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影响因素

4.1 引言

图4-1 跳伞后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

机组人员在求生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应对心理问题与处理环境因素同样重要。几乎在所有的求生活动中,机组人员面对的环境条件都可以支持其生存下去。但是,求生者在弹出机舱,降落在丛林、大海或其他任何地方时,他们从未对这种情况真正做好准备(图4-1),机组人员很可能从未想过“这些情况真的有可能发生在我身上”。但是,过去的记录表明,这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在机组人员了解求生心理之前,他们首先必须明白,求生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要想让求生活动取得成功,就必须解决这些心理问题。

4.2 求生压力

1. 像对待求生环境和装备一样,求生者也需要充分了解求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绪。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关系求生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求生者能否保持稳定、积极的心理状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了解各种心理和情绪上的征兆、感觉、态度是如何影响人的身体需求和精神状态的;

2)能够处理高压环境下的生理和情绪反应;

3)了解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承受极限;

4)对同伴施加积极的影响。

2. 每个人天生都具有适应压力的生理机能。例如,身体因恐惧或愤怒产生的变化会提高人的警觉性,并为逃跑或战斗提供更多的能量。但是,这样的生理机能有时会妨碍求生活动的进行。例如,救生筏上的求生者可能会失去理智,饮用海水解渴;处于敌区的躲避者可能会因忍受不了饥饿而外出寻找食物,因此暴露自己。这些例子说明,求生者面对压力所产生的“正常反应”有可能给他带来危险。

3. 对成功求生威胁最严重的两点是对舒适的渴求和麻木感,这二者都必须避免。为了生存,求生者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计划和基本需求上。

1)许多人认为舒适是他们最大的需求,但是,舒适对人类的生存来讲其实一点儿都不重要。求生者必须把生命看得比舒适感更重要,并且愿意为了生存忍受高温、饥饿、灰尘、瘙痒、疼痛和其他不适,认识到这些不适只是暂时的能够帮助求生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行动上。

2)随着不断尝试的意志减弱,困倦、迟钝和冷漠可能会导致求生者产生麻木感。这种麻木感一般会慢慢累积,最终控制整个局面,使求生者变得无能为力。生理因素也会引起麻木感,比如长时间求生活动中体力的消耗、身体水分的流失(脱水)、疲劳、虚弱和受伤,而好的计划和明智的决策能帮助求生者避免这些情况。最后,求生者必须时刻注意麻木感出现的征兆,并且要防止麻木的情况出现。求生者产生麻木感最初的征兆包括顺从、安静、缺少沟通、没有食欲、掉队等,预防措施则是通过计划、行动和保证所有求生者有组织地参与来提高整个小组的士气。

4. 压力通常会引起一些可被识别的反应,使求生者能够适当地应对这些压力。求生者必须明白,压力及其引起的反应经常同时出现。虽然不同环境下的求生者可能面临的压力不尽相同,然而下列常见情况几乎出现在每次求生活动中:疼痛、饥饿、口渴、体温升高或降低(应对高温或低温环境)、受挫感、疲劳、缺少睡眠、孤独感、缺乏安全感、失去自尊、失去自我决断力、沮丧。

4.3 疼痛

1. 疼痛(图4-2)和发烧一样,都是提醒人们注意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受伤或损坏的警报。疼痛会引起不适,但其本身并不是有害或危险的。疼痛可以得到控制,在疼痛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求生者必须将控制疼痛放在首位。

图4-2 疼痛

2. 疼痛的生理作用是通过提醒某人身体上的伤处需要得到休息或减少活动次数,从而保护伤处。在求生过程中,求生者不得不忽略一般的疼痛,以实现更重要的需求。曾经有人用骨折了的手战斗,拖着骨折了或扭伤了的脚跑步,用烧伤严重的手驾驶飞机着陆,或是在精神高度集中、毅然决然地行动时忽视身体上的疼痛。有时,这种精神的高度集中正是求生者所需要的。

3. 求生者必须认识到以下几个有关疼痛的事实:

1)不管疼痛多么剧烈,求生者都能够为了生存而活动。

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轻疼痛:

(1)了解疼痛的原因和性质;

(2)认识到疼痛是一种可以忍受的不适感;

(3)把注意力集中在思考、计划和保持忙碌状态上;

