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周易悬解》是周大明先生继《破解千古谜团--中华远古文明衍变轨迹探索》、《中华文明寻根--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著述》、《远古图符与〈周易〉溯源》之后即将推出的第四部著作,>朋友们从四部大作的书名即可看到,它们都是围绕中国远古至上古历史上出现的太极、八卦、五行、河图、、周易等深奥难懂、聚讼不决的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对自然、社会认识积累起来的认知体系的解读,四部书各有侧重,前两部着重从纵向发展角度构建中华远古先民积累下来的知识的先后嬗联关系及发展框架;《远古图符与〈周易〉溯源》着重于对远古图符内蕴的剖析及“周易”与其渊源关系;本书则集中于对“周易”及其相关著作内容及相互关系的探讨,它们在内容上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但一部比一部深刻,一部比一部更接近对研究对象的原始意义和本质的揭示。

认识大明之前,我对他研究的学问知之不多。我们是在1999年他的大作《破解千古谜团--中华远古文明衍变轨迹探索》出版后,经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马世之研究员和河南博物院张维华研究员写信推荐才认识的。我读了他的书,又同他见了面,真的好像一见如故,深深为他的见解所吸引。在那次交谈之后,他又从建立中华文明大架构出发,认真梳理、研究重要考古成果,完成了《中华文明寻根--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著述》一书,于2007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来我才知道,周大明的这些成果,是在辞职下海没有固定职业收入,生活相当窘迫的情况下完成的,除了敬佩,更使我感动。为了表示对他的支持,在这部书稿撰写的过程中,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于2007年1月26日在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贵宾室召开了由大明策划的“勘定历史轨迹航标,疏浚中华文明源流暨远古文明遗址与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系列论坛专家论证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孟世凯、宋镇豪和宫长为,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曹定云,国家博物馆李先登和我院葛英会等许多著名学者与会,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事后宫长为向李学勤先生作了汇报,也得到了李先生的首肯。当时,《中华文明寻根--从口耳相传到文字著述》一书刚交出版社,他正酝酿撰写《远古图符与〈周易〉溯源》(原定名《中华秘学》)。在与他的交往中我发现,他的知识面非常广,除了浩繁的古代典籍、先贤著作外,他还涉猎了大量的考古发掘报告和研究文章,如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玉龟和玉版、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蚌堆龙和虎的墓葬、湖北荆门郭店楚简、殷墟及周原甲骨等重要考古发现,都是他的研究对象。在大家的鼓励下,大明干劲倍增,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于2010年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远古图符与〈周易〉溯源》。该书对考古发现的各种神秘图符作了浅显易懂的解读,并探讨了其与《周易》形成的关系。对这部书,许多学者都有好评。我在看过他的初稿后,亦曾写信给予肯定,指出该书“提出了从远古图符到《周易》等典籍的系统解释及其发展源流的梳理,内容丰富,新见迭出,蔚为大观,成为该研究领域中具有创新思考的一项新的收获”,出版时大明还将其作为书影之一收入了书中。

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长期习惯于与发掘出来的遗迹、遗物等物的东西打交道,较少注意它们蕴含和反映的宇宙观、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在研究古代文明时,既要研究物质遗存,又要研究精神遗存,只有将之密切结合,才能揭示文明的真谛,而这恰恰是我们成立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的宗旨。在学术界急功近利、浮躁浮夸之风日甚一日的当下,还有大明这样甘于清贫、潜心做学问而且与我们意气相投的人,真是求之不得。以他的第三部大作的出版为契机,在征得他的同意后,2011年中心聘请大明做了我们的客座研究员,希望为他提供一个平台,在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不负所望,在担任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后,他为进一步办好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积极建议,出谋划策。他乘去张家界出席“第二届鬼谷子文化学术研讨会”之机,和张家界政协文史委联系,建议他们与文明中心合作,共同开展张家界市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得到对方积极响应,且已制订了规划,准备实施。除张罗这些事外,他还连续在我们主办的通讯上发表了《三皇与三坟考辩》、《五行源流考辩》、《太极源流考辩》等文章,围绕“周易”继续作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周易悬解》这部大作,经审阅后列入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丛书系列,送到上海古籍出版社,计划2013年出版。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大明踌躇满志,准备在学术事业上大干一番的时候,突然一场大病、怪病向他袭来,不到半年时间,连寄托着他终身心血的、他最钟爱的这部书都未能看上一眼,便抛妻舍子,含恨而去……。

周大明先生是河南温县人,1966年4月生,1986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南大学物理系,曾任系团总支副书记,1990年毕业。毕业后分到开封无线电厂工作,当过干部。1996年任《黄河文化》杂志副主编,1998年至2000年曾在职攻读武汉大学国民经济系研究生,于2001年由经济出版社出版《社会财富论》一书。2001年来到北京,在中华锦绣出版社任编辑、记者、发行部副主任。2006—2007年任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文化专题部主任,有一段时间还在光明日报社任过职。从他的简历可以看出,二十多年来,他的工作几经变动,工作内容差别很大,但他对自己喜爱的学术研究非但未曾放松,反而愈加用力。如果不是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他在中国远古文化研究上的贡献将不可限量。

在大明先生最为用心的大作出版之际,谨以此文作为对他永远的纪念。

李伯谦

2014年3月27日 wQwT+857Qg8PQ/VEs41ImZ0MS7wQIjjTC8ur+RKmwFT/4p5hOgA6wTb+meqwla7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