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前21世纪末

中国大事记

有扈氏不服夏启,双方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

家天下的建立

禹死后,启杀伯益,夺取了王位。启成为了夏朝的第一任君主,正是他结束了延续百年的“民主禅让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的王国,开始了“父传子,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

大禹诛杀防风氏

苗山之会时,防风氏族部落的首领来晚了,禹就当着所有氏族部落首领的面杀了防风氏。这次事件一改过去每个氏族部落首领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的局面。由此,各个部落的首领自然以禹而马首是瞻,不敢自行其是。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禹真正实现了号令天下,成了真正的“九州王”。这也为他的儿子启日后确立权威,奠定了基础。

苗山之会

涂山大会后,禹不放心南边的众多部落,再次出外巡守。相传禹南行巡守,乘船顺长江而下。因人多船多,惊起了江中的各种鱼类。惊起的鱼群跳出水面,有的就直接跳到禹乘的船上,其中有两条很大的金色大鱼,一直跟随着禹的船。众人非常惊恐,认为是龙来翻船,但是禹镇定自若地说:“我应该做的事,就应尽力的去做,生死都不怕,还怕龙?”禹的镇定给了随从们很大的鼓励,大家这才镇定下来,而那两条大鱼也没能翻了禹的船。

禹乘四载图

大禹也曾巡游四方

江淮流域的东南地区此时分布着古夷人的许多氏族、部落,史称“九夷”。当年征伐三苗时,“九夷”中的东夷没有参加。虽然后来在涂山大会上也来朝贺,并进献了玉帛,但禹还是不放心。

到了越地(今浙江境内)的苗山(在今浙江绍兴境内)后,禹便住了下来,并下令各地诸侯、方伯于第二年的春天来苗山相会,自己要根据他们每年的贡献大小论功行赏。

到了约定的时间,各地诸侯、方伯都如期到达。禹接受了他们的朝见,祭祀了天地山川和祖先,并封赏了大家。就在这次大会结束的时候,一个叫防风氏的诸侯姗姗来迟,令禹十分不满。

约前2371年

世界大事记

萨尔贡建立阿卡德王国。

防风氏的居地就在距苗山不远的地方,而这位首领更是生得高大健壮,是个很有势力的部落酋长。防风氏早有建国称王之意,当初,在得知三苗这个比他还大得多的部落都被禹率军打败后,不得已才到涂山参加的大会。如今禹巡守到苗山,防风氏本应先去朝见,可他不但没有先去,反倒在苗山会期之后才到,而且见禹时不但认为自己迟到无罪,态度还十分傲慢。

为了警告各地诸侯、方伯,禹毅然命令将防风氏杀了,并且暴尸三日。诛杀防风氏是禹行使王权的开始,也是第一次以天子的威力诛杀诸侯。

防风氏的传说

防风氏又名“汪芒氏”或“汪罔氏”,是天下汪姓的始祖。古防风国在今浙江湖州德清的三合乡封山和禺山之间,即下渚湖一带,深受良渚文化影响。

禹陵

禹死后葬于会稽山,位于今绍兴市东南郊会稽山麓。

防风氏族一直在太湖流域开垦荒莽,造水田,种水稻,生活很是富足。因此吴越一带靠狩猎、采集为生的氏族都十分羡慕,不少氏族首领还带领部下来向防风氏讨教。防风氏对这些前来学习种植水稻的其他部落先民都热情接待,毫不保留地将开辟水田、防治洪涝、种植水稻的经验告诉他们。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一些远方的氏族也想到防风氏的部落请教,他们到处打听如何才能找到防风部落。去过的人回答他们说:“一直向东走,看到一片汪芒耀眼的地方,就到了防风氏的部落!”