(4)建立自信和自尊。当求生者的目标是维持生命、维护尊严、成功返回,并且他足够重视这些目标时,他就没有什么是不能忍受的。

4.4 口渴和脱水

1. 缺水及其导致的口渴(图4-3)和脱水问题是求生者面临的最重要的困难之一。像恐惧和疼痛一样,当求生者前进的意愿强大、头脑冷静、行动有目的性时,他可以忍受口渴。虽然口渴代表着身体需要水分,但是它并没有表明身体需要多少水分。如果一个人饮用的水只是刚好可以解渴,他还是会有慢慢脱水的可能。如果求生者在任何可能饮水的时候,尤其是进食时,都饮用足够的水,那么他就有可能避免口渴以及会使人更加衰弱的脱水问题。

图4-3 口渴

2. 当人体中的水平衡无法维持时,人就会产生口渴和其他不适的感觉,最终脱水。人体在出现下列情况时对水的需求量会增大:

1)发烧;

2)恐惧;

3)不必要的出汗;

4)为避免出汗而只饮用少量的水。

3. 脱水会使身体工作的效率和能力下降。轻微的脱水可能不会对求生者的行动造成明显影响,但是当脱水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时,身体的工作能力会越发下降。轻微的脱水和口渴还会导致不理智的行为,曾经就有求生者这样描述:

“我能记得的下一件事就是,我被一种口渴的感觉唤醒,那种感觉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接着我便开始漫无目的地到处走动,直到我找到一个小水塘。

“我们终于找到了水,水里有两头犄角卡在一起的死鹿。我们走下去,喝了水之后就离开了。那是我一生中喝过的最好喝的水了,我根本没闻到鹿的尸体散发的臭味。”

虽然预防是避免脱水的最佳方法,但基本上任何程度的脱水都可以通过饮水得到缓解。

4.5 体温升高或降低(应对高温或低温环境)

人体的平均温度是98.6℉(37℃)。曾经有人在体温比正常值低20℉(11.1℃)的情况下生存下来,但是当时他的意识已经模糊,思考速度也很慢。体温长时间比正常值高出6~8℉(3.3~4.4℃)可能会致命。而体温稍微偏离正常值,哪怕只是1~2℉(0.6~1.1℃),也会降低人体的工作效率。

1. 低温会对求生者造成很大的压力,因为即使是轻度的低温环境都会使人效率下降。极端的低温环境会使人的思维变得迟缓,减弱做事的意愿,直到温度恢复正常。低温还会减缓四肢的血液循环,从而使人体变得麻木,并让人嗜睡。曾经有求生者通过运动、适宜的保健措施、找到庇身所和获取食物在持续时间较长的低温潮湿环境中生存了下来。要是执行飞行任务时会经过低温地区,穿着适量的服装和携带适当的应对低温的装备对提高出事后生还的可能性至关重要。(图4-4)

图4-4 低温环境

1)一个幸存者这样描述低温的影响:

“水很冷,我的能量迅速流失,我只能把左臂挂在救生筏的一侧,就这么坚持着,看着飞机从低空飞过,发出嗡嗡声……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变得越来越麻木……甚至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2)另一个幸存者想起自己受过的生存训练,按照训练中学到的方法采取了行动:

“这时,我的双脚开始变冷。我想起训练中讲过的关于脚冻住的内容,于是立刻采取了行动。我检查了我的鞋子,然后用大折刀裁下了救生服的下摆,用它裹住我的鞋。我的脚立刻暖和起来,救生服让我的鞋底一直很干燥。”

2. 如果说“麻木”是低温环境下人的主要症状,那么“虚弱”则是高温带来的主要影响。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高温,不论是在船舱中,还是在堪萨斯草原上丰收的田地里。人一般需要2天到1个星期的时间来让自己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心脏活动和汗腺完全适应高温天气。高温还会加快人体脱水的情况,我们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中讨论过这点了。除了脱水,高温天气还会直接引起人体的其他不适和工作效率下降。沙漠地区和平原地区常常会出现极端的气温变化,白天炎热而夜晚寒冷,而适当的衣着和庇身所可以降低这种极端温差带来的危害。(图4-5)

图4-5 高温环境

3. 刺眼的阳光会对眼睛和暴露在外的皮肤造成伤害,求生者要用太阳镜或临时制作的护目镜遮挡直射的阳光和某些种类的地表环境反射的阳光。事前晒黑皮肤对防止晒伤几乎没有任何帮助,穿着能够保护皮肤的衣服非常重要。

4. 有报告指出,炎炎夏日的热风会让求生者相当烦躁,沙漠中刮起的沙尘也会给求生者带来其他的不适和困难。求生者可以将衣服裹在头部,剪开一条缝露出眼睛,以防止沙尘的侵害。

