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前2080年

中国大事记

大禹夺取部落联盟首领之位。

五帝的更迭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佶、儇、衣。黄帝离去后,他的后人继续担任部族的首领,当时的首领都是大家共同选举或由老首领挑选的,只有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才有可能当选。对于这些男性首领,后世比较推崇五位,称他们为五帝。除了黄帝之外,还有颛顼、帝喾、尧帝和舜帝。

颛 顼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附近)。传说其母因感“瑶光”而生下颛顼。颛顼聪明敏慧,有智谋,十岁时就帮助父亲打理事务,二十岁便成为首领,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颛顼统治的地盘也比黄帝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省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

颛顼在位七十八年,子孙很多,屈原就自称是颛顼的后裔。后人对颛顼的评价是:“静渊有谋,疏通知事,养材任地,载时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

因他生前崇尚玄色(黑色),故后人推戴他为玄帝。

颛顼的功绩

颛顼

颛顼帝姓高阳,是黄帝的孙子。

为了夺取好的田地、更多的粮食,氏族间的战斗越来越频繁。一些氏族开始联盟,结合成一个或几个大的部落,共同发动战争或是抵抗其他部落的侵犯。在打仗方面,女人显然不如男子。于是,开始有男子在发生战争的时候担任氏族头领。随着男子在氏族中的作用不断增大,仅在战争期间拥有领导权已经不够了,女性开始逐渐退出氏族的核心位置,由男性取而代之。原始社会逐渐从母系氏族过渡到了父系氏族。

传说中,内黄西南一带有个黄水怪,经常口吐黄水淹没农田、冲毁房屋。颛顼听说后就决心降服它。可黄水怪神通广大,二人激战九九八十一天,依然不分胜败。颛顼便上天求女娲帮忙。女娲借来天王宝剑交给颛顼,并教他使用方法。颛顼用天王宝剑打败了黄水怪。为了给人间造福,他用天王宝剑把大沙岗变成了一座山,取名付禺山;又用剑在山旁划一道河,取名硝河。从此这里有山有水,林茂粮丰,人们过上了好日子。

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史记·五帝本纪》

约前2613年

世界大事记

埃及第四王朝建立。埃及形成由太子兼任宰相的惯例。

当然,这个传说神话色彩浓重了些,我们清楚知道颛顼的政绩,就是他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那些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颛顼下令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颛顼还下令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恭恭敬敬地让男人先走。如果不这样做,就要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

不难看出,在颛顼的时代,男性的权威已经确立,女性的母系氏族彻底瓦解了。

女娲兴兵征共工

关于共工的传说有三个版本,其中有一个说的是女娲继了王位,共工不满,兴风作浪,与女娲派出的祝融搏斗,结果大败。

颛顼和共工氏

在颛顼统治时期,共工氏也强大起来。传说他的首领共工有一头火焰般的红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

相传共工氏的领地大概在今天的河南北部,这是一个农耕部落,在水利方面的经验要领先于其他部落,他们最早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共工的儿子后土更是能干,他和族人把高处的土运走,用来垫高低处的土地。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有利于水利灌溉,没过多长时间,共工氏的农业就有了很大发展。

可颛顼很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他认为共工氏没有向自己请示,就擅自改变土地的状态,这不但是蔑视自己的无上权威,也会招来上天的惩罚。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颛顼利用鬼神降罪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愤怒之下撞向了不周山。

颛顼见共工如此不服管教,最后还是除掉了他。共工虽然死了,但他坚定的信念和治水的成就还是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肯定,被奉为水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的“苍天在上,后土在下”,指的就是他们,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约前2070年

中国大事记

大禹之子启建立夏朝。

帝 喾

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侄子,相传他“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因辅佐颛顼有功,被封于高辛(今河南商丘南部高辛)。30岁时,代颛顼为帝。

德行高尚的帝喾

有关帝喾的功绩,史书记载的很模糊。我们唯一清楚知道的是,这位首领非常喜欢音乐,他叫乐师制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乐垂作鼙鼓、钟、磬等乐器,让64名舞女穿着五彩衣裳随歌跳舞。在音乐起鸣之后,凤凰、大翟等名贵仙鸟都云集殿堂,翩跹起舞。古时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来凤凰,帝喾的品德由此可见一斑。

