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大观清朝皇陵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称为“墓”。在中国的考古学上,两者合称为“墓葬”。早期墓葬是没有坟丘的,到了战国晚期坟丘式墓葬开始普及。坟丘式墓葬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文明及礼制提升的表现。

帝王的坟墓称“陵”,是从战国中期开始的。帝王陵的修建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不仅是政治、经济和史学的研究课题,而且是人们参观、凭吊的景点,这就是历史的魅力,也是帝王陵的价值所在。

作为历代帝王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皇陵无论在建筑规制还是在陵寝风水上,都因其与众不同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容,而更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基业至宣统帝退位,历经12帝,期间在关内和关外建有三处皇家陵园,即辽宁省的盛京三陵、河北省遵化的清东陵和河北省易县的清西陵。

盛京三陵又称关外三陵,即永陵、福陵和昭陵。位于辽宁省新宾县的永陵,埋葬有努尔哈赤的远祖肇祖原皇帝孟特穆、曾祖兴祖直皇帝福满、祖父景祖翼皇帝觉昌安、父亲显祖宣皇帝塔克世和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们的妻子。位于沈阳的福陵,埋葬有太祖努尔哈赤、孝慈高皇后和大妃阿巴亥,在福陵的右侧还建有福陵妃园寝。位于沈阳的昭陵,埋葬有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在昭陵的右侧还建有昭陵妃园寝。另外,辽宁省辽阳市境内还建有一处陵园——东京陵,目前仅有努尔哈赤的同胞弟弟舒尔哈齐园寝、努尔哈赤同父异母弟弟穆尔哈齐园寝和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园寝。

清朝皇陵分布图

清东陵位于北京东面的河北省遵化市境内的马兰峪以西,是清朝入关后建的第一处大规模帝后陵墓群,共有五座皇帝陵、四座皇后陵和五座妃园寝,另外还有一些陪葬墓,如王爷园寝、公主园寝和保姆园墓等。

清西陵位于北京西面的河北省易县境内的泰宁山下,是清朝入关后建的又一处大规模的皇家陵园,共有四座皇帝陵、三座皇后陵和三座妃园寝,以及一些王爷园寝、公主园寝等。另外,西陵还保存有一座皇家寺庙和皇帝行宫。

就陵寝建筑规制而言,因清朝经历了由地方政权向全国政权的转变,所以它的皇陵建筑具有地方特色和继承明朝皇陵建筑的规制。因此,清朝皇陵不仅具有自己的建筑特色,而且文化内涵也更加丰富。

就陵寝管理制度而言,清朝皇陵不仅吸取明朝经验,还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又加以改进和补充,形成了符合自己民族特点的管理体系。因此,清朝关外三陵的管理体系与关内清东陵和清西陵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而关内的清东陵和清西陵,在管理体系上,则基本相同。

基于较强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清朝皇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uwevXFHgyeT8pq/072Vpm3PUFMi5FxTZDwzlB38I4mv6OeJh59OjK6a0jE2v0uy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