5. 求生者在暴风雨或暴风雪中会感到非常恐惧,这既因为风暴本身很可怕,也因为在风暴中难以辨认能够指引方向的路标。在风暴中寻找并改善庇身所非常重要。

6. 用嘴呼吸和说话会导致口干舌燥、口腔黏膜唾液分泌减少及脱水的加剧。求生者必须学会在沙漠的风中及寒冷的天气中闭着嘴行进。

7. 沙漠中常常会出现海市蜃楼,这种幻觉常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沙漠中,实际距离往往比看上去要远得多。在某些情况下,海市蜃楼还会使人的精准目力下降。此外,蜃景还常常是颠倒的。

4.6 饥饿

求生环境中可能有大量可以吃的东西(虽然求生者最初可能不会把它们当作食物)。对求生者来说,饥饿和半饥饿比口渴和脱水的状况更常出现。研究显示,没有证据表明短期禁食会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害或降低人的智力水平。(图4-6)

图4-6 饥饿

1. “二战”中科学家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进行的一项长期而严密的半饥饿研究表明,人在饥饿时会出现以下行为变化:

1)由饥饿产生的驱动力超越了其他一切驱动力;

2)缺少自发行为;

3)感到疲惫和虚弱;

4)无法完成需要体力的任务;

5)不喜欢任何形式的触碰或爱抚;

6)对低温敏感;

7)在所有情绪反应(恐惧、羞耻、爱等)上表现迟钝;

8)对他人缺少兴趣——麻木;

9)迟钝和厌倦;

10)耐心和自我控制力变得有限;

11)缺少幽默感;

12)情绪低落——顺从的反应。

2. 通常,求生者在求生、躲避、逃脱活动的兴奋状态中会感觉不到饥饿。曾经有幸存者在没有进食且没有意识到饥饿感的情况下度过了很长时间。尽管如此,求生者仍必须尽快努力获取食物并进食,以减少由食物短缺带来的压力。在保证食物的获取,并且确保环境能为自己提供保护后,求生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都会得到改善。但是,求生者回到正常进食状态的速度比较缓慢,且饥饿的程度越深,需要的时间越长。如果求生者一开始只饮水而完全不进食,那么饥饿的痛苦会在几天后消失,但求生者还是会沮丧和易怒。求生者会倾向于不断寻找食物以避免饥饿,当然,这是在体力和自我控制力允许的情况下。当食物有限时,最深厚的友谊也会面临挑战。

3. 挑食有可能导致饥饿。挑食者的意见还会使那些本来愿意尝试的同伴对陌生食物望而却步。在一些求生小组中,一部分人可能愿意尝试某种食物而非忍饥挨饿。如果挑食的只是个别人,那么挑食者需要克服自己对某种食物的偏见,并且通常最后都能去尝试陌生的食物。

4. 如果求生者能够忍受不适,进而适应当地的生活条件,那么相对而言他就更容易控制饥饿感。一个不愿因挑食而影响生存的人这样说:

“许多人在愿意开始吃东西之前就已经饿得半死了。当时有用羊头煮的汤,羊的眼睛就漂在汤里……每当有新来的囚犯时,我都会尽量坐在他边上,这样就可以吃他不吃的东西了。”

4.7 受挫感

求生者遇到阻止其实现目标的障碍,或根本没有实际的目标时,便会放弃努力,从而产生受挫感。这种感觉还会出现在人失去自我价值和自尊时。(图4-7)

图4-7 受挫感

1. 外部环境和人体内部的多种障碍都有可能引发受挫感。受挫感会进一步导致人出现愤怒情绪,以及攻击或移除障碍的倾向。

2. 求生者必须将精力转移到积极、有价值且能够实现的目标上,以控制受挫感。求生者必须循序渐进,先完成较容易的目标,再试着解决更有挑战性的难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自信心,还能减轻受挫感。

4.8 疲劳

在求生过程中,求生者必须不断处理疲劳问题,以避免由疲劳带来的紧张和效率低下的状态,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体力消耗过度的危险。在许多情况下,其他压力因素,如高温、低温、脱水、饥饿或恐惧,可能已经使求生者感到紧张和效率下降了。求生者必须评估自己行进、负重、搬运及完成其他必要活动的能力,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制订计划和行动方案。紧急情况下,求生者可能需要竭尽全力以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果一个求生者了解疲劳以及自己所做的各种努力引发的不同态度和感觉,那么他便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调动自己体内储存的能量。(图4-8)