玉鸮

此红山玉鸮长4.2厘米,最宽处4.6厘米,最厚处1.5厘米,出土于内蒙古巴林右旗。

后世最为津津乐道的,是帝喾的几个儿子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传说帝喾有四妃,长妃叫姜嫄,是有邰国(今陕西武功)君的女儿。相传姜嫄在娘家时,因出外踏上巨人脚印而怀孕,因无夫生子,所以把生下的孩子三次弃于深巷、荒林与寒冰上,均得牛羊虎豹百鸟保护而不死,所以起名叫“弃”。弃后来长大喜欢农艺,教人种五谷,被尊为后稷,成为周民族的祖先。次妃简狄,是有娀国(今甘肃高台)君的女儿。相传简狄在娘家时,一年春分到玄池温泉洗浴,有燕子飞过,留下一卵,被简狄吞吃,后怀孕生下了契,便是商族的祖先。三妃庆都,相传是天帝的女儿,生于斗维之野(大概在今河北蓟县),被凡人收养,因头上始终覆盖着一朵黄云,被认为是奇女,帝喾于是纳她为妃,后来就生了尧。四妃常仪,聪明美丽,长发垂足,先生一女叫帝女,后生一子叫挚,继承了帝喾的位子,也做了帝王。

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曹植《帝喾赞》

约前2600年

世界大事记

迦南人在叙利亚北部建立埃勃拉王国,其后成为叙利亚地区强国。

帝喾的继位

作为颛顼的侄子,帝喾能成为部落的首领,源于在一次重大战役中崭露了智谋。

一次,九夷攻打颛顼,颛顼很是烦恼。帝喾说道:“九个氏族齐来攻打我们,我们如果跟他们硬打硬拼,必然顾此失彼,难以取胜。不过,这九个氏族都想独吞我们的地盘,他们彼此之间必然互不相让。我们若能叫他们之间互相打起来,不就好平灭他们了吗?”颛顼认为这个主意不错,就派人分别到九夷中调拨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快,九夷间发起了战争,颛顼没费多大力气就平灭了他们。

帝喾因功被颛顼封在了“辛”这个地方。不久水患来袭,辛地的百姓就往另一个地方迁徙逃难。而重新迁徙的地方又闹了水灾,百姓便又重新回来。这样迁来迁去,老是不能安居乐业。帝喾于是带领大家把住处的地势加高,但是加高的速度却赶不上水涨的速度,头天加高的,第二天又被水淹没了。无奈,帝喾便去找上天辩理,说道:“天既然生了人,为什么又故意与人们为难,不叫人们活下去呢?”上天答不出来,只得派天神下来,一下子把“辛”这个地方的地势抬高到了水面以上。百姓们很是高兴,欢呼雀跃,纷纷歌颂帝喾。从此“辛”被称为“高辛”,帝喾便以封地的名字作为了自己的姓氏。

颛顼见帝喾这么能干,感觉自己不论在能力或是才智上都比不上这个侄子,就把自己的首领之位让给了帝喾。

帝喾死后被葬在了他的封地高辛(今河南商丘附近),汉代始建祠,元明时期又经多次修复,其殿宇雄伟壮观,松柏苍郁,碑碣林立。庙堂中央有一口古井,梁上绘有彩龙,彩龙映入井中,栩栩如生。相传大旱之年求雨多有灵验,所以被人们誉为“灵井”。相传赵匡胤不得志时,去北方投奔郭威,路过帝喾陵,抽签问卜,当有天子命。后来他果然在商丘当了归德节度使,自此发迹。赵匡胤登基后,因商丘是西周时的宋国,又是后来的宋州,因而定国号为“宋”。

玉猪龙

红山文化墓葬出土的这件玉猪眼睛圆睁,吻部前突,眼周和吻部都有许多皱纹

约前21世纪末

中国大事记

大禹征讨四方后,召开涂山大会,有成千上万的诸侯带着礼物前来祝贺。

帝 尧

帝喾去世后,尧的哥哥挚继承其帝位,封尧为唐侯。尧姓陶唐氏,本名放勋,年轻时就以擅长制作陶器而著名。据说尧身材高大,面色如蜡,长着彩色的八字眉毛,眼睛中有三个瞳孔,头发特别长。成为首领后,尧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受到百姓的拥戴,更得到不少部族首领的赞许,可挚却没什么政绩。渐渐地,各部族首领都来亲近尧,在位九年的挚见此情景,便率官员到唐,将帝位禅让给尧。

出生的传说

大凡伟大的人物,出生都是很不寻常的。尧的母亲是帝喾的第三个妻子庆都,成婚后仍留住娘家。一年春天,庆都与父母坐船游玩。正午时分,船行至河中,忽然狂风大作,迎面天上卷来一朵红云,在小船上形成扶摇直上的龙卷风,仿佛一条赤龙飞舞。庆都的父母惊恐万状,可庆都却若无其事,还对赤龙露出了微笑。直到傍晚时分才风住云散,第二天搭船返回途中,大风又起,卷来红云又出现了那条赤龙,不过形体小了些。因为它并未肆虐加害于人,庆都的父母也就不怎么害怕了。