从此,汪芒地方就成了防风部落的代名字,传来传去,汪芒氏也成了防风氏的别称了。防风部落的先民自己觉得汪芒这称呼也不错,便认可了。后来,防风氏的首领被大禹杀害,防风氏族的人偷偷将首领的尸身运回,葬在太湖南岸。为了防止夏禹追究,不敢称“防风氏坟”,只作“汪芒氏坟”。

玉璜

约前21世纪末

中国大事记

启于钓台大会诸侯,后征西河,讨伐武观。

甘战杀伯益

大禹年老后,按照禅让的惯例,应该选举一个有能力的继承人来接替他的位置。许多人推荐掌管刑法的皋陶,可是不久皋陶病死了。于是大家又推举当年同大禹一起治水的伯益。

伯益在部落中威望很高,大禹也就确定了他的地位。可是,这时在氏族中实际掌管权力的人却不是伯益,而是大禹的儿子启。

传说大禹治水时,要在介于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的轩辕山打出一条疏洪泄流的通道。他与妻子涂山氏约定,以击鼓为号,把饭送到山上。为了加快挖山的速度,大禹化为一头神力无比的大黑熊,连推带扒,很快就把山挖掉了大半。正干得起劲时,一块劈山时被崩裂的石头误触皮鼓,禹妻闻听鼓声,连忙烧火做饭。当她拖着已怀孕的身子送饭到山上时,东张西望却不见丈夫踪影,只见有一头威猛的大黑熊在跳跃奔忙,她吓得扭头就跑。大禹见此情景,顾不得变回原形就朝妻子追去,妻子受到惊吓,顷刻间化作一块巨石。大禹大声呼唤着妻子和将要出生的孩子,只听一声巨响,巨石突然开裂,从中蹦出一个婴儿,这就是禹的儿子启。于是后人便称这块裂开的巨石为“启母石”。

神话毕竟是神话,但启出生后不久母亲便死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因此启从小便很独立,跟随父亲处理氏族中的政事,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不久大禹死了,伯益为他举行了葬礼。当年大禹为舜举行葬礼后,曾将继承人的位置让给舜的儿子,但没被接受。这次,伯益也效仿大禹的样子避居起来,假意将王位让给禹的儿子启。没想到弄假成真,启并没有客气,居然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王位。启在氏族中的威望本来就不亚于伯益。各部落首领看见启登上了王位,纷纷来都城表示祝贺。

伯益见此情况,不禁恼羞成怒,率领自己的部族攻打启。启对于此早有预料,他召集军队,对大家说道:“啊!六军的将士们,我告诫你们:有扈氏轻慢洪范大法,废弃正德、利用、厚生三大政事,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的惩罚。车左的兵士不善于射箭,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车右的兵士不善于用戈矛刺杀,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驾车的兵士违反驭马的规则,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服从命令的,我会在先祖的神位面前赏赐你们;不服从命令的,我会在社神的神位面前惩罚你们,我就会把你们降为奴隶,或者杀掉你们。”

对大禹的祭祀

大禹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的会稽山,史料载:“禹因病亡死,葬会稽。”因此历代祭禹都在会稽,且十分隆重。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历代以来,由皇帝派出使者赍礼来会稽祭禹者更多。到明代,遣使特祭成为制度。清代,康熙、乾隆又亲临绍兴祭禹。民国时改为特祭,每年9月19日举行,一年一祭。1995年4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公祭大禹,承续了中华民族尊禹的传统,规定公祭每五年一祭。地方民祭和后裔家祭则每年一次,绵延不绝。

约前2113年——前2096年

世界大事记

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创立者乌尔纳姆在位,颁布《乌尔纳姆法典》。

誓师后,夏启率军队从容应战。两军在甘亭(今陕西户县)大战,史称“甘之战”,伯益战死。伯益死后,他的氏族有扈氏十分愤怒,又联合了其他部落攻打启,可同样遭到失败,战败后的有扈氏部族都沦为奴隶。

