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冷静、仔细地分析潜在危险——敌人、天气、地貌、飞机失事的根本原因等,求生者更加依赖于他们对环境的情绪反应。求生者是由恐惧变为慌乱,还是将恐惧转化为警觉,更多地取决于求生者对周围条件的反应,而不是条件本身。虽然求生者对压力的反应多种多样,但是以下几种反应最为常见,我们也将详细介绍,它们是:恐惧、焦虑、恐慌、憎恨、怨怼、愤怒、不耐烦、依赖、孤独、厌倦和绝望。
恐惧有可能挽救生命,也有可能使人失去生命。有些人在恐惧中状态最好。许多人在飞机失事后都为自己居然能回想起那么多求生训练的内容,为自己快速的思考和反应能力以及自己的体力感到吃惊,这种体验让他们更加充满自信。与此相反,有些人在面对最简单的求生环境时也会丧失行动能力,有些人则能够在为时已晚之前“迅速恢复过来”。有些情况下,求生者能得到身边同伴的帮助,但有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并没能成为“幸存者”。(图5-1)
图5-1 恐惧
1. 一个人的恐惧反应更多是受个人的影响,而不是受环境的影响,这一点在真实的求生活动和模拟实验中都已得到证实。身体强健或性格随和的人不一定是能最有效地控制恐惧的人,反而有些胆小、焦虑的人在紧急情况下却表现得极其冷静、充满力量。
2. 任何人处于生死攸关的紧急情况下都会感到恐惧。人在意识到周围的危险(比如突然被弹出机舱后)或即将到来的灾难时也会感到恐惧。恐惧还会出现在潜意识中,并引发不安、不适、担忧或沮丧等情绪。每个人恐惧的强度、持续时间和出现频率有所不同,它们造成的影响——从轻微的不安到完全失去组织能力及变得恐慌——也有所不同。人有许多不同的恐惧,有的来源于以往的经验,有的则是受他人专门引导的结果。孩子们的恐惧直接来源于消极的学习,他们从中学会了害怕黑暗、动物、声音或老师。这些恐惧会控制人的行为,求生者可能会对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而不是引起恐惧的实际问题做出反应。
3. 当人们的胡思乱想让他们把普通的危险看成巨大的灾难,或者情况正好相反时,他们的行为都会变得反常。人有时会低估周围的危险,进而做出鲁莽、有勇无谋的举动。(在这种情况下)战胜恐惧的根本方法是假装自己并不恐惧。在鲁莽与勇敢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所以求生者有必要经常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处于适当的控制之下。
4. 人在恐惧时会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症状,但是它们也可能出现在其他情况中:
1)心跳加快,发抖;
2)瞳孔放大;
3)肌肉紧张和疲劳的程度加剧;
4)手心、脚底和腋下出汗;
5)嘴巴和喉咙干燥,音调提高,结巴;
6)忐忑不安,胃部空虚,昏厥,恶心想吐。
5. 伴随着这些生理症状,还会出现下列心理症状:
1)易怒,敌意增强;
2)初期多话,最终不再说话;
3)糊涂,健忘,无法集中注意力;
4)有不真实、想逃避、恐慌或神志不清的感觉。
6. 在军事史上,有许多人成功克服了最困难的局面,他们在过去的求生训练和经验的帮助下适应了恐惧。人对恐惧的控制能力是无限的,求生者必须采取行动控制自己的恐惧,不能放弃。应对恐惧的恰当措施包括:
1)理解恐惧;
2)承认恐惧的存在;
3)接受自己恐惧的现实。
7. 求生训练可以帮助求生者认识到个人对恐惧的可能反应。在训练的基础上,求生者应该学会在恐惧中依然能够有逻辑地思考、计划和行动。
8. 要想有效地应对恐惧,求生者必须:
1)建立信心。珍惜求生训练的机会,增强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提高求生能力,了解可以使用的求生装备及其使用方法,尽可能多地学习有关求生的各方面知识。
2)做好准备。接受“这可能会发生在我身上”的现实。随时携带适当的求生装备和衣物,制订好计划。抱最好的期望,做最坏的打算。
3)获取最新消息。认真听取并关注每一次简报,了解各种危险何时会威胁生命,并为之做好准备;增加自己对求生环境的知识储备,以减少“不了解”的情况出现。
