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你不仅仅是爸爸,还应该是孩子的挚友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爸爸爱孩子就是为孩子赚更多的钱,给孩子买更好的东西。一个大男人如果整天婆婆妈妈地陪孩子玩耍,参与孩子的生活和活动,就是娘娘腔。因此,学校里的家长会、各种亲子活动等,大多都是妈妈带孩子参与。而爸爸们下班回家或平时休息,也只是在家看看电视,或找朋友打打麻将,很少关心孩子的事,更不会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

于是,送孩子上学的是妈妈,接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的是妈妈,带孩子逛游乐园或在休闲广场上做运动的也是妈妈……仿佛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理应是妈妈的责任。即使参与了孩子的事,也是一副“严父”的形象,板着脸不苟言笑地对孩子进行说教、批评,甚至希望孩子能怕自己,认为这样自己才有权威,才像个父亲。

其实这种做法和想法都是不对的。有调查表明,孩子们心中的完美爸爸,应该是能经常陪自己聊天,能与自己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能指导自己解决难题,甚至最好能成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挚友”。

郭先生是一位10岁女孩的父亲,平时工作很忙,很少能与女儿在一起沟通。平时即使有时间,也总像大多数父亲一样,对女儿很严厉,经常板着脸,可结果是,女儿离他越来越远,有时他回到家,想跟女儿说句话,女儿都躲他远远的。

渐渐地,郭先生意识到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于是,他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有意识地增加与女儿接触的时间,主动关心她的学习,问她平时的交友情况,周末还主动带她出去玩。以前女儿玩时,郭先生都只是在一旁看着,现在他也主动参与到女儿的游戏中,女儿觉得爸爸和自己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回家后还把自己的很多小秘密说给爸爸听,仿佛是一对无话不谈的老朋友。

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的很多价值观至今仍影响着一些爸爸的教育思想,认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崇高和权威的,孩子是自己的,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塑造孩子,结果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感受,有时甚至习惯于采用打骂、训斥、发号施令等方式。这样的爸爸难以成为孩子的朋友,而这样的教育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还会破坏亲子关系的和谐,使孩子心里对爸爸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事实上,与孩子成为挚友,不仅不会影响自己做父亲的权威,反而更容易获得孩子的认同感,孩子也愿意主动与你亲近。在与孩子平等相处的过程中,爸爸也才能给予孩子更恰当的成长指导与建议,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威德·霍恩说:“做孩子朋友的真正含义是要以平等的、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贯彻自己的教育思想,说服孩子不做违规的事情。”因此,爸爸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就要深入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情绪发展和生活、学习中的困惑,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的成长做出科学的指导。具体来说,爸爸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努力: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父母的自身教育,只有先教育好自己,才能教育好孩子。所以,爸爸要先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爸爸,才能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一位能教给他判别和区分各种是非曲直标准的爸爸。既为人父,就要摆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首先做一个慈祥、公正、愿意了解并能理解孩子的好爸爸。

●对于孩子的某些行为,如爱玩、好奇甚至叛逆等,不要粗暴地干预、打骂,而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因为这些本来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出现的,没什么不对。理解这些行为和做法后,再用心去体会孩子眼中的一切,从而正确引导孩子。

●放下父亲的“架子”和权威意识,放弃专制的管教方法,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允许孩子坚持自己的观点,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采取恰当的方式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当自己有高兴事时,可以讲出来与孩子一起分享;遇到烦恼时,也可以适当向孩子倾诉一下,让孩子学会体会你的感受。这样,孩子也愿意主动将他的快乐与烦恼告诉你,方便彼此间的心灵沟通,以便及时针对孩子的问题给予引导教育。

●当孩子对你讲述某件事时,即使很可笑,也要表现出十分认真的倾听态度,这会让孩子对爸爸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并且,你可以一边听孩子说,一边给予孩子适当的回应:“哦,是这样呀!”“哇,真的吗?”“这可真是太有趣了!”……孩子一旦认为自己的话被爸爸接受认可了,就会产生自信,对与爸爸沟通和交流产生更大的热情。

●每周尽量抽出一天时间完全陪伴孩子,用这些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冒险,或称赞他最近取得的成绩,和他谈谈人生。这是一个掌握孩子一周成长情况的好机会,可以了解他是否遇到困难,还可以慢慢与他沟通你希望与他分享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z6d9rEwr02bEPI1a881TPfSbPuiWCLM7SbdHdyvygVsjM6taR/p+IUJpF0rli6t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