回到家中,庆都在睡梦中又见到了那条赤龙,朦胧中阴风大作,赤龙扑上了庆都的身子。庆都猛然惊醒,发现身上沾了腥臭的涎水沫子,身旁还有一张沾满涎水沫的画儿,上面画着一个红色的人像。自此以后庆都就怀孕了,后来生下儿子尧,和画上的人长得一模一样。帝喾听说庆都为他生了儿子,很是高兴。不料帝喾的母亲在这个时候去世了。帝喾是个孝子,为母亲一连服孝三年,也顾不上庆都和儿子的事。庆都于是带着儿子住在娘家,一直把儿子抚养到十岁,才让他回到父亲的身边。

帝尧像

卓越的政绩

相传,尧当政初期,天文历法还很不完善,百姓经常耽误农时,因此尧祖织了专门人员总结前人的经验, 制定了太阴历法,计算出一年365天的差数,创立了闰月制度。这是有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历法,奠定了我国农历的基础。

尧当政后生活依然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粗布衣。他在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谁要是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都可以击打这面鼓。为了方便民众,尧还让人在交通要道上设立“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柱子,柱子旁有专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

尧年老后,开始物色接班人。他的儿子丹朱虽然是陶唐氏族的首领,但做天子显然是不够资格的。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鲧。为了考察鲧的才能与德行,尧便命令鲧去治理洪水。可无论鲧怎样卖力地修筑堤防,都无法阻遏洪水的冲击。

这时候,舜站了出来,抨击鲧治水无功,迫使尧帝处决了鲧,任命鲧的儿子禹继续他父亲未完成的工作。禹检讨父亲失败的原因,决定以疏导代替拦截,使水势向低洼的地方渲泄,用了13年的时间,终于让洪水平息。

约前27世纪

世界大事记

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时代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形成,为迄今已知最早的史诗。

禅 让

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禅让最早的记载见于《尚书》之中,但它的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

贤明的帝尧

帝尧任贤图治,他把得力助手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等人派到各地指导农业生产。

关于禅让制和尧舜禹的传说在中国是极为深入人心的。传说黄帝以后,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出现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当尧为部落联盟领袖的时候,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让他帮自己办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的方式推举禹做继承人,经过治水考验后禅让联盟首领的位置给禹。禹之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但是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这种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禅让制度,据说首领要躲在树林中,然后由族人拥戴他出来。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但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杀掉了伯益,自己继承了禹的职位,建立了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就终止了,他建立第一个朝代夏朝。这种说法中,舜是东夷部落的领袖,而大禹则是华夏部落的领袖。二者之间的争权夺利是部族集团之间的争斗。在大禹死后,掌握政权的华夏集团为了不让权力落到东夷部落手中,就把当选为部落联盟首领的东夷领袖伯益杀死,由禹之子启继位,从而建立夏朝,以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但是启死后,在夏朝建立的初期,仍然发生了由东夷集团的领袖后羿和寒浞争夺权力的争斗。

在世袭制度建立之后,禅让制仍然并存着,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包括:公元8年,西汉的孺子婴禅让给新朝的王莽;公元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公元265年,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公元420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于南朝宋武帝刘裕;公元479年,南朝宋顺帝刘准禅让给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公元502年,南朝齐和帝萧宝融禅位给南朝梁武帝萧衍;公元557年,南朝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公元581年,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这些禅让的本质是权力争夺,在实现禅让之前,首先要经历剧烈的权力争斗,最后由胜者掌握政权。

约前21世纪末

中国大事记

涂山大会后,大禹把各方诸侯进献的青铜铸成了九个大鼎。

鲧治水的办法

相传,鲧其实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否则尧也不会任用他去治理洪水。无奈鲧生性耿直,为人有些自负,因此与其他氏族酋长们的关系处得不好,常被其他氏族、部落的酋长们指责,说他品德不好。尧很清楚鲧的自负容易把事情办坏,但考虑到他的才能,还是命鲧担负起了治理洪水的重任。

鲧治理洪水所采用的方法,是传说水神共工的治水策略:“堕高堙庳”,即将高的地方铲低,把低的地方填高,说白了就是用土把水填堵起来。但这是共工已经用过的失败的方法,可鲧却认为,共工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填堵得太低,未能阻住流水。

