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种麻子第九

【题解】

9.1.1为本篇标题注,是明钞《齐民要术》中极少数保持了正确体例的标题注之一。

为了蕃殖麻,必须取得种子;要取得种子,必须兼种一部分雌株(《齐民要术》书中称之为“麻子”)。本篇专门讨论种麻子的一整套技术,包含:选种、下种、间种、锄地、施肥、浇水、收获。

9.3.4的小注“若未放勃去雄者,则不成子实”。说明贾思勰对于雌雄异株作物授粉受精过程,已有很深刻的认识。

9.4.1中贾思勰特别介绍了凡种植谷物的田地,若其田边在道路旁的,可种上芝麻或雌麻,以防止牲畜侵害的保育措施。9.4.3介绍了在麻地里套种芜菁的办法。

9.1.1 崔寔曰:“苴麻,麻之有‘蕴’者 1 ,茡麻是也 2 。一名‘ 3 。”

【注释】

1 蕴:王引之在《广雅疏证》中作有推断,认为崔寔在这里称为“蕴”的,应是麻实,即果实种子。而一般所谓“蕴”,则指碎麻,但崔寔在这里一定是指麻实,还需要证明。崔寔原文是否“蕴”字,也还要考证。

2 茡(zì):苴麻,即大麻的雌株,可结子。也可解释为大麻的子实。

3 (fén):《种麻第八》标题注中所引《尔雅》:“‘ ’,枲实也”,说明 是麻实。

【译文】

9.1.1 崔寔说:“苴麻,是有蕴的麻,也就是‘茡麻’。又称为‘ ’。”

9.2.1 止取实者,种斑黑麻子。斑黑者,饶实。

【译文】

9.2.1 种麻只为取得种子的,应当种斑黑色的麻子。斑黑色的,结实多。

9.2.2 崔寔曰:“苴麻子,黑,又实而重。捣治作烛 1 ,不作麻。”

【注释】

1 烛:古代的“烛”或“庭燎”,是在易燃的一束枝条(如干芦苇、艾蒿或沤麻剩下的麻茎)等材料中,灌入耐燃而光焰明亮的油类(或夹入含油颇多的物质),点着后,竖起来照明的。这就是现在的“火把”或“火炬”(“炬”是“烛”字的别写)。蜡烛只是其中小形的一种。

【译文】

9.2.2 崔寔说:“长成苴麻的麻子,颜色黑,又坚实而且重。这种麻只捣破作火炬,不取纤维。”

9.3.1 耕须再遍。一亩,用子二升。种法与麻同。

【译文】

9.3.1 地要耕翻两遍。一亩用二升种子。种法和麻一样。

9.3.2 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为中时,五月初为下时。

【译文】

9.3.2 三月种最好,其次四月,最迟五月。

9.3.3 大率二尺留一根。 穊则不耕。 锄常令净。 荒则少实。

【译文】

9.3.3 株距大概留成二尺。 密了可以不用中耕。 常常锄净杂草。 杂草多,麻子就少。

9.3.4 既放勃,拔去雄。 若未放勃去雄者,则不成子实 1

【注释】

1 若未放勃去雄者,则不成子实:放勃,是雄株放出花粉的情形。由这一句,可以知道我们祖先,对于雌雄异株植物授粉受精过程,已有很深刻的认识。

【译文】

9.3.4 放了花粉之后的雄株。就可以拔去沤麻了。 如果雄株还没有放粉就拔掉了,麻子结不成。

9.4.1 凡五谷地畔近道者,多为六畜所犯 1 ;宜种胡麻、麻子以遮之。 胡麻,六畜不食;麻子啮头则科大。收此二实,足供美烛之费也。

【注释】

1 凡五谷地畔近道者,多为六畜所犯:这节中的“五”、“六”两个数字,都不是具体的数量。

【译文】

9.4.1 凡谷物田边在道路旁的,常被牲口侵犯;应当在这种田边上种上脂麻或雌麻。 脂麻,牲口不咬;雌麻被咬断头后,会长出更多侧枝,成为大科丛。这两种油料作物的种子,收下来,可供给灯烛的费用。

