仓颉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创造了文字,被尊为文字的始祖。

约前20世纪中期

中国大事记

后羿宠信的寒浞杀后羿篡位,居夏帝之位40年。

兴盛的王朝

少康算得上是一位有为的君王,他从小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流离生活,亲自管理过畜牧和膳食的工作,了解平民和奴隶们的疾苦,深知要保住祖业,巩固地位,就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护。而要使人民拥护夏王朝,就要关心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能像祖父太康一样“盘游无度”。

农业的发展

少康复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了稷官来管理农业生产。“稷”在夏朝是管理农业生产的官职,督导人们按时播种五谷。太康时,因为打猎游玩胜于一切,一度把稷官废弃了。

农业生产的命脉是水利,虽然自禹平治水土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再是“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但是每年到了雨季,河水上涨,近河两岸的农田仍然要受河水之患。尤其是后羿夺权后河道失治,水患又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大阻碍。少康即位后恢复了管理水利工程的水官——水正,任命商侯冥为水正。冥自从做了水正,勤勤恳恳地从事治水,再次消除了水患,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据考古发现,在夏代已经有谷、稻、麦、菽、瓜等多种农产品。夏朝还实行“五十而贡”的税收制度,即各部落都要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政府纳税。

《夏小正》书影

这是明刻本《夏小正》书影。

除了水利,此时的夏朝已经有了历法,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夏历有一段非常有名的口诀,形象地讲述了一年四季天气的变化,那就是《夏小正》,这也是现存最早的将古代天文、气象、物候和农事结合叙述的月令式著作。至今,《夏小正》都没得到完整的解答,目前能确定的内容是这样的:

正月到,要做好播种的准备啊,雁儿就要飞回北方了,园子里的韭菜又长出了新叶,农夫们的身影出现在田间,水中露出了水獭的头,林中看到了出生的小鹰。

二月到,翻土撒种忙不停,羊羔断乳好祭祀,正是士子娶亲的好时节。捕取鲔鱼的季节来到了,还可以取蚁卵做成酱,燕子开始在檐下做窝了,剥取鳄鱼的皮,准备用来做鼓吧。

三月到,整理桑树,伐去徒长的枝条,天子给贵族们分发下祭祀用的冰,女人们开始养蚕了,并祈求麦子丰收,不要遭遇鼠害。

四月到,苦菜花盛开,采茶人的身影遍山遍野,连狗尾草都抽穗了。

五月到,此时白天最长,需要抓紧时间织制衣裳,以备天气转凉时用啊。树上蝉儿叫不停,要开始种瓜了,要记得把怀孕的母马同其他马匹分开放牧啊。

豳风图之八月剥枣

清朝画家吴求此幅《豳风图》造像清瘦秀丽,姿态优美娴雅。

约前20世纪中期

中国大事记

寒浞称王后,攻打偏安的夏政权,杀死了相。

六月到,雏鹰已成长,开始会搏击猎物了。狸子也已长大,开始自己捕杀猎物了。

七月到,织女星面向东方,正是除去田间杂草的时候。

八月到,牝牡鹿追逐交配。

九月到,大火星看不到了,野菊开出黄花,正是种麦的大好时节。

十月到,人们跟随着王,都换上了裘衣。

十一月到,王率领大家去狩猎,兵器显示威力,只有农官留在了田地里。此时白天变短了,麋角的角也脱落了。

宫蚕图

这幅宫蚕图反映了人们在室内养蚕的情景。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养蚕已经 由室外养殖转到室内养殖。

十二月到,王处罚罪人,统计人口。

不难看出,《夏小正》对于气候、农业、动植物的观察是非常细致且准确的,夏人的生活也是井井有条,符合自然的规律。应该说,夏历对农业生产有着相当准确的指导作用,再加上木制农具的使用,让当时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粮食出现大量剩余。

剩余的粮食大多被用来酿酒。在夏朝遗址——二里头遗址中,出土最多的就是酒器,饮酒用的青铜爵更是精美。据文献记载,夏朝人很喜欢喝酒,一度酗酒成风。不光是大禹的子孙们,普通人也经常痛饮,喝醉了就彼此搀扶着大声唱歌。

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夏朝不但有一大批奴隶专门从事畜牧工作,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此外,制陶业在夏代可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极为重要的行业。至于青铜器,形式非常接近陶器,比较原始,没有更多的花纹,多是小圆点的装饰,刻画简单的线条。

