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卓越人物的成功秘密

对于操持家务的人来说,节俭应该成为最高原则,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避免浪费”这一核心。节俭的目标就是要合理地管理家庭的所有资源,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开销,防止浪费。当然,这一美德并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得来的,从本质上来说,它见证了一个人是否理性,是否具有远见。节俭并不是单纯地存钱,更不是为了存钱而存钱,而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一个物品的价值,让其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一个节俭的人会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心甘情愿地作出牺牲;一个节俭的人会考虑到明天的美好而自动放弃眼前的享受。

瓦特·司各脱爵士厨房的壁炉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不浪费则不虞匮乏。”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道破了如何保证物质充裕的诀窍和秘密。在管理活动中,家务安排、商业管理、工厂计划、军队管理等都广泛地运用着“计划”。关于计划,有这样一句话可以恰如其分地描述:任何物品都有其位,且都在其位,一切皆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和谐运转,结果就是财富。对于任何人来说,只要他能正确、合理地安排好他的收入,如何消费,如何存储,这样,他的收入几乎就等于增加了一倍。缺乏计划和安排,或者计划和安排不够妥当的人很少富有;反之,计划和安排合理的人鲜有贫穷的。

只有制订了良好的计划,把一切事情安排得有条有理,才能有效地管理时间。因为只有工作都被合理而有效地安排了,时间才得以被充分地利用,不至于被浪费。而时间如同流水,一旦逝去就再也不会回来。在工作开始着手前,就做出安排,保证一切程序井井有条地进行,就能产生许多重要而良好的结果。这是一种秩序,在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混乱就开始大行其道。遵守道德法则和自然法则是一种秩序;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也是一种秩序;自我尊重和尊重我们周围的人,也是一种秩序,这些美德都是秩序,正是秩序维护了世界正常而和谐的运转。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节俭是人类生活中,保持生活井然有序的最好原则。这一美德总是能促使人们在经济上节约。很多和睦的家庭能够幸福地生活正是得益于节俭这一美德。一般说来,妇女管理着日常生活和家庭事务,可以说她们是社会幸福和美好的基石,从这一点来说,让妇女们接受关于节俭美德的教育,培养节俭的品格,非常有必要。

不管是什么阶层出身的人,贵族、商人、职工、工匠、农民,他们的天性都是相同的,具有相同的人性的弱点和优点,而且还具有相同的需求,自然也能受到相似的影响。尽管他们所属的社会阶层不同,但是他们可以决定自己生活的品质——高尚抑或卑贱。富贵由天定,有的人生来就是富家子弟,有的甚至是赤贫之家,或许他们无法选择,但是他们能够决定让自己成为好人还是坏人,成为对别人有价值的人,还是一无是处的人。

很多上流社会的人经常遭遇和普通工人一样的贫穷。因为他们必需注重文化教育,为了和自己的社会地位相符合,他们还需要穿着高档的衣服;为了身体的健康,他们还不得不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花钱如流水,还有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意味。也许他们的收入还没有矿工和工匠的多,但是他们依然履行自己的义务,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绅士,这样才能让孩子长大后,比较容易地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

第十代巴肯伯爵有很多孩子,然而这个大家庭每年的收入不超过200英镑,而其中一个孩子后来成了英格兰的大法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懂得如何合理使用收入的人,远远强过一个收入丰厚的人。从这个角度看来,那些优秀卓越的经济学家往往拥有良好的感觉能力、高雅的品位和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

我想我自身的一些经历就足以证明节俭的许多好处。我的母亲先后生了11个孩子,我的父亲去世很早,那个时候,最小的一个孩子才刚刚出生3个星期。我们家因为做担保人而欠下了一大笔债务(现在已经偿还了),那个时候,我的母亲坚强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独自面对生活的困难。当时,她的收入简直没法和那些高收入的工人相比,但她省吃俭用,依然让我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她宗教信仰和美德的熏陶下,我们都健康地成长起来。是她让孩子们走上了成功的道路,即使我们有的没有成功,我想,这也不是我母亲的责任了,因为她已经做了她应该做的。

