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打春牛

立春时节在迎春仪式上打春牛,又叫鞭春。《礼记·月令》记载,先秦时期,每逢孟春之月,天子就要率领三公九卿到郊外迎春。后来,这成了官民共同遵守的礼俗,历代最高统治者都照行不误,每年春季“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县府的开耕仪式由县官主持,乡村的春耕仪式由民间组织主持。历代沿袭,唐宋尤盛,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身高四尺,长八尺,画四时八节三百六十日十二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人们先到家坛奉祀,然后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赶回县府,在大堂设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牵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丰年。新中国建立前后,又出现了打春牛的耕作戏,一人系犁,一人掌犁,边耕边舞,或游于乡间,或演出于舞台。据说打春牛自西周时期兴起,这种习俗有规劝农事、策励春耕的含义,也是喜庆新春、聚会联欢的形式。从这种祖祖辈辈延续不断的迎春活动中,人们得到一种生命活力的释放,更获得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

“鞭春”仪式(河北赵县范庄) fL6RnDaDNtX9lGoBPIMFR5DOnxqmtLT2MUSn4TJ1h9ihYuIiBRxF68FojWjctQ+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