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那么坐冷板凳怎么样?难道它不是有效的管教办法吗

好问题。近来,大部分决定不打孩子的家长都认为坐冷板凳是最靠谱的办法。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这种办法真的能帮我们达成管教目标吗?

总的来说,我们不这么认为。

我们知道有许多慈爱的家长把坐冷板凳作为首选的管教办法。但是,在做了许多科学研究、与许多家长倾谈过,以及带大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我们认为坐冷板凳并不是最好的管教办法,并且总结出了几个原因。首先,如果家长习惯于使用坐冷板凳的办法,他们就会经常出于愤怒而滥用它。但是,家长给孩子带来的体验本是可以更加积极而有益,也更有助于达到让孩子听话及构建其大脑的双重目标的。正如我们在下一章要详述的那样,要形成一个大脑连接,反复的体验是必需的。坐冷板凳给孩子什么体验呢?被孤立的感觉。即使你能以一种慈爱的方式命令孩子去坐冷板凳,假设他屡犯不改呢?那么,你想要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反复体验被排斥的感觉直到习以为常吗?

让孩子体验到做对事情的感觉不是更好吗?与其让他坐冷板凳,你不如要求他去练习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某个境况。如果他出言不逊,你可以让他再说一遍,并且试着更加礼貌一些。如果他对弟弟态度不好,你可以要求他在每天睡觉之前做三件对弟弟好的事情。这样的办法能够让孩子通过积极的行为得到反复的体验,从而开始在大脑里建立相关的连接。(接下来的章节里还有详细介绍。)

简言之,给孩子坐冷板凳通常不能使家长如愿,让孩子冷静下来,反省自己的行为。根据我们的经验来看,坐冷板凳经常只是让孩子更加暴怒、更加逆反,继而更加不能自控自省。而且,你觉得孩子们在坐冷板凳的时间里有多大可能会真的反省自己的行为?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孩子们被按在冷板凳上时,基本上只会觉得爸爸妈妈太讨厌了,居然把我关在这里。

孩子们在哀叹为什么自己这么倒霉,摊上这样严酷又不公正的父母时,就错过了培养自己的洞察力、共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时机。他们已经能明白事理了,这时让他们坐冷板凳等于是剥夺了他们练习成为有活力、有同情心的决策者的机会。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创造机会,使他们成为做得出明智的选择、摆脱得了低迷状态的决策者。这做起来并不难,你只需要问问孩子:“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这样就会对他大有裨益。通常,如果孩子们冷静下来了,就会去做对的事情,并且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些什么。

除此之外,冷板凳通常不能直接顺利地的将孩子与某种行为挂钩,而这偏偏是有效学习的关键所在。如果你把厕纸堆成山,你就得帮助打扫。如果你骑单车不戴头盔,那么接下来两星期内,每一次把车从车库里推出来时,你都得立马接受“安全检查”,而不能跳上去就骑。如果你在棒球练习时把球丢了,那么除非球被找到了,否则你就只能借队友的用了。这些都是与行为紧紧相连的、有因有果的反应。它们绝非惩罚或报复。它们旨在教导孩子,帮助他们明白什么才是对的行为。坐冷板凳和孩子决策能力不足或者过于逆反貌似没有明显的联系。同样地,它对纠正孩子的行为来说其实也没什么用。

即使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坐冷板凳的手段也还是经常被不当使用。我们也许想要通过冷板凳来给孩子提供一个冷静下来、继而振作起来的契机,以平息他内心的烦乱,使他恢复听话的态度。但是更多的时候,家长们是出于惩罚心态才选择冷板凳这种管教方式,他们的目的不是帮助孩子恢复冷静,也不是让他们汲取教训,他们就是为了让孩子因为犯错而受罚。坐冷板凳该有的那些平静的、有教导意义的特质荡然无存。