一个最著名的节俭的例子应该非尊敬的罗伯特·沃克先生莫属了。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至今为止,在他所居住的坎伯立区,还有人记得他,赞美他。上个世纪的晚期,他担任里斯维特的助理牧师。在当时(1735年),助理牧师应该可以拿到5英镑的年薪。他结婚时,妻子带来了40英镑的嫁资。但是,一年5英镑的工资,和妻子财产的利息,又怎么能维持得了一个家庭的生活呢?可了不起的罗伯特·沃克先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虽然生活很简单,但是他们生活得很幸福,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还有一定的积蓄,用于改善家庭的环境和福利是不成问题的。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应归功于他的勤勉、节俭和自制。

首先,说说他的勤劳。对于他的本职工作他向来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在他眼里,安息日都是无比圣洁的一天。结束了早上和晚上的工作后,他会利用整个晚上的时间,朗读《圣经》和做祷告。业余时间,他在教区教书,和孩子们相处,给他们知识和关爱,他从来都不以此为由头向家长们要价收取费用,人们给他多少他就要多少。他的学校就设在教堂里,孩子们在他身边复习功课的时候,他就像申通学校的女教员一样在旁边纺纱织布。他获得了在山上放牧的权利,因此,他利用这个方便,在山上喂养了几头牛羊,小心地看护它们。他就是这样享受着牧歌生活,甚至他还做一些体力活,比如耕地、播种,自然,他也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他拥有自己的耕地,此外,他还租了别人的两三亩土地。他还亲手经营了一座可爱的花园。他家主要用泥煤取暖、做饭,为了省钱,他亲自到附近的泥煤沼泽中挖掘、开采,又运送回来。他收割干草和修剪羊毛的技术在周围享有盛誉,人们都为他的精湛技术而欷歔不已,他们也经常请求他的帮助,自然也常常送给他一些干草和羊毛作为感谢和回报。

在担任助理牧师20年后,他每年的生活费涨到了17英镑10先令。人们已经知道了他的卓越品格,并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卡莱尔非常信任他,还为他提供了相邻地区的爱尔法教区的助理牧师的职位,但是他非常谨慎地拒绝了这个职位。因为他考虑到如果自己接受了这个任命,有可能让两地居民觉得自己受到了歧视,引起他们的不满。“或者在两地交替任职,或者背叛自己的职责,或者有人会认为我贪婪,我希望能避免所有的不满和抱怨。”这就是他的所思所想。当时,这个了不起的人已经是8个孩子的父亲了,后来他还把其中的一个孩子送往柏林修道会学院,接受教育,最后那个孩子担任了牧师的职位。

节俭的范畴并不只包括金钱,也包括时间,后者甚至比前者更为重要。因为对时间的经营是所有伟大事业的基础,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不要等到将要死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一生原来一无所成,这一点足以让所有的年轻人引以为戒。

教区牧师是最节俭的人,他的一生都没有表现出即使是一丝一毫、最小限度的吝啬,或者贪婪,或者浪费。同时,他一生都很无私,表现了最大的慷慨,他甚至不知道奢侈和挥霍是什么,也不关心如何才能过上奢侈的生活。要是家里来了客人,用于招待客人的经常是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当然他们家也喝牛奶,为了孩子们的健康。除了牛奶,他们还有一种饮料——清水,他从山上取来清冽的泉水;至于衣服,都是他们自己做的,虽然朴素,但是很大方、得体,总是洗得干干净净;他们的饮食同样简单,偶尔想吃肉,也会宰杀一头羊,年底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杀一头牛,然后仔细地腌制,以便可以保持一个冬天;他们把兽皮做成皮革,用羽毛装饰鞋帽。正是通过这些方式,还有其他的路径,这位牧师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养育了一大群孩子,让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地生活。他常常自豪地说:“不仅要维持基本的生活,保证生存,还要使生活必需品免于匮乏,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教育,给他们知识和本领,这些应该成为他们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资本。”