伯益和有扈氏的失败,使启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并将禅让制彻底改变为世袭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了。从此以后,帝王把国家当成了他一家的天下,他死后,王位不再选举有能力的人来继承,而是由他的儿子继承,并且希望世世代代这样继续下去。

皋陶的传说

皋陶是东夷族少昊之后,偃姓。传说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大禹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但皋陶先于大禹亡故了。

皋陶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公正的法官,据说他长了一张青绿色的脸,嘴像鸟喙,还养了一只独角羊,名叫獬郢。审理案件时,每遇到疑难,就牵来獬郢,獬郢便会用它的角去顶有罪的人。然后皋陶“画地为牢”,把罪人囚禁起来,这就是最早的监狱,皋陶则被尊为狱神。

皋陶

相传皋陶为东夷族首领,偃姓。是中国神话中公正的法官。

我国的第一部《狱典》,据说也是由皋陶制定的,他把《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大禹,大禹看后觉得很好,就让皋陶实施。《狱典》归纳了偷窃、抢劫、奸淫、杀人等多项犯罪的轻重,给予不同的量刑。在皋陶执法的那些年,天下无虐刑、无冤狱,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天下因此太平。

据说,尧在位的时候,皋陶想制定两部法律,一部是惩治犯罪之法,一部是保护民权之法。尧敲定了第一个,却否定了第二个,他说:“可定刑法,但不要创民法。刑律定了,人民畏敬,天下就能安宁;你要定民法,凡事不侵民权,以民为重,那么王者之威放在哪里呢?”皋陶听了,很是失望。后来尧死了,皋陶再提创民法一事,问舜,舜说:“圣人不改变现状就能教育他的子民,智者不改变法统就能治理天下。如今天下太平,如果无缘无故地变法,恐怕人心会混乱,民众会倚恃新法来闹事。”从此,皋陶再也不提此事了。大禹上台后,奉行严刑峻法,令皋陶修改,皋陶不愿意,二人产生了摩擦,大禹于是让儿子启修订刑法,参与政事,渐渐在氏族中确立了地位。

乾隆帝南巡图卷——谒拜大禹陵(局部)

伯益(古虞官)

据传《山海经 》是伯益所作。

约前20世纪中期

中国大事记

太康失国,有穷氏的后羿掌握政权。

在过去人们的眼中,监狱是个阴阳分界的地方,死囚的最后一段路程就是在监狱中度过的,因此,谁都不愿让以前死囚身上的“晦气”沾染到自己。拜狱神,就是请求他的保佑,只是不同人参拜的目的不同。狱官参拜狱神表示自己是替天行道,管教犯人,让狱神保佑自己一切平安;囚犯参拜则是为了求狱神保佑自己能够健康地活着出去;死囚朝拜则是求狱神保佑自己早日投胎做个好人,不再受血光之灾。因此,皋陶是以前监狱中最受尊敬的神灵。

伯益的传说

伯益姓偃,名益,伯是他的爵位。

伯益最突出的贡献就是辅佐大禹平治水土,而且在治水过程中还立下了其他功劳。

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地方,伯益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特点,教给民众种植稻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当禹平定洪水后,帝舜赏赐伯益以皂游(一种黑色旗帜),还将自己家族的女子许配给伯益。此后,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担任虞官,掌管山泽,繁育鸟兽。

传说伯益还发明了凿井技术,这个井包括陷阱和水井。伯益因为是负责狩猎的头领,总是带领先民狩猎。慢慢地,伯益认为狩猎不光要靠体力,更靠智力。最能展示伯益才智的,当属陷阱的发明:挖个深坑,上覆枯枝败叶,野兽只要从上面走过,就会跌落下去,成了大家的美食。伯益的这种始创,让大家对他充满了钦敬。

至于水井可就没这么简单了。一开始,由于不懂如何处理水窖内的渗水技术,虽然挖了水窖,但每盛满窖水,很快就全渗完了。等到需要用水时,个个成了干窖。所以,打成的水窖等于无用。一天,伯益一个人去深沟底担水,看见绿汪汪的泉水,突然想到,如果从高原上挖一个深洞,一直挖到沟底,通到有水的地方。人们用水时,再用绳子往上吊,需用多少吊多少,不就再也不愁无水可用了吗?

