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服务业的探索与反思

◎e袋洗:一家洗衣店的互联网革命

在大部分人眼中,洗衣店是一个特别传统的行业,不仅几乎不盈利,而且和移动互联网搭不上边。但是,就在2014年7月,腾讯宣布以2000万人民币作为天使投资入股一家洗衣类公司,其估值为两亿元。4个月之后,这家公司又获得经纬中国和海纳亚洲创投基金共2000万美元的A轮投资,估值达到上亿美元。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的霸主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精明的投资人会如此关注一家洗衣类公司?这家公司又是如何把一家洗衣店变成一个移动互联网新贵的?

在张荣耀眼中,北京荣昌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为一家移动互联网企业,攥紧了船票,率先登上了O2O这条大船。荣昌的转型过程就是一个传统服务类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标准教程,这个过程告诉我们,传统企业唯一的上船方式是紧紧抱住用户的大腿,让他们带你上去。

热身运动:从设备驱动到顾客驱动

洗衣连锁行业的最大特征是设备驱动而非顾客驱动,一家洗衣店最重要的资产就是那台价值不菲的洗衣设备。但是这个行业如何做大盈利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如果做直营连锁,必须承受“重资产+高成本+产能浪费”,而做加盟连锁,总部又缺少对加盟商的控制手段,只能听之任之。

2000年左右,张荣耀就面临难题。当时,荣昌的加盟费已经达到上百万人民币,但其中大头是卖设备的钱。卖完设备后,荣昌缺少一套配套的标准持续跟进管控加盟商,导致数次加盟商“跑路”事件发生。荣昌品牌名誉受损,却毫无办法。张荣耀事后常常自嘲,那时候的荣昌,更像是一家兼职卖设备的管理咨询公司,而不是一家连锁企业。

高盛集团曾经上门找到他谈投资,建议荣昌自建直营店。思虑再三,张荣耀还是谨慎地拒绝了,原因是这个模式太重,就算有投资,荣昌也没有这么多钱。他始终觉得,服务行业最终的着眼点应该是顾客,所有的资源都应该围绕顾客展开。光靠直营店,还是设备驱动,治标不治本。

2002年,张荣耀带着公司经营的困惑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进修,前前后后花了不少时间讨论琢磨,总算找到了一条转型的路径。2004年开始,张荣耀开始带领公司进行第一次转型,建构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评估的标准体系,并通过“一带四”的开店模式和全国通用的洗衣联网卡来实现。

“一带四”,就是“四店收衣一店洗”,这意味着只需原来1/5的设备和店长,而且收衣店控制权在荣昌手里。同时,荣昌通过推广、配售洗衣联网卡将全国连锁店信息系统联网。两个措施下来,荣昌仍然是一家轻公司,但是对于整个连锁体系的控制力却大大增加了。

完成了第一次转型,张荣耀将荣昌改造成业内最具顾客驱动特征的企业,这与互联网用户至上的精神暗暗契合,意味着他们已经做好向互联网转型的准备。他要等的,是一个机会。

|传统洗衣连锁行业与荣昌模式的对比|

从2010年开始,移动互联网在中国逐渐开始爆发,移动设备、用户数量、应用软件的数量呈指数级上涨,张荣耀毫不犹豫地伸手抓住了这个机会。

标准步骤1:组建团队——放手交给“80后”

在张荣耀心里,互联网转型意味着把洗衣服变成互联网产品,完全从互联网电商的运作逻辑去重塑洗衣服这件事,带给用户更便宜、更便捷、更好玩的服务。

张荣耀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放弃现有品牌,创造了一个专营洗衣电商业务的全新品牌“e袋洗”,同时还从百度挖来了一个“85后”陆文勇担任CEO,把e袋洗具体的运作事务完全放手交给他。他对陆文勇的唯一要求,就是用e袋洗把洗衣服这件事情彻底互联网化。

于是,2013年,这一款基于互联网逻辑设计的洗衣产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用户通过荣昌e袋洗的微信公众号或者APP下单,30分钟内会有人上门取件,只要用e袋洗提供的洗衣袋,不管里面塞下了多少件衣服,是水洗还是干洗,统一标价每袋99元,这是一套标准的O2O模式。

