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何以恶乡愿 〔一〕 ,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人心肠。
〔 一 〕恶(wù):厌恶,讨厌。乡愿:指外博谨愿之名,实与同流合污的伪善之人。《论语·阳货》:“乡愿,德之贼也。”
【点评】 孔子之所以厌恶那些所谓的“乡愿”,就是因为他们表面上好似忠厚,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笑里藏刀;表面上好似廉洁,实际上却是视财如命,满腹贪欲。孔子视之为“德之贼”。这些外博谨厚之名,实与同流合污之人,都是带着假面具的伪君子,对人和社会危害更大,因为他们善于伪装成正人君子,隐藏得很深,常人一时很难发现他们的虚伪真面目,容易为其迷惑。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博得时人的好感,在时机成熟时,成就其野心和梦想,只有这时才会暴露出他们的真面目,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大奸若忠”。
世上还存在着一种人,他们品行鄙陋,一味担心自己的个人得失,在利益面前,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他们不仅做不到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而且还会在利益面前,损人利己,完全是一副俗心肠。这种人目光短浅,难成大器,被古人称为“鄙夫”,不仅孔子对这种人十分鄙视,而且在历朝历代也是为人所看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