狱神祭祀

过去的狱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要参拜狱神皋陶。刚刚被关进来的犯人也要参拜,出狱时,被释放的囚犯再次朝拜狱神,而死刑犯在临刑前,也要朝拜狱神一次,然后才被正法。

约前2065年

世界大事记

非洲的埃及和欧洲的克利特互通釉陶和象牙等商品贸易。

涂山女娇

启的母亲是涂山氏长女,夏禹娶以为妃后生启,启呱呱坠地时,大禹却去治水,十三年间三过其家不入其门。

说干就干,井很快就挖成了,水也出来了,可就是吊不上来。原来,伯益挖井时只顾往下挖土,没注意井身的端正,几十丈深的井洞歪歪扭扭。当人们用绳子系着尖底瓶从井口放下去,还没放到井底,就被歪扭的井洞把陶制尖底瓶碰破打碎了。后来,有人用木桶吊水,木桶虽然一下子碰不破,但盛满的水被歪扭的井洞一碰,全洒了。

总结了教训,挖井重新开始,终于很顺利地把水吊了上来。井水不仅清凉,又特别干净,人们食用后,疾病也大大减少,伯益因此受到了嘉许。

当代考古发掘证明,水井的出现是在与舜时期相差不远的龙山时代晚期,可知传说有其根据。凿井技术的发明有重大的意义,在此之前,人们不得不靠近河流定居,忍受河水泛滥的威胁。凿井技术发明后,古代北方的广大平原地区逐渐为各氏族开发。

除了水利和凿井,伯益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他曾告诫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虑事周全,不要违背法则和制度,不要过度游乐享受,不要违背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誉,不要违反民意而满足自己的欲望。治国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废,谦虚会受到益处,自满能导致失败,要选贤任能、除奸去邪。

在辅佐大禹攻打三苗时,伯益认为只有以美德才能使人顺服。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议,撤退军队,实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终于归顺。

对母族的剿杀

对于夏启杀伯益,虽然后世认为这是世袭制代替民主禅让制的必然,但还是多少对夏启的行径表示不满。究其原因,是伯益原本出身于涂山氏,是夏启母亲的氏族,因此这一场战争也被称作“剿母族之战”。

白陶鬶

鬶是我国新石器时期的一种陶器

约前20世纪中期

中国大事记

太康的弟弟仲康在后羿的扶植下做了傀儡帝王。

涂山的地望,诸说纷纭,或曰安徽,或曰巴蜀,或曰江南,但更可信的是浙江绍兴,因为涂山氏是皋陶氏族的一支,最早居住于山东,后迁至南方各地。其中迁至浙江绍兴的,就形成了百越的一支。

夏朝的建立,涂山氏可以说功不可没。当时,涂山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中原各方国中势力很强。大禹的父亲因治水无功而被杀,大禹也是一个没有根基的人,正因为娶了涂山氏的女儿,才得到了妻族这支强大的后援力量。

屈原在他的《天问》中,曾这样描述大禹和涂山氏女娇的结合:“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翻译过来,就是大禹和女娇一见钟情,在桑林里野合。

当时,大禹已经三十岁了,和女娇好了以后,他才知道女娇的本家原来是东夷强大的涂山氏。如果能联姻涂山氏,则整个东夷都会为己所用,朝内的重臣皋陶也会支持自己。况且与女娇两情相悦,岂不是天作之合?

