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生于“八·一三”的战火——“青浦特训班”

随着《潜伏》的播出,“青浦特训班”(以下简称“青训班”)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仿佛这个班出来的学生都如占士邦一般上天下地、能文能武。

其实“青训班”只是军统各种各样训练班中的一个,而且还是比较仓促的一个,因此这里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

要说“青训班”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这个班产生于“八·一三”的战火中。

因此,要说“青训班”,还得从“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说起。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戴笠第一时间赴上海,指挥上海的特工力量配合军队对日作战。同时,他向蒋介石提出建议,上海有雄厚的帮会势力和大批的失业工人,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建立一支武装部队配合国军作战。

戴笠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他与上海的帮会头目杜月笙是好朋友,可以借重他的力量,另外,戴笠早就想建立一支特务武装,以扩大自己的实力。

经蒋介石批准,戴笠与杜月笙一拍即合。在很短的时间里,搞起一个叫“苏浙行动委员会”的组织,由杜月笙出任主任委员,戴笠任书记长,下设书记长办公室,全班人马一律由特务处委派。很显然,这个委员会的实权,又落到了戴老板手中。

接着,戴笠开始招兵买马,组织“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除了工人和杜月笙手下的帮会成员外,还有很多青年学生基于民族义愤自愿报名,甚至有很多大学生,听说要组织军队打日本鬼子,都来要求参加。

戴笠是很爱才的,他自己虽没有上过多少学,但特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所以他觉得让这些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年轻人到战场上去直接作战,既不能用其所长,而且是一种浪费。

因此,他把这些学生抽出来,成立“军事委员会苏浙行动委员会青浦特种技术训练班”,地点就设在青浦县西溪小学,这就是传说中的“青训班”了,有400余学员;跟着又成立了一个“松江特训班”,500多学员。戴笠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余乐醒任“青训班”副主任,汪祖华任“松训班”副主任。

按:余乐醒、汪祖华,都是军统著名的训练专家,经他们手训练出来的特务可谓“桃李满军统”。

余乐醒,原中共党员,湖南醴陵人,曾赴法国学习化学,归国后任黄埔军校教官。曾被我党派到前苏联“契卡”学习。“四·一二”以后与党失去联系,加入军统,戴笠如获至宝。

从余乐醒的简历看,原中共党员、留过洋、会外语、有专业技能、当过军校教官、学过“契卡”,培养特务再合适不过了。余乐醒还曾参与过行动,后面讲“河内刺汪”案的时候我们还会谈到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余乐醒的太太、原黄埔军校军医沈景辉是沈醉的大姐,沈醉就是经余乐醒介绍进入特务处的。新中国成立前夕,沈醉去看望余乐醒,余还曾叹息,后悔不该引沈醉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

青训班于1937年9月末开班,10月4日举行了开学典礼,戴笠做了长达5个小时的长篇演讲。

按:戴笠也是个演说家,逢会必讲,精力非常充沛,一讲就是几个小时,从不给别人时间(给了别人也不敢讲)。笔者看过他的一些演讲稿,口才确实好,虽说翻来覆去总是那些大道理,如“甘当无名英雄”、“勇于为国捐躯”等等,但极有感染力。

“青训班”和“松训班”是抗战以后戴笠举办的各种特训班的滥觞,其训练内容是一样的,都是侦察、行动、爆破等等。训练时间原定3个月,后因上海战事变化,一个月就草草收场。

1937年11月9日,上海沦陷。“青训班”和“松训班”紧急转移,历尽艰辛到达皖南祁门,损失惨重,两个班从开学的900人,剩下不足400人。

此时,“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已改编为“军事委员会忠义救国军”。“青训班”和“松训班”的学员,除一少部分被戴笠选入特务处带回本部工作外,其余的直接派入“忠义救国军”,担任营职以上干部。

虽然戴笠挑来挑去,把这些大学生“择”出来,想培养他们当特务。但由于机缘问题,这些幸存的大学生,除极少数以外,最终还是当了兵。

所以“青训班”和“松训班”没出什么像样的人物,都编入“忠义救国军”打仗去了。

按笔者原来设想的,应该写“临澧特训班”了,军统的特务培训制度,到这个班时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但因沈醉曾专门写过一篇很长的回忆录,详细记载这个班的情况,所以就不写了,大家感兴趣的话到网上搜吧。

相信通过上面对几个培训班的介绍,大家应该对军统的特务培训制度有所了解,其实并不神秘。而且,短短几个月,至多半年、一年的培训,其实学不到太多东西,也就是皮毛。更多的,要靠实际工作的锻炼。 76pZHKN/1NUvCJZwIhiaLd345QXU+GgFemEd/2vUTtxvWuTpCegj5lb1Py0Wo7Y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