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后来者居上——戴笠执掌特务处

复兴社的核心组织,叫力行社——怎么这么复杂!那没办法,历史原本如此。

力行社下面,有诸多机构,其中有一个,就是特务处。

特务处处长,出乎意料地给了戴笠,副处长郑介民(同时兼任侦察科长)。

为什么说出乎意料呢,因为军界、政界最讲资历。戴笠的资历有点浅,你别看他岁数不小了,但在黄埔只是个六期生,郑介民可是二期的。

郑介民一是不愿屈就在戴笠的手下,二也不爱干那些“偷鸡摸狗”的事,嫌层次太低,几次找校长,想调工作,都被驳回。

按:戴笠当处长,很多人反对。当时有几个人呼声很高,如桂永清、邓文仪、康泽,也包括郑介民,一水儿的黄埔学长,但最终戴笠后来者居上,蒋介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应该说蒋介石把戴笠看得还是很准的,从此戴笠在特工这个领域中如鱼得水,大展其才。

后来戴笠野心膨胀,到抗战结束以后,准备谋求海军总司令的位置,但因飞机失事摔死。国民党海军建立,总司令正是当年被他PK掉的桂永清,这是后话了。

戴笠以他手下的“密查组”为基础,组成了特务处最初的班底。

在此之前的1931年秋天,戴笠和蔡劲军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尉参谋的名义,分别召集了一批军校的同学,帮蒋介石搜集情报,叫做“密查组”,戴笠手下这一伙儿人,就是后来传说中的“十人团”。

关于“十人团”究竟有谁,按沈醉的回忆,是戴笠、唐纵、徐亮、周伟龙、梁干乔、黄雍、张炎元、胡天秋、马策、郑锡鳞。

沈醉本人并不是“十人团”成员,他说的话,不一定准确。

与“十三太保”不同,“十人团”是有着具体标准的。

邱开基是特务处最初的两个科长之一,郑介民是侦察科长,邱开基是执行科长。据邱开基回忆,戴笠曾对他讲过,所谓“十人团”,指的是特务处还没有成立之前,就与他一起“义务”地为蒋校长搜集情报的十个人,这其中,包括周伟龙,其他还包括谁,戴笠没有说。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梁干乔是特务处成立以后才加入“团体”的,黄雍则一直在军校毕业生调查处工作,根本没有直接参与过戴笠的情报工作,显然不在其中。

按乔家才的回忆,是戴笠、唐纵、徐亮、周伟龙、张筱高、王天木、张炎元、胡天秋、马策、郑锡鳞。

这其中,少了梁干乔、黄雍两个人是对的;多了两个人,王天木是对的,他很早就跟着戴笠“跑单帮”,帮了戴笠很多忙。张筱高则不知何许人也。

在这份名单中,明显拉掉了一个人——从进入军校六期就一直与戴笠、徐亮形影不离的王孔安,这才是真正的“十人团”当中的最后一位。

1932年4月1日,特务处正式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南京徐府巷,后迁洪公祠,称乙地;另在南京鸡鹅巷53号、戴笠的住宅设联络处,称甲地。乙地一般是不对外的,要到乙地办事,须先到甲地领介绍信。

按:戴笠与胡宗南是“铁哥们”,当时胡宗南已是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长,这个鸡鹅巷53号就是胡宗南的驻京办事处,戴笠给他兼着驻京办主任。后来特务处成立,胡宗南将这个院子送给了戴笠。

这就是复兴社和特务处成立的大体经过。

要说的是,复兴社远不是那么简单。全盛时期,复兴社掌握着很多报纸、刊物,还成立了许多外围组织,与国民党其他派系的矛盾越来越深刻,尤其是触动了“CC系”的势力,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尤其是在“西安事变”中,复兴社及特务处工作不利,致“委座蒙尘”,彻底改变了复兴社的命运。1937年3、4月间,蒋介石手谕复兴社,“停止一切团体活动”。

按:“西安事变”的发生,戴笠和他的特务处,难辞其咎。这件事以后还要谈到。

1938年4月,国民党成立了一个新的党团组织,以“代表、领导全国的青年力量,服务抗战”,这个组织的名字,叫做“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

到此,特务处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以后,要看军统局的了。 oeM1LAKQ+5u5vFx3P4WGg75ZlvDKnc19vHcGJrxuQQ84EzCKXJrnzEIGbnET6Mu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