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 05 恐龙无限遐想之谜

恐龙真的灭绝了吗

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恐龙是在6500万年前左右被一颗大陨星撞死的似乎已成定论。但实际上,迄今为止,科学家们提出的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几种,比较富于刺激性和戏剧性的陨星说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梁龙▲▲

有关学者提出下列原因:

1.6500 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

2.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3.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4.地球上曾经有一段被子植物时期,这些植物含有毒素,恐龙吃它们吃得太多了,体内毒素聚积过多,都被毒死了。

5.恐龙年代末期出现了最初的哺乳类动物,这些动物属啮齿类,可能以恐龙蛋为食。这种小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而小行星撞击论出现后,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发现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的陨星撞击坑,这又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点。

但也有许多人对这种小行星撞击论持怀疑态度,因为事实是:蛙类、鳄鱼以及其他许多对气温很敏感的动物都顶住了白垩纪而生存下来了。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恐龙死光了,而别的生物或多或少有幸免于难的。

反对者中有人认为,疾病是导致恐龙死亡的真正原因,但恐龙并未因此灭绝。

恐龙仍在天上飞吗

前不久,美国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巴克在一所大学里举行讲座时,说出了一句惊人之语:恐龙,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全部灭绝了,现在它们还在天空飞翔!此语一出,举座震惊。

其实,这是20世纪70年代古生物学界爆发的那场论战的延续。当然也是罗伯特·巴克毕生研究的最终成果。

国际古生物学界在20世纪后半叶,围绕着恐龙是不是热血动物,恐龙是否已灭绝展开了一场论战,认为恐龙不是变温的冷血动物而是恒温的热血动物。这一学说的提出,改变了古脊椎动物学上的许多陈旧提法。有研究者认为恐龙并未灭绝,鸟类就是恐龙的后裔,由此提出鸟与恐龙在分类学上应列为同一个纲。此外,对恐龙的生态及生活习性也提出了新的看法。难怪有人说,热血恐龙理论的出现,是古生物学上的一场革命。

鹦鹉嘴龙▲▲

其实,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已经有160年左右的历史。“恐龙”这一名称最早是由英国的古生物学家欧文在1842年创建的。

人们把恐龙描绘成像蜥蜴那样的动物,这种观念为恐龙的灭亡提供了口实:在物种演变的竞争中,恐龙因其懒惰、迟钝,总之因为它是低级动物而输给了哺乳动物,于6500万年前灭绝了。

这种观点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直在人们的看法和科学家的见解中占支配地位。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斯特罗姆在研究了一块1964年出土的恐龙化石后向传统学说发出了挑战,他认为,恐龙非常善于捕杀猎物,因此,它必定是一种动作非常敏捷、非常活跃的食肉动物。

1969年他大胆地提出了看法,反对把恐龙看成是冷血和呆头呆脑的爬行动物。作为学生的巴克,认为老师奥斯特罗姆言之有理,于是才决定亲自对恐龙的生活方式进行调研。

你幻想过克隆恐龙吗

想必大家都还记得科幻影片《侏罗纪公园》为我们描绘的这样一幅场景:灭绝于6500万年前中生代的恐龙复活了,这些庞然大物在世界上横冲直撞,藐视着一切自命不凡的生物。我们在感叹高科技带来刺激的同时,是否也曾想到过,恐龙真的能复活?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在地球上诞生了人类闻所未闻的现代化工具,而且还“克隆”出了现代生命,诸如“克隆牛”“克隆羊”等克隆品。于是,科学家们又把眼光瞄准了“克隆恐龙”这一伟大工程,那么,克隆恐龙真能成为现实么?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恐龙从灭绝至今已经有近6500万年的历史,作为克隆技术必须借助的基因片段已在恐龙的骨骼化石上难觅踪迹了,从而也就无法提取DNA的信息,复制恐龙谈何容易。当然,科学家们也从不放过任何一点希望,他们想到了琥珀。我们知道,有些生物,它们在生活的过程中落入了松树一类植物所分泌的树脂中,这些树脂经历了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的变化后就形成了琥珀。琥珀中可以有苍蝇、蚊子等一类昆虫,也可以有树叶、苔藓等一类植物,甚至还会有小型的青蛙、蜥蜴等等。由于生物被封闭后产生了脱水,而树脂又具有很强的抗生素作用,因此,琥珀中的化石可以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保存生物的一部分结构组织,这就是灭绝动物复活的希望所在。想象一下,有一只中生代的蚊子,吸取了恐龙身上的血液,而它又恰巧被树脂包住,连同树脂一起,成为琥珀,那么,机会就来了。如果我们能够从蚊子身上获取恐龙血液的一丁点DNA片段,就可以得到相应的遗传基因,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就能够获得恐龙血液的全部遗传基因。倘若蚊子、苍蝇体内的血液保存尚好的话,那么必须肯定它生前吸食过恐龙的血液,否则将会克隆出不是恐龙的怪物,而有关恐龙遗传信息的密码今天又有谁能知道呢?所以,在这方面还缺乏严格的、科学的对比鉴定标准,“克隆恐龙”这项世界级的尖端工程的启动还尚待时日,我们就不必为地球上再度重现恐龙称霸时代那种令人惊慌失措的一幕而心悸。

但是不管怎么样,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从目前情况来看,复活恐龙还只是一种奢望,但是,几十年后,几百年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或许就能够使这一梦想变成现实。

“戏水”的恐龙▲▲

再造古蜥视觉蛋白

我们都知道,恐龙的祖先是古蜥。科学家们重新拼凑出了它的一个感光蛋白质,它显示恐龙的视力具备很强的光线适应性。生物学家为重组蛋白技术的前景而兴奋无比——现在科学家可以根据远古动物的现代近亲的蛋白质预测它们已经灭绝的古代亲戚的蛋白质结构,然后将其复制出来。