当然,世界上没有这么好的事。因为涂山氏当时尚处于母系氏族后期,所以禹只能做上门女婿,“夫从妇居”。据《吕氏春秋》记载:“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也就是说,大禹每次只在女娇家里住上四天,然后又加入到治水的大军中去了。对大禹来说,治水的业绩决定着前途;但是对女娇来说,爱情才是唯一的。于是,她唱出了“候人兮,猗”的歌声,这是有记载的第一首女子吟唱的情歌,意思是:“我在苦苦等待心爱的人呀,唉……”

女娇在生下儿子启后不久就死了,没有母亲的启生活在母族,父亲大禹又不在身边,我们可以猜想他的童年不会很幸福,也许常受到族中人的欺侮,所以才会对母亲的氏族没有好感吧。

大禹的禁酒令

相传,酒是一个叫仪狄的人发明的,他用米造出醇香甘美的酒,进献给了禹。禹喝后觉得香甜可口,但却没有因此奖赏仪狄。禹说,饮酒后四肢无力,昏昏欲睡,后世一定会有因喝酒误事而亡国的国君。因此,禹下了“禁酒令”。但因酒既可以助兴,又能显示出粮食的充足,所以启成为天子后,解除了这个禁令。

约前2040年

世界大事记

埃及中王国第十一王朝开始。

统一天下的夏启

夏启经过一系列的征伐,王位终于坐稳了,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正式开始了。夏启家天下的开始,说明那时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己经彻底瓦解,氏族部落会议制度己经转化,开始出现了国家的雏形,奴隶社会到来了。

夏启征西河

启灭了有扈氏后,也效法父亲当年“涂山大会”的办法,下令各地诸侯、方伯前来钧台(在今河南禹县南)相会。启本来的个人威望就不小,加上各地诸侯、方伯感戴禹的功德,又看到有扈氏的悲惨下场,都一致拥护新建的夏王朝。大家沿袭了涂山大会之例,根据各地所出的土特产,备办了朝贡物品,到钧台来朝见。

启为了显示天子的威仪和夏王朝的富有,一改禹生前节俭朴实的作风,特设“享礼”招待大家。所谓“享礼”,就是在接受诸侯、方伯们的朝见和进献的礼物时举行祭祀,然后设酒食大宴群臣。酒宴上不仅吃的都是当时能办到的山珍海味,还有美酒供大家品尝。据考证,有三百多人参加了这次盛会,启在每位诸侯席前摆了五个筐、五个高脚盆和五个大铜鼎,里面盛满了美味佳肴。宴席上使用的都是青铜酒甄、玉雕盏、角制觞、琢有龙纹的勺等贵重酒器。大典进行过程中,乐队还奏起《九辩》,诸侯和唱《九歌》,夏民随曲起舞,气氛十分热烈。

让启万万没想到的是,祸乱没发生在诸侯处,而是起于自己家中。禹的幼子武观被封在观地(今河南浚县一带),看到哥哥启做了天子,威风无比,十分羡慕。在钧台大会上,武观因为也是诸侯,当然要对着启朝拜。但武观心中不服,认为亲兄弟之间不必讲求那些礼节,口出怨言。这让启很生气,便将武观流放到了西河(今河南滑县一带)。武观因此憎恨哥哥,暗中蓄积力量,三年后发动了反对启的叛乱。

启命令诸侯讨伐武观,西河一战,武观兵败投降。虽然俯首认罪,但启对这个弟弟总是不放心,最后还是把他杀了。

启经过甘之战灭了有扈氏,经过征西河诛杀了武观,统治地位就此得以巩固。

夏朝初期的军队

夏王朝以前,各部落、部落联盟之间的征战,是由部落内部的青壮年男子负担的。夏朝建立后,中原形成了统一的部落共同体。因此,专职战斗的队伍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军队。禹征三苗时,称他所统领的军队为“济济有众”;启征有扈氏时,严厉告诫所属的军队要严格听从他的指挥,足见当时军队的规模已十分壮大。 IUMnRN1PJtcHgzDrGmndKvGPiZ8ifeYI3xrCzS259RnkujOVKinpZuHm43BRUSr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