图4-8 疲劳

1. 求生者必须避免将精力耗尽,因为这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求生者应该能够分辨精力耗尽和普通的让人不适的疲惫之间的差别。尽管应该避免耗尽精力,但是求生者在紧急情况下不管多么疲劳都必须完成特定的任务。

1)休息是从疲劳中恢复的基础,并且能够防止疲劳加剧。在完成使人疲劳的活动后,充分休息非常重要,这能使人体得到完全恢复,否则残余的疲劳感会累积起来,使得下一次活动后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在疲劳形成初期,不论是肌肉疲劳还是精神疲劳,适当的休息都能使人体迅速恢复状态。睡眠是最彻底、最容易实现的休息方式,也是使人从疲劳中恢复的基本方法。

2)在长期承受压力的状态下,短暂的小憩能够提高人体总的工作效率。以下是小憩的五个好处:

(1)有机会从疲劳中恢复一部分精力;

(2)有助于减少能量的消耗;

(3)通过使人体最大限度地利用有计划的休息来提高效率;

(4)通过改变任务中一成不变、单调乏味的状态来摆脱厌倦感;

(5)提高士气,增强动力。

3)求生者应该在行动效率明显下降之前就开始休息。每次休息的时间越长,需要休息的次数就越少。如果工作非常费力或单调,休息的次数则应增多。能够让人放松的休息是最有效的。进行脑力活动时,低强度的运动更能让人放松。工作内容非常单调时,改变活动内容、谈话和保持幽默都是有效的放松方法。当休息的次数减少、持续的时间缩短时,求生者必须在当时面对的求生环境与长时间不休息导致的效率下降之间权衡轻重。

4)求生者可以用两种巧妙的手段减轻疲劳感:

(1)调整行动的速度,让活动量、速度及所用的时间保持平衡。例如,以正常的速度行走比快速行走更加省劲。

(2)调整行动的技巧。行动的方式会极大地影响疲劳的程度,节省力气非常重要。适合完成任务的有节奏的行动是最佳选择。

5)小组成员间的互相支持、合作及有效的领导是保持团队士气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可以减轻人的压力和疲劳感。求生者通常在未达到心理承受极限时就开始感到疲劳,同时开始承受其他方面的压力,例如低温、饥饿、恐惧和绝望,从而使疲劳感加剧。疲劳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反应,还包括态度和积极性上的微妙变化。请记住,人就算是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残余的能量也足以应对紧急情况。

2. 在同时受到几方面的压力时,即使是轻度的疲劳感也会降低效率。要想控制疲劳感,每隔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会儿是明智的选择。因为求生者为了实现其主要目标,即与友方取得联系,有可能会因高估自己的体力而耗尽精力。另一方面,不论是个人还是小组的领导都不应该低估自己或小组能够承受的疲劳限度。正确做出判断的基础是接受过的求生训练或过去的经验。在求生训练中,参训人员能够在真实体验的基础上评估自己的承受力。同样的,求生小组的领导也可以根据经验评估每个组员的承受力。但是,下面这个小组却没有进行这样的评估:

“在天黑之前,我们已经彻底疲惫不堪了……我们决定不搭庇身所,而是用降落伞把自己裹住。我们太累了,都没劲生火,只砍了一些松树枝,然后就把自己裹在降落伞里睡着了……结果下雨了,下得还不小。我们只能淋着雨,直到身上都湿透了,才挣扎着起来搭庇身所。那时天已经全黑了,我们没有看到棚子上的裂缝,雨水就从那儿进来了,很多很多。我们的臀部和腿部关节很疼,就像得了风湿病一样。雨水和低温加剧了疼痛。我们就那么咬牙坚持着,每十分钟就得换一个姿势。”

4.9 缺少睡眠

缺少睡眠的后果与疲劳直接相关。在非习惯时间、非习惯环境(陌生的地方、噪声环境、有光线或有其他干扰)中睡觉,以及没有睡够习惯的时间,都会使人出现疲劳、易怒、情绪紧张、效率低下等反应。个体出现这些反应的程度取决于睡眠受到干扰的程度及其同时受到的其他压力因素的影响程度。(图4-9)

图4-9 缺少睡眠

1. 强大的动力是弥补睡眠不足的主要因素。出色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休息的机会、食物和水、同伴的陪伴,都能帮助求生者忍受缺觉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异常好,那么他可以五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不睡觉而没有任何不良后果——当然,在这一阶段的后期他可能会效率低下。求生者必须学会获得尽量多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就算是打个盹儿对求生者也有一定的恢复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求生者必须保持清醒,而活动、运动、谈话、进食和饮水都是求生者抗拒睡意的好方法。