古生物学家主要以两种方式研究已经灭绝的动物:研究化石和根据现有生物做科学推测。然而,两种方法都不能提供动物分子的内部工作原理,推测变得日益复杂。有人建议通过比较基因序列重组分子。但许多科学家怀疑这一方案的实际可行性。

现在,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柏林达·张和她的同事们彻底打消了人们的疑虑。用鳄鱼、鸡、鳃鳗等30多种生物的视觉蛋白(视网膜紫质)的基因序列密码,研究者重新拼凑出了古蜥的视网膜紫质。古蜥是恐龙、鳄鱼和鸟类共同的祖先。张领导的小组运用了一种叫最大可能性的统计方法,识别最可能导致演变出这些生物的视觉蛋白的一系列变化,推断出最可能的共同祖先——古蜥蛋白。

接着是检测该推论正确与否的关键步骤:人工合成哺乳动物细胞用以再造视网膜紫质。结果产生的是一个功能完全正常的蛋白,对光线的反应与天然视网膜紫质完全一样。奇特的是,该蛋白对波长为508纳米的光线吸收最佳,这一波段的光线对于现代脊椎动物而言稍感暗淡。据此推断,恐龙可能非常适应昏暗的光线,恰好支持古蜥和爬行动物的其他祖先是夜间出动的猜测。

这一研究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它证实了根据现存动物的基因重组远古动物分子的可行性。这一技术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德克萨斯大学的生物学家大卫·希利斯说:“这是我多年来所见过的最令人激动的一份研究报告。第一次有人重组出完整的蛋白,一个功能完全正常的蛋白。”

恐人的传说

古生物学家在加拿大的艾伯塔省立恐龙公园附近,发现了一种大小似袋鼠的恐龙化石。这便是生活于1.3亿年前的用后肢行走的兽脚类恐龙,起名窄爪龙(Stenony chosaurus,又译作细爪龙或狭爪龙)。

窄爪龙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发达的头骨。这说明它的脑子很大,从脑量与体重比率讲,比鳄的脑量大6倍,与早期的哺乳动物相等。(脑量与体重的比率是科学家用来测定动物智力高低的标准)。我们知道,哺乳类和恐龙类的智力水准相差悬殊,前者要比后者聪明得多。

但窄爪龙却不同。从脑量与体重的比率来看,其智力水平介于犰狳和袋鼠之间。这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若以恐龙的标准来衡量,人们就应当对此“君”刮目相看了,因为它是一种聪明绝顶的恐龙。要知道,恐龙家族的绝大部分成员的智力连愚蠢的家兔都不如。它们大都是一些头脑简单、躯体庞大的傻乎乎的动物。窄爪龙的智力居然大大超过了自己的同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正当世界上许多科学家为恐龙的绝灭原因而争论不休的时候,北美的一位学者却在探究另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假若恐龙未绝灭,那又会怎么样?这位学者就是加拿大古生物学家拉塞尔,那智力超群的恐龙化石就是他同他的同事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

拉塞尔对窄爪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假若恐龙没有在6500万年前绝灭的话,窄爪龙很有可能会进化成具有高度智力的动物。拉塞尔把这种纯属假设的动物称作“恐人”,即由恐龙变成的类人动物。

拉塞尔依据窄爪龙而假设的恐人,身高1.37米,体重32千克,外形跟人基本一样,只是那长相极不受看,因为它的口鼻像海龟(这当然是按人类的审美角度)。恐人无乳房、乳头和外部性器官。口中没有牙齿,而代替牙齿的是两排像刀刃一样的角质物质。这些特征都与鸟类相似。恐人跟某些鸟一样,以反刍半消化的食物来喂养婴儿。

拉塞尔的这一推测,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而做出的:凡是因脑子大而头重并且用两条腿行走的陆地动物,不论最初是由什么进化而来,其体形都具有人的特点。因而像头脑发达聪明过“人”又是两条腿走路的窄爪龙,如若沿进化的道路一直走到现在,其结果必然会变成人一样的动物。

科学家们认为,如果恐龙没有绝灭,地球上生命的进化会走上另一条道路。恐龙家族将牢牢地占据着一切主要的生态领域,在整个中生代的漫长岁月里一直受到压制的哺乳动物,其“社会地位”恐怕不会有多大的改善。尤其是当恐龙中进化出了智慧成员的时候,哺乳动物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它们永远也别想当家作主人了。一个星球上,一旦某种动物进化成高度智慧的人一样的生灵,其他动物就再也没有希望向这个最高的目标发展了。

说不准,今天的地球正由窄爪龙的后代统治着。它们有智慧,能进行抽象思维;它们有语言和文字,出版报刊、杂志和书籍;它们发明了机器,还有各种武器,后者当然是为了进行战争而发明的。不用说,窄爪龙的后裔肯定会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其中恐怕也不乏有专门研究古生物学的专家学者,它们也许正在为一个问题而争论不休呢,这个问题就是:“窄爪龙是怎样变成恐人的?”

但是,6500万年前的一场灾难使一切都变了样。恐龙被神秘地赶下了历史舞台,头脑发达的窄爪龙也踪影全无,不知去向;哺乳动物迅速占据了恐龙空出的生态位置,获得空前的大辐射、大发展,主宰了现存的世界。 5fahGW2BL5+YdwE9V59RjimMZ91F2a+XcrUfl9XDLXui0F6oUWOWIgbHYPD5a5b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