很多人为了获得自身的发展,或者让自己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他们抛弃了眼前的享受,一切从长远打算和安排,过着终日劳碌的生活。他们之所以过着如此谦卑而简朴的生活,完全是出于实现更大目标的考虑。他们用体力劳动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不断开发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力求让自己能依靠脑力获得大的发展。很多人认为这样是不公平的,无产阶级无法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是社会的一种罪恶。“鞋匠永远只能是鞋匠。”当一种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后,个人才能获得更加充分的发展,才能更加有效地征服科学和知识,整个世界才有可能获得长久的进步和发展。

单独的个体可能会乐于自我克制,但是团体在合作的时候就不大愿意这样做,因为团体中的个人会有很多的私心,他们总是会怀疑别人占去了多数好处,而自己付出了努力却成为了牺牲品。只有在那些具有高贵精神和坚毅品质的人当中才能诞生出既能发展自我,又能对整个社会起推动作用的人。同时,他们也通过自己的言行激励身边的其他人,于是人们的精神更加振奋,意志更加坚强,他们不断努力向前。

艾略特先生,也就是现在的乔治爵士,他的成功证明了,拥有实用知识对于一个矿工来说有多么重要。起初,他只是千万默默无闻的普通矿工中的一名,但是经过数年的努力工作,他不断进取,最后自己做了老板,雇佣了几千名工人。而他成功的秘密就是,从最卑微的地方做起,而且要做得很出色,不断地积累财富,最后一定能让自己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直至声名显赫。其实你,或多或少都能这样做,只要你懂得节俭和勤劳。

还有一个矿工出身的人——乔治·斯蒂芬森,最后他成为了地位最高的工程师。他非常勤奋也非常注重学习,当他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存下一小笔钱,他把这些钱都投资到学习中去。后来,他每周可以拿到12先令的工资,可以想象这笔钱对于他意味着什么,那让他多么幸福啊!当时,他就情不自禁地告诉人们:“我是一个在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成功的人!”他的收入保证了他自己衣食无忧,而且他还有多余的钱好好安顿他辛劳而贫穷的父母。他继续自己教育上的投资,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最后他的工资涨到一周一英镑,他和那些具有远见卓识和大智慧的人一样,开始储蓄。当他储存下第一个金币的时候,他非常自豪地告诉自己的同事:“我开始有自己的积蓄了,我也是一个富有的人了!”

是的,当一个人的收入能够解决自己的生活所需,而且还有一定的积蓄时,他是富有的,至少他不会轻易陷入贫穷。毫不怀疑地,从此斯蒂芬森可以不用追忆他过去的岁月了,因为对于一个锐意进取的人来说,未来就是发展,像初升的太阳,充满了生气和光明,向前就是向着希望前进。一个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的人说过:“一个收入不多,却能有1英镑积蓄的人,最后却需要依靠别人的施舍维持生计,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可能,至少我没有见到过,即使在普通的工人当中我也不曾听闻有类似的例子。”

詹姆斯·瓦特(1736-1819年),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对当时已出现的蒸汽机原始雏形作了一系列的重大改进,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瓦特虽然没有受过系统教育,但他却一直刻苦自学,并在实践中努力摸索。1781年,瓦特制造了从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蒸汽机。1785年,他因改进蒸汽机的重大贡献,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逝世以后,人们对他发明的蒸汽机曾有过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瓦特在进行蒸汽机的研究和制造的时候,不得不依靠制造和销售教学用具保证自己的生活所需。只要是能够用来谋生的东西,他都制造,长笛、圆规、尺子、风琴……这样的活动一直持续到他发明了压缩式蒸汽机。在进行这些体力劳动的时候,他不断地接受教育,吸收各个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他懂得法语、德语,此外他还自学了数学和自然哲学原理。就这样一坚持就是好几年。等到他发明了蒸汽机,并找到马修·布尔顿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精通科学,而且有着很高的理论水平的完善的人了。

这些卓越而杰出的人从来不以体力劳动为耻辱,相反,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来谋生,当然,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具有从事脑力劳动的能力。他们并不因为发明和研究而中断自己谋生的途径和活动,无数的事实和结果证明,他们这样做给世界带来了多大的好处和便利啊!休·米勒正是这样一个好榜样。他极力倡导人们,在生活事务中一定要按照切实可行的做法和原则处理问题。他意识到自己具有作家的才能,并且有可能不断提高,他开始了创作,但是,同时,他没有辞去采石工的工作,而且更加勤奋地工作。