标准步骤2:产品设计——我待用户如初恋

和顾客打了多年交道的张荣耀心里明白,在互联网的逻辑里,对消费者关系的理解,像是15岁的少男少女沉醉于恋爱,动机单纯得不得了,心里想的全都是怎么样让对方与自己在一起,让对方更开心,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送给对方。而传统企业对消费者关系的理解,要复杂得多,像是30岁的人相亲找结婚对象,刚一见面就琢磨家资几何,性格合否,长远严谨,却往往怠慢了当下。哪一种更加可爱和受欢迎,不言自明。

e袋洗在进行产品设计时,玩法是标准的互联网式。

他们找到了用户最核心的需求:“我的衣服要干净,所以我要把衣服洗干净”,而并非“我要洗衣服,所以要去一家洗衣店”,所有被认为对“把衣服洗干净”这件事有帮助的元素,都会被考虑在内,于是有了下面这张图。

|e袋洗致力于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为了配合前端极简、极致的用户体验,e袋洗设计了强大的后台配套体系。

|e袋洗的后台服务体系|

用户关心的是洗衣服本身,而不是谁来洗、谁来送,所以e袋洗运作之后,张荣耀和陆文勇就把它定位为独立的平台型洗衣服务,只要符合标准,所有的环节都可以众包给所有人。

任何洗衣店都可以加入e袋洗的洗衣外包点;任何个人都可以加入成为取送员,要求仅仅是有智能手机,会用支付宝,交一部分保证金,以及参加操作统一培训,这个项目叫作“自由人计划”。这是最能体现e袋洗互联网精神的表征——只问价值,不问出处。

标准步骤3:玩的营销——带着用户一起飞

团队有了,产品也设计完了,剩下的就是营销推广的任务,这一点最讲究口碑和快迭代。张荣耀向他的团队提出了一个要求——越有趣越好,而在具体的玩法上则完全没有插手的意愿,他充分信任手下的“80后”团队。

于是,CEO陆文勇和他的团队仔细分析e袋洗的特点,确定了天使用户的特征:居住于北京、女性、中高端收入、经常使用微信。

2013年11月30日,荣昌e袋洗在一个天使用户集中的场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园首发。

有了这第一批天使用户,e袋洗在便捷、便宜之外,马上就运营出了娱乐好玩的特点。 很多玩法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有一个活动叫“袋王”。e袋洗的收费标准是一袋一价99元,所以大部分用户都会尽量往一个袋子里面多加衣物。运营团队顺水推舟,从中评出周袋王、月袋王、年袋王,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公布成绩。最新记录的袋王,其塞下的衣物在平时洗衣报价为1280元。

为了让这个游戏更好玩,荣昌还举办了很多线下活动,教用户如何在袋子中装更多的衣物。张荣耀在接受采访时就说娱乐性是e袋洗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想象一家人装衣服的场景,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热议话题,e袋洗都不吝于凑上一回热闹,与顾客开展互动。 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热播时,每位下单的用户都收到了荣昌e袋洗送的啤酒、炸鸡;电动汽车特斯拉话题火爆,荣昌就组织用户进行试驾活动。

就在这样边玩边运营的过程中,e袋洗一边收获口碑,达到病毒式传播的效果,一边收获来自用户的建议并进行产品迭代,两手都抓,两手都硬。 在产品改进和服务流程优化上,e袋洗得到了堪称海量的建议,为期不长的时间里,e袋已经迭代到第5版,APP也更新了6个重要的版本。

到目前为止,完成了两轮融资的e袋洗已经拥有微信和APP用户50多万,日订单数超过4000单,张荣耀口中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名副其实。

在传统企业转型的路上,张荣耀和他的荣昌已经先走了一大步。所有落后的人,都需要问一问你的用户,当你的产品和服务在线上线下联动的时候,够不够便宜、便捷、好玩,他们愿不愿意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要小心了,因为他们很快就要走上移动互联网这条船了,而你将被留在码头上目送他们远去,再无相会之期。

◎亚朵:一家酒店的社群化之路

“互联网+”时代,一家酒店可以做成什么样子?很多人认为住宿和吃饭虽然是刚需,但酒店能提供的服务太单一,很难“折腾”出什么花样来。不过这两年一家名为亚朵的酒店异军突起,凭借着全方位的互联网经营方式,成为中档酒店领域最有价值的品牌。

2015年1月,亚朵已经开业的酒店只有10家,加上正在筹建的,也不过40余家,但在完成B轮3000万美元融资之后,其估值已经达到10亿人民币。其实早在2014年,亚朵还只有6家店的时候,就频频传出亚朵要被酒店业内大佬华住、如家收购的消息。要知道,亚朵这个品牌诞生还不到两年。