2. 一个人缺乏睡眠时,会感到阵阵睡意不断袭来。人有可能前一刻还非常清醒,下一刻就突然感到困乏。这阵睡意如果能得到控制,不久便会过去,人就能再次清醒一段时间,直到下一阵睡意袭来。随着缺觉时间的延长,两阵睡意之间的清醒时间会越来越短。一些人在长时间缺觉时,会感到非常强烈的睡意,以至于他们会变得绝望,并做出一些不够谨慎或危险的行为以摆脱这种压力。

4.10 孤独感

求生者在被隔离的环境中感到的孤独、无助和绝望是他们在求生过程中受到的最严重的压力。人们一般都会把自己与家人、朋友、战友和其他人之间的联系视为理所当然,所以求生者很快就会开始想念从前的日常人际交流。但是,孤独感与前面讨论的其他压力因素一样,是可以克服的:求生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理解力、专门的对策以及决心来控制、克服和抵抗这种孤独感。(图4-10)

图4-10 孤独感

4.11 缺乏安全感

当求生者受到各种压力与焦虑情绪的影响而觉得无助和不满足时,不安全感就产生了。焦虑有可能是由求生者在求生过程中对自己的目标、能力和未来不确定所导致的。不安全感会对求生者造成各种不同的影响,求生者应该确立既有挑战性又能够实现的目标。求生者越是能感受到自己达成目标的能力并充分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就越具有安全感。

4.12 失去自尊

自尊是人尊重自己、为自己感到骄傲的状态或品质。缺少(或失去)自尊会让求生者陷入沮丧,并在看法和目标上发生转变。被俘的人可能会失去自尊——敌方的侮辱及其他因素会使俘虏怀疑自己的价值,侮辱或破坏名誉也会让俘虏感到耻辱,从而失去自尊。战俘必须保持自尊,不能因为自己被俘或自己在被俘期间的遭遇而感到羞耻。“丢了面子”(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军队的)的求生者比较容易被敌方利用。要解决这一问题,求生者应该从恰当的角度看待整个环境和自身,并回想《美国军人行为守则》中的承诺,以支撑自己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图4-11)

图4-11 失去自尊

4.13 失去自我决断力

相对而言,具有自我决断力的人更能不受外界对其行为的控制和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控制和影响”来自整个社会的法律、习俗及受性格影响自愿承担的责任。但在求生环境中,这种“控制和影响”有所不同。求生者可能会觉得,事件、环境和(有时)其他人好像在控制局面。其他因素,如被俘、冷酷的俘获者、恶劣天气、救援人员需要争取时间采取行动等,也会让求生者感到自己失去了自我决断力。在失去自我决断力的情况下,想象的成分比现实的成分多。求生者必须对令人不愉快的因素加以控制,不让其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依靠训练和经验建立自信,接受自己的感觉和决定,对自己的感觉和由此带来的影响承担责任。

4.14 沮丧

沮丧是求生者必须战胜的最大的心理问题。求生者必须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高峰”和“低谷”。长期感到忧郁和有其他负面情绪的人很容易陷入沮丧。每个人偶尔感受到的与忧郁、悲痛、失望、孤独等联系在一起的情绪也可以变成沮丧。大多数情绪变化是暂时的,不会长期存在。沮丧还常常与疼痛、疲劳、食欲不振及轻微的生理疾病相关。陷入沮丧情绪的求生者可能会感到恐惧、羞愧或无助,有些人还会伤害自己,严重的甚至会自杀。(图4-12)

图4-12 沮丧

1. 精神科专家对沮丧的成因提出了多种看法。有些专家认为,在日常环境中不时经历一段沮丧期的人,在求生环境中会面临更加严重的沮丧感。沮丧成为求生者最大的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它会影响各种心理反应,使其他心理压力加剧。例如,疲劳会引发沮丧,而沮丧又会反过来加深疲劳感,进而带来更严重的沮丧感。

2. 沮丧感一般出现在求生者满足了其对水、庇身所、食物等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之后。求生者的基本需求一得到满足,就会有大量时间反复思考过去的情况、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问题。求生者必须认识到,要让身体和大脑被各项活动占据,以消除沮丧感,方法之一就是每天都检查并改善自己的庇身所、信号装置和食物补给。 duSfJUZHL1YwggNQtcboLpjmBs63vDjylyne6QxRArcJ7Repdupzy6W+63rrPdV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