但是,促使我们质疑冷板凳的价值的最大原因,是孩子对情感连接的深切需求。孩子通常是因为感觉不堪重负了才犯错,因此,他们会以过激、无礼而叛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孩子也许是饿了、累了,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才没有办法在此刻做到自控及做出明智决策,或者其实是因为他只有3岁,大脑并没成熟到可以理解并且冷静地表达自身情感的地步。所以在看见葡萄汁被喝光了的时候,为了充分传达自己那排山倒海般的失望和怒气,他开始向你丢玩具。

这样的时刻里,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安慰和平静的陪伴。如果强制他离开,一个人找个角落坐下,他会觉得自己好像被遗弃了,如果他觉得自己对所有事情都已经失去控制,这种感觉还会加倍的强烈。他可能还会敏感地察觉到,当他做得不对时,你就不想靠近他。如果他表现好,看起来快乐无邪,你就和他亲;如果他不是这个样子,你就不爱他:你不想让他这么觉得吧?你希望和孩子保持这样的一种关系吗?我们不是建议说青少年应该尽量远离那些在你犯错时就躲得远远的朋友和伴侣吗?

我们并不是说短时的坐冷板凳是最糟糕的管教办法,也没说它一定会造成心理创伤,在任何情况下都禁止使用。如果能够始终心系亲子间的亲密关系,以恰当的方式来管教他,比如和孩子坐在一起交谈或者安慰他(这就不是坐冷板凳而是“坐热板凳 了”),不用多久你就可以使孩子平静下来,这样的管教才是对孩子有益的。实际上,教孩子如何停止自己的行为,花点时间自我反省,然后和他一起坐坐热板凳,对培养抑制冲动的执行力以及约束他那跑偏的注意力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就得注意亲子关系的培养,而不是把孩子隔离开来,这对于年幼的他们来说是很要命的。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就能从这种内省中,从这种热板凳上的交谈中获益,他们会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习直面内心的汹涌,才能最终培养出平息情绪海啸的能力。这种管教方法是第七感的基础,它能让我们用观察力和共情心去洞见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有第七感 的人自然懂得整合,懂得改变心态,使自己由烦乱执拗转为温和灵活。第七感,即洞察能力、共情能力加整合能力,是社交商和情商的基础。坐热板凳可以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培养这些内省性质的能力,继而帮助他们建立起与这些重要能力有关的脑回路。在去情绪化管教里,坐热板凳的办法可以用来制止不当行为(首要目标),且使孩子做出有益于培养执行能力的自省(第二目标)。

对此,我们有个管用的先发策略,那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冷静区”,当他需要时间和空间使自己冷静时就可以去那里,找玩具、书本或者最喜欢的玩偶做伴。这是一个内在的自我调节,它是执行能力的基础。(对家长来说,拥有一个“冷静区”也挺好,也许你可以弄点巧克力、杂志、音乐、红酒什么的。)这与惩罚无关,与让孩子为错误付出代价无关。这只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种选择、一个空间,让他能够自我调节一下,把积压的沉重情绪排解出去。

正如你将看到的那样,我们有很多以抚育孩子和构建关系为重的有效反馈方法,所以别一刀切地让他们去坐冷板凳,把这当成对任何不当行为都适用的“管教高招”。这个道理对打屁股以及所有对不当行为的惩罚来说也是一样。所幸我们很快就会讲到,总有比打屁股、让坐冷板凳以及直接从孩子手里夺走玩具或者某项权利更好的办法,这样的办法与孩子行为之间的联系合理而自然,因此也能帮助儿童大脑发育,帮助维系亲子间的情感连接。 /fLy+DjmB/++B/Aot+1ajLDfVossh25SDW9eZucGzbzfFsax4u0zzBjuGt0Cj+D+



你的管教理念是什么

如我们已经讲述过的那样,本章的中心论点在于家长在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提供反馈时,要有目的性。夸张的、情绪化的反馈不可取;忽视具体情境或孩子的发展阶段,对任何错误都一刀切的反馈也不可取。家长该采用的管教准则和方法,应该是既符合自身理念,又尊重孩子的独立个体身份的。去情绪化管教不仅看重立即应对即时的状况,纠正短期的行为,也看重培养能力,建立大脑连接,从长远的角度帮助孩子自主做出明智的决策,控制自身情感,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越来越不需要管教孩子啦。

就这个问题而言,你现在是怎么做的?你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有多大的目的性?