但是,要想在一个广大的地域内来筑堤阻水,短时期内是根本办不到的。鲧一意孤行,花了很大的力气筑堤围堵,可不但没把洪水堵住,反而使被围堵的水越积越多,最后把堤坝冲溃,造成了更加可怕的灾害。

九年的时间里,鲧修筑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堤防,但是堵了东边西边溃堤,围了南边北边泛滥,终于以失败告终。

丹朱漫游图

传说丹朱从小极受尧的宠爱,但性情不和顺,尧让其学习围棋,于是丹朱成为围棋界始祖,并传为先秦史上围棋第一高手。

丹朱的悲哀

鲧死了,尧一面继续考察舜,一面培养自己的儿子丹朱。

丹朱是尧的嫡长子,因出生时全身红彤彤的,取名“朱”。成年后被封于丹渊(今天河南淅川的丹水流域),故称为丹朱。

丹朱开通聪明,智慧极高,但个性刚烈,做事坚决有主见,缺少和顺以及政治智慧。为了磨砺儿子的性情,尧发明了围棋,说道:“这棋里包含着很深的道理,如何治理百姓、军队的进退,你只要悉心研究,就能领悟。明白了这些道理,接替我的帝位,是自然的事情啊。”

丹朱从此潜心研究围棋,可就在他于方格图形中领悟治国之道时,尧却宣布将部落首领的位子禅让给舜。

丹朱大怒,率部族伐舜,双方在丹浦展开大战。丹朱的得力大将,是巨人部落的首领夸父,不料夸父“逐日”去了,误入大泽而死,巨人部落无法参战。

约前2589年

世界大事记

齐阿普斯继位为埃及国王。在位期间在吉泽建筑齐阿普斯大金字塔。

虞舜孝行感天

舜忍辱负重,始终以孝自励,对父亲的无情和继母以及弟弟的恶毒从不怨恨,反而更加自谨尽孝。

那么夸父为什么会去追逐太阳呢?原来这是个大旱之年,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早上,当太阳刚从海上升起时,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的逐日征程。夸父向着太阳不停地奔跑,终于在禺谷要追上太阳了。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晕了过去。夸父不愿放弃,第二天继续追赶,离太阳越近,就越感到焦躁难耐,似乎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喝多少水都无济于事。就这样,逐日的夸父在走到大泽时,渴累而死。丹朱失去了重要的臂膀,伤亡惨重,不得不承认舜的地位。

不久尧死了,丹朱回到华夏部落奔丧。这时舜“谦让”起来,请丹朱继承首领之位。丹朱就这样当了三年首领,但大臣们全去朝觐舜,而不朝觐丹朱。于是,舜曰“天也”,便顺应天意和人们的呼声登上了帝位,丹朱则率领自己原来的部族,再次向南迁徙了。

舜,因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名重华,尧帝的女婿,因建国于虞,故称为虞舜或有虞氏。相传舜十分孝顺,尧很器重他,命他摄政,后传位于他。

鲧的传说

相传鲧为了治水,偷了天帝的宝贝息壤,那是一种可以自己生长的神土,鲧想利用它来治理洪水。就在鲧治理洪水几乎就要成功的关键时候,天帝发现了鲧的行为,大为震怒,派了火神祝融下界,将鲧杀死在羽山,收回了息壤。鲧死后,尸体三年都不腐烂,祝融很是惊奇,用刀剖开了他的尸体,禹就这样从父亲的身体里出来了,而鲧的尸体则化为黄龙,飞走了。

约前21世纪末

中国大事记

大禹又在南方的茅山举行诸侯大会,论功封赏,改茅山为“会稽山”。

伟大的孝道

相传舜虽然是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且遭遇更是不幸。舜的父亲叫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后,继母生了个孩子名叫象,舜从此便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可怕家庭里。

娥皇女英

娥皇、女英二人都是舜帝的妃子,传说二人十分贤惠有德行。

一次,瞽叟让舜去修房子,等舜爬到屋顶上后,瞽叟偷偷把梯子搬走,放起火来,企图把儿子烧死。舜早就知道父亲、继母和弟弟要除掉自己,因此准备了两个斗笠,他把两个斗笠绑到手臂上当作翅膀,飘然而下。

一计不成,狠心的继母又生一计,命舜挖浚旧井。舜知道情形不妙,挖井时悄悄在一旁凿出了一条通到地面的坑道。果然,父母和弟弟见舜下到井底后,马上就把井填平了,然后兴高采烈地把舜的财产瓜分了。等到舜回到家,父母弟弟三人吓得半死。可舜什么也没说,依然和以前一样对待他们。

因为对虐待、迫害自己的父母坚守孝道,舜被推荐给了尧。尧于是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娥皇与女英