七月:秀雚苇。狸子肇肆。湟潦生苹。爽死。荓秀。汉案户。寒蝉鸣。初昏织女正东乡。时有霖雨。灌荼。

八月:剥瓜。玄校。剥枣。丹鸟羞白鸟。辰则伏。鹿从。参中则旦。

……

——《夏小正》

约前2017年

世界大事记

伊什比·厄拉反叛乌尔,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建立伊辛王国,长期与拉尔萨争霸。

讨伐东夷

国家安定富足了,少康的注意力转向了东边。东夷的诸多部落和方国时服时叛,如今国家实力强大了,少康便想对东夷进行征伐。就在准备力量时,在位二十一年的少康病死了,其子杼继位为夏王。

杼幼年时跟着少康东躲西藏,过着流亡生活。夏室匡复后,少康把涂山封给了杼,让他去镇守禹陵。杼成为天子后,决心完成父亲的遗愿,一继任就立即带领大军出发,他以当年大禹讨伐三苗为榜样,振臂一呼,得到了华夏各族的响应。各族属都派遣兵众,肩负斧、钺,跟着杼去打东夷。

斧、钺是古代近战的锐利武器。负钺者,即称为越。不想杼的大军刚进入东夷的地盘,就碰上了手持弓 的东夷各族属的顽强抵抗。夷就是大弓,荷弓者,即称为夷人。杼的部队被东夷的长距离武器弓 抵挡住,遭受损失,无法前进。

退回国都后,为了战争的需要,杼发明了矛和甲。矛是进攻的武器,甲是防御的衣服。这时的甲是用兽皮制成的皮甲,如犀皮甲之类。东夷人善射,有了皮甲就能防身。随后,杼将王都迁到老丘(今河南开封陈留北),然后出兵东夷。这次出征得到沿途各地诸侯、方国的支持,新武器更是确保了杼的部队顺利前进。

这一次,夏朝的大军一直打到东海边,东夷大败,不得不退守到沿海的荒蛮之地,重新剪除杂草,开辟土地。除了东夷,杼还消灭了海边三寿,打败了以狐为图腾的九支胞族,擒获了他们的首领。随着东征的节节胜利,夏人大规模涌入,建立起以夏王族亲族为主体的封国,密集林立的封国与东夷各方国犬牙交错,东夷各族也进一步融入华夏各族。

取得了这场大胜利后不久,年轻的杼就死了,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芬(有的史书中又作槐)。因为征东夷的胜利,夏王朝的威望在各地诸侯、方国中又大大增高,一些原来叛离的部落又重新臣服于夏。芬在位约44年,国力更加强大。

龙山白陶鬶

此鬶是夹砂白陶,粗短颈,把手外卷。

初定刑法

此时的夏朝疆域,西起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起湖北省,北至河北省。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

为了有效控制这广大疆域内的民众,夏王朝颁布了《禹刑》,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奴隶制法典。一般认为,禹刑是夏朝法律的名称,是后人为纪念夏的先祖禹而命名的,是后人追述的。《禹刑》的性质相当于现代的刑法典,其具体内容已经无法考订,文献中只有零星记载,即“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从之”。

约前20世纪末

中国大事记

少康灭寒浞恢复夏朝。

玉钺

这是凌家滩夏遗址出土的玉钺。

“昏、墨、贼、杀”的规定最早是皋陶所创,后为夏代的法律沿袭。“昏”指自己做坏事而窃取他人的美名;“墨”指贪得无厌、败坏官纪;“贼”指肆无忌惮地杀人,这三种罪都要处以死刑。

《左传》中,关于这几个刑罚的具体记载,有春秋时期的“刑侯与雍子争田案”。原来,晋氏族的刑侯和雍子争夺土地,调解了很久却一直没有成功,于是就交由叔鱼处理。叔鱼认为罪在雍子。雍子为了贿赂叔鱼,就把女儿嫁给他,叔鱼于是宣判刑侯有罪。刑侯发怒,在法庭上将叔鱼和雍子杀死了。接手此案的叔向说:“这三人罪状相同,杀了活着的,三个人全暴尸。雍子明知自己有罪,还要用女儿贿赂叔鱼以换得胜诉,叔鱼出卖法律,刑侯擅自杀人,他们的罪状相同。自己有了罪而掠取别人的美名是昏,贪婪而败坏职责是墨,杀人而没有顾忌是贼,犯此三罪者,都要处以死刑。”可见当时人们还在沿用夏代的一些定刑标准。

