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种麻第八

【题解】

8.1.1—8.1.2为本篇标题注。

本篇的麻,是指大麻。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这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各有一个字的专名:雄株是“枲”,雌株是“茡”或“苴”。要获取纤维,必须专种雄株。本篇就专门讲述种植雄株的方法。从选种、播种(包括时令、土质、种子的用量等)、田间管理到麻的收获都作了介绍。

其中8.2.2中“不用故墟”的说法说明当时已清楚地认识到麻的立枯病是土壤传染的,所以忌“连作”。“故墟”在这里指原来种过同一种作物的地。这经验以前还未曾有过记录。

8.2.5则强调了种麻必须抓住时令,以到了该下种的时机,连父子之间都来不及互借人力,来形容时间的紧迫。

8.2.6的浸种催芽法,整个操作过程贾思勰记述得非常清楚、详细。这是我国古农书中有关浸种催芽的最早的详细记载。

8.3.2对如何掌握麻的收获时间的说明,证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纤维织物的纤维性能与生殖程序的关系。8.5.3中讲的“沤枲”,一个“沤”字,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利用微生物的酵解作用分离韧皮纤维的方法。《诗经》的《陈风·东门之池》中就有“可以沤麻,可以沤纻”相对相连的两句。

8.1.1 《尔雅》曰:“ ,枲实 1 ;枲,麻。”别二名。“茡 2 ,麻母。”孙炎注曰:“ ,麻子,茡苴麻盛子者。”

【注释】

1 枲(xǐ):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结子,纤维可织麻布。亦泛指麻。

2 茡(zì):苴(jū)麻。即大麻的雌株。

【译文】

8.1.1 《 尔雅·释草》说:“‘ ’是枲的果实,枲是麻。”分别为两个名称。又说“茡,麻的母体”。孙炎注解说:“ 是麻子;茡是苴麻,结子很茂盛的。”

8.1.2 崔寔曰 1 :“牡麻无实,好肥理 2 ,一名为‘枲’也。”

【注释】

1 崔寔:东汉著名农学家,《四民月令》的作者。本篇及《种麻子第九》中的“崔寔曰”皆引自《四民月令》。

2 好肥理:麻,供纤维用的是靭皮部分,也就和“肌理”相当的部分。各本俱作“肥理”,“肥”字显然是“肌”字写错,本书常有这样的例。

【译文】

8.1.2 崔寔说:“牡麻没有子实,但皮肉好;也称为‘枲’。”

8.2.1 凡种麻,用白麻子。 白麻子为雄麻。颜色虽白,啮破枯燥无膏润者 1 ,秕子也;亦不中种。市籴者 2 ,口含少时,颜色如旧者,佳。如变黑者,裛 3 。崔寔曰:“牡麻青白无实 4 ,两头锐而轻浮。”

【注释】

1 啮(niè)破:咬开。

2 籴(dí):买入粮食称“籴”。在此,可理解为“买入”。

3 裛(yì):潮湿,霉烂。裛,通“浥”。

4 牡麻青白无实:这句各种版本都同一。怀疑应是“牡麻子,青白色”。石按:牡麻不结实,是正确的事实;本条标题小注所引《尔雅》,已经说明。中国古代对麻的雄、雌株,是用不同的名称“枲”和“茡”(苴)的;小注所引崔寔的话,尤其明白。但这里再来一句“牡麻青白无实”,而且下面接上“两头尖锐轻浮”,又是解释“种麻用白麻子”的,就很难理解,至少“无实”是过多的重复。和下面《种麻子第九》所引崔寔的话:“苴麻子,黑,又实而重”,对比来看,怀疑这里的六个字有错误,该是“牡麻子,青白色”。“牡麻子”,即种子将来能长成雄性植株(牡麻)的;和将来长成雌性植株(苴麻)的,“苴麻子”相对待。这样的麻子,颜色是青白的,两头尖,而且轻浮,和“黑,又实而重”相对待,很是明白。宋代苏颂在《图经本草》中,也作了一个与崔寔这一总结相似的叙述,说“农家择其(麻)子之有斑黑文者,谓之‘雌麻’;种之,则结子繁。他子,则不然也”。这就说明,中国农民不但早已知道麻是雌雄异株植物;而且,还知道由种子的颜色、形状、比重等,断定将来植株的性别;由此控制着播种的植株中,取麻(雄)和取子(雌)株数的比例。