亚朵走的是一条打造社群的互联网之路,它的成功也为传统酒店转型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样本。

近些年,市场上的经济型酒店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住宿需求,中档酒店成为下一个蓝海,虽然华住、如家、铂涛等业内巨头都在布局中档酒店,但市面上成熟的中档酒店品牌依旧匮乏。王海军在创业之前曾担任华住酒店集团副总裁,对传统酒店行业非常了解,他瞅准时机,于2013年创建了中档酒店品牌亚朵,同年8月第一家店在西安开业。

王海军不认为自己是在经营一家酒店,他的目标是“起于酒店,但不止于酒店。在今天中国消费和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做一个生活方式的品牌”。这样的目标注定了他们要对传统酒店来一次大转型。

对于转型,王海军和他的创业伙伴们信心满满,这种自信源自他们经营方式中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思维,这也是亚朵最为业界津津乐道之处。同样得益于互联网思维,亚朵的品牌价值在短时间内以火箭般的速度蹿升。

酝酿:用超预期的体验打造一家跨界酒店

亚朵的创业团队成员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类是王海军这样的资深酒店从业者,大多来自华住、如家这样的业内巨头;一类来自文化领域,保证了亚朵的人文精神构建;再就是来自互联网领域,尤其是OTA(Online Travel Agent,即在线旅游社,如携程网、去哪儿网等),有着丰富的线上酒店营销经验。可以看出,这是一家出生即带着互联网基因的企业。

亚朵把自己定义为一家“人文精品酒店”,每家店内都设立“流动图书馆”,上千册精挑细选的图书免费借阅,无论是公共空间还是私人空间,都有摄影作品供欣赏。“酒店+人文”的独特定位暗合了互联网时代的跨界思维,让人不仅把这里当成一处落脚、休憩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放松、静心、养足精神、滋养心性的生活空间。这种跨界的差异化定位,成为亚朵的名片,也为口碑化传播、打造社群奠定了基础。

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创业,还是传统企业转型,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如果不能做到“超预期”,就不能打动用户。这方面小米做得非常出色,雷军甚至要求公司每次拿出的产品都要能让粉丝尖叫。亚朵的出发点是酒店,给客人打造“超预期”的休息环境是根本,为此亚朵在硬件上可谓下足了功夫。

亚朵虽然只是一家中档酒店,但门店选址都在当地的行政或休闲中心,比如上海的徐家汇、杭州的黄龙体育场,在亚朵西安店内,透过窗户就能看到古城墙和大雁塔,每每给客户带来惊喜。

为了给客户带来极致的睡眠体验,亚朵与MLILY、康乃馨、明辉共同开发了PLANETBED床品系列,在网络点评中被频繁点赞,体验过的客人称亚朵的床垫可以媲美威斯汀的“天梦之床”,棉织品不比希尔顿的差。此外,还有中央空调加全室地暖,天然草本精油系列的沐浴用品,50M的网络,三四十种中西餐组成的早餐搭配……除了面积方面,其余都是五星级的品质。

遇到问题需要层层申报,这是传统酒店的一个弊端,亚朵开创性地将扁平化管理嫁接进来,推出“全员授权服务体系”,一定范围内(涉及金额在客人一夜房费之内)的问题,员工可以自行解决,提高服务效率,以客户体验为重。

这种围绕客户需求极力打造细节,把产品体验做到极致,正是当下互联网精神的精髓。

发力:用优质网络平台和大数据做口碑传播

2013年8月亚朵刚创立的时候,王海军选择了与去哪儿网独家合作。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体验式时代,人们对酒店的体验也越来越关注,品牌效应和口碑传播是关键,去哪儿网这种系统化的线上营销平台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和口碑推广、运营至关重要。

与去哪儿网的合作可以看作借助优质网络平台做口碑传播的成功典范。去哪儿网为亚朵推出了团购、Last-minute(夜销)等多种推广方式,加大对客人点评、分享的奖励力度,包括送免房券、明信片、代金券等,在短时间内增加了酒店曝光率,并迅速积累了上千条真实的客户点评。