娥皇与女英同时嫁给舜,究竟谁为正宫,谁为妃子,尧和夫人曾争论不休。最后尧决定,命二女同时由平阳向舜所在的蒲坂出发,哪个先到哪个为正宫,哪个后到哪个为偏妃。

娥皇是个朴实的姑娘,便跨了一头大马飞奔前进。而女英讲求排场,乘车前往,并选由骡子驾车,甚觉气派。当时正值炎夏,牲口浑身淌汗,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处溪水,二女决定休息片刻,让牲口饮水解渴,以便继续赶路。意想不到的事就在这时发生了,女英的母骡突然要临盆生驹,因此车停了。娥皇的乘马在饮饱溪水后继续奔驰,将女英远远甩在了身后。

就这样,舜的正妻的位置为娥皇所夺,女英气愤之余,斥责骡子今后不准生驹。因此传说骡子不受孕、不生驹,都是女英封下的。

婚后,舜不但让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尧大为感动,便让舜帮助自己处理政事。

励精图治

舜成为君主后,开始大力进行改革。

鉴于领土的辽阔,舜把全国分为十二个“方”(州),每一“方”设“方伯”(州长)来管理,开始征收赋税。舜规定天子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政绩,明定赏罚,以此加强与地方的联系,更好地对地方进行统治。

约前2558年

世界大事记

哈夫拉继位为埃及国王。在位期间在吉萨建筑哈夫拉金字塔和斯芬克斯像(狮身人面像)。

在舜的治国方略里,还有重要的一项,就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即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

舜在位四十八年,在此期间,大禹的威望不断高涨。大禹治理洪水十三年,殚精竭虑,三过家门而不入。于是,舜在生前确定大禹为继承人,舜将权力交给了大禹。

禹及氏族的终结

大禹,姒姓,名文命,鲧的儿子,传说是颛顼的曾孙。因为治水有功,舜任命大禹为自己的接班人。随着舜和禹的权力交接,父系氏族部落的瓦解和禅让制度的终结终于到来了。

大禹治水

据传大禹是因为治水有功而声名鹊起的,接受治水的使命时,他刚刚二十岁。禹很聪明,深知要完成这一事业,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办到的,因此向舜提出请求,邀请契、后稷和皋陶三位酋长来协助自己。看到舜二话没说就点头同意了,禹又邀请了伯益一同参加治水。这些被禹请来的酋长中,契是后来商族的始祖,担任着掌管教化的司徒;后稷是后来周族的始祖,担任农官;皋陶是当时的狱官;伯益是后来秦国的祖先,他担任掌管山林鸟兽的虞官。

这支由各氏族齐心协力组织起来的队伍,比鲧那种自恃其能、单干独行要强得多。为了治水,禹可算费尽脑筋。他先不忙于动工治理,而是查清每次洪水泛滥的原因。治水当然得先从了解大大小小的河川的情况,如流向、水量、所经地势等等开始。禹亲自查勘,终于制定了“疏川导滞、钟水丰物”的治水方案。也就是说,要治理洪水,不能单纯地筑堤拦堵,而应该疏通河川、开导阻滞,使洪水畅流无阻地流入大海。同时,可以利用一些沼泽、洼地聚积一定的水量,遇到天旱缺水时,就会有丰富的水源供给百姓耕种农田、放养牲畜。

帝舜

帝舜又称为虞舜,是德才兼备帝王的代表。

方案制订后,禹开始亲身参加劳动。那时,禹与妻子新婚不久,就离开家踏上了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着牙没进家门。每日吃着粗劣的食物,亲自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终于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根治了水患。

约前21世纪末

中国大事记

禹一面推选继承人,一面暗中为儿子启继位创造条件。

后羿射白龙

后羿是传说中的神射手。

传说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当年河伯查水情、画河图,待河图画好,河伯已是年老体弱了。恰在这时大禹出来治水,河伯便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

河伯没见过大禹,在河滩上走了半天,看见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长得英武雄伟,便问道:“喂,你是谁?”对岸的年轻人是后羿,他抬头看着河伯,没有答言。河伯又高声喊道:“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想到黄河的泛滥,顿时怒冲心头,冷笑说:“我就是大禹。”说罢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正中河伯左眼。河伯大惊,疼得浑身颤抖,一边破口大骂大禹不讲道理,一边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又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才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只是晚了一步。

大禹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也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于是把黄河水情图送给了大禹。

关于治国的讨论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加上治水的成功,使得禹在氏族中的地位和声望迅速提高。

为了表彰禹13年治水的功绩,舜召集了华夏部落联盟的酋长们,开了一次庆功大会,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并给禹颁赐了玄圭。不久,舜封禹为伯,以夏(今河南万县)为其封国。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舜也称赞禹说:“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为民造福,你辅佐我。我想观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绣服饰,你谏明我。我想听六律五声八音来治乱,宣扬五德,你帮助我。你从来不当面阿谀背后诽谤我。你以自己的真诚、德行和榜样,使朝中清正无邪。你发扬了我的圣德, 功劳太大了!”