除了死刑,据说夏朝的刑罚有三千条之多。是否有这么多条文,需要进一步考证,我们对此的理解也不必过于拘泥,三千条不过是言其多而已。

最初的城市

随着疆域的扩大,夏朝人的地理知识也随之迅速积累,并在城市、治水、青铜器和原始地图等许多方面得到了体现。

夏朝还有不孝罪,而且是严厉惩处。因为氏族时期尊敬老人是传统的良好习惯,首先要善待自己的父母,其次要对君王效忠。

——章太炎

夏朝贝币

夏朝已经 有了商品交换,而在金银出现以前,贝币充当货币,这也许是目前所知的最早货币。

约前2017年

世界大事记

阿摩利人在西亚建立伊新和拉尔萨两城邦。

中国早在父系氏族公社,也就是龙山文化晚期就出现了防御性的设施——城堡,如河南登封王城岗及淮阳平粮台城堡,这就是初期的城市。传说夏朝以前已经开始筑城,如“夏鲧作城”,即禹的父亲鲧建筑了城池。那时候的城市还不可能是砖头或石头修筑的,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城墙是用夯土筑成的。至于城市地址的选择,一般来说以平坦、干燥为好,要靠近河川大海,但又不能过于低洼,交通要方便等等。毕竟,城市的最大功能是促进物资、信息的交换,所谓“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一点,夏朝的先民是很懂得的。

相传夏禹曾用青铜铸九鼎代表九州,每一个鼎上都铸有那一州的山川、道路、鸟兽和草木图案,这种图案就是古代的原始地图。这九鼎在秦代时被销毁,不过鼎上的图被摹绘下来,叫作“山海图”,流传于世。

虔诚的祭祀

据说芬在位的四十多年间,夏王朝没有发生过内忧外患,因此当芬的儿子芒(有的古书又作荒)继位为夏王后,第一件事就是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祭祀黄河之神。

经过长时期的治理,黄河在六十年间都没泛滥过,两岸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对于夏朝人来说,这一切不是自己的功劳,全靠河神的赐福。

国君芒为了这次祭祀,亲自选定良辰吉日,率领朝中的臣僚、官吏以及一些前来参加祭扫的诸侯、方伯们,来到黄河下游的岸边,举行了隆重的祭祝仪式。除了有鼓乐、祈祷的祭文外,芒还将猪、牛、羊等做了贡品沉于河中。最后,将象征着先祖大禹当年治水成功后舜所赐的玄圭沉入黄河,以此表示自己的虔诚。

这就是后世史书中所说的“沉祭”,这种仪式一直延续了数千年。祭河之后,芒又率领大家打猎,捕捉到一条很大的鱼,诸侯们认为这是河神所赐,可永保太平。

二里头夏文化遗址

关于夏朝的文献记载非常少,到了汉代司马迁编撰《史记》时,第一个王朝的本纪便是《夏本纪》,但是其中的主要笔墨是记述禹的事迹,而对夏朝的统治状况,还没有可靠的文字材料佐证。

除了传说和文献记载,对历史最有力的佐证,就是考古发掘。

夏初畜牧壁画

在这张壁画上,画了鹿、羊等大量的牲畜,反映了夏朝时畜牧业一派繁盛的景象。

约前20世纪末

中国大事记

四川三星堆青铜文明走向成熟。

20世纪初甲骨文的发掘和释读,对商朝历史的研究取得突破,也推动了对夏朝历史的研究。最突出的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为夏史的探究开启了一扇大门。夏朝的历史风貌,在二里头遗址中可见一斑。

二里头文化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是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这里曾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都城所在,上演过夏王朝的繁荣,这里也埋藏我们已经遗忘的重大秘密。

这里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制陶、制骨遗址,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建筑以及四百余座墓葬,出土了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证明了它是一处早于郑州商城的具有都城规模的遗址。可以说,这里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发现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铸铜作坊,还发现了最早的车辙痕迹,将中国发明双轮车辆的年代前推了三百多年。

二里头遗址共分为四期,一二期属石器、陶作坊、村落文化;三四期属青铜和宫殿文化。关于二里头文化和夏文化的关系,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定论,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都是夏朝文物,发现的宫城就是夏都;第二种观点认为一、二期是夏朝文物,三、四期则是商朝文物,所以发现的宫城是商都。