9.4.2 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 扇地 1 。两损,而收并薄。

【注释】

1 扇地:这里指豆与麻彼此荫蔽引起的妨害。参看卷一1.2.2及本卷种瓜第十四14.4.3的注解。扇,荫蔽。

【译文】

9.4.2 千万不要在大豆地里种麻子! 彼此遮蔽,相互损伤,两样收成都要减少。

9.4.3 六月中,可于麻子地间,散芜菁子而锄之;拟收其根 1

【注释】

1 拟收其根:将来打算收芜菁根。石按:这种在麻地里套作芜菁的办法,极可注意。

【译文】

9.4.3 六月中,可以在麻子地里,撒一些芜菁子,同时锄地;将来打算收芜菁根。

9.5.1 《杂阴阳书》曰:“麻生于杨或荆;七十日花;后六十日熟。种忌四季,辰、未、戌、丑、戊、己。”

【译文】

9.5.1 《杂阴阳书》说:“麻在杨树或荆出叶时生出;七十天开花;花后六十天成熟。种时忌逢四个季日,以及辰、未、戌、丑、戊、己。”

9.6.1 《氾胜之书》曰:“种麻,预调和田。”

【译文】

9.6.1 《氾胜之书》说:“种麻,要预先把田土耕到调和。”

9.6.2 “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种之。麻生,布叶,锄之。率,九尺一树 1 。”

【注释】

1 九尺一树:《齐民要术》各本,都是“九尺一树”;这是与情理不合的,应依9.3.3“大率二尺留一根”,改作二尺。

【译文】

9.6.2 “二月下旬,三月上旬,趁雨种。麻苗出土,真叶展开后,锄地。株距是二尺。”

9.6.3 “树高一尺,以蚕矢粪之(树三升);无蚕矢,以溷中熟粪粪之亦善(树一升) 1 。”

【注释】

1 溷(hùn):大的粪坑。

【译文】

9.6.3 “植株长到一尺高时,用蚕屎来施肥(每株给三升);没有蚕屎,用坑中腐熟过的人粪尿也好(每株给一升)。”

9.6.4 “天旱,以流水浇之(树五升);无流水,曝井水,杀其寒气以浇之 1 。”

“雨泽时适勿浇 2 。浇不欲数 3 。”

【注释】

1 杀(shài):减少,降低。

2 雨泽时适:即:“雨水合时,墒够(地里的水分合适)”时,是对雨而言,即是“及时”。适,对泽而言,是“合适”。两个字,意义不相同,而且各有专指。

3 数(shuò):屡次,频繁。

【译文】

9.6.4 “天旱,用流水浇(每株给五升水);只有井水没有流水时,把井水晒暖,让它的寒气减低后用来浇。”

“雨水合时,墒够,就不用浇!浇的次数不要过多。”

9.6.5 “养麻如此,美田则亩五十石,及百石 1 ,薄田尚三十石。”

【注释】

1 五十石,及百石:6000—12000斤。石按:若按古代重量单位每石重120斤计算,则美田每亩可产麻6000—12000斤;薄田尚能亩产3600斤。这几乎达到了不可相信的限度。我在《氾胜之书分析》中曾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二:第一,当时的度量衡,和今日的制度,相差颇大。据前代各家的估算,汉代的一升,约合今日的市制0.1—0.12升;则五十石为600斤左右,百石为1200斤左右。第二,《氾胜之书》中许多数字描写在辗转传抄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译文】

9.6.5 “像这样培养的麻,好地,一亩可以收五十到一百石麻子,瘦地也还可以得到三十石。”

9.6.6 “获麻之法,霜下实成,速斫之。其树大者,以锯锯之。”

【译文】

9.6.6 “收获麻子(雌麻)的法则:下霜后,种实成熟,快快砍下。植株太粗可用锯。”

9.7.1 崔寔曰:“二、三月,可种苴麻。”麻之有实者为“苴”。

【译文】

9.7.1 崔寔说:“二月、三月,可种苴麻。”苴麻是结子的麻。 tk4tl8IfYsxC8uRB6t3oMaoEVriwd80kFhJ91aflrfTGsMNIciKYkPSmo6kCmus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