禹王锁蛟

传说龙门山原 先是一条阻挡黄河入海的恶龙,它的小龙儿叫作“蛟”。

约前2550年

世界大事记

埃兰人在伊朗西部建立埃兰王国。

这一天,舜召集禹、伯益和皋陶谈论治国之道,目的是考察他们的德行。掌管刑法的皋陶说:“我认为,遵循道德确定不移,就能做到谋略高明,臣下团结。”禹表示同意,问道:“但应该怎样做呢?”皋陶说:“要谨慎对待自身修养,要有长远打算,使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同族人亲厚稳定。这样,众多有见识的人就都会努力辅佐你,由近处可以推及到远处,一定要从自身做起。还有,成就德业就在于能够了解人,能够安抚民众。”

禹说:“你说的这样,即使是尧帝恐怕也会感到困难的。能了解人就是明智,就能恰当地给人安排官职;能安抚民众就是仁惠,黎民百姓都会爱戴你。如果既能了解人,又能仁惠,还忧虑什么呢,何必流放那些罪人,何必害怕花言巧语伪善谄媚的小人?”

皋陶说:“检查一个人的行为要根据九种品德,检查一个人的言论,也要看他是否有好的品德。开始先从办事来检验,宽厚而又威严,温和而又坚定,诚实而又恭敬,有才能而又小心谨慎,善良而又刚毅,正直而又和气,平易而又有棱角,果断而又讲求实效,强有力而又讲道理,要重用那些具有九德的善士呀!能每日宣明三种品德,早晚谨行努力,卿大夫就能保有他的采邑。每日严肃恭敬地实行六种品德,认真辅佐王事,诸侯就可以保有他的封国。能全部具备这九种品德并普遍施行,就可以使有才德的人都居官任职,使所有的官吏都严肃认真的办理自己的政务。不要叫人们胡作非为,胡思乱想。如果让不适当的人居于官位,就叫作扰乱上天所命的大事。上天惩罚有罪的人,用五种刑罚处治犯有五种罪行的罪人。我讲的大抵可以行得通吧?”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韩非子·五蠹》

大禹治水

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玉雕,玉雕描述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情景。

约前21世纪末

中国大事记

禹在查访会稽山时逝世,死后葬于会稽山麓。

禹说:“如果按你的话行事,一定会做出成绩的。”皋陶说:“我才智浅薄,只是希望有助于推行治天下之道。”舜帝对禹说:“你也说说你的好意见吧。”禹谦恭地行了拜礼,说:“哦,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勤恳努力地办事。”皋陶追问道:“怎样才叫勤恳努力?”

禹说:“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遭受着洪水的威胁。我在陆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乘木橇,在山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翻山越岭,树立木桩,在山上做了标志。我和伯益一起,给黎民百姓稻粮和新鲜的肉食。疏导九条河道引入大海,又疏浚田间沟渠引入河道。和后稷一起赈济吃粮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从粮食较多的地区调剂给粮食欠缺的地区,或者叫百姓迁到有粮食的地区居住。民众安定下来了,各诸侯国也都治理好了。”皋陶说:“是啊,这些是你的巨大业绩。”

禹对舜说:“帝啊!请谨慎对待您的在位之臣,稳稳当当处理您的政务。辅佐的大臣有德行,天下人都会响应拥护您。您用清静之心奉行上帝的命令,上天会经常把美好的符瑞降临给您。我娶涂山氏的女儿时,新婚四天就离家赴职,生下启我也未曾抚育过,因此才能使平治水土的工作取得成功。我帮助帝王设置了五服,范围达到五千里,每州用了三万劳力,一直开辟到四方荒远的边境,在每五个诸侯国中设立一个首领,他们各尽职守,都有功绩,只有三苗凶顽,没有功绩,希望帝王您记着这件事。”