就现在,花点时间思考一下,对孩子的行为你习惯于怎样反馈吧。你是不假思索地打他屁股,还是让他坐冷板凳,抑或用上狮吼功呢?面对孩子的情绪,你还有其他不假思索就出手的高招吗?也许你只是简单地传承着你父母那一套,或者正好相反。问题在于,你的管教策略有多少成分是来自既定的成规旧习,又有多少成分是受着有目的性和一致性的方法论指导呢?

在反思自己整个的管教理念时,可以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1)我有一套管教理念吗?我对孩子的行为表示不满时是有目的性和一致性的吗?

(2)我正在做的事情管用吗?不管是对改变即时的行为,还是对辅助孩子的成长来说,我用的方法能让我教会他们那些我想教的东西吗?我有没有发现他们的行为越来越不需要家长干预了?或是发现对同样的行为我还是要一遍遍地管教?

(3)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觉良好吗?我的管教方法能让我对亲子间的关系更加满意吗?我会经常反思管教的过程,肯定我的自控能力吗?我是否经常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呢?

(4)我的孩子对这些感觉良好吗?很少有孩子欢迎管教的,但是他们能理解我使用的方法并且感受到我的爱吗?我是否以某种方式传达并且展现了我的尊重,使他们保持着良好的自我观感呢?

(5)我对传达给孩子的那些信息是否满意?我是否曾经教给了他们我并不想让他们学会的东西?比如,遵从我说的话比学会做对的决定、做对的事情更重要?或者权利和控制是让人们服从的最好办法?或者只有在他们讨人喜欢的时候,我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

(6)我的方法在多大程度上类似我父母的方法?我父母是怎么管教我的?我能回忆起一次具体的管教经历吗?那时候有什么感觉?我是否只是在重蹈他们的覆辙?抑或完全背离了他们的方针?

(7)我的方法是否曾经让孩子真诚地道过歉?虽然这并不常发生,但我的方法是否至少允许这种可能性?

(8)我的方法是否能让我担起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致歉?在孩子面前,我对自己也会犯错这件事有多坦然?我是否愿意以身作则,爽快地认错?

在问了自己这么多问题之后,你现在感觉如何?许多家长在认识到很多东西自己一直都没有做到,做了的也没做到最好时,都会自责、内疚,感到惭愧甚至无望。但其实,你真的已经做到最好了。如果你曾经有能力做得更好的话,你自然会做到。你已经学了这么多新的理论和方法,自然明白我们的目标不在追悔已逝的机会,而在努力创造新的机会。懂得越多,就能做得越好。作为专家,笔者真希望自己能在孩子还小时就明白,或者至少思考过那些这几年才了解到的东西。所幸孩子的大脑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它们会随着经历的增多而发生构造上的改变,所以孩子对新事物的反应是非常敏捷高效的。你能在多大程度上谅解自己,就能在多大程度上谅解孩子。即使是最优秀的家长,有时也会感觉到他们在管教孩子时,本可以做得更有目的性、更高效、更礼貌的。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们会帮助你思考,你想引导和教育孩子变成什么样。没有人可以是完美的。但我们可以慢慢地让孩子在陷入困境时也能保持镇定和自制。我们可以自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我们可以避开一刀切的管教办法。我们可以向着双重目标——约束外在的行为、学习内在的技能前进。我们可以努力减少不假思索进行反馈(抑或是过度反馈)的次数,增加在某种清晰而包容的理念指导下进行反馈的次数,我们相信,孩子们在由童年到青春期再到成年的漫漫路途上,需要的总是后一种反馈。 /fLy+DjmB/++B/Aot+1ajLDfVossh25SDW9eZucGzbzfFsax4u0zzBjuGt0C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