玉面纹柄形器

这件玉面纹柄形器是出土于二里头文化遗址的玉器之一。

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的理由是,郑州商城是汤都之亳,据放射性碳素商城年代为前1620±140年,是最早的商年。而二里头文化四期遗存中第二、三期之间虽然存在变化,但相同的因素是主要的,而它们的年代都早于郑州亳都,所以是夏文化。第二种观点的理由则是,虽然二里头文化的四期遗存有延续发展的一面,但也应该注意到差异变化的一面,这种差异突出表现为第三期遗存中出现了一组与商文化代表性器物相同或相近的器物,而且其数量越来越多,这就充分说明,第三期遗存的时代已经进入商代纪年,应是商代早期的遗存。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商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夏商文化是同源的,因此夏文化实际即是夏代纪年内的那一段文化遗存。从二里头遗址发现至今,围绕它与夏文化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最大的悬念就是它是夏都还是商都西亳。

镂孔素爵

爵是饮酒器。此镂孔素爵出土于河南省偃师二里头。

约前2007年

世界大事记

阿摩利人入侵两河流域,摧毁了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

对于夏文化的探讨,它的概念问题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通常认为,夏人活动区域内夏王朝时期的居民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叫夏文化。对于夏文化的探索,主要是从早于商代的非商文化中去寻找。经过几十年考古工作的辛勤探索,特别是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以来,在对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不断的发掘和研究过程中,学术界在以下几个重要问题上已基本取得共识:第一,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一、二、三、四期遗存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第二,分布在豫北冀南以河北磁县下七垣遗址为代表的一类遗存是与夏文化基本同时的先商文化;第三,以郑州二里岗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岗文化是早商文化,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基本同时或略有先后,均是早商都邑遗址。而郑州商城宫殿区的始建和偃师商城小城的始建,则可以作为夏、商分界的标志。

龙山文化与夏文化

通常认为,夏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在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河和颍河上游一带以及山西南部,与龙山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河南龙山文化从早到晚一脉相承,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聚落分级的趋势愈演愈烈,冶金术也逐步得到推广,大型显贵墓葬和设防的城市不断涌现,从河南龙山文化遗存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其正处于社会重大变动时期。因为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已经基本上获得了学界的认可,而河南龙山文化的王湾类型与二里头文化之间存在继承关系,测定出的年代数据表明,它也在夏代纪年之内,所以学者们认为龙山文化王湾类型中晚期遗存应是夏文化,早期是先夏文化。尤其是位于登封告成镇王城岗龙山城堡的发现,对夏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座城堡在同时代出现的城堡中的确不能算大,但是其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就在王城岗龙山城堡之东不远的地方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阳城城址,所以这里与先秦古籍中所说的“禹居阳城”的所在地是大概相符的。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该工程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对历史文化遗址的发掘,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的鉴定以及对古天文学记录的整理,于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将中国的历史纪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对于商代前期的历史给出基本的年代框架;推定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也相应提出了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

鹫攫人头纹玉佩

此鹫攫人头纹玉佩出自龙山文化末期,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不同生活现象的认识。

约前19世纪中期

中国大事记

杼继位为夏王,他出征东夷得胜。

早在1959年寻找“夏墟”的过程中,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就发现了王城岗遗址,当时称之为“八方遗址”。 1977年,在王城岗又发现一座小型城址、奠基坑、青铜器残片和文字等。著名考古学者夏鼐先生指出,王城岗城堡属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至于城堡是否为夏都遗迹则是另一个问题,因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是否为夏文化意见并不一致。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早期夏文化研究”专题组在王城岗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城址内发掘采样,已测出的碳14数据和研究成果表明:王城岗二期的年代是公元前22世纪。这个时间已接近或者说进入夏纪年的范围之中。而三、四期的时间是公元前21世纪,五期是公元前20世纪,这两个时间都属于夏朝的纪年范围。在最新的考古调查中,一座面积约在3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在王城岗被发现,这是迄今河南境内发现的最大面积的龙山文化城址,同时发现祭祀坑、玉石琮和白陶器等重要遗存。尽管夏文化的研究仍然迷雾重重,但是王城岗遗址的发现和挖掘使夏文化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Bh5CR1HTuorhaNy2IaBy2ZEBQ8nciPZkXhKff289keqbXQm4ERhIipsAXvva6Ti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