舜说:“用我的德教来开导,那么凭你的工作就会使他们归顺的!”皋陶敬重禹的功德,命令天下都学习禹的榜样。对于不听从命令的,就施以刑法。

约前2500年——前1750年

世界大事记

印度河流域出现以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为中心的“哈拉巴文明”。

最后的禅让

禹的威望越来越高,与此相反,舜已是八十多岁的老翁了,不得不考虑推荐接班人的事。

按照华夏部落联盟的传统,舜要“让位”给接位的人,必须经过部落联盟中议事会议的通过。而且必须事先征求四岳的意见。四岳是在部落联盟中,地位仅次于舜的大臣。但是这时的议事会议中,四岳已不存在,所以舜就直接推荐禹为华夏部落联盟领袖的接班人,并得到了各氏族、部落酋长们的同意。

不久之后,年迈的舜出发去南方巡视,死在了苍梧之野(今广西)。他的两位夫人娥皇和女英痛不欲生,一起去南方寻找舜王。二女在湘江边上,望着埋葬了舜的山谷痛哭流涕,直到双目中流出鲜血。血泪洒在青竹上,留下了斑斑痕迹。最后泪哭干了,娥皇和女英双双跳入湘江中。从此后,南方的斑竹就被称作湘妃竹,娥皇与女英也被奉为湘水女神。

舜死后,禹避居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禹这才正式即天子位,分封商均于虞。

当了天子的禹更加勤奋地为万民谋利,诚恳地招揽士人,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有一次,他出门看见一个罪人,竟哭了起来。随从说:“罪人干了坏事,你何必可怜他!”禹说:“尧、舜的时候,人们都和尧、舜同心同德。现在我当天子,人心却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呢?”

攻伐三苗

禹在掌握了部落的领导权后,统领众多氏族首领,对三苗进行了大规模的征伐。

三苗,又称有苗、蛮、南蛮,相传也是颛顼的后代。他们的一个祖先在尧时被流放,后人向南迁徙,成为南蛮中的一个部落,居住在古洞庭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南部和现在的洞庭湖一带。

据说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三苗也参加了治水工程。但是治水成功后,各氏族都得以论功行赏,只有三苗没得到奖赏,因此他们发动了叛变。禹准备去征伐三苗,但舜制止了他,说:“我们自己的德薄,反要用武力去征伐,这是不道德的事。”于是禹先用了三年时间来对三苗实行教化,同时加强练兵。三苗知道舜、禹作了文武两手准备,只好归顺。

湘君湘夫人图

夏禹王像

约前21世纪末

中国大事记

大禹之子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夏帝启自称夏后氏。

舜死后,三苗不服禹的首领,起兵反叛。禹为了进一步扩大统治区域,统一长江流域,决心对三苗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亲率五千大军南下,大获全胜。

禹的这次征伐最后打到什么地方,史书上没有确切的记载。我们只知道自此一战,禹的势力已经达到江淮流域,而且北方和东夷的许多氏族部落,都纷纷归顺。失败的三苗氏族继续南逃,相传后世在湖南、广西、广东以及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苗族,其祖先就是三苗。

禹战胜三苗后便开始称王,把国都设在了安邑(今山西夏县)。从此时开始,国家代替了部落联盟,禹的最高王权得以确立。

涂山大会划九州

为了巩固王权,大禹召集各氏族的首领,在淮水中游的涂山(今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举行大会,史称“涂山之会”。

在这次大聚会上,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禹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大禹重新规划的九州为——

冀州:河北平原与山西高原;兖州:黄河与济水之间;青州:山东半岛;徐州:河淮平原;豫州:中原地区;雍州:关中与陇西;凉州:秦岭以南与四川盆地;扬州:长江下游;荆州:长江中游。

约前2500年——前1500年

世界大事记

西亚两河流域进入古亚述时期。

九州山川实证总图

九州山川实证总图选自《禹贡山川地理图》,此图绘制于南宋淳熙四年(1177)。

每一州都由一位氏族首领进行管理,而这些首领的管理权则归大禹所有。这是中国行政区域正式被称为“州”的开始,并被后世沿用。原来的众多氏族首领,此时大都转化成了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大禹还把各方诸侯部落酋长们送来的青铜铸成九个鼎,象征统一天下九州。

矛盾的根源

尧、舜、禹的时代,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时期至青铜器出现的阶段,即恩格斯说的原始蒙昧向文明的过渡时期。原始的氏族制部落联盟体制逐渐开始瓦解,奴隶制家天下的国家开始酝酿形成。

在原始社会前期,氏族都是以血亲为纽带的,有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部落,居住在一个地方,共同采集、渔猎、耕种。在这个氏族的外围,是这个氏族与其他氏族相隔离的一片无归属的中间地带。随着人口繁殖和需求的增长,原有的地域不够用了,各个氏族便自然地要扩张领地。当两部落扩展到与对方临界的时候,部落之间的冲突便成为必然而不可避免的了。