【译文】

8.2.1 种雄株麻,用白色的种子。 白麻子长大是雄株。颜色虽然白,但咬开枯燥不含油的,是空壳;也不要种。市场上买来的,放在口里含一段时间,如果颜色不变,就是好种子。如含过会变黑色的,便已经沤坏了。崔寔说:“长成雄株麻的麻子,青白色;将来不结实,两头尖,轻,可以漂浮在水面。”

8.2.2 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 1 故墟亦良,有點 丁破反 、叶夭折之患 2 ,不任作布也。

【注释】

1 故墟:“墟”是从前人类利用过而现在空下或荒废了的地面。现在一般都从狭义的范围上着想,用来专指住宅毁坏后的遗址,便不甚与本义相合。本书所谓“故墟”,是指过去种植过而现在休闲的地。

2 點:石按:这个字,明钞、金钞都作“點”;點字下,也都有“丁破反”的一个小注。我们暂时假定:“點”是“䕸(jiē)”字钞错,䕸指麻茎。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七,《阿毗昙毗婆沙论》第十六卷,有一条“麻杆”,注说“麻茎也……字宜作‘䕸’、‘秸’二形,音皆,今呼为‘麻䕸’是也”。“䕸”,字形与“點”很近似,又是指麻茎,可与下文的“叶”字相对,所以这个字作“䕸”最合适。

【译文】

8.2.2 麻一定要好田,不可以连作。 连作固然也可以,但是有茎、叶早死的毛病,至少不能作布用。

8.2.3 地薄者粪之。 粪宜熟。无熟粪者,用小豆底亦得。崔寔曰:“正月粪畴。”畴,麻田也。 耕不厌熟, 纵横七遍以上,则麻无叶也 1 田欲岁易。 抛子种则节高。

【注释】

1 麻无叶:刈获后的麻,不应当带叶,但长在地里的活麻,如果无叶便坏了。显然“叶”上脱漏了一字,可能是“黄”或“败”之类。

【译文】

8.2.3 瘦地,先要上粪。 粪要用腐熟过的。没有熟粪,可以用小豆茬地。崔寔说:“正月粪畴。”畴就是麻田。 耕翻不嫌熟, 纵横耕到七遍以上,麻就没有破烂或黄色的叶。 麻田每年要换地方。 下种时,向空抛撒,将来麻的节间就长。

8.2.4 良田一亩,用子三升,薄田二升。 穊则细而不长 1 ,稀则粗而皮恶。

【注释】

1 细而不长(zhǎnɡ):细弱而且不生长。长,此处作动词,即“生长”。

【译文】

8.2.4 好地,一亩用三升种子;瘦地,用二升。 太密就细弱而且不长;太稀就粗大,皮也不好。

8.2.5 夏至前十日为上时,至日为中时,至后十日为下时。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亦良候也。谚曰:“夏至后,不没狗。”或答曰:“但雨多,没橐驼 1 。”又谚曰:“五月及泽,父子不相借。”言及泽急 2 ,说非辞也。夏至后者,匪唯浅短,皮亦轻薄。此亦趋时,不可失也。父子之间,尚不相假借;而况他人者也?

