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爸都想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大英雄”的形象,但有时却把握不好这个尺度,认为“大英雄”就该是酷酷的,一副不可一世、傲视群雄的样子。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论你在孩子心中是否真的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首先都必须做个合格的爸爸。所谓合格的“英雄”爸爸,不仅要具备勇敢、独立、坚强、是非分明等品质,还要懂得尊重他人,并教育孩子也要学会尊重他人。
有些爸爸觉得,孩子还小,现在教他这些没多大用,等他长大了自然就学会了,现在就让他不被别人欺负就行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孩子虽小,却也是社会的个体,教会孩子从小就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懂得尊重他人,是孩子必须具备的美德。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才可能正视他人的意见,才可能接受他人的教育。而且,尊重也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应该建立在真诚与尊重的基础上。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也才能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在小浩的眼里,爸爸就是无所不能的,会开车、会骑马,还经常跟许多驴友一起出去登山探险,每次回来都会给小浩带一些新奇的小东西,还答应小浩说,等小浩大一点,爸爸就带他一起去登山。小浩对爸爸简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爸爸说的话、做的事,他都认为是正确的。
有一天,爸爸带小浩去看电影。在排队买票时,排在小浩和爸爸前面的一位买票的观众说话有些结巴。爸爸听了,就在后面捂着嘴偷偷地笑。小浩见状,也学着爸爸的样子,嘲笑那个人。
回到家后,小浩便绘声绘色地把这件事描述给妈妈听。妈妈听了,觉得爸爸那样做很不尊重人,而且还给小浩做了坏的榜样。可小浩的爸爸却说:“那有什么?他结巴地说起话来本来就很好笑,何况我们又没让他看到我们在笑他!”
案例中这位爸爸的做法对吗?显然不对!这其实就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表现。不论爸爸之前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多么英雄、伟岸的形象,这件事都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孩子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复制之前的行为,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爸爸这样做过,我也可以这样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知道尊重他人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甚至做出严重伤害他人自尊心的事情来。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些孩子,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比如给同学起难听的绰号,嘲笑同学的缺点,未经允许随便拿他人的东西,见到残疾人会上前围观……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而究其原因,往往是父母没有给予孩子很好的教育和指导,孩子也就不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这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也让孩子很难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可能与社会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同时,不尊重他人的人,也难以获得别人的尊重。所以,爸爸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英雄”,还要教会这个“小英雄”学会尊重别人。
●要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爸爸首先应教育孩子平等地对待别人。比如,有的孩子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有的个子高,有的个子矮……但从本质上看,他们并没有什么区别,孩子应该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
●很多时候,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是因为很难理解这样做的后果。所以,爸爸要教会孩子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让孩子明白,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也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比如,当孩子看到别人摔倒而哈哈大笑时,你就可以问他:“如果摔倒的那个人是你,旁人也在旁边大笑,你会不会感到很难过?”只有孩子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不被别人尊重的感受,才能建立起尊重别人的态度。
●爸爸平时也应平等地对待孩子,从小就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并在家中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日常生活中,也要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鼓励孩子自己做一些决策,不要事事都要求甚至强迫孩子遵守自己的意愿。
●爸爸的言谈举止对孩子影响深刻。如果爸爸平时能学会做孩子的朋友,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多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好朋友,经常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对话,从一个简单的动作表情到教育方式的运用上,都要体现出对孩子的尊重。当孩子从父母的尊重和爱护中找到自信和自身价值时,自然也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现在孩子身边经常堆满了各种少儿书籍,爸爸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尊老爱幼和尊重他人的小故事,帮助孩子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维护他人的尊严,不做伤害他人感情的事。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在爸爸的引导下,成为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