对一个有着文学天赋却出身卑微的工人来说,把他看得很高,反而对他有害,这不是对他的鼓励,而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但是人们往往犯这样一个错误。一旦他们被人们看重,他们就会自以为是诗人,是才子,而对于他们现在的工作(当然一个贫困的工人,所做的大多是体力劳动)会持一种排斥心理,认为自己屈才,认为这个仅仅能维持自己生存的工作贬低了自己,压制了自己的才华。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他们还是贫穷,或许比沿街乞讨要稍微好一些,这些有才华的穷人认为自己很卓越,不愿意仅仅为了一张嘴而工作,最后他们必然沦落到向别人伸出乞讨之手都毫无羞耻的地步。人们应该从这种人的身上获得一些启示,引发一些思考,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更不应该把诚实和自私相互混淆,更不应该盲目地高估自己,而放弃自立。

瓦特正在为改良蒸汽机而冥思苦想。

很多从事艺术的人物出身都卑微而贫寒。如果他们生为富家之子,恐怕永远都成不了艺术家。因为贫穷,他们不得不依靠自己,走出人生的困境,走向光明的前途,在战胜困难的同时,他们增强了自身的力量。

德比伯爵在最近给利物浦学院的优秀学生颁赠奖学金时,发表了下列演讲:

“全世界各个年龄段的人,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不劳不得食,在英格兰,很多人其实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他们往往会因为榜样、习俗或某种感觉的驱使,也会这样去做……如果说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必然性,那么,我想那就是,一个人必须这么做,他才能在社会中得到他需要的回报。这项个人职责并不很困难,除了那些有生理残疾和缺陷的人以外,任何人,学识渊博的也好,富有的也好,或者有其他借口的也好,都不能逃避这个职责……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不这么认为。今天我要来说说我的看法和观点,几乎所有行业的人都把自己当成‘谋生’的机器,似乎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然而,很多人却忘记了,他们自己其实具备多方面的才华和技能,同时这些并不都会受到别人的雇佣,职业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才华和技能。如果你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自己的事业努力拼搏,我绝对不会有相反的意见。但是,一个最睿智、最有修养的人在50岁之前就退休了,本来他有丰厚的收入,但是他还是放弃了,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赚到了足够他和家人使用的钱,没有必要再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赚钱,也许很多人认为他放弃了这么好的职位,实在是太愚蠢了,但是我并不敢苟同,而我也相信,那位先生是不会因此而后悔的。”

德比伯爵说的那位先生就是蒸汽锤的发明人纳斯密斯先生。既然他对自己的事情毫不隐瞒,那我也没有必要含蓄隐讳地说话了。可以说,他的一生是所有公民最好的典范。他从小就很活泼,具有积极乐观的气质。他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技术工人,而且还画得一手好画。他肯定继承了他父亲在机械技术方面的才能,而且从小就在他父亲的工作间接触那些工具。有个小伙伴的父亲是开铁铺的,他经常去那里玩,在那里他看到了制模、熔化、铸造、锻炼、定型等许许多多的工序。

纳斯密斯先生说:“小时候星期六的下午我经常在铁铺的车间里跑来跑去,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真正的学徒时期就应该开始了。这些东西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我看他们做,要是用得着,我就给他们帮帮忙。我产生了很多和这些工作相关的想法,而且清晰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相信,我所学的和一个普通工人的技能没有什么两样。”

那个时候,小纳斯密斯还常常用父亲的工具做许多东西。他用钢铁制成火绒箱,然后卖给同学。他制作了蒸汽机模型和组合模型,在课堂里用。这些模型为他赚了很多钱,足够他去爱丁堡大学听自然哲学和化学课程。当时他还制作了用于一般道路上的蒸汽车的活动模型。看到如此棒的模型效果,他受到了鼓励,又做了一个更大的模型,而且经过使用,获得了成功,他把蒸汽发动机卖给了一家小工厂。

