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父爱综合征”,是当今社会许多孩子普遍罹患的一种身体和心理疾病,近年来在中国家庭呈越来越多的发病几率。顾名思义,“缺乏父爱综合征”是由于缺乏父爱而给孩子带来的一种疾病影响,是由于父爱缺失,也即因父母离异、父亲常年不在家或虽然在家,却极少关心孩子,致使孩子缺乏父爱而带来的一种分离焦虑症。这种分离焦虑症的表现多种多样,轻度的表现为胆小懦弱、烦躁不安,或精神抑郁、性格孤僻等症状,而当父爱缺失到一定程度时,则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悸、头晕等。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还会厌恶父亲,而在这种厌恶中,又会掺杂着得不到父爱的失望与痛苦。
现在,美、英、德等国家的一些研究发现,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越小,罹患综合征的危险越大,并且对男孩的影响更严重些。尤其令人深省的是,那些双亲均在但缺失父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患“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可能性更大。美国婚姻问题专家道格拉斯所作的统计还显示:小时候患“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孩子,与那些充分享受父爱的孩子相比,他们中学的辍学率及成年犯罪率均高出2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几率则高出3倍。
在我国,由于父亲大多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加上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孩子缺失父爱现象更加严重。近七成的孩子上学放学都是由妈妈或保姆接送的,五成的孩子在家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妈妈或祖父母一起度过,两成多的孩子几乎一天到晚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因此,我们呼吁爸爸们,不管平时多忙,都要尽量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倾听他们的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不要让孩子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
李瑶4岁那年,爸爸被派到外地工作,李瑶有近两年没有见到爸爸,她经常拿着爸爸的照片一个人默默地看。
妈妈开始并没有在意李瑶的变化,只是觉得孩子还不懂事,爸爸在不在家对她没什么影响。可是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送水的师傅,一向不跟陌生人说话的李瑶却缠着这位送水师傅说个没完,还怯生生地对他说:“你能抱抱我吗?”
妈妈感到十分纳闷,等送水师傅走后,就问女儿为什么跟这位叔叔这么亲近,李瑶低着头小声说:“因为我觉得他和我爸爸长得很像。”
还有一些爸爸,即使平时陪在孩子身边,也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至于孩子心里想什么、喜欢什么,不少爸爸都以“工作忙,没时间去管他”这样的借口而忽略了。
其实,爸爸是孩子快乐的源泉。爸爸能给予孩子的两样最珍贵的东西,除了爱心,就是时间。美国著名作家苏珊·杰克比在自己的书中曾充满温馨地回忆:“夏天的午后,我跟爸爸来到后院园子里,天南海北地聊个不停,直到妈妈喊我们回去吃晚饭。”她说:“爸爸从未对我说过:‘走开,让我安静一会儿!’”还有一位工作很忙,经常出差在外的爸爸,只要一回到家就陪儿子一起玩儿。他的儿子后来回忆说:“对父亲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和他一起打猎了。就猎技来说,他并不出色,但那是我们共度时光的一种方式,不一定要说好多话,一起在林子里本身就够迷人的了……”
爸爸是孩子安全的港湾。在遇到困难时,爸爸通常能更加冷静,这种行为方式也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让他觉得只要爸爸在,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因此,爸爸是孩子心目中无所不能的英雄。爸爸还是孩子性别定位的指南针,对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性别定位等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爸爸更是男孩的榜样,男孩通常都会以自己的爸爸为楷模,学习怎样做一个男子汉,以及怎样与女性相处。而对于女孩,爸爸又比较包容宠爱,这种行为方式会让女孩将来更具女人味,同时也帮助女孩学会怎样与男性友好相处。所以,爸爸的角色对孩子现在的成长、将来的婚姻生活等,都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那么,爸爸们要怎样做,才能避免孩子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呢?下面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到爸爸们:
●如果有时间,尽量多花些时间带孩子进行游戏;如果工作实在太忙,就利用上班之前、下班之后的时间,多抱抱孩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孩子相处一会儿。
●如果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可利用假期回家期间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在一起时,不妨多拍些他与爸爸玩耍的照片,爸爸不在家时留给孩子看。平时爸爸也可以多拍些工作或生活照片,寄给孩子看看。平时也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和孩子多说说话,让他感觉爸爸虽然不在身边,但却很爱他、很关心他。
●孩子对妈妈有各种需求,同样有对父爱的渴望,因此,爸爸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用对待朋友一样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来对其进行培养教育。
●要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告诉孩子:“宝贝,爸爸爱你。”这会让孩子感动不已。虽然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但最真切、最简单的莫过于对孩子的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句“我爱你”,这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孩子心情不好或者不听话时,不要简单粗暴地向孩子发脾气,而是要抓住时机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孩子时刻都能感受到爸爸的爱与关注。