【注释】

1 橐(luò)驼:骆驼。

2 及泽:赶上雨水。及,赶上,达到。泽,土壤中可供用的水分,此处指雨水。

【译文】

8.2.5 夏至前十天下种,最好;夏至是中等时令;夏至后十天最迟。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也是很好的物候。俗语说:“夏至以后种的麻,长遮不住狗。”有人代替回答说:“只要雨水多,遮得住骆驼。”又有谚语说:“五月间,趁天雨作庄稼活时,父子之间,都来不及互借人力。”就是说趁雨要紧,所以说出不合情理的话来了。夏至后种的麻,麻固然矮小,皮也轻而且薄。所以必须趁早,不要失掉时机。父子之间,都来不及互借人力,旁人还用说吗?

8.2.6 泽多者先渍麻子令牙生 1 取雨水浸之,生牙疾;用井水则生迟。浸法:著水中,如炊两石米,顷漉出。著席上,布,令厚三四寸。数搅之,令均得地气;一宿,则牙出。水若滂沛,十日亦不生。

【注释】

1 渍(zì):浸泡。

【译文】

8.2.6 地里水多,先把麻子浸到生芽。 用雨水浸的,发芽快;用井水,发芽迟。浸的方法:炊熟两石米的饭那么久之后,漉出来。放在席子上,摊开,成三四寸厚的一层。多搅和几遍,让它们均匀地得到地气;过一宿,就出芽了。如果水给得太多滂沛,十天也不发芽。

8.2.7 待地白背,耧耩,漫掷子,空曳劳。 截雨脚即种者,地湿,麻生瘦;待白背者,麻生肥。 泽少者,暂浸即出,不得待牙生。耧头中下之。 不劳曳挞。

【译文】

8.2.7 等到地面发白,耧耩,撒播种子之后,拖着空劳摩一遍。 赶雨下完立刻就种的,地湿,麻苗瘦小;等地面发白后种的,麻苗肥大。 地不太湿的,种子只要泡湿就播下,不要等出芽。耧头里面下种。 下种后,不必拖挞。

8.3.1 麻生数日中,常驱雀。叶青乃止。布叶而锄。 频烦再遍,止。高而锄者,便伤麻。

【译文】

8.3.1 麻出芽后几天中,要时时驱逐麻雀。叶子发绿后就不用管了。真叶展开后就锄地。 接连锄两遍就够了。苗高了再锄,麻会受伤。

8.3.2 勃如灰便收 1 刈、拔,各随乡法。未勃者收,皮不成。放勃不收,而即骊 2 欲小 3 欲薄 4 为其易干。 一宿辄翻之。 得霜露,则皮黄也。

【注释】

1 勃:放出细粉末。

2 骊(lí):黄而带黑色;麻老了之后,肕皮部因为有色物质(多元酚类)沉积,颜色变深,漂也不易白。

3 (jiǎn):小束。“ ”字下,《农桑辑要》、《学津讨原》及《渐西村舍》本有小注:“古典反;小束也。”

4 (pū):《农桑辑要》及《学津讨原》本,“ ”字下有小注“普胡反”,即读pū音。现在都用“铺”字。

【译文】

8.3.2 花放出花粉像灰一样时,便要收。 割或拔,各处有不同的习惯。没有放粉就收的,皮没有长成。放了粉还不收,皮就变黄黑色了。 束的把要小,铺时要摊得薄; 这样才干得快。 过一夜,就要翻一遍。 露湿后不翻,皮就发黄。

8.3.3 获欲净。 有叶者,憙烂 1 沤欲清水,生熟合宜。 浊水,则麻黑;水少,则麻脆。生则难剥,大烂则不任。暖泉不冰冻,冬日沤者,最为柔肕也 2

【注释】

1 憙(xǐ):这里指容易发生某种变化。也写作“喜”。明抄本常以“憙”字作“喜”。

2 肕(rèn):古同“韧”,柔软而坚实,不易折断。本书“韧”字都用“肕”。

【译文】

8.3.3 收获要干净不带叶。 有叶的容易霉烂。 沤麻要用清水,沤的生熟要合宜。 水不清,麻要变黑;水少了,麻会脆。沤的太生不够久,剥起来困难;太烂了,又不经久。最好是暖暖而不结冰的泉水,冬天沤出来,最柔软最强韧。