口碑传播的效果很快就体现出来了,在开业将近一年后,西安的4家亚朵门店在去哪儿网的高档酒店排名中包揽前四,在其他平台如携程网、艺龙网,也都位列前茅。会员增长率不断上升,会员入住率达60%,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客人都是回头客。

|2014年11月各大OTA平台的酒店评分对比|

近几年新媒体崛起,亚朵自然不会落后,除了建立酒店的微博和微信公众服务号之外,还借力去哪儿网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大力开展线上宣传和线下体验。凡是有新店开张,亚朵都会举行抽奖、免费入住体验等活动,回馈粉丝的同时,宣传企业的品牌理念。同时,身处这样一个互联网狂欢时代,什么好玩、热门的新鲜事物,也都被亚朵拿来做营销素材,极力扩大影响力。

大数据作为当下最火热的互联网概念,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但受限于数据的积累和处理,很少有企业从中真正受益。在将大数据转化为产出方面,亚朵可以说是一位先行者。

亚朵西安雁塔店开业之初运营并不理想,入住率偏低,作为独家合作平台,去哪儿网拿出了一份完整的数据报告,包括客流量、转化率等,经过对店面地理位置、周边景点等数据的综合分析,最终亚朵和去哪儿网联合制定了“连住优惠”“周边景点打包宣传”等推广措施,结果很快这家店的订单量增加200%,各方面数据都比周边酒店的平均水平要高。

去哪儿网提供的营销报告中数据非常多样,除了入住率、转化率、订单数量之外,还包括热词搜索、评论转化入住率等,成为亚朵做口碑传播和其他决策的重要参考。

前景:打造自己的社群经济链

在王海军眼中,做酒店最高的境界是把它看成一个流量入口,入口背后是社群。 他总结了做酒店的四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卖房间,比如如家和华住;第二个境界是卖服务,比如丽思卡尔顿;第三个境界是卖文化,这是亚朵想做的。但做酒店的最高境界在于做流量入口:“一个互联网企业做得再牛,客人在你这个页面上停留的时间是几分钟,或者是几秒,但在酒店睡一觉最少也要七八个小时,并且经常出差住酒店的人是最活跃、最具消费力的中产阶级,那这七八个小时就是重要的流量入口。”

王海军希望在未来客人住酒店最重要的开支不是花在房费上,“如果他来了只和房间产生关系,似乎对不起花几千万做的酒店,所以今天让大家做有关人文、服务的一切都是围绕这点展开的”。的确,回头来看,无论是超预期的入住体验、跨界定位,还是口碑传播,亚朵一直在围绕着打造社群布局努力。

|亚朵的社群化之路|

设立“流动图书馆”,允许客人把书带走,且不用付押金,还与上海三联书店合作,开设了24小时免费阅读空间。亚朵的图书馆不是仅对酒店客人开放,也对社区开放,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除了常年开放摄影展览,亚朵还用众筹的方式为客人、粉丝、摄影爱好者提供平台,让普通人的作品有机会登上展台;在有店面的城市亚朵每月都举办免费沙龙、邀请名家参与等活动。

这些“文化范儿”的活动背后都有王海军的考量:“现在我们是酒店,但酒店仅仅是我们商业模式的起点,通过酒店,我们集聚了一群喜爱人文、有消费能力的用户,未来我们会做产业链的扩张,为这一人群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公寓、阅读空间、商城等业态。”

“未来你可以想象,更多消费者未必会来亚朵住宿房间,但会消费亚朵提供的文化服务和产品。最终的效果是,我们以酒店为开始,把这个社群汇集起来,变成一个生活方式类的品牌和公司,这是我们的目标。”

社群平台打造完善之后,亚朵便可以整合产业链上游企业和下游的用户,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亚朵已经开始试水一些O2O业务,为将来做准备。亚朵开设了淘宝店,将网友好评最多的床垫、床上用品上架,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在未来,很有可能从网上买到亚朵品牌的家具、灯具、餐具,这样亚朵的酒店便成了最佳的实体展柜。此外,亚朵还调动创意,制作了很多文化周边产品,比如笔记本、U盘等。线上之外,亚朵还推出了轻餐饮,朋友聚会或者一个人小坐,都体验极佳。

自2013年8月开始,亚朵已经在西安、上海、杭州、天津、济南等地开设了十几家门店,将来还会覆盖到更多的核心城市,此外他们还开放特许经营权,允许加盟,大有燎原之势。

酒店这样一个如此传统的行业,被亚朵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成了社群经济的一环,这种颠覆和创新的精神正是当下互联网时代转型最需要的,值得研究和传播。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每个行业都会出现自己的“亚朵”。 wJV7MxY9VvExqhK17LgMmWs2CA/QzjvGRbXs7g5v8H6LjEOIx7TZtUQrl7Bjv3f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