4)保持忙碌。避免饥饿、口渴、疲劳、懒惰、对环境无知等情况的发生,因为它们会增强恐惧感。
5)了解同伴们对恐惧的反应。学会在紧急状态下通力合作——以团队的形式一起生活、行动、计划并互相帮助。
6)寻求宗教力量的安抚。不要为自己的精神信仰感到羞愧。
7)培养“好”的求生态度。专注于主要的目标,保持对其他事物的洞察力。学会忍受各种不适,不要为了满足小的需求而耗尽精力,这与总目标——求生——相抵触。
8)培养同伴间相互支持的态度。在高压环境下,对求生者最大的支持来自紧密团结的求生小组。合作能够减轻恐惧感,并使每个组员的效率更高。
9)发挥领导作用。个人领导力遭受的最大考验及其最大的价值均体现在高压状态中。
10)遵守规定。能够将求生训练中养成的遵守纪律的态度和习惯运用于其他时刻。有纪律的求生小组的成员比无纪律的生还概率大。
11)以身作则。冷静的行动和优秀的控制力很有感染力,二者都能减轻恐惧、鼓舞人心。
9. 每个人都有目标和欲望。每个人最重视的东西对其影响最大。由于宗教信仰、道德观念或爱国主义情操的影响,人们可以平静地面对折磨甚至死亡,而不向敌方透露半点儿信息、不放弃任何原则。恐惧既有可能置人于死地,也有可能拯救生命。通过接受求生训练、获得求生知识、采取有效的小组行动,求生者能够了解恐惧并学会控制恐惧,从而克服恐惧带来的种种问题。
1. 焦虑是常见的情绪反应。当安全、计划或生活方式等出现变化的时候,人就会感到焦虑。人在感到即将有坏事发生时,特别容易感到焦虑。人们一般将焦虑形容成“蝴蝶在胃里飞”的忐忑不安的状态。焦虑会引发不安、周身不适、担忧、沮丧等症状。焦虑与恐惧的不同主要是在程度上:相比而言,焦虑的程度较轻,并且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太明确,而恐惧则是对具体、已知的原因产生的强烈反应。焦虑的特征包括:对未来感到恐惧、优柔寡断、感到无助、怨怼。(图5-2)
图5-2 焦虑
2. 要克服焦虑,求生者必须制订简单的计划,采取积极的行动。很重要的一点是,求生者必须将注意力从受伤处移开,做一些有建设性的事。比如,曾经有战俘试着教当地人学英语,并向他们学习当地的语言。
图5-3 恐慌
遇到危险时,人们可能会恐慌或者“吓呆”了,不能进行连贯有序的行动。恐慌的人可能会失去自控的意识,所以常常在紧急情况下做出不受控制、失去理智的举动。所有人都有可能感到恐慌,但是有些人更容易崩溃。突然袭来的巨大恐惧会导致恐慌,并常常会迅速感染小组中的其他人。遇到这种情况,小组负责人必须尽全力发挥领导作用,维持纪律,以保持士气、平复恐慌。恐慌和恐惧的症状相同,二者的控制方法也相同。下面描述了一个求生者因为疼痛而感到恐慌的情形:
“这个飞行员的降落伞挂在了树上,他发现自己悬在离地面5英尺(1.5米)的地方……他在空中尽力保持平衡时,一条腿上的伞带松开了,于是他立刻脱离降落伞向下滑。但是,他的左腿被绳子缠住了,这使得他头朝下倒挂在那儿。不幸的是,他的头刚好碰到了地上的一个蚁丘,里面咬人的蚂蚁立刻爬了他一身。显然,他开始感到绝望了,于是掏出枪来对着缠住左脚的绳子开了5枪,但是没有用。接下来,他对着自己的头部开了最后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发现他尸体的人的报告显示,如果他当时试着转身或改变倒挂的姿势,就能够到树的气根或爬满藤蔓的树干,这样一来他就能抓住树枝,从绳索中挣脱……他的头位于一个满是咬人蚂蚁的蚁丘上,这使他的疼痛加剧,最终夺去了他的生命。”(图5-3)
憎恨——强烈的不喜欢、极端的嫌恶或敌对的感觉——是一种强大的、可能对求生者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的情绪,理解这种情绪及其产生原因是学会控制这种情绪的关键。憎恨是一种源自个人的知识和观点的情绪,而个人得到的信息正确与否和是否会产生憎恨的情绪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1. 任何人、任何物品,或任何可以通过思维理解的事物,比如政治观点、宗教教义等,都有可能引发憎恨之情。憎恨(通常伴有报复、复仇或惩罚的欲望)曾经使战俘熬过了痛苦的折磨。如果一个人受到憎恨情绪的影响,看待问题的角度产生了偏差并引发了情绪化的反应,那么他可能会忽视理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陷入危险境地。
