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军统里的外交家萧勃

萧勃的公开身份是中国驻美大使馆的武官。

萧勃是湖南湘乡人,原名萧仁玑。其父萧鸿钧是湘乡的一位名人,有名到什么程度呢?萧鸿钧1935年去世的时候,蒋介石亲题“老成典型”四字,当时的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何键亲笔为他写了悼词,还赠送了一副瓷棺。

我不知道萧鸿钧另外还有什么事迹,值得蒋介石给题字。

萧勃还有个哥哥,原名萧仁兵,是军校四期步科毕业,跟黄公略是政治大队第三队同学。

按:湖南湘乡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往远了说,有诸葛亮的第一接班人蒋琬;往近了说,有曾国藩一家昆仲子侄。进入现代,参加革命的,有蔡和森、蔡畅;1955年的大将,一共10个,湘乡就占两个,陈赓、谭政;黄公略如果不牺牲,起码也是个大将。那边的,有宋希濂;军统的,另外还有周伟龙。作家里,有萧三、张天翼。

当年,戴笠曾经从“浙警”挑选了几个佼佼者,送到美国留学,其中就包括萧勃,学成之后就地参加工作,直接担任军统美国站站长。

有人说萧勃摊上这个活不错,大家都当特务,同样是站长,别人在敌后,每天风餐露宿、“偷鸡摸狗”不说,不定哪天就给抓起来,没准哪天就掉了脑袋。你萧勃每天养尊处优,按时上下班,端着杯红酒、出席出席派对,就把活给干了,又体面还安全,真不公平。

那没办法,“革命”分工不同,萧勃的岗位是出席派对,你的岗位是“偷鸡摸狗”,不具有可比性。再说了,人家萧勃会外语,你会吗?不会就老老实实蹲墙根去,甭说那没用的。

抗战期间,萧勃为戴笠立了一大功,即“中美合作所”最终落户军统。

“珍珠港事件”之前,中方曾向美方提供了比较翔实的“日方可能袭击美海军”的情报(这个情报,并非军统获得的,以后我们会讲到),日美开战,证实了中国在谍报方面的实力,美国海军方面也产生了双方合作的兴趣,决定派海军中校梅乐斯与中方接洽此事,最初的合作对象并不是军统,而是中国海军。但因梅乐斯与萧勃是好朋友,所以梅乐斯找到萧勃,请他出面安排与中方的联络。

萧勃自然第一时间将此事汇报给军统,使戴笠有机会撇开海军方面,直接把梅乐斯作为军统的客人弄到中国,予以热情接待,并通过梅乐斯向美国海军方面提出进行情报合作的计划。

1943年7月1日,美国海军情报署和军统合作建立的情报机构正式成立,这就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英文缩写SACO),简称中美合作所。总部设在歌乐山下的杨家山。

中美合作所使戴笠搭上了美国海军的关系,戴笠也因此与梅乐斯成为极好的朋友,并且通过梅乐斯的关系,获得了日后美国海军支持他出任中国海军负责人的默契。

如果不是戴笠意外飞机失事,没准他就会出任中国海军的总司令呢,那可就不是少将的问题了。 2+wWJmpG1IhSvngGUcKkMfPLq1Z3GHebDvthJ4E/vIDR+myJAHXzF4+S1EqE+U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