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信息流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为了满足传播的需求,我们创造的媒介太多了。
电视有商业电视、有线电视和付费电视。
广播有中波和调频。
户外广告有展板和宣传栏。
报纸有早报、晚报、日报、周报和周末特刊。
杂志有大众杂志、专业杂志、发烧友杂志、商业杂志和行业杂志。
当然啦,还有公交车、卡车、有轨电车、地铁和出租车。一般来说,现在只要是会动的,就载着“赞助商的广告词”。
现在,竟然有人试着把广告贴在公共厕所的门背后。
人,甚至也成了移动的宣传栏,为阿迪达斯(Adidas)、古驰(Gucci)、璞琪(Pucci),还有歌莉亚·温德比(Gloria Vanderbilt)做广告。
还是以广告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美国每年人均广告费大约是25美元。而现在是那时的8倍(通货膨胀是一部分原因,但增长非常明显)。
产品开发:29%
战略计划:27%
公共关系:16%
研发:14%
金融策略:14%
广告:10%
法律咨询:3%
但你对所购买产品的了解也翻了8倍吗?可能你接触的广告更多了,但大脑的接收能力还和以前一样。大脑的容量有限。即使是在每年人均广告费25美元的时代,广告就已经远远过量了。可是,你脖子上长的那个一升多重的“容器”只能“容纳”那么多。
现在,美国消费者人均广告费是200美元。美国消费者接触到的广告量是加拿大人的2倍、英国人的4倍、法国人的5倍。
广告量急剧增加所导致的后果之一是:广告效果大打折扣。作为营销工具,公关地位凸显。近来,美国广告协会面向1800名管理人员做了一次关于企业不同职能的重要性的调查,结果表明:管理人员认为公关比广告更重要。
毫无疑问,广告商们有经济能力做那么多广告,只是消费者大脑的接收能力是个问题。
每天,成千上万条广告争抢着要在潜在顾客大脑中占据一席之地。说得没错,大脑就是战场。广告之战就在那个才15厘米多宽的灰质层里打响!战争惨烈,没有盔甲防护,一律格杀勿论。
广告业很残酷,犯了错,就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但人们从历次广告之战中总结出了一些原则,可以帮助你应对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