2. 要想有效应对憎恨这种情绪反应,求生者必须首先检视自己感到憎恨的原因,然后决定自己应怎样对待这种情绪。不管求生者采取怎样的处理方法,都应该使其尽量具有建设性。求生者不能被憎恨的情绪所控制。
怨怼指的是人对某种行为、言论及对自己造成侮辱或伤害的人感到不满或愤慨的情绪反应。运气会影响求生活动。如果一个不幸的求生者觉得身边的战俘、同伴比自己成功或有优势,那么他就有可能产生嫉妒、怨怼的情绪。求生者必须明白,事情不会永远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果某个求生者对同伴的怨怼之情过于强烈,就很有可能对团队的士气及生还机会造成决定性的影响。轻微的冒犯或出言不逊是正常的。求生者应该试着保持幽默感,对正在发生的事抱积极的看法,并认识到压力和缺乏自信可能会引发怨怼情绪。
愤怒是由真实的或想象中的错误引发的一种强烈的不悦感和好战性。人在无法满足自己某个看似重要的基本需求或欲望时,便会感到愤怒。当愤怒无处发泄时,就有可能转变为更加持久的敌意,其特征是具有一种想要伤害、毁坏导致受挫感的人或事物的欲望。当愤怒的情绪特别强烈时,求生者会失去控制力,做出具有破坏性的冲动举动。愤怒在受到控制时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可以为某种有益的目标服务。在条件允许且对求生活动没有危害的情况下,求生者可以大喊、尖叫、出去走走、做一些剧烈运动,或者离开引发愤怒的事物,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而已。下面是一个不能控制愤怒情绪的人的叙述:
“我试着耐着性子用从前别人告诉我的每一种方法操作(无线电),但是都没有成功,于是我变得越来越愤怒和沮丧。我把天线扯下来扔了,把电池砸在石头上,然后把剩下的部分扔得满山腰都是。我当时真的很失望。”(图5-4)
图5-4 愤怒
1. 不耐烦的情绪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会迅速表现在生理方面。不耐烦会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让不耐烦的情绪控制自己行为的求生者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努力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比如,正在躲避的求生者在行动被耽搁时,如果不能或不愿压抑自己不耐烦的情绪,就有可能因暴露自己的行踪而被俘或受伤。
2. 有可能陷入求生环境的人必须明白,他们需要忍受痛苦、不幸和不耐烦,且不能抱怨。过去,有许多求生者在痛苦和不幸中表现出了精神和身体上非凡的忍耐力。虽然不是所有的求生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表现出这样的能力,但是每个人都应学会认清那些会使自己感到不耐烦的事物,从而避免做出不理智的举动。下面这个求生者就等不及了:
“我变得非常没耐心。我本来计划等到晚上再行进,但是我等不下去了,中午就离开了藏身的沟。我走了两个多小时,最后被敌军抓住了。”
图5-5 依赖
求生者在被俘后最可能产生依赖感。敌方会想出各种办法让战俘向俘虏他们的人寻求帮助和支持,并产生信任感。通过限制对战俘基本需求的供给,如食物、水、衣服、社会接触和医疗服务,俘获者得以向战俘展示自己的力量及对他们的控制权。此外,通过强调战俘在满足自己基本需求方面的无能为力,俘获者意在使战俘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这种依赖感会让战俘对敌方的盘问大大丧失抵抗能力,而这正是俘获者的主要目标。战俘如果能意识到敌方的这种手段,就能将其作为采取反击的关键。战俘必须明白,敌方虽然控制了他们的行动,但是并没有控制他们的生命。哪怕只有一项生理或心理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战俘也会产生一种“胜利感”,这种“胜利感”能为其下一步的抵抗提供良好的基础。(图5-5)
在求生活动中,孤独感会使人变得脆弱。有些人能学会控制并利用周围的环境,在适应变化的同时获得自我满足,但是有些人却要依赖能够提供保护的人、路径或熟悉的环境,才能正常行动、获得满足。(图5-6)