20岁的纳斯密斯希望自己能找到用武之地,于是他想在当时大型的发动机制造厂找一份工作。他把目标定在了伦敦亨利·马德斯雷的公司。为了求职成功,他自制了一台小型蒸汽机,他亲手制作了机器的每一个部分,包括铸铁和锻造的工作都是自己完成的。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前去伦敦,向亨利·马德斯雷这位伟大的工程师毛遂自荐。当他拿出图纸并展示模型时,马德斯雷先生非常满意,后来把纳斯密斯当做自己的得意门生。

关于消费,纳斯密斯一直花自己的钱,去伦敦也是如此,他决定以后不要让父亲负担自己了,哪怕是一分钱。很小的时候,他就相信自己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很少花家里的钱。他果然实现了自己的决心。他相信,工资既然能维持其他工人的生活,也必定能维持他自己的生活。当然,他必须自我控制和勤劳节俭,当然他也做到了。作为一个小伙子,他已经具有足够的智慧与自尊,为了保持自己已经获得的良好状况,他要求自己在每件事情上自我克制。

工资问题值得一说,纳斯密斯一周有10先令的收入。这点钱能够让他生存下去,只是会很拮据。为了省钱,他设计发明了一个小灶具,现在我们还能描绘出来。我想,没有必要描述他是如何做饭,如何生活的,你们只需要知道这个小灶具让他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一点他至今引以为荣,他量入为出,真的再也没有花他父亲的一分钱。

第二年,他的工资涨到一周15先令。他依然省钱,但并没有存钱,他把钱用于添置器具,正是因为这些器具,他开始创业。在他工作的第3年,由于他出色的业绩,他的工资翻了一番。他曾经说过:“我在马德斯雷的公司度过了快乐而充实的三年,我不知道以后的岁月中还会不会有那样的时光。对于我来说,那样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我充满热忱地投入到和机械相关的工作中,研究机器同样也研究人。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都能和我有相同的感受和经历。我深信他们将会不断提高,每天都会有进步,获得真正的自立,这些也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对于那些渴望开辟美好的生活之路的人和那些想成为好人的人来说,这些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马德斯雷的公司干了3年之后,纳斯密斯回到了爱丁堡,开了一家不大的机械工具商店,这就是他创业的起点。为了有更多的钱添置更多的工具,他建立了一个车间,做各种机械工作。两年后,也就是1834年,他把全部的工具和机器都运到了曼彻斯特。尽管他的创业起点非常低,但成长得很迅速,由此,他大受鼓舞。他在位于帕奇克劳夫特的布里奇运河岸边买了一块土地,也就是现在著名的布里奇铸铁厂的所在地,而当时那里只是木头工棚。

他说:“在那里我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地工作,一直到1856年12月31日,我才安然引退,开始享受闲暇、充实而快乐的生活。上帝保佑,我用一生的黄金岁月干了我引以为荣的事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个机械时代,很多发明创造都留下了我的烙印,我相信,这些发明创造绝不是少数。很少有汽船或火车头不用我发明的蒸汽锤,没有蒸汽锤也不大可能有阿氏枪、惠氏枪和铁皮军舰。”

纳斯密斯48岁就功成身退,但他并没有在百无聊赖中静养天年。他的生活依然忙碌而充实,只不过内容有所不同,他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在理想的星空里遨游。他自制了望远镜,观察太阳并发现了太阳的“椰叶纹”,他观察月球并拍下许多照片,在他出版的专题论文中,他还详细地介绍了月球的地理状况。此外,他还是一位地道的艺术家,他很谦逊,没有举办画展,但他确实花了大量时间作画。

纳斯密斯说: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我一生的勤勉而成功的经验,我想用几个词,那就是:‘职责第一,享受第二!’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句话都应该是他们通向成功之路的规则和秘诀。从这句话我能看到年轻人以后的进步,而所谓的‘厄运’‘不幸’与‘苦命’十有八九都是因为他们采取了相反的做法,没有听取规劝。根据我的经验,我相信这很管用而且也很准确,很多情况下,成功迟迟不来就是因为缺乏自我克制、缺乏常识。而最有害的原则恰好和我的规则相反,即‘享受第一,职责第二。’” q6Q3nwbRyJBxriEKCt9BN7WFCd16qB56KIK+Q1wv+n5mldOkwryKZ6C5d+dctNj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