8.4.1 《卫诗》曰 1 :“蓻麻如之何 2 ?衡从其亩 3 。” 《毛诗》注曰:“蓻,树也。衡猎之,从猎之,种之,然后得麻。”

【注释】

1 《卫诗》:指《诗经》“国风”中的《卫风》。按:此处两句,今本《诗经》在《齐风·南山》中。因此,“卫”字有问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汉代传《诗》的以古文诗学的《毛诗》影响深远,魏晋后通行的《诗经》就是《毛诗》,有东汉郑玄作注的《毛诗笺》。为本书所引用。

2 蓻(zí):草木生长的样子。此处用作动词,即种植。

3 衡从(zònɡ):“衡”在此作与“直”相对的“横”解。“从”在此读zònɡ,同“纵”。

【译文】

8.4.1 《诗经·齐风·南山》有:“怎样种麻?先纵着后横着整理地。” 《毛诗》注解说:“‘蓻’,是种植。横耕整,纵耕整,再种,才能得到麻。”

8.5.1 《氾胜之书》曰:“种枲太早,则刚坚,厚皮多节;晚,则皮不坚。宁失于早,不失于晚。”

【译文】

8.5.1 《氾胜之书》说:“种雄麻种得太早,茎就会太硬,皮厚而节多;种晚些,不会硬。可是宁愿错在种得太早,不要错在种得太迟。”

8.5.2 获麻之法 1 :穗勃,勃如灰 2 ,拔之。

【注释】

1 获麻之法:收获雄麻的法则。“麻”应当改作“雄麻”或“枲”。由9.6.6和8.5.3,知道作“枲”更恰当。

2 穗勃,勃如灰:花穗放花粉,粉喷出来像灰尘一样。勃是放出一阵细粉来(因此,有“勃壤”、“马勃”等名称)。大麻是风媒花,花粉成熟后,气温高时,药囊便会自动地裂开,放出一阵花粉,像烟尘一样,所以称为“勃”。这里,第一个“勃”字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勃”字读bó或bèi,有时写作“菩”。(见卷一《种谷第三》3.4.2)

【译文】

8.5.2 收获雄麻的法则:花穗放粉,粉喷出来像灰尘一样,就拔下来。

8.5.3 夏至后二十日沤枲,枲和如丝。

【译文】

8.5.3 夏至后二十天,沤雄麻,所得纤维和丝一样柔和。

8.6.1 崔寔曰:“夏至先后各五日,可种牡麻。” 牡麻有花无实 1

【注释】

1 牡麻有花无实:雄麻有花不结实。石按:这六个字,和本篇上文8.2.1的“牡麻青白无实”六个字,第一、二、五、六,四个字全同;“青”字和“有”字字形相似,“白”字和“花”字,也有混淆的时候。如果能证明这六个字的小注,是崔寔本人所作,而不是出于贾思勰甚至于更后来作“音义”的人,便可以解决上文的问题。而且即使有证据说明这六个字确是崔寔的话,为什么他对于“牡麻无实”重复了三遍,每遍都不同?也正是一件待解决的事。1962年10月完成,1965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石声汉著《四民月令校注》的“五月”中已确定“牡麻有花无实”是崔寔的本注;并明确此条“本注”的全文应是:“[牡麻]牡麻有花无实,好肌理,一名为‘枲’。牡麻子青白,两头锐而轻浮。”至此,本篇8.1.2注2及8.2.1注4中的疑问均解决。

【译文】

8.6.1 崔寔说:“夏至前五天和后五天,可以种雄麻。” 雄麻有花不结实。 lyTfHhIRIHgk7GTsYhdpaMKuKdGyKHgbcWgsfqwFsnVxtcZHLyiRmkzzr9cBof0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