图5-6 孤独
1. 求生者必须在陷入求生环境之前就培养自己战胜孤独感的能力。自信和自我满足的能力是应对孤独感的两大要素,人们可以通过发展并展现自己完成一定任务的能力来培养这两种特质。随着个人能力的增强,自信和自我满足的程度也会随之提升。军事训练,更准确地说是求生训练,就是为培养个人应对和适应求生环境的能力和自我满足的目的而设计的。
2. 在求生活动中,战胜孤独感的措施包括积极行动、制订计划和进行有目的的思考。发展自我满足的能力是对个人最好的保护,因为所有的求生方法都要求求生者具有自我满足的能力。
厌倦感和疲劳相关,二者经常被混淆。厌倦感经常伴随着“失去兴趣”而出现,尤其是在人们找不到缓解方法或感到受挫时。厌倦感还有可能包括紧张、焦虑或沮丧的感觉。要想缓解厌倦感,必须改变引发厌倦感的两个根本因素:重复和单调。厌倦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缓解——轮值、拓展某一任务的范围、休息,以及其他能带来变化的技巧,这些变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不容易带来满足感的工作,可以先去弄清它的意义、目的,有时还包括它与整体计划的关系。
1. 有个求生者完全找不到自己可以做的事:
“一个人把我领入一间屋子,让我在那儿等另一个人来接我。整个过程中最糟糕的部分就是这段等待的时间。我只能坐在屋里,足足等了两个星期。我当时觉得自己都快疯了。”(图5-7)
图5-7 厌倦
2. 另一个求生者自己找到了可以做的事:
“我不知道该做什么,于是我决定打死周围的虫子。那儿有很多蜘蛛,是那种不会伤人的大蜘蛛,所以我打死了一些苍蝇喂给蜘蛛吃。”
绝望来源于负面的情绪——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都不成功,或者不管怎样努力事情都会越来越糟。事实上,人在求生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感到绝望。在生病或受伤后无法保持健康时,思考自己活着回家的概率时,觉得自己不能再见到所爱的人时,或者感到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不能处理当前的问题时,求生者就会产生绝望感,比如求生者长时间躲藏或不向拷问者透露信息就属于最后一种情况。(图5-8)
图5-8 绝望
1. 在体力耗尽或遇到影响精神状态的因素时,求生者会开始失去希望。韩国人用“就这样放弃”来形容绝望的感觉。被俘后,有的人会“无疾而终”。事实上,这些人希望自己死去,至少不希望再生存下去了。这些人思考的大前提就是自己会死去,对他们来说,眼前的处境看起来毫无希望,所以他们放弃了努力,把自己完全交给命运。这些人的行为表现有一定的顺序,他们先是退出小组活动,继而变得沮丧、消沉,然后就倒下放弃了。对这样的人来说,有时候死亡来得非常之快。
2. 消除绝望的方式之一是清除带来压力的因素,休息、安慰和鼓舞士气的活动都能够帮助解决这一心理问题。在韩国,人们还有另一种消除绝望的方法,那就是故意惹感到绝望的人生气,从而使其产生站起来抵抗的意愿。积极的态度对鼓舞士气和减轻绝望极为有利。
3. 在许多有压力的环境下,人们无法通过离开或直接反击来成功地减轻压力,所以他们有必要采取妥协的方式去解决,这样的决定可能会改变求生者的行动方式或使其接受替代目标。
4. 需要躲藏的求生者在饥饿中会对他们的良心妥协,比如“就偷这么一次”。他们可能会忽视自己原本对食物的挑剔,甚至吃蠕虫、昆虫或人肉果腹。相关的妥协行为还有接受可以达成同样目标的替代性手段。
求生者如果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提出其他可用的解决方法,制订适当的行动步骤,进而采取行动,并评估结果,那么所有的心理问题都能被克服。在这一系列措施中,最困难的可能是制订适当的行动步骤。在求生活动中,求生者可能会面临一个或几个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或处理,以保证求生者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