战争就这样爆发并逐渐增多。起初的战争是要彻底消灭敌对部落,后来,则演变为抢夺敌人的粮食、物资,将敌人变成奴隶,为自己劳动。随着奴隶数量的增多,阶级——奴隶主与奴隶出现了。

当战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弱势部落自知难以抵抗,强势部落也明白胜利代价的惨重,双方便达成妥协与和解。这种和解,大多是以弱势部落表示臣服,同意按时纳贡,派劳力服役,甚至割让领土等为条件。当然,如果双方势均力敌,为避免两败俱伤也会结成同盟。就这样,超越氏族的新组织形式形成了。而新组织的最高领导人,则是由最强势部落推举出来的能力最强、威望最高的人。

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势力增强了,生产力提高了,财富丰足了,人的贪欲和分配不均的问题也就迅速被暴露了出来。部落之间的矛盾,酋长之间的矛盾,盟首与部落酋长之间的矛盾,部落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或明或暗或文或武的斗争,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人类的舞台,从此变得热闹起来。 JDiBMsW3rfey1Idcmo+0r3gCFfqvsV7eEe+Is6CLS2MyJDmeuBgTSMWmagy23D3a



夏 商

◎“家天下” 奴隶制国家建立 青铜文明◎

世界大事记

约在前2070年——前1600年之间,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夏商奴隶制王朝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青铜文明步入顶峰,并出现了甲骨文。而在世界上,埃及处于中、新王朝时期,两河流域则出现了巴比伦王国,希腊也产生了迈锡尼文明,印度在雅利安人入侵后进入早期吠陀时代并产生了瓦尔纳制度。

中国历史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这也是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对于夏文化的探讨,它的概念问题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通常认为,夏人活动区域内夏王朝时期的居民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叫夏文化。

夏启建立夏王朝后,经过了三代的争斗,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才稳定下来。这时的奴隶制经济有了很大进步,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器具与前代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天文历法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编成于战国时期的《夏小正》,就是反映夏朝历法的。

但到了夏朝的末帝桀统治的时候,夏朝再次遭遇了危机。夏桀贪图享受,荒淫残暴,他一味对诸侯国用兵讨伐,结果落得众叛亲离。

这时商族渐渐兴起。商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氏族,舜在位的时候,商族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领契,后来他被称作“玄王”,为商的始祖。商族的祖先与夏朝的奠基人大禹生活在同一时期。商部落自上甲微以后发展很快,到了夏朝末年,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强大的部落。太康失国的时候契的孙子相土开始向东方发展,到了夏朝中期,契六世孙冥 “勤其官而水死”,到了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商汤看到夏桀的无道,于是暗暗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17世纪左右兴兵讨伐夏桀,得到了众人的拥护,最终灭夏建商。

八月剥枣:夏的中兴和衰亡

禹王锁蛟:“世袭”代替“禅让”

嫦娥执桂:太康失国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重要朝代,延续了600年。商朝的农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都比较快,尤其是手工业,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各种常用的器具和礼器、酒器十分精美,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都铸造于这个时期。可以说,商朝是奴隶制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青铜文化走向繁荣的时期。从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来看,殷商时代文字已经得到充分广泛的应用,发展得也比较成熟,汉字的结构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形成。商朝对于天文天象的记载、对于干支记时法的运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商代甲骨卜辞中记录了当时的历法《殷历》。夏商时期奴隶的生活十分悲惨,他们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不仅常年从事最为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人身自由,而且经常在祭祀中被奴隶主作为人牲、人殉,从而被成批地杀死。在夏商时期的很多墓穴中,都发现了作为陪葬而在生前被残杀的人。

商朝前期一直没有建立稳固的都城,经常迁都。自第十九世商王盘庚时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后,商朝逐渐扩大势力范围,走向了它的繁荣期。不过,商朝也没能一直延续自己的辉煌,经过了“武丁中兴”的鼎盛时期后,商朝开始渐渐走向衰落。到末帝商纣王统治时期,他生活荒淫奢侈,不断诛杀忠义而有才能的大臣,商王朝已成强弩之末。

周族在几代首领的治理下国力已经很强大,到姬昌时他治国又十分贤明,到了他的儿子姬发时,他们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于是姬发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纣)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血流浮杵”,众叛亲离的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

麟趾贻休:商朝衰亡、周族兴起

商汤像:商朝的建立

司母戊大方鼎:灿烂的青铜文明

夏代世系: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芬>>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履癸(桀)

商代世系:天乙(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 93s8lL8jOaUllFIuBkID3D8rxSEmlAfw+NmiumCrhRHhYF0EEWKKwWKh6qdzkKq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